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英文研究論文發表: 口語報告指引(附MP3)

英文研究論文發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323745
廖柏森
眾文
2010年2月05日
117.00  元
HK$ 99.45  







* 叢書系列:英語學習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8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英語學習


語言學習 > 英語 > 寫作/翻譯















  編輯室導讀

  本書的主要讀者群──碩博士研究生,多數對自己的英文不具信心,並缺少專業的英文學術口語訓練,以致於在課堂、研討會、演講等各種學術環境下,無法自信發表,侃侃而談,學術交流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和一般生活英語及簡報英語不同,學術口語報告是較正式嚴謹的文體,並有其模式及規則可遵循。本書除了列舉學術口語報告時的發音注意事項,提供專業道地的英語句型,更依論文發表的流程編排,逐步引導讀者熟悉口語報告各階段的語言使用,確實掌握論文發表的演說技巧。

  書中所收錄的英語句型,除了參考許多國內外相關的口語報告英文書籍、專業網站和語料庫外,主要來自於廖柏森博士在美求學及長年參加各大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所見所聞筆記。研究生如果參照本書所提供的英語句型,在不同的報告情境使用,必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日達到正確傳達研究心得、流暢提出見解的目標。未來,將更有信心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與國際學者互動交流。

本書特色

  強調發音
  列出臺灣學生在發音上最容易混淆的字彙,提供讀者對照練習,並介紹句子重音、語調及節奏,糾正怪腔怪調的錯誤發音。

  注重句型
  收錄的句型段落,皆來自作者在美國求學及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所精心選錄的句子,讀者可直接套用於口語報告中,增加演說的流暢度。

  遵循結構
  本書依論文發表的流程編排,讀者可了解論文發表的實際全貌,減少因不熟悉而引發的怯場,提升口語報告的專業度。

  專業錄音
  本書的句型段落皆由專業美籍錄音員錄製,道地的美式發音,供讀者模仿練習,避免口語報告時發音不佳的窘境。

作者簡介

廖柏森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外語教育哲學博士
  美國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英語教學碩士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臺灣翻譯學學會理事

  曾任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專任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經濟日報》國外組編譯、非凡電視台編譯組組長、《遠東經濟評論》駐華社長助理

  著有《英文研究論文寫作──關鍵句指引》、《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文法指引》、《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英語與翻譯之教學》;譯有《英語學習策略完全教學手冊》等書。



推薦



自序

緒論Introduction

Chapter 1學術英文口語報告的特點
學術口語報告與一般演說的差異
1.風格和語氣較為正式
2.內容和組織力求明確
3.個人主張需要避險
4.與觀眾的互動性較不明顯

學術口語報告與書面論文的差異
1.用字較口語化
2.句型上少用複句
3.較常用主動語態
4.較常用人稱代名詞
5.較少名詞片語和名詞化現象
6.語調扮演重要的角色


Chapter 2英文口語報告的發音注意事項
母音 (vowel)
1.長母音和短母音

重音 (stress)
1.單字的重音節
2.詞性不同所產生的重音差異
3.句子中的重音字

語塊 (chunks)
語調 (intonation)
語速 (rate)

Chapter 3如何進行學術口語報告
學術口語報告的注意事項
學術口語報告的架構和語言使用
1.前言
1.1開場白
1.2議程
2.本文
2.1文獻探討
2.2研究方法
2.3研究結果
3.結語
3.1報告的總結
3.2結束報告
4.問答
4.1宣布接受提問並鼓勵觀眾提出問題或評論
4.2觀眾的提問或評論
4.3請觀眾再重述問題
4.4回應觀眾提問
4.5無法當場回答觀眾問題時:
4.6確認提問者是否滿意講者的回答
4.7宣布問答結束
4.8結束謝辭
5.其他在報告時可能使用的句型
5.1確認自己講話的聲音夠清楚
5.2場地或設備上的問題

