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

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618206
于君方
若魚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2010年4月01日
83.00  元
HK$ 66.4  






* 叢書系列:香光悅讀
* 規格:平裝 / 183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香光悅讀


[ 尚未分類 ]








,念出許多雜影來
這樣,就是佛見得到你,你?見不到佛
好像成了單相思
要真心開悟,唯有靜心,就是回到一念心
這樣,才能與佛朝夕不離,悟覺自性本體
自然就能達到圓通無礙之境
就像是身上有著染香裝飾的人,自然就有香氣散出
香光寺名稱的出現,簡簡單單的
就是希望念佛不要念到去佛太遠
看了許多民間信仰,許多人一定有此同感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自18歲出家,伴隨著台灣佛教發展,在弘佛志業與自身修為中,看見台灣社會對佛學似了未了的情形。悟因法師勤學不倦並致力開辦佛學院,讓無論是出家或在家眾,都能了解佛經真義而悟到自性本體,為社會貢獻力量。

  「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是國際知名漢傳佛教學者于君方教授,多年來親自採訪悟因法師與香光尼僧團成員所做的紀錄。于君方從宗教學的角度,側身觀察台灣重量級比丘尼—悟因法師及其所帶領的香光尼僧團,在佛學研究與教學上之做法與貢獻。于君方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一門有關中國婦女與佛教的課,每次都因教材有限而苦惱,所幸,1998年開始接觸香光尼僧團的比丘尼,並進行七個月的田野調查。于君方表示,從香光尼僧團的發展歷程,可以明顯看到台灣比丘尼對台灣社會的重大影響,以及其實質貢獻。

  在「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一書中,讀者除了感受悟因法師所堅持的佛教教育與文化志業外,也可從中看到現代比丘尼僧團的發展概況。了解悟因法師的一生境遇,猶如讀完一部台灣佛教發展史,讓本書也為宗教研究單位所關注,深具學術價值。

悟因法師簡介

  現任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法師早年出家,受學於白聖長老、明宗法師、天乙法師,為台灣僧伽教育的先驅工作者之一。

  秉持佛門女眾可以有更大的發揮與奉獻潛能的信念,於1985年成立台灣第一個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1980年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並接引尼僧共住、共修、共學,與僧伽大眾共同推動佛教的社會教化工作。

  至今隨學比丘尼弟子百餘人,座下人才輩出,被譽為高學歷的比丘尼僧團,受學的信眾遍及海內外。其弟子與學生,皆稟承法師「讓佛教回到教育崗位」的理念,住持、弘化一方。

本書特色

  ◎由海外宗教研究者親自採訪
  ◎知名漢傳佛教學者多年近距離紀錄
  ◎少數介紹比丘尼的專書
  ◎猶如一部台灣佛教發展史,深具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于君方教授

  民國27年生,河北省滄縣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專攻漢傳佛教研究。曾任教於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宗教系, 教授佛教與亞洲宗教等課程。1999年被選為美國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以及「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致力於指導漢傳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于教授早期興趣偏重宋、明佛教史,寫過蓮池大師的生平及著作,另有多篇有關禪宗清規與公案方面的論文。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國的佛教復興:袾宏與晚明的宗教融合》,是研究唐代以後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近二十年長期著重於觀音信仰的研究,著有《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另合編有《中國的香客和聖地》。


?一 章 童年與少年
第 二 章 中國佛學三藏學院(簡稱三藏佛學院)
第 三 章 興隆寺的八年(一九六三 ~ 一九七一)
第 四 章 圓通學苑的六年(一九七一 ~ 一九七七)
第 五 章 香光寺
第 六 章 大專青年學佛潮
第 七 章 佛教尼僧伽教育-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
第 八 章 佛教成人教育-開辦佛學研讀班
第 九 章 悟因的教學
第 十 章 對戒律的研究及看法
第十一章 回顧與前瞻
附錄

top

推薦序

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

  十九世紀末期,對於西方學者而言,中國佛教正邁向它生命的末期。中國佛教大多只剩下為亡者作佛事,以及保護人們不受鬼魅侵襲的儀式體系,就連想出家為僧的人們,也找不到合適的地方。然而,就像鳳凰於灰燼中光輝燦爛的重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佛教在二十世紀新生了。中國佛教的復興受到一群傑出的老師、學者與修行者的啟發,但不幸的是對在西方的我們來說,所接觸到的只有中文作品。不過漸漸地,隨著他們英文譯作的出現,中國佛教自二十世紀中期至今的豐富樣貌,其較為完整的圖案將為人所知。

