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終端人 The Terminal Man

終端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6310
劉韋廷
遠流
2010年5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文學館-麥克.克萊頓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館-麥克.克萊頓作品集


[ 尚未分類 ]








  外表溫和、平凡的電腦工程師班森,在一次車禍意外後開始出現毫無預警的狂暴攻擊行為,因此遭到警方的逮捕與監控。洛杉磯大學附屬醫院神經精神醫學研究室的醫療團隊相信,班森的突發性暴力傾向是來自於腦部的外傷,可以透過精神外科手術治癒。這種極專業的實驗性手術會在患者腦部植入微型電腦,讀取並控制大腦訊號,矯正腦傷造成的異常行為。

  手術順利完成,研發多年的新技術即將改寫人類醫療史,同時,一場電腦與人腦的控制權爭奪戰,正激烈地展開……

  克萊頓生前發表的16部小說中,《終端人》是唯一從未授權繁體中譯本出版之作。

  利用電子晶片刺激腦部的手術,不只是出現在小說跟電影之中,這些研究曾一度飽受批評而銷聲匿跡,由於神經科學的進步,又再度捲土重來,相關報導及介紹請見: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775&DocNo=1260腦晶片X檔案、 ntuh.mc.ntu.edu.tw/ntuhpd/index.htm深腦刺激術。

作者簡介

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1942-2008)

  生於芝加哥,17歲首度投稿至《紐約時報》就被採用,一心嚮往文學之路,於是進入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後來轉念考古人類學,畢業後進入醫學院繼續深造,並曾在著名的沙克生物研究所做研究。

   1968年以Jeffery Hudson為筆名發表的第一部小說《死亡手術室》就獲得年度最佳懸疑小說艾倫坡獎,其後四十年的創作生涯共寫出包括《NEXT危基當前》、《恐懼之邦》、《奈米獵殺》、《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桃色機密》、《火車大劫案》、《剛果驚魂》、《旭日東昇》、《地動天驚》、《時間線》等雄踞排行榜的17部暢銷小說,以及《旅行開麥拉》4本非小說著作和《龍捲風》、《鑽石宮》、《八號房禁地》等5部電影劇本。由於小說中融合了最新的科技知識與豐富想像,筆法驚悚而震懾人心,故有「科技驚悚小說之父」美名。

  克萊頓才華洋溢,膾炙人口的作品風行全球,被翻譯成30種語言,其中13本更改編躍登大銀幕,屢屢刷新票房賣座紀錄。他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軍,也是知名的導演和製片,其所擔綱編劇的熱門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也曾榮獲包括艾美獎等多項殊榮,並於1994年創下電視影集收視率、電影票房及小說暢銷排行榜「三冠王」的空前紀錄。他不幸於2008年11月因癌症逝世。

  更多訊息請見遠流麥克.克萊頓中文部落格。

  相關著作:E0301《NEXT危基當前》、E0302 《恐懼之邦》、E0303《奈米獵殺》、E0304《火車大劫案》、E0305《死亡手術室》

作者簡介

劉韋廷

  1979年生,曾獲聯合文學短篇小說新人獎,目前擔任出版社企畫編輯一職。只要故事精彩,無論透過書籍、電影、電玩等各種傳達方式,全都由衷喜愛,並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譯有《黑暗之半》、《午夜4點》與《險路》等三本小說,並曾撰寫多部小說之導讀文章。

  個人部落格:blog.roodo.com/waitingliu。


推薦序

洪蘭

  一部好的科幻小說必須要有前瞻性,要比一般科學家更能預測未來。因為很多時候,科學家埋首實驗室,執著於自己的研究,常常見樹不見林而不自知,而且科學家必須謹言慎行,沒有百分之百確定不敢說。小說家就不同了,既然是小說,當然可以海闊天空的虛擬之。一個好的科幻小說家在廣讀科學報告後(沒有科學證據,怎叫科幻?),透過想像力與對人性的了解,可以為讀者勾畫出一個未來的藍圖。