學術口語報告時的策略
1.運用指標
1.1宣布起動
1.2提供目的地和全程的地圖
1.3持續往下一站走
1.4轉彎往另一個方向走
1.5迴轉往回走
1.6開錯路趕快導正
1.7開到叉路離題一下
1.8停在某處提供定義
1.9停在某處詳細說明
1.10停在某處提供例子
1.11停在某處強調該重點
1.12抵達終點作總結
2.與觀眾建立良好關係
2.1同時指稱講者和觀眾
2.2直接指稱觀眾
2.3避險的論述方式

Chapter 4參加學術座談會和小組討論
學術座談會和小組討論的定義
會議主持人和報告者
1.主持人
1.1宣布會議開始和自我介紹
1.2介紹討論的主題和目的
1.3介紹參加討論的成員和會議進行方式
2.報告者
2.1同意
2.2不同意

Chapter 5視覺輔助工具和肢體語言的使用
學術口語報告的視覺輔助工具
1.使用PowerPoint投影片作報告的原則
2.使用PowerPoint投影片作報告時的英語句型
2.1請觀眾注意投影片
2.2介紹投影片中的內容

學術口語報告的肢體語言使用
1.眼神接觸
2.臉部表情
3.姿勢和儀態
4.走動
結語

附錄Appendix
學習學術口語英文的網站資源

參考書目 (References)

top

推薦序1

英文研究論文口語報告的知識寶典

  在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各類學科社群、大小學術會議普遍成長的今日,以英語將學術研究的成果報告出來,是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學術英文」(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的口語表現能力已經是當今學界人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了。然而研究顯示 (Motley, 1988; Richmond & McCroskey, 1995),演說或口頭報告往往令許多人望而生畏,視之如毒蛇猛獸,英語母語的國家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在學術會議上作口頭報告時,哪些是符合學術使用習慣的詞彙與架構?在研討會上,又有哪些是彼此討論溝通常用的方式與情境?這些無不需要學習者對「學術英文」的口語模式有充分的認識,了解其內涵和技巧,再佐以不斷的練習和經驗累積,才能巧妙運用,以達精準流暢的溝通效果,展現個人的研究思考成果。廖柏森教授的新書《英文研究論文發表─口語報告指引》就是針對國內學子乃至青年學者在這方面的需求所編寫的一本知識寶典。若能掌握書中所介紹的要領並加以靈活運用,不但能降低上台焦慮,並可成功地達到以英語作學術口語溝通的目的。

  本書有兩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有條不紊地介紹學術英文的口語溝通理論。廖教授提綱挈領從方法、情境、溝通策略及輔助工具應用等幾個層面,討論英文研究論文口語報告所需掌握之要訣及可遵循之語言模式。書中的理論建構於豐富且多元的語料之上,除了有廖教授於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所收集的第一手資料外,還包含了相關書籍及研究論文的語料。此外,書中也提供了網路語料庫學習資訊,使學習者能在掌握原則後,利用這些資源終生學習。

  本書的另一特色是提供了豐富的範例與練習,在每一個重點知識的介紹後,接著就是範例分析與句型和段落的練習。除了英文範例與練習外,還搭配MP3 錄音,供學習者作確實的口語訓練。且本書的例句包括多項學科領域範圍:商務、科技、環保、生活及語言學習等,適合主修不同專業之學習者的需要。附錄更提供與學術英文口語溝通有關的影音資源給使用者參考。擁有這一本書的讀者就像走進了一座寶山,得到享用不盡的學習資源。

  欣見廖教授繼《英文研究論文寫作》系列的暢銷作品後,又秉持一貫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學術英文口語報告的領域播下了他精心栽培的種子。這是一本容易上手又能快樂學習的好書,兼具工具書及參考書的性質,有許多實用的句型和範例可直接運用於真實情境中;也有紮實的學理基礎,能確保學生在自我演練時得以循研究實證所歸納出之要領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相信這麼一顆精華濃縮的種子必定很快就會在學術園地裡開花結果,讓我們這些第二語言學習者也能講得一口漂亮練達的學術英語,使我們的研究成果準確無誤地在學界展現,順利達成與國際接軌的目標,廖教授在這方面的貢獻真可謂功不可沒。

