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張成國食療養生真言

張成國食療養生真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64397
張成國
元氣齋
2010年6月04日
100.00  元
HK$ 80  






* 叢書系列:食療系列
* 規格:平裝 / 282頁 / 25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食療系列


[ 尚未分類 ]








  除了體質與遺傳因素外,作者認為大多數的病因都與飲食習慣不良有關,例如:進食速度過快、不吃早餐、咖啡或酒飲用過量、喝水不足、嗜吃生食與加工食品等;更嚴重的則是有些不正確觀念已經積非成是,或受到誤導,包括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太好、咖啡因過量、飲酒過量、餐後吸菸、用保溫杯泡茶、嗜吃生食與過度加工食品、以水果當主食及每天飲水量不夠等。而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作者簡介

張成國

  主要經歷:
  1.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針灸科主任 (1980.7 ~ 1983.6)
  2.中國醫藥學院針灸研究中心主任(1981.8.1 ~ 1983.6.31)
  3.高雄市立中醫醫院院長 (1983.7.1 ~ 1985.12.5)
  4.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1998.3.2 ~ 2002.1.2)
  5.經濟部技術處中草藥產業技術推動辦公室顧問(2002.5 ~ 2004.5)
  6.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2001.1 ~ 2006.1)

  現任:
  1.財團法人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2007.7 ~ 迄今)
  2.中國醫藥大學董事兼任教授(1986. 8. 1 ~ 迄今)
  3.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 (200..8. 27 ~ 迄今)
  4.財團法人中華醫藥促進基金會董事(2005. 10. 19 ~ 迄今)
  5.財團法人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1999. 6 ~ 迄今)
  6.阿國中醫診所院長(2002.1 ~ 迄今)

  著作:
  食療與養生、放血保命療法、張成國食療養生真言(元氣齋出版社)


自序:飲食是最好的保健養生良藥…

第一章 人為何會生病?

十大疾病與四種主因有關
中西醫對病因各有不同解讀
一、酸性體質為百病主因
中醫將體質分為熱性與寒性兩大類
酸性體質者免疫力比較差、易罹癌
二、飲食習慣不良雪上加霜
三、步入衰老期(老化)
注意老化八大警訊
明天不一定更好只會更老
重「人生三歷」、避免四化
四、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健康

第二章 設法從根本消除致病因素--推介幾種對治、防病之道

一、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1.一定要吃早餐
2.少碰冰冷飲品
3.飯前先喝湯,消食保健康
4.飯後也勿立即喝咖啡或茶
5. 飲酒不宜過量
二、利用飲食排除體內毒素
三、選擇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食品
1.喝綠茶能抗癌、防蛀牙
2.少量紅酒可抗衰老
3. 豆漿對女性最佳
4.酸奶(Yogurt)優於牛奶
5.骨頭湯防骨質疏鬆
6.蘑菇湯可提高免疫力
7.生食以蔬果汁為佳
四、一定要經常運動才能更健康
1.每天做腳趾運動五分鐘
2.養成「健走」習慣。
3.騎自行車、散步或多走樓梯
4.有空就做「甩手功」
5.實在沒時間者,至少要經常伸伸脖子

第三章 以食療防病養生

注意飲食六味屬性與適用對象
瞭解食物的酸鹼性及其種類
酸鹼食物以一比三為原則
還可依照「食物營養品質指標」選擇
吃對食物還有防病治病作用
1.預防心肌梗塞
2.防治骨質疏鬆症
3.防治膽固醇過高
4.緩解冠心病
5.防治咳嗽
6.預防肝病惡化
7.改善高血脂症
附錄:細說「高血脂症」…
病因
症狀
臨床診斷
治療
8.去脂減胖

第四章 飲食為最直接有效的養生保健法…

依特殊需要選擇適當蔬果
尋常食物也有保健作用
一、蔬菜類
萬能地瓜葉
荸薺清熱化痰、止血尿
空心菜清肝排毒、止鼻血
南瓜消浮腫、緩解糖尿病
木耳:黑、白木耳效用都很神奇
蓮藕清血、降血壓
苦瓜是良藥「苦」口
豆漿可預防乳癌
螺旋藻
二、水果類
酸梅為鹼性食物代表
桑椹如血管清道夫
飯後吃梨排除致癌物質
熟香蕉功效神奇
三、中藥類
人參救人於烏有之鄉
紅棗、枸杞子保肝養血
紅棗的保肝作用優於黑棗
枸杞還能消除疲勞
雞內金消食健胃
可單用也可與其他藥物配伍
四、其他
神奇果汁效用大──馬鈴薯、紅蘿蔔、蘋果三合一
喝酒要有原則才能養生
酒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飲用過量易造成中毒
適量飲用健康長壽
重視蔬果保健宜禁忌

第五章 其他養生長壽妙法

一、十個身心保健長壽妙法
二、年紀大更要重飲食宜忌
首先注意食物的寒、熱、溫、涼
溫性食物
寒性食物
平性食物(即不偏寒亦不偏熱的食物)
三、怎樣依屬性挑選適宜食物
三大類食物的飲食宜忌
四、進補要考慮到節氣與體質
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再進補
冬至如何吃補最正確
還要依節氣養生
五、簡單飲食可以改善老花眼
六、遠離癌症與代謝症後群
小心防範代謝症候群
七、遠離生活中的致癌危機
八、慎用安眠藥且避免長期服用
先找出原因,安眠藥的服用劑量應仔細計算

第六章 怎樣才能長壽、健康又快樂

一、長壽不是夢想
二、一定要健康--注意健康四大基石
健康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
健康第二大基石:適量運動
健康第三大基石:戒菸限酒
健康四大基石:心理平衡
三、保健養老歌與養老口訣
四、有老本才有尊嚴


