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家庭作業的迷思 The Homework Myth: Why Our Kids Get Too Much of a Bad Thing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1193
項慧齡
天下雜誌
2010年3月10日
83.00 元
HK$ 66.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20.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學習與教育
分
類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同
類
書
推
薦
線上高效讀書法:提高孩子學習意願的活用術
小熊媽親子學英語私房工具101+【小熊媽自學英語寶典二部曲】(暢銷修訂版)
十堂說話啟蒙課,孩子開口不再忐忑:速讀、背誦、複述……從不善言辭到侃侃而談,孩子只是欠缺一點口才訓練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有創意?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開發右腦,訓練思維,打開創新的大門!
從怕學習到愛學習:名校和家長都肯定的自主自律學習
內
容
簡
介
家庭作業的迷思——為什麼要有回家功課?
功課愈多愈好嗎?寫功課真的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培養自律習慣嗎?
本書打破家庭作業的諸多迷思,引領讀者思考正確的學習觀,幫助學校家庭終結回家功課的戰爭。
是表明立場,做出改變的時候了!這是關心學習的家長和教師,必讀的一本書!
長久以來,家庭作業的存在似乎是天經地義。
孩子放學回到家中,父母問的第一句話常常是:「有回家功課嗎?」或是「作業寫完了沒?」即使不忍心看著孩子和堆積如山的作業奮戰,但父母總是安慰自己:「寫功課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家庭作業一直被認為能幫助學習,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及獨立自主的工作習慣。然而,如果這些都不是真的,還需要有家庭作業嗎?
美國知名教育學者艾菲.柯恩(Alfie Kohn)在這本書中對家庭作業的價值提出種種質疑。他仔細檢視相關的研究數據,也一一探索人們對學習常見的既定印象。現今關於家庭作業的討論,大多聚焦在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完成回家功課。柯恩則帶領讀者回到一切的原點,以犀利的觀點顛覆慣性思維,讓人們重新思考家庭作業存在的意義。
作者簡介
艾菲.柯恩 Alfie Kohn
艾菲.柯恩在本書之前已經出版十本著作,其中包括《用獎賞來處罰》(Punished by Rewards)、《孩子應得的學校》(The School Our Children Deserve),以及《無條件的教養》(Unconditional Parenting)。這些著作形塑全世界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思惟。他也是受歡迎的演講者,目前,他和妻子、以及兩個子女居住在波士頓。
譯者簡介
項慧齡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學碩士。譯有《當和尚遇見鑽石》、《拙火之樂》、《你可以更慈悲》等書。
目
錄
第一部:家庭作業的真相
1.失去的童年
2.家庭作業可以改善學習嗎?從嶄新的角度檢視證據
3.寫功課有任何課業之外的好處嗎?
第二部:家庭作業存在的六個原因
4.研究顯示……
5.沒有提出的問題
6.關於學習,我們還不知道的部份
7.「更嚴格的標準」在家庭之間蔓延
8.最好習慣它
9.無所事事的手……
第三部:找回理智
10.重新思考家庭作業
11.做出改變
序
推薦序
家庭作業的真相
陳安儀
記得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鄉下學校轉至台北明星小學,每天的回家功課從半小時可以完成的份量暴增至三小時都做不完。大量的抄寫作業、自修習題,讓我每天因為壓力產生腹痛而拒絕上學。爸爸心疼恐懼上學的我,因此寫了一封「萬言書」給教務主任,痛陳:「過多的家庭作業荼毒小孩!」
這封信,讓我成了全校聞名的「特殊生」,許多老師在我背後指指點點:「這個小孩的家長很難搞!」
多年後,輪到我自己的小孩也上了小學。面對教育改革後變得「更為靈活」的各種家庭作業:猜燈謎、讀書心得報告、小日記、品格小書、閱讀紀錄……每每工作完畢只想回家跟孩子下盤棋、講個床邊故事的我,總是得緊張兮兮的趕回家,花上許多親子相處的寶貴時間,協助她完成各種各樣的紀錄、功課,為的就是可以在家庭聯絡簿上簽上我的大名、以示負責。
我常常在想,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
今年寒假帶兩小暢遊北京、參觀過紫禁城、決定重新讀過《百家講壇》近代歷史的我,回想起我的國中、高中歷史課本,每天背誦、考試的內容、題目,渾然醒悟,自己花下的大量青春歲月,換取的根本是一場騙局!這些課本、家庭作業,這些死背下來根本不完全正確的「知識」,到底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拿到這本《家庭作業的迷思》,我簡直如遇知音。本書提出了我心中很多的疑問:
為什麼我們大人上了一天八小時的班、回到家都不想再續談公事,而孩子們卻得在學校待了超過八小時之後,回到家繼續寫功課「學習知識」?
為什麼孩子們下課後不能單純的「只是做個孩子」,玩玩具、看書,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
為什麼從古至今每個孩子都不喜歡家庭作業,卻從來沒有人想過,「家庭作業」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為什麼當所有的家長都為了一大堆無聊的「學習紀錄」叫苦連天,卻沒有人敢對教育當局這種「傳統」提出質疑,並研究它對於孩子的學習究竟有沒有功能?
為什麼我們跟孩子放學回家後的第一句對話總是「今天功課多不多?」然後以此來安排我們課後的親子生活?
為什麼當我帶著孩子暢遊歷史古都北京、哈爾濱,回到精彩的歷史現場、享受風土民情及戶外運動時,我的女兒卻天天都在為她學校的寒假作業擔憂──明明我們就正處在一個比寒假作業更棒的學習契機裡?
這些,都在本書中得到了解答。
我跟許多女兒的同學家長分享了此書,令我訝異的是,聽到書中論點的家長們,絕大多數早就懷疑「家庭作業」的必要性。只是,我們卻沒有勇氣,做「拒絕回家功課」的家長。
多麼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以身處在更「信任孩子」的教育環境中,屆時,家庭作業將成為「歷史遺跡」,而孩子們則享有更愉快的童年。
(本文作者為「陳安儀的筆下人生」人氣親子部落格格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