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的探險 Adventures in Consciousness-An Introduction to Aspect Psychology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576798924 | |
|
|
|
珍‧羅勃玆/著 | |
|
|
|
王季慶/譯 | |
|
|
|
方智 | |
|
|
|
2003年10月01日
| |
|
|
|
107.00 元
| |
|
|
|
HK$ 85.6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新時代系列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1*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時代系列
|
|
分 類
|
宗教命理 > 新時代 > 靈性導師/靈訊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任何對現實世界中的心靈(精神)元素感興趣的人, 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物理學家 & 美國書卷獎作者Fred Alan Wolf (著有《量子跳躍》《精神世界》)
「閱讀本書,你將獲得啟示,捕捉人類心靈的浩瀚與美,認識到你個人心靈的複雜性。」
--賽斯國際網絡總裁Lynda Dahl
「珍‧羅勃玆不僅提出新問題,而且創造了關於意識的驚人典範。」
--Susan M.Warkin(《與賽斯對話》作者)
「珍‧羅勃玆結合靈性上的稟賦及智性上的好奇能力,有助於我們瞭解人類的意識。」
--Norman Friedman(《科學與心靈的橋》作者)
新時代思想經典名作,賽斯書作者珍‧羅勃茲的重要作品!本書將以不帶迷信的語言,顛覆我們對靈異事件和創造性經驗的傳統看法,擴大對個人心靈複雜度的認識。任何對現實世界中的心靈元素感興趣的人,這是一本必讀的書。書中提供許多詄聞趣事和可實際操作的訊息,幫助讀者發展自己的心靈能力,更瞭解自己多面向的人格特質。
珍‧羅勃玆在她傳授賽斯思想期間,不斷質疑出神通靈人的本質(誰是賽斯,她如何能夠為他說話),以及她所經歷並目睹其他人發生覺知改變的狀態──包括超感官知覺(ESP)、催眠、羅應盤訊息、出體經驗、預知及轉世劇等。
在本書中,她以不迷信的態度,致力於發現這些事件存有起源的答案,那是現在科學還無法提出證實的。她從中研究出的「面向心理學」理論,無疑是對人類人格提出革命性的觀點。
書中也提供了許多詄聞趣事和可實際操作的訊息,讓每個人都能去發展自己的心靈能力,瞭解自己多面向的人格特質。
作者簡介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1929-1984)
生於紐約州撒拉托加泉市,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通靈人之一。
珍除了是賽斯書的作者外,並著有十餘本包括小說、非小說以及詩等作品,風行全世界。
從一九六三年開始,珍在每週兩次的出神狀態中,代替曾經經歷多次「人身」、現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靈性導師──賽斯──口授其教導,並由她的丈夫逐字記錄,傳世為「賽斯資料」。這些資料目前均保存在耶魯大學圖書館。
賽斯書探討的範圍涵蓋了心理學、超心理學、醫學、物理學等,都是最具原創性的觀念。
譯者簡介
王季慶
成功大學建築系畢,留學加拿大,並旅美十餘年。
一九七六年首度接觸啟悟性的「賽斯資料」後,心弦震動,開始譯介賽斯書系列及新時代經典作品共十餘種,為國內新時代思潮之發起人。
除了譯書之外,也常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演講、座談、接受採訪等,並在各地組織讀書會,成立「中華新時代學會」,開設各類相關課程。
中華新時代學會網站:www.cnas.org 信箱:center@cnas.org |
|
目 錄
|
PART ONE探險
* 1上過頭的課:賽斯與意識的改變
* 2一個轉世的戲劇,及其他「非官方的」事件
* 3一個指導靈是一個指導靈是一個‧‧‧
* 4 可能的自己及更多的問題
* 5 太切中要害的轉世故事
* 6 「另一個」宇宙,一朵來自烏有之鄉的花,以及變成「通靈的」寫作班
* 7.「蘇馬利」發展
* 8.銀色兄弟之歌
* 9.超靈七號及「面向」的誕生
PART TWO 面向心理學導論
* 10源頭自己,焦點人格,面向及「人報」
* 11基本源頭面向
* 12靈感、自由的覺察,以及有偏見的感知
* 13源頭自己、焦點人格、可能性及轉世
* 14事件與焦點人格、惡兆、情緒、和自由覺知
* 15事件之內在秩序及「非公認的」感知
* 16當「面向」說話時,「非公認的」訊息
* 17從神明到「神」,說法者,及神作為一個事件
* 18身分圈,作為隱形結構的事件
* 19像白洞般的地球經驗
* 20焦點人格與感官,一些問題及對自己臣服
附錄
讀者書評 |
|
序
|
#
淺泊
/ 台灣台北
2006.03.30看淺泊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如果我們覺知所有其他同等有效的片刻
我們又如何能體驗此刻的可貴私密性(P.332)
回應:
賽斯觀念中提及的,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同時並存,於是我們的任一個念頭會同時牽動這三者,這不很像蝴蝶效應電影中的可能性嗎?
而"如果我們覺知所有其他同等有效的片刻",似乎得有無限分身去領略他的不同...
教學時我常有一種經驗,當憤怒的情緒升起時,總有另一個內在的我在看憤怒的我,於是便可以降溫,但我知道那時的我無法全然活在當下,因為我的心念也在照顧我的分身...
於是我們所稱的"神""菩薩"之所以可以同時體驗,或擁有千手千眼同時觀照同時救難,也許是因其修行之果,但我更相信這是人對自己終極期望的投射!
#
石曉蔚
/ 台灣台北
2003.11.09
評鑑等級:
4顆星
Jane 的意思是有好多個"我"同時存在在許多不同的實相
(ex. 過去、現在、未來,還有那些"可能"的)
目前我們所感知的只是其中之一,所謂的"焦點人格"。
這就是面向心理學(Aspect Psychology)的概要
怪不得《與神對話》裡有一段,
意思是你做了一個"對的"決定,"所有的你"都鬆了一口氣
我無法窺見其他任一的我,倒是比較能認同「靈感」,
那彷彿是天外飛來的意識,特別是不對焦在當下物質實相時
你也有這種感受嗎?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