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多少才夠?: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

多少才夠?: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1018
劉凱平
天下雜誌
2010年1月27日
107.00  元
HK$ 90.95  







* 叢書系列:天下財經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天下財經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金融









艾倫.阿貝、安德魯.福特(Arun Abey)、安德魯.福特(財富永遠沒人嫌多,但有錢能保證幸福快樂?
財富的價值不在金錢本身,而是它能支援「讓你快樂」的各樣需求!

  ★澳洲公認的最成功的理財規劃大師、安盛集團(AXA)策略長艾倫.艾貝(Arun Abey)花費五年時間著作
  ★上市後蟬聯澳洲暢銷排行榜數月,至今版權己銷售至歐、美、中國大陸等十餘國並出版

  財富永遠沒人嫌多,但有錢能保證幸福快樂?

  財富的價值不在金錢本身,而是它能支援「讓你快樂」的各樣需求!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賺錢的理財書,而是從經濟學、心理學與生理學等多元角度切入,幫助人們同時享有金錢與快樂。此外,提供如何教育孩子尊重金錢、擁有正確的理財觀的方法,重新定義富有的看法,助你和下一代成就平衡又富足人生!

  你有沒有想過,是錢帶來快樂?還是快樂帶來錢?沒錯,很多人都能賺到更多的錢,有更大的人生成就。但是錢多一些、選擇多一些,往往只會讓我們更加地不快樂。因為錢被人們當成通往快樂的捷徑,誤信錢財=快樂。然而,這條路徑最後為我們所帶來的往往是失望。

  「有錢的人都不快樂」,絕對是個不切實際的說法。當錢財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價值與目標維持協調一致時,錢財就能在增加快樂上發揮功能。前提是,我們得先了解自己對哪些事情在意?人生的價值觀及目標是什麼?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哪些事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

  奇怪的是,在試著去了解哪些事情會讓我們感到快樂時,財富往往就會隨之增加。這是因為,我們會更加專注投入在工作及管理財富上,結果就是為成功創造了更多機會。

  如何確保「錢財可以為我們的幸福帶來正面的貢獻」,而不是焦慮的來源?如何同時擁有財富與快樂幸福呢?這正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本書將幫助你聚焦於實現財富與快樂的重要關鍵事情上,做自己心智的主人。不同於一般教人理財致富的工具書,本書著眼於傳達正確的理財及人生觀。唯有當兩者處於平衡狀態下,才能同時擁有財富與快樂。

  此外,提供如何教育孩子尊重金錢、擁有正確的理財觀的方法,分享「先要快樂才會富有」的新世代理財觀,幫你跳脫人性、推翻大腦想法助你和下一代成就平衡又富足人生!


作者簡介

艾倫.艾貝 Arun Abey

  著名的策略理財研究學者、澳洲公認的最成功的理財規劃大師,目前擔任安盛集團(AXA)策略長、澳洲最大的財務管理和多元基金管理公司ipac資產管理公司執行主席。

  兩歲時隨著當記者的父母從斯里蘭卡移民到澳洲,他學的是經濟,當過記者、經濟研究員、出版行銷,之後試著自己創業。二十七年前,艾倫阿貝和朋友共同創辦安睿,以學術界對行為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研究為基礎,推出結合個人生活與理財的幸福理財規劃。

  Arun演講風格深入簡出、生動幽默,在2009年曾與達賴喇嘛進行『快樂的泉源』對談,其「幸福理財」獨到理念,受到商業、媒體界大力推崇。其合著的《財富策略》(Fortune Strategy),被澳洲《金融評論報》稱為最優秀的投資理財書之一。

安德魯.福特 Andrew Ford

  畢業於澳洲雪梨大學經濟系,行銷及大眾傳播專家。他的第一個工作是商業金融記者,在不同的股市有工作的經驗。之後,他轉入出版業擔任行銷管理工作,也曾經經營自己創立的金融傳播顧問公司長達七年。目前,他是安睿全生涯理財規劃顧問公司行銷推廣業務的主管。

譯者簡介

劉凱平

  為美國北伊利諾大學企管碩士。學成後投身嬌生公司及花旗銀行等大型跨國企業,累積許多寶貴的管理實務經驗,先後出任知名投顧投信的總經理,在金融領域擁有專業素養與豐富經驗。現任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同時擔任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



感言
序文
簡介

第一部分 更富有 更快樂
第一章 基礎篇
第二章 錢的意義
第三章 快樂的挑戰
第四章 快樂幸福的策略
第五章 孩子、錢和快樂
第六章 有意義的付出

第二部分 富有的習慣
第七章 大獎
第八章 瘋狂的近視眼
第九章 如何才能成為遠視眼
第十章 房地產迷惑人的特性
第十一章 面對內在敵人

第三部分 富有及快樂
第十二章 好壞顧問
第十三章 多少才夠

附註



推薦序
關於「多少才夠?」之我見
夏韻芬

  目前的財務規劃大都是假商品之名,企圖解決所有問題。這種亂象需要被導正。期待市場有正確的財務規劃觀念,既符合需求、又符合預算,同時完成人生階段的資金需求。財務規劃就像家庭醫師,幫你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建議你先花點小錢,看完這本書。

