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蝸牛出發了:帶你去找一幅現代名畫 SNAIL TRAIL

蝸牛出發了:帶你去找一幅現代名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833656
林良
典藏藝術家庭
2010年3月02日
87.00  元
HK$ 78.3  






* 叢書系列:藝術欣賞
* 規格:精裝 / 30頁 / 22*22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欣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0-3歲嬰幼兒 > 啟蒙認知








  有一隻可愛可親的蝸牛,一路走一路留下一條痕跡,沿著牠的銀色腳印往前滑行,去尋找它的肖像畫,我們跟著牠,看到一幅幅的現代繪畫作品,尋找他獨特的「蝸牛肖像」。書中看到達利、馬諦斯、畢卡索等大師的作品,跟年幼的孩子一起分享和欣賞現代藝術,本書可以說是很棒的介紹方式。

  一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你會被鮮黃色的顏色吸引,看到一隻背著鮮豔外殼的蝸牛,正對著你笑呢!

  這隻蝸牛出發了要去那兒呢?走過粉紅色的蝴蝶頁,留下一條轉了彎的路徑,我們跟著牠繞來繞去,原來牠要帶我們去找牠的畫像。

  接著我們爬進一扇門,看到了一件件的藝術品,但是有的顏色不對,有的造型不對,有些混了色,有些是方塊,有些圖太熱,有些則太清涼,終於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終於有了柳暗花明的結局,原來就是它,蝸牛終於找到了馬諦斯的那一幅蝸牛圖。

  小蝸牛其實就是本書作者喬.莎克斯丹的化身,熱心的引導小讀者去跟現代繪畫親近,同時也讓小讀者知道現代繪畫並不是那麼難以親近。書中沒有理論,處處是小孩子聽得懂的話語。

  本書作者愛寫詩,書中小蝸牛說的話,都採用英文傳統詩的形式,不過沒那麼嚴格就是了,她的詩其實就像兒歌,在每隔一行的行末都會押韻,讓小讀者覺得好玩,譯者林良爺爺盡了最大的努力,讓這本書保持親切自然的兒童語言,保證會讓「小孩子都聽得懂」。

  這本圖畫書裡,作者藉由蝸牛尋找肖像的過程,巧妙的呈現出現代藝術的豐富樣貌,其中包括開啟現代藝術另一道門的畢卡索與馬蒂斯的作品,他們將藝術從具象引導到抽象,使得後來的畫家對於線條、色彩、形體有了全新的看法,然後從這些畫作出發,開展出二十世紀五花八門的抽象概念。

  現代藝術不再是只有單一種面貌,可以利用木棍、鏟子等工具將油漆滴流或是潑灑在畫布上,也可以用剪刀剪剪貼貼,顏色更是繽紛多采,帶領孩子認識更多現代藝術的豐富樣貌,就跟著蝸牛出發了,一起去尋找、去發現、去玩耍。

本書特色

  從小朋友的視角,進入現代藝術的大門!

作者簡介

喬.莎克斯丹

  12歲時跟她的好朋友莎拉第一次去參觀國家美術館,就深深的愛上偉大的繪畫作品。後來成為一位專業的美術史學者,以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研究方面獲得博士學位,同時也成為學齡兒童藝術教育的專家。她曾經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任職,在劍橋大學、市中心公立學校及學院任教,並受聘為政府的顧問。

譯者簡介

林良

  筆名「子敏」,散文作家、兒童文學作家。以「子敏」筆名寫散文,以本名為小孩子寫童話、故事和詩歌。著有散文集《小太陽》、《和諧人生》等。獲有中山文藝創作獎、國家文藝兒童文學特別貢獻獎、信誼基金會幼兒文學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終身成就獎……等榮譽,曾任國語日報董事長。


譯者的話

林良

  作者喬.莎克斯丹為小讀者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遊戲,就是讓小讀者跟在一隻小巧聰明的蝸牛背後,沿著牠的「銀色腳印」,在美術館繞來繞去。牠一路介紹小讀者看了許多現代的繪畫,有達利的《持續的記憶》、有畢卡索的《穿水手服的瑪雅》、有馬諦斯的《金魚》。