  麥克.克萊頓就是一個這樣的作家,他小說的故事情節後來幾乎都成為事實。例如這本書是一九七二年出版的,四十年後的現在回頭看,你不能不佩服克萊頓的遠見。現在在大腦中植入晶片,利用腦波來控制滑鼠或游標,讓全身癱瘓的人可以用心智來控制電腦與人溝通;或在舌頭上裝小電極板,使盲者可以看到東西,這些都不是新聞了。最近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者更利用核磁共振儀來比較受試者看到一個事件及回想這個事件時,大腦活化的區域的不同來找出心中動這個念頭時的大腦位置,藉此反推出這個人的思想及意圖。而這些電腦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他的小說中早就描繪出來了。

  本書的背景是發生在電腦剛開始普及的時候,醫生想利用電腦來控制病人暴力行為的故事。電腦的前身「涂林機」(Turing machine,在一九三○年代末出現),可以說是近代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一項發明(很不幸的是他因同性戀,被英國政府逮捕,死在獄中,得年四十二歲)。本書中講的IBM360電腦,正是我剛到加州大學時,實驗室用的那種,一台主機要佔據一整個房間的空間。自從韓戰期間,中共對被俘的美軍進行洗腦之後,美國國防部及一些科學家對從大腦中控制人的行為就極感興趣,但是要研究人腦,若沒有電腦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大腦中有億兆的神經元。沒有電腦的幫忙,人腦無法有這麼大的記憶體來登記某一個神經元負責什麼工作。

  人類發明了電腦,現在電腦反過來研究人腦,在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利用電腦全力要解開「人的思想是什麼」的努力更明顯。現在歐美各大學中有神經經濟學、神經市場學、神經法律學、神經心理學等,想用殊途同歸的方式來達到解開人腦之謎的目的。事實上,我們依賴電腦已經到了沒有電腦不能生活的程度了:機場電腦當機,全部飛機不能起飛;銀行當機,所有作業停擺。

  在人的思想中,科學家最想知道的是「意圖」(intention),不幸人的意圖卻是一個最難測知的東西,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偏偏看不見的意圖又是判定行為最重要的一項指標,有道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過,雖過不罰」。人的意圖決定他的行為,所以它一直是心理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法學家探索的一個主題。自從一九九二年義大利帕馬(Parma)大學的研究群,在猴子的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有興趣讀者可參閱遠流出版的《天生愛學樣》一書)之後,人類的意圖已能在大腦中藉由神經元的活化及大腦血流量推測得之。有人認為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可比美一九五三年華生(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發現DNA,因為它為人類對自己的了解打開了一扇新的門。

  意圖是本書故事的一個重點,主角班森先生在沒有意圖之下,因大腦病變,犯下罪行,他是該罰還是不罰?醫生有權利「為了他好」,在大腦中植入電極,用電腦控制他的行為嗎?被植入電極的班森先生還是班森先生嗎?還是他是機器的奴隸?

  讀者在看這本書時,會深切感覺到醫學倫理的重要性。比如動物實驗要做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科學家為了求知可以做各種動物實驗,只要不虐待動物,所得到的知識又可以造福人類,通常都會被批准。那麼醫生呢?醫生可以為了滿足他的求知慾而動手術嗎?當然他的前提一定是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只是醫療的事不可能打包票,如果效果有可能跟預期的不同,或是有些副作用時,醫生可以這樣做嗎?書中班森的情形是每一個醫生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書中所點出的問題,現在已變成「醫學倫理學」的主要內容,是醫學院學生必修的課。

  克萊頓在四十年前就看到這些問題,令人敬佩。很可惜的是,他在二○○八年過世了,他的去世令我很悲傷,以後人世間少一個好的小說家了。我還記得一九八四年剛去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報到時,同事很興奮的帶我去看克萊頓在此做研究的實驗室(他從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曾經在沙克研究所做研究員)。沙克研究所是美國頂尖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在裡面做事的人都很自負,但是從他們對克萊頓的崇拜可以看出他雖是小說家,在科學家心中卻很有地位。一個文筆好、有科學素養、有遠見(vision)、文武全才的人實在少見,他的早逝只能說天嫉英才。

  雖然諺語說「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在我心目中,還沒有人可取代克萊頓。我相信在很多讀者的心目中也是如此。

  他的小說精彩、有深度,令人回味無窮,稱得上「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推薦者簡介

洪蘭

  教授、作家、譯者、演講人,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專家。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目前為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已翻譯四十本以上生物科技及心理學的好書,並著有《講理就好》等十四本書。近年來積極演講推廣閱讀,開拓全新科學教養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