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
美國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
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口語暨人際傳播學碩士
經歷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LaGuardia Community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人文學系副教授
美國俄亥俄大學傳播學院講師
著作
學術論文曾發表於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和Sexuality and Culture等期刊。
本書由秦琍琍、李佩雯和蔡鴻濱三位老師共同撰寫。第一章「口語傳播概論」主要為口語傳播學的定義與內涵、研究取徑與理論演進、研究版圖的建構、以及新的研究取徑和研究課題等做一完整介紹;第二章「語藝與說服」則是萃取語藝學的基礎知識,以做為讀者認識語藝的起點,並經由對語藝發展脈絡的介紹,來認識二千五百年來人類自由民主的變動遞嬗與語藝興盛衰敗之間的密切關係;第三章「人際溝通」概述人際溝通學的起源、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礎概念與理論等,並希望幫助讀者改善自身人際間的溝通,以求建立並維繫良善的人際關係;第四章「小團體溝通」除介紹小團體溝通的定義、內涵與相關概念外,也從團隊建立的角度來說明團體互動;第五章「組織傳播」乃從「組織素養」的角度來介紹讀者認識這個領域及其重要性,並透過組織傳播研究典範發展的說明,扣連真實組織生活中會面臨的重要課題與可能的解決之道;第六章「公共傳播」則是透過對公共傳播內涵與特性的介紹來說明公共傳播核心意義、更藉由對演說的類型、準備以及技巧等瞭解來培養讀者進行公共演說的能力;第七章「跨文化溝通」則從文化與溝通之間的關聯開始,除說明文化與建立自我認同的重要性外,並幫助讀者理解跨文化溝通的基本內涵、歷史的發展,以及生活上的應用;第八章「口語與科技」主要說明口語溝通與科技發展之間的複雜關係,本章以傳播科技發展為經,以 Ong ( 1982 )對希臘時代以來的口語表達方式之劃分:初級口語、書寫印刷與二度/電子口語等為緯,說明科技特性對於口語傳播內涵的影響與挑戰;第九章「非西方口語傳播思想與理論」旨在重新思考「理論」的定義以及未來傳播研究的走向,作者除探討現今西方傳播理論的通則性和適用性外,亦進一步介紹以亞洲文化為中心的傳播研究取向,並提出口語傳播學在亞洲發展的挑戰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