  小蝸牛最後的目的,是介紹小讀者看看馬諦斯特別為牠畫的肖像《蝸牛》,並說明了這幅畫的內容和繪製的過程。

  小蝸牛其實就是本書作者喬.莎克斯丹的化身,熱心的引導小讀者去跟現代繪畫親近,同時也讓小讀者知道現代繪畫並不是那麼難以親近。書中沒有理論,處處是小孩子聽得懂的話語。

  本書作者愛寫詩,書中小蝸牛說的話,都採用英文傳統詩的形式,不過沒那麼嚴格就是了,她的詩其實就像兒歌,在隔行的行末押韻,讓小讀者覺得好玩,這就造成翻譯的困難。至少,我不想把原本好玩的「押韻的話」,翻譯成嚴肅、不押韻的「大人話」。

  另外一個翻譯上的困難,就是我想用「孩子聽得懂的話」來翻譯這本書,這樣的翻譯難度更高了,想要做到百分之一百是很難的,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十,我就很慶幸了,不敢再有更高的要求。

  這是一本用心設計、讀來有趣的書,值得小孩子一讀,也值得大人向小孩子借來讀一讀。

推薦序

用蝸牛引出豐富的現代藝術 宋珮

  在這本圖畫書裡,作者藉由蝸牛尋找肖像的過程,巧妙的呈現出現代藝術的豐富樣貌,其中包括開啟現代藝術的畢卡索與馬蒂斯的作品,他們將藝術從具象引導到抽象,使得後來的畫家對於線條、色彩、形體有了全新的看法,然後以此出發,開展出二十世紀各樣的抽象概念。抽象藝術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隨意的有機形為主,像是波洛克的作品,另一類則以幾何形為主,像是尼可森的作品,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像是紐曼與羅斯科的作品,這些背景不同的畫家不斷探索新的方向,讓觀眾目不暇給。此外,出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戰之間的超現實主義,影響遍及繪畫、文學、攝影、電影,而達利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畫家。

  當然,書裡的八個例子只是開端,作者必定是想藉此吸引讀者,一窺現代藝術的堂奧吧!

  第11頁 巴奈特.紐曼《亞伯拉罕》1949

  紐曼的父親是從波蘭移民到美國的猶太人,從事製作成衣的工作。紐曼在紐約長大,從1930年代開始畫畫,之後成為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一員。紐曼作品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在大面積色塊中央畫一條垂直線,像是在衣服上裝拉鍊一樣。這幅畫的名字《亞伯拉罕》既是猶太人祖先的名字,也是紐曼父親的名字。紐曼的父親逝世於1947年,因此這幅由灰色和黑色組成的畫,可能就是為了紀念父親而作的。

  第12頁 傑克森.波洛克《作品20號》1949

  波洛克是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從1947年開始,他不再使用傳統的方式作畫,而是利用木棍、鏟子等工具將油漆滴流或是潑灑在畫布上,逐漸形成複雜的線條、紋理,藉著這樣的過程,波洛克得以直接表達內心的情緒。雖然作畫的過程看似隨興,但是畫出來的作品不論是色彩、線條或是構圖,都具有整體的和諧感。由於完成的圖畫反映出畫家身體的動作、揮灑的力道,彷彿畫與人合成一體,因此也被人稱為「行動繪畫」。這一幅《20號作品》就是用這種方式創作的,畫面上奔放的黑色、紅色、白色曲線像是在狂舞,你可以近看,每一個角落都各自獨立,有豐富的層次和細膩的變化,站遠一點看,可以感覺它的氣勢,這幅畫大約有一張半的報紙大(70 x 49公分)。

  第15頁 馬克.羅斯科《白色中心─玫瑰紅上的黃色、粉紅及淡紫》1950

  羅斯科生於俄國,10歲時隨雙親移民美國,他的繪畫技巧大都是自學而成。雖然曾經畫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圖畫,羅斯科最終也走向抽象藝術,成為抽象表現主義的一員。他最獨特的風格就是在色底上畫「漂浮」的長方形色塊,就像是這幅作品,他把大小不一的色塊由上而下排列,色彩和色調充滿微妙的變化,渲染出奇異的氛圍,吸引人沉浸其中。 2007年,《白色中心─玫瑰紅上的黃色、粉紅及淡紫》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以七千二百八十萬美元(約台幣廿四億三千四百萬元)售出,創下當代藝術作品最高拍賣紀錄。

