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美學概論 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美學概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390935
Dabney Townsend
林逢祺
學富文化
2008年9月01日
167.00  元
HK$ 158.65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
規格:平裝 / 405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會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欣賞









  「對於那些想要一窺當代哲學美學之堂奧的人,本書是可靠、通達且可親近的指南。它採取問題導向,直探核心議題,而不拘泥於歷史發展的順序。……其不僅為哲學美學之相關議題作了全貌導覽,更印證了哲學美學的重要及多姿多彩。不論是初學或進階學者,本書都值得一讀。」--英國美學期刊 主編 連馬克教授(Professor Peter Lamarque)

  本書是美學和藝術哲學之核心議題及基本方法的精彩導引,探索問題時兼顧分析及史實,並旁徵博引諸多生動實例,一以激發閱讀興趣,另則強化理論探究的說服力。

  《美學概論》可說是哲學新手的理想教本。它從美感問題及美感語言之定義入手,繼而檢視藝術家、藝術作品及觀眾的關係,並在此過程中引出三種在哲學上互為爭勝的重要美學理論:參與美學、美感經驗論及美感機制論。透過這種介紹方式,作者希望能激發讀者對美學理論進行最深刻及最多元的理解。

  本書還提供附錄(收錄書中引述到的重要文本)和完整的名詞解釋集,另外也詳細介紹進階參考書目,以指引讀者深入探究。



導論 1

第一章 藝術和美感的語言 13
第一節 序幕 13
第二節 美感謂語 40
第三節 評論和價值語詞 50
第四節 定義的問題 66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88

第二章 美感分析及其對象 95
第一節 形式分析 95
第二節 美感對象 108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160

第三章 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165
第一節 藝術家的意向 166
第二節 靈感 178
第三節 創造力和原創性 194
第四節 切斷藝術家和藝術的聯結關係 207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221

第四章 觀眾和藝術作品 227
第一節 觀眾的態度 227
第二節 評論家和評論 257
第三節 機制和觀眾的任務 272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284

第五章 藝術家和觀眾 291
第一節 接受美學 292
第二節 神話創造觀:神話與儀式 311
第三節 機制論及後機制論美學 323
第四節 沒有結論的結論 347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350

附錄 357
名詞解釋 369
索引 391



譯序

  在人類的三大基本價值──真、善、美之中,最有普遍吸引力者,當屬美。誠然,美之於人,有如陽光之於植物;植物向光,人向美。心理學家馬斯洛(A. H. Maslow)發現美是人類健康的要素。他說:「某些人確實有基本的美感需求,醜的事物使他們產生(特殊的)病痛,然而一來到優美的環境,這些病痛就消除了;他們熱烈渴求美的事物,而且只有美的事物,才能使他們得到滿足。這種現象,幾乎可以普遍在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身上見到。而每種文化,每一年代,甚至史前的穴居人,也都可以找到一些這種美感衝動的證據。」質言之,美感衝動得不到滿足,乃是人類身心發狂的主因之一。美對人似乎只有太少的問題,不會有太多的疑慮。當某一對象的美「太多」的時候,我們說它「太美」,適如大家所知,這時的「太美」是一種讚美,而非貶抑。正因為美對於人的吸引力是自然的、不絕的,所以美感研究乃成理解人心、創造人之幸福的必經途徑。我作為教育的研究者,對於這個途徑的探索,充滿期待,而這也是促使我翻譯唐山德教授這本《美學概論》的主要理由。

  這本譯作從動筆到定稿,超過五年的光陰,其中艱辛,實為我始料未及。幾乎和我熟識的朋友,都在這過程中幫上忙了。我特別要感謝臺灣師大教育學系的洪仁進教授及葉坤靈教授,他們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和我一同研究艱澀的文本;另外,研究生黃啟倫、曹孝元、陳紫屏、林京霈、王怡婷、蘇致嫻和李虹,忍耐我潦草至極的初稿,將幾近無法辨識的文字,梳理成可讀的容貌。啟倫甚至在服役前,用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逐字閱讀譯稿,考證文獻,用力之深,令人動容。而我的幸運還不止於此,臺灣師大英語研究所的研究生郭虹伶和耿尚瑜,協力檢視了附錄的文學作品;美術研究所的陳書敏則就本書的藝術譯詞,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最後,是我最需要感謝卻不知如何表述才完整的賈馥茗教授。賈先生是我一輩子的導師,這本書能在先生智慧頂峰中得到批閱、教示,實為大幸。

  最後必須向讀者、方家聲明及致歉的是:我的美學研究尚處於學步階段,因此譯文之中,謬誤、失真之處必定不勝枚舉,心裡甚是惶恐,只有懇求海涵,並請不吝賜教。

林逢祺 謹識
2008 年 8 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