推薦文
財富永遠沒人嫌多,但有錢能保證幸福快樂?
洪信德

  面對財富,沒有人會嫌太多。反而,財富似乎永遠都不夠。《多少才夠?》的作者積多年理財規劃顧問的實務經驗,並大量引用晚近受到學術界及金融實務界高度重視的心理學及行為財務學論述,深入淺出地點出大多數人對金錢及投資理財不正確的看法。許多人也由於這些偏誤,雖然在投資理財這件事上投入不少精神與時間,個人或家庭的理財目標卻於愈來愈難達成。

  投資理財也像做學問,要有短中長期人生目標做指引,以及好的導師(理財顧問),以免在無涯學海(投資理財領域)中迷失或跌跌撞撞。二○○八及二○○九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更加突顯個人與家庭正確理財的觀念、策略與行動方案的重要。

  進入高齡化社會後,一個人將面臨的數十年退休生活,依賴的是之前數十年有計劃、有方向的理財規劃,而不是政府、雇主或者親友的支持。

  貫穿《多少才夠?》的主軸,就是快樂可以帶來財富,財富卻不必然帶來快樂!西方發達國家經歷工業革命以後,人民脫離貧窮線久矣,但是讓人十分吃驚的是,時至今日這些國家人民的快樂指數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並沒有隨著財富的增加而提升,這和大多數人觀念中認為財富可以帶來快樂幸福的想法大相逕庭。

  台灣在一九七○年代進入工業化社會,「新富」的生活經驗迄今也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台灣人民重蹈了西方富裕國家的覆轍,並沒有在物質條件改善以後,感覺到更幸福。本書建議讀者,首先要能確認自我人生的價值觀,務實設定人生各階段的目標,再做好財務規劃以成就這些目標。

  有成就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人生。更妙的是,快樂的人投資理財成功的機率往往較高。至於如何確定什麼是我們人生的最高目標?本書的建議是,選擇當人生走到盡頭,希望親朋好友在追思告別式上對自己的描述、供世人景仰的事蹟。或者是可以在墓碑上(這個時代也許應該換成骨灰罐)記載的成就。豪宅、名車、鑽石、柏金包都不是。善行義舉,讓不幸的人或者出生在貧乏角落國度裡的人,有機會嘗試發展生命帶給他們的潛能。

  當大家在很大的「攀比壓力」(Peer Presure)下,追逐快速累積財富之際,《多少才夠?》的作者從實用角度,在新書中強調「快樂幸福」可以帶來財富”的觀念。對廣大民眾而言,這毋寧是暮鼓晨鐘。年少時家裡要求我們努力學業、及長勉力工作,溫飽之餘,有些積蓄後開始投資,希冀能不斷改善生活,養育子女,累積退休老本以及留給子孫以及。行有餘力,還希望能對社會有所回饋,或多或少幫助一些比我們不幸的人。本書強調,助人而得到的快樂至高無尚。這與中國人為善最樂的古訓,不謀而合。

  我十年前曾經在澳洲雪梨實地拜訪艾貝創立經營的安睿理財規劃顧問集團,當時就對理財規劃顧問服務的訴求,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安睿在澳洲一舉成名,最後被法國AXA保險集團購併,仍保持獨立運作。如今,業務已在新加坡、香港等華人市場深受歡迎。譯者劉凱平是早年服務花旗銀行的同事,多年來在國內推廣理財規劃顧問業務不遺餘力,讓人敬佩。

  能為《多少才夠?》撰序推薦,並表達個人的看法,深感榮幸。衷心希望國人在二十一世紀之初,能深刻體認《多少才夠?》一書中倡言的重要觀念。快樂才是人生的目標。人生最有意義的是愜意自在之餘,能回饋社會、幫助別人,而不在於財富的多寡。我深信,大家跟我一樣,會發覺本書不僅教導讀者投資理財,同時也讓讀者學會該如何經營人生。

(本文作者為遠東國際商銀總經理)

推薦文
黑幼龍

  錢多一點應該是比較好的。但我絕對相信,錢賺夠了以後,所帶來的快樂就不見得像之前那麼多了。問題是,我們每天忙著工作賺錢,根本沒去想,快樂是什麼?該怎麼追求快樂?更有趣的是,做自已快樂的事,很可能會得到更多的錢。我以後要常提醒自已追尋快樂。對我而言,有什麼比寫作、演講、訓練,以及與他人分享,更快樂呢?

(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作者前言

  過去二十五年來,我都在人與人談論如何更正確使用金錢。也因為如此,我也經常自問:為什麼錢可以讓理智的人完全失控?