  第16頁 本恩.尼可森《1940-42(兩個形)》1942

  尼可森是英國抽象畫家。1939年,就在英國對德國宣戰前幾天,尼可森帶著妻子和孩子離開了倫敦,搬到位於海邊的康瓦爾郡居住,海灘的景色給了他靈感,於是創作了一系列抽象作品,到了1942年,他將先前完成的單幅油畫兩兩並列,重新用不透明水彩畫成新作品,這就是其中的一幅。畫中的色塊代表著他在康瓦爾郡見到的天空、海水和沙灘,畫面看似單純,卻是他仔細構思、配置的成果。

  第18、19頁 薩爾瓦多.達利《持續的記憶》

  達利生於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是重要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這幅《持續的記憶》,又名《融化的時鐘》,是他的代表作。在創作這幅畫的期間,達利深受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影響,認為人在作夢時,會出現白天被壓抑的潛意識,並且對於「軟與硬」的關係特別有興趣,例如畫中的時鐘像奶油一般融化,似乎在表達時間的無關緊要。此外,他還發展出一些具有象徵意味的圖像,像是畫中央那個有著眼睛、鼻子的奇特形體,代表的就是達利自己,之後也出現在其他的作品中,而左下角橘色懷錶上爬滿螞蟻,對他來說,螞蟻是死亡的象徵。整幅畫是不是有一種詭異的真實感,彷彿邀請我們走進這個不可思議的的空間。

  第21頁 帕布洛.畢卡索《穿水手服的瑪雅》

  生於西班牙的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他不僅以立體派創始者聞名,更在藝術生涯中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力極為旺盛。畢卡索喜歡為自己的孩子畫像,這幅畫中的瑪雅就是他的女兒,當時四歲,身著水手服,拿著捕蝶網,坐在樹幹上。紅色的蝴蝶搭配綠色的網子,帽子的藍色、橘色呼應著衣服的顏色,畢卡索運用對比色,使得畫面特別顯得活潑、鮮明。他又藉立體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畫瑪雅的臉,使得臉的正面與側面合而為一,彷彿在轉動一般,而描繪小手的線條好似彈簧,動感十足。

  第22頁 亨利.馬諦斯《金魚》1912

  在二十世紀的藝壇上,法國畫家馬諦斯和畢卡索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獨特的風格是融合了多種藝術的結果,他的作品也不僅有油畫,更擴展到版畫、拼貼、雕塑和室內設計。馬諦斯希望自己的作品擁有安慰人的力量,讓觀眾得到寧靜和純淨的感受,他尤其喜歡家居生活的主題,像這幅作品《金魚》魚缸放在圓桌上,圓滑的曲線也出現在植物的葉子上、一旁的藤椅上,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橘紅色的金魚、翠綠的葉子,粉紅色、淡紫色的花……讓這室內的一角充滿生氣。馬諦斯畫中的線條、配色獨具一格,至今仍然影響著年輕一輩的藝術家。

  第25頁 亨利.馬諦斯《蝸牛》1953

  1940年初,馬諦斯生了一場大病,開刀之後,必須坐輪椅才能行動,由於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到了1950年代,他就不再拿畫筆作畫了,而是請助手用不透明水彩幫他製作各種色紙,然後由他剪出不同的形狀,再經過組合、拼貼,完成一幅一幅剪紙作品,這幅《蝸牛》就是其中之一。馬諦斯用白紙襯底,剪橘色紙做框,然後將不同顏色的紙片排列成漩渦形,完成的作品相當大,有287 x 288 公分。排列成漩渦形的色塊看起來就像一隻蝸牛,正由左往右緩緩移動呢!另外在角落的淡紫色上,有一隻蝸牛的剪影,你找到了嗎?




其 他 著 作
1. 給史努比的信
2. 林良爺爺你請說
3. 外公 GRANPA
4. 最想聽的話
5. 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
6. 蝸牛強強
7. 你幾歲?(附CD)
8. 孩子的美德書
9. 一個愛建築的男孩
10. 特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