  中國佛教復興的先鋒是偉大的改革家太虛大師(1890 ~ 1947)。太虛大師了解,中國佛教若在現代仍舊盲目地執著過時的形式,將無法存活。現代的世界具有民主政治機構崛起、科學主導、社會改革、科技控制自然、進步的通訊方式與性別更加平等的特色。太虛大師了解佛教必須適應這些現代情境又不失其本質,他促使佛教現代化的中心思想是所謂的「人生佛教」,亦即修學佛法不僅是為了死後往生善趣,而是要於當下改善人的生活。

  受到太虛大師的啟發,出現了的幾位偉大老師,無論男女,他們擁有敏銳的智慧與方便的善巧。其中包括出生於大陸,之後移居到台灣的長老,最後在當地圓滿他們的事功,也使得現代的中國佛教得以在台灣蓬勃發展。追隨太虛大師的後人當中,最優秀的是太虛自己的學生,同時也是為他立傳的印順法師(1906 ~ 2005)。印順法師是專長於印度佛教史的學者,也是知識分子與改革家,他將太虛大師的願景修改為所謂的「人間佛教」,強調菩薩道在人世間的修學,是致力於提升他人與整體社會福祉的利他行為。

  印順法師之後的世代,出現了其他卓越的領袖與組織者,他們各有所長,當中包含聖嚴法師──法鼓山的創辦人與禪師,星雲大師──佛光山的開山宗長,比丘尼大師證嚴,則是慈濟基金會的創始者。這些領導人都致力於改善佛教,以有效地回應現代社會的挑戰,因為現代與當初中國佛教昌盛的帝治時代,相差甚鉅。他們的組織不僅在台灣,甚至在全球各地,包括美國,都得到人們的擁護。

  另一位試圖復興中國佛教的當代佛教領袖,即是本傳記的主角──比丘尼悟因法師,她也追隨太虛大師的足跡,但有其獨特的強調重點。身為比丘尼的悟因法師,一生致力於提升比丘尼的地位,她這麼做不是因為自己是激進的女性主義者,而僅是因為她明白,比丘尼的潛力足以奉獻於提升佛法。為了完成其目標,她選擇以教育作為強調的重點。在悟因法師早年的出家生涯中,她即深知教育的提昇,是比丘尼得以在現代社會中完成自我角色的途徑,她因而創立了一座教育機構與其架構,迄今已培育出好幾代受過良好教育的比丘尼眾。

  悟因法師十八歲出家,出家後的幾年,她深思著這個問題──佛教僧人在現代的世界應當扮演什麼角色?為了追尋答案,她進入中國文化大學,之後到夏威夷準備深造。這些經驗讓她認知到,幫助比丘尼在現代社會發掘有意義的角色,其關鍵在於教育。因此在1980年,她晉山為嘉義縣香光寺的住持,同時成立了香光尼眾佛學院,提供比丘尼接受全方位僧伽教育的機會。在她的指導下,香光尼眾佛學院成為台灣教育、訓練比丘尼,最受推崇的重鎮之一。

  佛學院不只強調研讀教義與佛教史,也重視宗教生活的所有層面,其中包括運用佛教價值觀以改善社會。比丘尼眾接受佛教哲學、宗教修持、現代學習與社會領導等的訓練。她的許多資深弟子已在台灣各地開設分院,使得類似的佛教教育形態得以傳揚開來。

  悟因法師了解,對於比丘尼而言,不單只有接受健全的佛教教育是重要的,提供在家居士深度研習佛法的機會,她們更是責無旁貸。因此在1984年,她成立了佛學研讀班,向在家居士提供佛教教育,其課程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四大學習領域:教理、宗教修持、生活與服務。研讀班不同於傳統只有演講的教學方式,而是採納討論與對話的方法,學生們得以學習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

