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我十歲,離婚 Moi Nojoud, 10 ans, divorcee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49099
黃琪雯
寶瓶文化
2010年6月08日
87.00 元
HK$ 73.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Vision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如果沉默,這世界將沒有人為我發聲!
★全球年紀最小的離婚者!與希拉蕊、美國前國務卿萊斯、妮可基嫚,共同獲得「年度風雲女性獎」!
★轟動全球的真實事件,搶占《紐約時報》、《時人雜誌》等國際媒體重要版面!
★甫出版即登上法國暢銷書第一名!出版不到一年即暢銷突破20萬冊!
★全球25國爭相出版,翻譯版權持續熱烈搶標中!
那一年,我才十歲。
有一天,爸爸卻對我說:「妳要結婚了!」
我是諾珠.阿里,來自葉門一個偏遠的小村落。我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到學校讀書,和同學鄰居們一起玩。但是有一天,我的爸爸居然說,要馬上把我嫁給一個快四十歲的男人!
新婚的當晚,那男人逼我做了齷齪的「那件事」……之後的每天,我都活在恐懼與骯髒的陰影裡!
他虐待我、痛揍我、禁錮我,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知道,唯一能讓我逃離他的方法,就是離婚!!!……
這是一樁發生在葉門的真實事件。年僅十歲的女孩諾珠.阿里,因為受到不合理的婚姻折磨與虐待,利用機會偷偷逃離丈夫的監控,前往法院提出離婚的請求。
經過媒體的披露,諾珠的遭遇立刻傳遍了阿拉伯國家和全世界,更引起國際一陣譁然。她的律師不僅向法院提出離婚申請,並對諾珠的父親和丈夫提出控訴,最後,這場轟動國際的離婚請求,終於讓諾珠達成願望,也讓她成為回教國家、甚至是全世界年紀最小的離婚者。
諾珠的故事讀來令人觸目驚心而且不忍,也是許多女性曾經有過的遭遇,但她小小年紀,卻敢挺身為自己抗爭,這樣的無畏精神,不但衝撞了回教世界那扇緊閉的大門,也替那些習於忍讓、恐懼改變的人,帶來為自我爭取的勇氣和鼓舞!
作者簡介
諾珠.阿里(Nojoud Ali)
一個出生在葉門卡極的女孩,在家中排行第五。因為家境貧窮,十歲時就被父親逼迫,與大她二十幾歲的男人結婚,失去了應有的童年。因為不堪丈夫的身心虐待,她鼓起勇氣獨自跑到法院,向法官提出離婚的請求。最後,在律師莎達的協助下,成功離婚,也成了回教國家中年紀最小的離婚者。
離婚後的諾珠,恢復了小女孩的身分,不但如願回到學校念書,也讓回教國家的童婚問題,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而諾珠也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她立志將來要成為一名律師,幫助其他和她有相同遭遇的女孩,而本書的版權費,將用來支付她的學費。
協助撰稿
戴樂芬妮.米努依(Delphine Minoui)
1974年生,在《費加洛報》擔任記者工作,長年在中東採訪,為法語國家報導當地新聞。在此作之前,她曾為伊朗的女性讀者出版一本作品《德黑蘭的珠雞》,敘述自己在德黑蘭的生活。2006年,她以針對伊朗及伊拉克的系列報導,榮獲法國新聞界著名的「阿爾貝爾-隆德爾獎」。
譯者簡介
黃琪雯
兼職譯者,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
序
推薦序
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張翠容
近年不斷出現有關伊斯蘭婦女站出來的著作,並同時揭露女性在一些傳統伊斯蘭家庭中所面對的難題,甚至有不合乎人道的對待。而本書《我十歲,離婚》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該書作者戴樂芬妮.米努依是法國《費加洛報》長駐中東地區的記者,之前她亦曾撰寫過關於伊朗女性的《德黑蘭的珠雞》。作為女記者,對採訪地區的女性較為敏感,屬人之常情,更何況所採訪的,乃是一個與我們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伊斯蘭世界。
記得我在二○○一年第一次踏足阿富汗,也有強烈的文化震盪。當時的阿富汗仍在韃(神學士)基本教義的統治下,所有婦女外出時,必須要穿上罩袍(Burka),她們尤如鬼魅飄蕩於街頭上。對記者而言,這是個好題材。與我一起採訪的法國和義大利女記者,回家後揮筆疾書,鞭韃塔利班製造罩袍虐待婦女(其實罩袍不是塔利班發明的)。
不久,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美國攻打阿富汗,自此世界進入「文明的衝突」。西方的基督教vs東方的伊斯蘭教,文明vs野蠻、正義vs邪惡。阿富汗首當其衝,一時間,塔利班代表了一切野蠻、邪惡等黑暗力量;除罩袍外,他們還會向違規婦女擲石頭、斬手行刑示眾。
踏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突然關注伊斯蘭世界,作為弱勢的伊斯蘭婦女更成為焦點,她們的遭遇正好彰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野蠻和邪惡,例如火燒犯「奸淫」的婦女、向她們擲石頭流血致死、剝奪她們讀書工作的權利、強迫她們遮蔽身體之餘,又視她們為性發洩工具等等。最近,法國政府擬立法不許伊斯蘭婦女穿上一身黑袍,指黑袍令法國國民產生恐懼。
在國際傳媒的合力報導下,伊斯蘭教可算是「體無完膚」。
現在,法國女記者米努依又發現了可憐的諾珠,來自伊斯蘭家庭,只有十歲便遭父親賣給三十多歲的男子。這種不人道的做法,無疑一再加深了大眾對伊斯蘭教那一種不文明的印象。
難道上述一切都是伊斯蘭教的錯?米努依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其實,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曾因人性的缺失有過愚昧的經歷。只要翻開中古世紀的一頁基督教歷史,他們如何對待異教徒和婦女?還有形形色色的酷刑,即使沒有強烈宗教信仰的中國封建時代,不也是對婦女做出各種各樣的打壓?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強迫裹腳、童養媳、浸豬籠……令人不堪回首。
每一處地方、每一個時代、每一種文化,都會由於歷史、傳統、政治、經濟、社會因素,有著不同的發展步伐。把所有野蠻現象都歸咎於伊斯蘭教本身,甚至視伊斯蘭為不文明宗教,都是以偏蓋全、只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無法看見自己眼裡的針。
毫無疑問,社會是要向前走的,沒有任何人以任何藉口來剝奪別人的幸福,和矮化別人的價值。每一個歷史時代,都是由勇者指出錯誤並帶頭進行改變,世界才得以往前進。
十歲的諾珠是罕有的勇敢女孩子,她拒絕強加在她身上的厄運,毅然走到法院要求離婚,爭取自己的人權,其事蹟令世界看得目瞪口呆,爭相傳頌,而米努依把諾珠的故事成書,背景是波斯灣的保守伊斯蘭國家葉門,一名纏著阿拉伯頭巾的小女孩,要挑戰一樣頭纏阿拉伯布帽、一身長白袍、高大權威的父親和丈夫,這令我們想起大衛與哥利亞,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應該如何閱讀這一本書呢?如果我們仍然抱著獵奇心態、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這一個發生在阿拉伯地區的故事,只視之為一千零一夜以外的另一個傳奇,那真是枉費了作者和女主人翁的努力。
作者企圖呈現的,並不是伊斯蘭的陰暗面,而是一個女孩如何力求爭脫吃人傳統,走向現代文明的人性事蹟,在人類歷史長河裡的一個驕人浪花,而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就好像葉門,在傷痕累累的曠野上也可聽到清麗的聲音,在人類的大家庭迴蕩著。
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