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的故事 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 – and a Vision for Cha
|
|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
|
|
|
|
|
9789571352145 | |
|
|
|
吳恬綾、黃亭睿 | |
|
|
|
時報出版 | |
|
|
|
2010年6月24日
| |
|
|
|
120.00 元
| |
|
|
|
HK$ 102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EARTH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EARTH
|
|
分 類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我們買個不停,丟個不停,卻沒發現自己的健康和生活的環境,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徹底糟蹋。認識東西背後的故事,就是改變的契機。
◆火紅的網路短片《東西的故事》文字版,解說更清楚、更詳細
美國的人口只占全球五%,卻用掉三 ○%的資源並創造三○%的垃圾。要是所有人都像美國這樣消費,我們得要有三到五個地球才夠!
親眼目睹垃圾掩埋場的驚人景象之後,安妮.雷納德便開始追蹤廢棄物的身世來歷,她一路往上游探查,最後發現的是「東西」的完整故事。
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銷售配送、消費使用、丟除廢棄這五個基本環節,她描繪出東西的生命歷程,並發現目前這種型態的物質消費系統充滿了破壞性。
事實上,製造過程產生的垃圾遠比我們買回家的東西還要多太多,你丟掉的每一磅垃圾,平均要耗掉至少七十磅的工業廢棄物才能製造出來,而這些廢棄物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質。再加上我們消費與丟棄的速度愈來愈快,地球的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早已面臨極限。
雖然這套劇本造成的危機看似已經無法挽回,但雷納德提醒我們,只要每個人起身行動,就能夠重新改寫整個「東西的故事」。
如同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東西的故事》是一本具有重大意義的作品,不但會改變我們的想法,同時也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
作者簡介
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網路上火紅的動畫短片《東西的故事》製作人,對於環境健康與社會公義的議題有二十幾年的調查與組織經驗,被《時代》雜誌選為環保英雄。她跑遍全球四十個國家,拜訪數百家工廠和垃圾場,親眼見證了世界各地過度消費與低度消費所帶來的可怕影響,因此投身於改造及轉變我們的工業與經濟體系,使之不再破壞生態永續與社會公平,轉而為這兩個目標服務。
她曾與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無害醫療照護組織、基要行動中心,以及綠色和平組織合作。
她是國際全球化論壇及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的現任理事,曾任草根回收網絡、環境健康基金、全球綠色基金印度分會,以及綠色和平組織印度分會的理事。
安妮.雷納德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具有康乃爾大學的城市及區域規劃碩士學位。
譯者簡介
吳恬綾
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翻譯所,現為自由譯者。喜愛充滿想像力與童趣的人、事、物,天生熱愛做環保。背負文字工作使命感,期許自己能為孩子和地球盡一份心力。譯有《水妖之歌》、《威樂比這一家》、《星期六的小冒險》(小天下)。並曾參與看守台灣研究中心出版之《2007世界現況》、《2010世界現況》之翻譯。
黃亭睿
台大外文系,美國加州蒙特利國際研究學院翻譯暨口譯所畢業,譯有《邁向頂尖之路:哈佛商學院的人生習題》、《獵熊記:一則投資銀行倒閉的故事》。
|
|
目 錄
|
言
說文解字
圖示說明
第一章 原料開採
第二章 生產製造
第三章 銷售配送
第四章 消費使用
第五章 丟除廢棄
結語:創造新的故事
附錄一:有效的政策、改革與法律的範例
附錄二:建議採取的個人行動
附錄三:給PVC經銷商、製造商與遊說者的信件範例
注釋
致謝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