  在悟因法師的努力之下,香光寺所提供的學習課程是多面向的;僧伽教育的規劃,對於戒律、經典研究與禪修的重視是一致的,她沒有特別喜好某個佛教宗派或傳統,對大乘與上座部佛教經典同樣重視。她的弟子中多人繼續學習巴利語,其中兩位跟我學習巴利語多年,正準備研讀博士。為增進學生對佛教的理解,悟因法師邀請了上座部傳統的老師到香光寺上課和指導禪修,也翻譯出版了上座部佛教著名長老的作品。她自己在教學上,總是以日常生活的例子來解釋佛法,或以佛法的角度探討時事,引領聽眾看到佛法與個人修持的關係。

  悟因法師的這部傳記,是由優秀的佛教學者,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于君方所撰寫。于教授深知,有關中國婦女在佛教中的地位等相關資料十分缺乏,而決定撰寫悟因法師的傳記。1998年,作者與香光尼僧團共住了七個月做田野調查,訪問了四十多位法師,又以超過十年的時間一再地訪問悟因法師,來準備撰寫這部作品的資料,而使得本書得以呈現出這位卓越比丘尼──悟因法師的生平細節。

  然而,本書不僅是一部個人的傳記,它還告訴我們一位根植於佛教傳統,有著熱誠、開放與積極心靈的現代女性,如何試著在佛教與現代世界間,建立一座堅固的橋樑。本書同時也讓我們理解,當女性在宗教與世俗生活這兩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之際,佛教自身如何能最恰當地順應這樣的世界。這部作品因此彰顯了兩個重要的當代潮流,一是中國佛教與現代世界相遇而產生的現代化,另一則是博學又幹練的比丘尼團體興起,她們是女性在今日人類生活各層面中,所正扮演更為重要角色的例證。

菩提比丘 於紐約莊嚴寺

菩提比丘簡介

  長老菩提比丘(Ven. Bhikkhu Bodhi)為美國大學哲學博士,於一九七二年在斯里蘭卡出家。長老深入巴利經律論三藏,著作等身,深得佛教界諸長老及各學術研究機構的推崇,主要著作為 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阿毘達摩概要精解),1993;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中部尼柯耶英譯),1995;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相應部尼柯耶英譯),2000; 及In the Buddha’s Words: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佛陀的教誡:巴利經文選集),2005。

  長老曾在錫蘭隱居林 (Forest Hermitage)與向智尊者共住多年,曾負責錫蘭佛教出版社(BPS)社務十多年,出版眾多英文與巴利佛教書籍,嘉惠學者。長老目前駐錫於美國紐澤西州同淨蘭若,為同淨蘭若僧團會議主席、佛教出版協會(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會長與編輯。長老於2006 年二月曾應邀來台講經。



  人生的經歷,包括研究的方向,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轉變。

  我一生從事中國佛教史的研究及教學,以往的著作,都是以明朝以前的佛教史為範圍,清代以降並不是我研究的對象,更不用說現代了。不過在 1995 年,我有機會到嘉義的香光尼眾佛學院做一周的密集講座,首度接觸這一個充滿活力、完全女眾的新興團體。 1998 年再度來台,做了七個月的田野調查,口訪了四十來位年資不同的法師,其中訪問最多次、時間最多的,是香光尼眾佛學院的創辦者及院長──悟因法師。因為她自己一向重視台灣佛教史,尤其比丘尼的資料。

  最近數年,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一門有關中國婦女與佛教的課,每次授課,都因為教材有限而苦惱。在家、出家女眾的傳記尤其少見,這是我決定寫這本書的主要動機。自從 1998 年,我首次訪問悟因法師之後,這十年來每次返台,我一定設法安排見面的機會,探討僧團新的發展及變化,也藉此了解悟因法師自己的身心狀態,及對目前佛教與女性的看法。

  我二十一歲到美國留學,此後一直在美國任教,轉瞬已快五十年了。雖然我幾乎每年都回台北,但是我知道自己對台灣這半個世紀的了解,比起居住在台灣的人們,一定是有相當的距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並不是缺點,因為客觀往往需要距離,當一個人盤旋在山中,往往反而無法看到山的全貌。

  我要感謝悟因法師允許我訪問她,感謝見享法師多年來的協助,還有見憨法師的潤稿與校稿。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