  我在擔任理財規劃顧問期間,參與了媒體及澳洲政府理財常識基金會(Australian Government Financial Literacy Foundation)的工作,親眼見到夫妻因為財務壓力而離異、年輕人由於巨額卡債而要比同輩多奮鬥二十年、有六位數年薪的高階主管竟然一分錢也無法存下,以及已退休的人把老本投入投資計劃及詐騙案,一夕間化為烏有。

  我曾親眼見過有些人非常富有、卻過著悲慘人生;也見過並不富有的人、反而似乎找到了幸福的真諦。我相信你也有和我一樣的人生經驗。諷刺的是,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打理好錢財,事實上很多人在這方面是並不在行。然而,理財這件事並非有多艱深,頂多僅稱得上是成年人的常識。

  多年來,我曾當面提醒過好幾千人,要多想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多少才夠?這個問題比任何其他問題都更能貼近核心。也就是說,人人都需要弄清楚,金錢和其他希望實現的人生目標,兩者之間的平衡要如何協調。人生很忙碌而且愈來愈匆忙,很少有人會停下來花時間思考: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辛苦賺來的錢花到哪裡去了?花這些錢讓我快樂嗎?我有足夠的錢應付下半輩子嗎?孩子離家以後的日子會變成什麼模樣(如果他們真的搬出去的話)?在賺錢與過得快樂之間,是否取得了平衡?

  還好,在學院派的多年努力後,近來已有許多研究探討,如何一方面成為更成功的投資者、另一方面還能更快樂。時至今日,許多人都比以前更富有,因此,問題往往出在如何擁有令人滿意的幸福人生。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本書的出版不僅是場及時雨,而且至為關鍵──因為它有助於回答一個長久以來困擾許多人的問題:多少才夠?以下三項簡單但極有意義的觀點啟發了我們寫作本書:

  大家必須為自己當下的生活方式與漫長的退休生涯做好理財規劃。

  實際做好理財規劃會比看起來要難得多,因為我們對金錢的觀念及用錢方式大有問題。

  金錢不是萬能,光有錢還是不足以實現富有而充實的人生。

  艾貝和我一起在理財規劃顧問業工作長達二十六年。因此,我很清楚極少人比艾倫更有資格接受挑戰,完成這部了不起的作品。福特也是我多年的好同事,他不但貢獻了一流的溝通技巧,還有對經濟學及投資理財的專業知識,同樣讓人欽佩。

  我已看過數百本有關財富及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其中有些內容確實精采,讓人手不釋卷,但大部分相當無趣。此外,我也讀過不少關於人生規劃及幸福生活的著作,但從未見到不但將財富和幸福間的連結解釋清楚,還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讓財務和幸福人生都達到平衡。

  本書將挑戰你的觀點。如果你能充分吸收書中的訊息,人生可能會大不相同。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張世樺
/ 台灣台北
2010.02.03看張世樺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我們這個世代,拜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之賜,
擁有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鉅額的財富!
但是同時間我們也擁有了最高的工作時數、最長的工作生涯、
最多充滿焦慮的人口、令人難以置信的自殺率!

所有的人,像是得了過食症一般,不停的追求多、更多、還要更多!
但是盲目的追求,不但讓自己精疲力盡,也讓脆弱的地球環境岌岌可危!
所以Arun Abey要我們自問:「多少才夠?」除此之外還要問:「快樂嗎?」
什麼才是我們真實的需要?
什麼才是對我們真正的重要?

他以美國為例,美國在2009年支出在教育上的費用約略是五千億美金,
好像不少,但下面這個數字會讓你嚇一跳,美國在2009年支出在消費性廣告的費用高達一兆美金!
而且基本上所有的所謂【先進國家】兩者的比例都差不多是這樣。
你是真的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嗎?
還是被撲天蓋地無所不在的廣告洗腦了,與盲從的群眾一同隨之起舞?

所以讓我再問你一次:「你多少才夠?你快樂嗎?」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只懂得在乎【別人的看法】;
就像那個父子騎驢的故事一樣,你只能無所適從的疲於奔命,
不斷的追求,但是卻永遠也得不到快樂。

之所以討論這些,是因為投資的第一步,
不是高深的學問,更不是靈通的消息,而是─儲蓄!
當你可以在不增加消費的情形下,維持一樣快樂的生活,
你就可以慢慢的累積投資的本錢。

有人問及時行樂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投資?
那麼投資的標的是什麼?
投資的方法又是什麼呢?


首先你要知道,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醫療科技的進步,
我們將有非常漫長的退休生活,時間可以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
如果沒有在工作時有妥善的財務規劃,屆時請問你將如何支應?
愛因斯坦曾說:「有一樣東西它的威力比原子彈還要驚人!那就是複利」
而要讓複利產生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而選擇投資標的,只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不懂的就不要碰】!
不論是股票、期貨、債券、或是所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要碰就先下功夫把它搞懂。
而投資的方法則首重在紀律,因為人性是貪婪的、人性是恐懼的、人性是盲從的,
唯有堅守紀律,才有機會勝過人性。

當你可以在工作中找到熱情,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快樂,
在生命中找到意義,在投資中找到財富,
你會漸漸的了解到,我們真正的需要其實很少,
而我們所擁有的其實已經非常富足。





其 他 著 作
1. 這樣理財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