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左偉芳

推薦序2

專業與實用的學術英文口語報告工具書

  這幾年隨著國際學術交流愈來愈頻繁,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成為國內學者及研究生學術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我們發現許多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碩博士生,因為對自己英文不具信心,往往採用照稿背誦的方式完成口語論文發表,但是若缺乏適當的發音訓練及口語報告的技巧,常使台下觀眾無法完全聽懂論文內容,進行有效的學術互動;而論文發表後之問答時間 (Q&A session) 更是讓許多學生視如畏途,常因聽不懂台下與會者的提問及缺乏有技巧的應答,使得場面尷尬不已。因此,即使有一流的論文和極具價值的學術發現,卻因為缺乏專業口語報告的訓練,而使得學術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近年來,愈來愈多大專院校極力推行學術英文專業課程,幫助碩博士生進入以英文為主的學術社群,而大多數的學術專業課程都是以學術論文寫作為主,相較之下,學術論文口語報告的課程則較被忽略,這方面的專業書籍更是闕如。

  很高興廖柏森教授在推出一系列極獲好評的學術論文寫作參考書籍之後,以其豐富的學養,再推出這一本以學術口語報告為主的實用工具書,彌補國內這一方面專業書籍的不足,嘉惠國內年輕學者及研究生。

  廖教授這本《英文研究論文發表─口語報告指引》的內容相當豐富詳實,編排上更可見其用心。廖教授先是循序漸進帶領讀者了解學術口語報告與一般口語簡報之差別,點出學術英文口語報告的特點,並列舉口語報告時的發音注意事項,接著將口語報告整個過程依階段區分,並精選實用例句,引導讀者熟悉口語報告過程中各階段的語言使用,並配搭不同句法的練習。這些內容不僅實用,更可幫助讀者在論文發表的各個階段確實掌握口說句型的重點。

  相信讀者在研讀本書後,必能精進論文口語報告的語言能力和技巧,在國際學術交流的場合上,更能得心應手,完美達成學術交流的目的。

國立交通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靜芬

作者序

  筆者記得以前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就讀博士班時,感覺壓力最大的還不是應付大小考試和撰寫英文論文,反而是上台面對任課教授和全班同學作口語報告 (oral presentation)。畢竟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我對於考試和寫報告已經身經百戰,痛苦既久也就甘之如飴。可是到台上發表研究所得,又要用英語進行,這是我在台灣求學的過程中絕無僅有的經驗,因此準備起來格外緊張辛苦。

  其實在美國求學過程中要用英語表達意見想法的機會還真不少,除了上台作報告之外,還有許多課堂上的提問、回答問題、討論以及專題討論 (seminar)、論壇 (forum)、研討會議 (conference) 等場合都需要以口語與美國教授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學溝通,這些都跟在台灣上課著重聽課抄筆記的情形有天壤之別,壓力不可謂不大。

  美國許多大學體察到外國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表達學術內容的困難,也會提供學術口語溝通 (academic oral communication) 的課程,主要在教導學生如何在學術環境中做好溝通的工作。所謂學術環境包括課堂、工作坊、研討會、座談會和演講場合等,而溝通的工作就包括口語報告、分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學術辯論 (academic debate) 和演講等。主要是將自己在學術上的所思所得或研究內容,有效地透過口語表達方式讓學術社群中的同儕理解,並可相互評論和交換彼此的心得。

  當我知道德州大學有開設一門課叫「學術溝通的文化」(Culture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時,馬上就選修,從中也獲益不少。修完課後不但在課堂上更有信心加入發言的行列,博士論文口試 (oral defense) 順利過關,而且在學術會議上也較能自如使用英語報告和討論研究成果。之後回到台灣的國立交通大學任教,因教學上的需要將重心放在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 的研究和教導上,也出版了一系列《英文研究論文寫作》的專書。另外,我也教授一門「學術溝通英文」(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的課,基本上就遵循我在德州大學上課的模式,還蠻受到學生的歡迎。只是當時國內開設類似課程的大專院校幾乎絕無僅有,大多數學校都把英語教學定位在所謂實用性的課程,致力於教授日常生活用語。

