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克是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從1947年開始,他不再使用傳統的方式作畫,而是利用木棍、鏟子等工具將油漆滴流或是潑灑在畫布上,逐漸形成複雜的線條、紋理,藉著這樣的過程,波洛克得以直接表達內心的情緒。雖然作畫的過程看似隨興,但是畫出來的作品不論是色彩、線條或是構圖,都具有整體的和諧感。由於完成的圖畫反映出畫家身體的動作、揮灑的力道,彷彿畫與人合成一體,因此也被人稱為「行動繪畫」。這一幅《20號作品》就是用這種方式創作的,畫面上奔放的黑色、紅色、白色曲線像是在狂舞,你可以近看,每一個角落都各自獨立,有豐富的層次和細膩的變化,站遠一點看,可以感覺它的氣勢,這幅畫大約有一張半的報紙大(70 x 49公分)。
1940年初,馬諦斯生了一場大病,開刀之後,必須坐輪椅才能行動,由於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到了1950年代,他就不再拿畫筆作畫了,而是請助手用不透明水彩幫他製作各種色紙,然後由他剪出不同的形狀,再經過組合、拼貼,完成一幅一幅剪紙作品,這幅《蝸牛》就是其中之一。馬諦斯用白紙襯底,剪橘色紙做框,然後將不同顏色的紙片排列成漩渦形,完成的作品相當大,有287 x 288 公分。排列成漩渦形的色塊看起來就像一隻蝸牛,正由左往右緩緩移動呢!另外在角落的淡紫色上,有一隻蝸牛的剪影,你找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