自序

飲食是最好的保健養生良藥  張成國醫師

  我因為同時擁有中、西醫資格,所以不論行醫、教學或演講,總是擷取兩者之長,讓大家在最短時間、花費最少的情況下保持身心健康。多年的經驗發現,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也是養生保健捷徑;只要飲食正確,真的具有「槍響鳥落」般的改善作用,這就是「食療」的奇妙之處。

  所以我除了以傳統的針、灸、藥物等治療之外,也非常注重食養之道,幾年前已經出版過《食療與養生》一書,獲得很多人的謬賞,在演講或其他公開場合,總有人提到書中的「治流鼻血妙方」:香菇空心菜湯、香蕉煎豬油、蒜泥貼湧泉穴等,稱讚效果實在神奇(註)。大家都希望我繼續出版「怎樣吃最健康」之類的書,於是將近年來發表在新聞媒體或應邀演講的相關內容,稍加編整、補充,以最簡易、直接有效的方法為主,讀者用後應該會有不錯的保健養生效果,就像我常說的:有如「槍響鳥落」一般,因此名之為「槍響鳥落食養真言」。

  顧名思義,「食療與養生」就是以飲食輔助醫藥,以達到保健功效,又有助於養生長壽。雖然西醫的營養學(營養師)也講食療,不過一般均以中醫師的說法較貼近讀者的需要。中醫養生首重「五味」,即從辛、甘、酸、苦、鹹區別食物的寒熱,作為選用的參考。例如:辛、甘味食品多具熱性,而酸、苦味多為寒性,鹹者也多屬寒涼。明白屬性之後,再依「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基本原則選擇、調理食物,例如體質偏寒的人,食物中宜多加薑、椒、蔥、蒜等調味料,而體質偏熱者應常吃清淡、寒涼之物,如:素菜、羹湯、水果、瓜類等。

  除了食物本身的性味之外,還要隨著季節、氣候來調整飲食內容。像春天氣候溫和,宜常吃白菜、麵類以涼之;夏季炎熱,宜常吃綠豆、小米、苦瓜以寒之;秋天氣燥,宜食芝麻、芋頭以潤燥;冬天氣寒,宜食黍(糯米)、辣椒等熱性食物以去其寒。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必須身體的內在環境維持弱鹼性才能常保健康,如果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的環境下,或飲食不均衡、常以速食果腹,泡麵充饑,都可能使體質酸性化,因而容易生病。此時即應常吃鹼性食物,像是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海帶芽、山藥、薏苡仁、白蘿蔔等。要是生活太過緊張、壓力大又無法放鬆,幾乎要變成憂鬱症的人,就應常吃「百合桂圓湯(即以龍眼肉加百合煮成湯汁)」,有助於緩和情緒。

  過去有人主張「急性病要先看西醫,慢性病才找中醫」,其實不然,只要用對方法,中醫治療急性病一樣有「槍響鳥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中醫診治不外四大方向:

  一、針(Acupuncture):即針刺穴位以治療實證、熱證,「實證」指的多是急性病。

  二、灸(Moxibustion):即以艾茸或其他藥物在病灶或相關穴位上薰灸,以治療虛證、寒證,「虛證」指的多係慢性病。

  三、內服中藥:即服食處方藥或成方以治病、保健、養生,促進小孩成長、發育,還可以抗老化等。

  四、中醫外科:很多人不知道中醫也有外科,而且曾經大放異彩;例如運動傷害與關節、筋骨的扭、挫傷,就必須找傷科、推拿,如果是疔、瘡、癰、皮膚病等,就必須外敷膏藥。這些原本都屬於中醫外科的範疇,只是後來由國術館的跌打損傷或「民俗療法」處理而已。

  依我的臨床經驗與觀察,中醫針灸在治療急性病方面,例如:急性腰扭傷、落枕、急性腸胃炎、頭痛等,有時效果就比西醫還要好。記得民國六十年我還在當實習醫師時,有一次送一位急性腰扭傷病人去照X光,看他痛得在推床上唉唉叫,就偷偷地在其手腕上的「陽谷穴」扎針;結果才照完X光病人就說已經不痛了,不想再治療。值班的住院醫師大感不解,剛剛還說痛不欲生,怎麼突然間就好轉了?殊不知這正是針灸特有的「槍響鳥落」、立竿見影神效。

  然而針灸畢竟是一種侵入性治療,還是由合格中醫師施行比較保險,讀者如有需要,可以改用「穴道按摩法」,如果無法有效改善,再去找醫生。平時則除了保持「規律的生活、適當的運動、均衡的營養」,同時注意修身養性之外,也不妨常做簡易、輕緩運動,例如踮腳、擺手(甩手)等,都可以活動到穴位,具有類似針灸或按摩的作用。如果血液比較黏稠、已經出現嚴重高血壓症狀等心血管疾病者,必要時再請醫師施行放血緩解急性症狀(詳情請參考拙著《放血保命療法》)。

  本人一向主張「有病看醫生,保健靠自己」,而食療與運動則為養生的首選,因此本書繼《食療與養生》之後,再出續集,內容豐富而方法簡易、有效,與前一本並無重覆之處,讀者大可放心。這些內容幾乎都是應患者或聽眾要求逐篇完成,再編整成書者,雖然已經盡力重整,然疏漏之處恐仍在所難免,還請大家多多包涵指教。

  多年的看診與教學經驗發現,國人偏愛「食療」養生治病,寧可吃藥、吃健康食品或生機飲食等「食療法」,若沒吃點東西(特別是藥)就好像沒經過治療一樣。其實「食物就是最好的醫藥」,本書從日常飲食中取材,既說明吃的方法,更提出保健養生之道,讓您知道為什麼這樣吃才有效。如此既能滿足吃的本性、欲望,又具有預防醫學的作用,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