  不過近幾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力求發展,各大學之間競爭熾烈,學校不僅要求教授和研究生勤於撰寫研究論文,也鼓勵師生多多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用英語發表論文,增進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同時國內也有愈來愈多的學校開設全英語的課程,老師在課堂要用英語教授專業學科內容,學生也免不了被要求使用英語討論和回應老師的問題。但是目前不論是在會議上用英語報告論文或在課堂上用英語教學的成效都還未能盡如人意。記得我還在國立交通大學教書時,常有研究生問我:「老師,我拿到經費輔助要去國外的研討會發表論文,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用英文報告,好緊張,怎麼辦?」另外,也有學生告訴我,學校一些系所由外籍教授以英語授課的課程,事實上都已經變成英語聽力課了,同學就算聽得懂也無法回應或討論,讓外籍教授和本國同學都同感挫折。

  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台灣的大學也應該要開始注重學生在學術英語口語溝通上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修過英文課的同學就能用英語表達學術的內容和自己的見解,畢竟學術口說英語和一般生活英語還是有所區別,如果能針對學術英語的特質加以訓練或提醒,想必更能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早日達到正確傳達研究所得、流暢提出見解的目標。而未來才有信心到國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與國際學者互動交流。

  國內目前市面上有關英文口語報告的書籍雖然不少,但大多是針對商業簡報或一般演說的情境,而應用在學術場合的英文口語溝通書籍則是幾近闕如。我們可以找到少數幾本由國外進口的教科書,但這些書並不是針對台灣的學生而編寫,因而無法完全解決台灣學生在學術口語報告上的困難,當然也難以符合需求。有鑑於此,筆者不自量力,以個人有限的學識和經驗,發願編撰一本以台灣英文學習者為本位的學術英文口語報告專書,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嘗試,本書終於在揮汗如雨的溽夏中完成。期間要感謝國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的洪銘鴻和林京蕙同學協助整理資料,也希望這本書能為有志於國際學術會議場合嶄露頭角的台灣學子略盡綿薄之力。

  這本書設定的主要讀者是國內大專院校和準備出國留學的碩博士研究生,他們其中有很多人並非主修英文系所,但卻常被要求要用英語發表研究成果才能畢業拿到學位,造成很大的壓力。但用英語發表論文是與國際學術社群接軌的必備技能,再辛苦也應該用心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另外,很多大學生在學校也開始學習使用英語作簡報或上全英語的課程,這本書也能提供許多英語發音的要訣、報告的基本架構和實用的英語句型,亦頗值得參考。

  最後,筆者不忘呼籲國內大專院校的英語課程應該多多重視學術英文 (academic English/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的教學發展,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固然重要,但總不能讓大學生四年學習英文下來還停留在如何與外國人打招呼聊是非 (how to make small talks) 或到處吃喝玩樂的淺浮層次。現在電腦線上的學習資源這麼豐富,學習英語的雜誌書籍充斥市面,筆者常質疑這些生活化的英語難道大學生不能自學 (selflearning)嗎?其實大學一般英文教材都只是高中單字文法的延伸,甚至內容還更簡單,為何一定得到大學的課堂上由老師花那麼多的時間來教這些東西呢?至少以菁英大學裡的學生程度和能力按理是可以應付自如的,他們缺乏的只是自我成長的動機和主動學習的態度。

  如果把這些時間資源轉而投注在學術英文的課程上,讓學生學習使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專業學養、邏輯思維、乃至於人生理念等,或進一步讓英語與專業學科內容結合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開設科技英文、財經英文、醫護英文等課程,應有助學生深化其學術專業領域的知識內容,學習英語也比較能學以致用而產生較實質的意義。以台灣社會的語言環境和生活需求而言,除非要時常出國,否則日常生活英語其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重要;但若是論及要使學生的英語能力符合學術研究和專業職場的需求,以期提升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學術和專業英語才是值得我們努力和發展的方向。




其 他 著 作
1. 翻譯教學實務指引:從15份專業教案開始
2. 美國老師教你寫出好英文
3. 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
4. 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 第五版
5. 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
6. 英語與翻譯之教學
7. 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文法指引
8. 英文研究論文寫作—關鍵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