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德國政治文化之發展

德國政治文化之發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57269
葉陽明
五南
2009年9月10日
107.00  元
HK$ 101.65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9.0*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會科學 > 政治 > 概論














  從德國政治文化的探討中,可瞭解德國政治發展的精神基礎。中古的德國型塑了「臣服型政治文化」。此型政治文化使「威瑪共和國」遲至一次大戰後始誕生。第二次大戰後,基於「基本法」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立。主客觀有利因素使西德生成「參與型政治文化」。1990年秋德國完成再統一。然而,統一並未促成德東與德西間政治文化的融合,反而呈現出東、西區兩種疏離的政治文化。德東人多有「次等國民」的感受。此外,極右政黨在德東的得勢與社會高失業率及勞動報酬不等多項事實存有因果關聯。是故,統一後的十年間,東、西分歧性政治文化差距的縮小及德東公民對國家認同感的強化,實為政治文化導正上的當務之急。20世紀終,德國人還都柏林,為國家發展開創柏林共和的新紀元。本質上,柏林共和並未孕育出一個全新的共和國。因為柏林共和仍續行並鞏固基本法憲政民主秩序,致使國家發展得以承先啟後。儘管如是,柏林共和猶以「國族」的育成及「常態性」新理念的啟動,賦予21世紀的德國新生命力。在參與型政治文化推波助瀾下,「主流文化」問題的議論及德國人民內生的新愛國主義方興未艾。參與型政治文化的社會面反映於公民自願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德國公民社會藉由積極的公民自願參與而得以再活化,對柏林共和民主政治文化的成長和鞏固,提供了源自於社會的珍貴資源。

作者簡介

葉陽明

祖籍福建省長汀縣,生於民國39年台灣台北

學歷:
.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s-Universitat Munchen)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博士

經歷:
.自民國73年迄今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先後擔任客座副教授、專任副教授、專任教授及系主任職務

學術著作專書類出版如列:
.SunYat-sens Regierung in Sudchina 1917-1922 und die Bewegung zum Schutz der Verfassung(72年德國慕尼黑市tuduv圖書公司)
.歐洲政治論集(77年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西德政黨論(79年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德國問題與兩德統一(88年台北國立編譯館)
.德國憲政秩序(94年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前言

一、撰書動機
二、內容綱要
三、理論及研究途徑

第壹章 德國政治研究中探討德國政治文化的意義

第貳章 「政治文化」學術名詞意涵的釋義及其討論

一、艾爾蒙與費爾巴對政治文化概念的釋義
二、饒師對艾爾蒙概念的補充
三、葛拉伯、寇爾特及嘎伯瑞的見解
四、葛萊棻哈根的觀點
五、羅俄的心得
小結

第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政治文化的回顧

一、德國傳統政治文化生成的起點
二、政治文化扭轉的嘗試
三、政治基本圖像與體制因素
四、遲來的德意志民族國家
五、德國人優越感的產生
六、欠缺共和國信徒的威瑪共和國
七、納粹德國極權下臣服型政治文化的極致化
小結

第肆章 傳統政治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一、傳統政治文化的特點
二、傳統特點的影響
小結

第伍章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立國後至東、西德統一前的政治文化

一、戰後德國政治文化的轉型及其成因
二、西德政治文化的分期
三、參與型政治文化的實際表現
四、西德政治文化中民眾對政治的基本圖像、認知及價值評斷
小結

第陸章 德國再統一後聯邦共和國的政治文化

一、德國政治文化發展在持續中呈現變遷
二、從波昂共和邁入柏林共和的過渡期政治文化
三、柏林共和的政治文化
四、參與型政治文化中的社會面:公民自願參與社會公共事務
結論

參考文獻




其 他 著 作
1. 德國政治新論
2. 德國憲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