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純粹: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純粹: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247862
洪淑苓/主編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0年10月01日
133.00  元
HK$ 133  






* 叢書系列:臺大系列
*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大系列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由藝文中心主辦,文學院、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文學院學生會協辦,臺大文學獎雖然是校園文學獎,但不以此為限,反而鼓勵學生以自由創作為出發點,書寫生命中的各種可能。由此次文學獎投稿的作品即可看出,臺大創作者的書寫領域已然跨越校園,涵蓋的範圍包括政治、社會、環保、性別、邊緣族群等議題,也有專注於剖析內在自我、思考生命內涵的作品。更可喜的是,在創作技巧上的成熟度,也備受評審群的肯定。評審委員對參賽作品的評點與建議,都是創作者最好的指南。

  書名是一本書的靈魂,「純粹」是文學院學生會的同學構想出來的宣傳主軸,文宣推出後,反應頗佳,因此取之為書名;用意在於以「純粹」作為文學的內涵,代表沒有任何雜質的書寫本質,也就是書寫真實情感,挖掘內在生命的創作的本質。「純粹」也可以說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獨特的堅持,前所未有的創新,抗拒世俗價值的創作態度。「純粹」不僅可以凸顯校園文學的清新面目,也是所有文學創作者的共同信念。「純粹」是對臺大文學獎的自我期待,也代表永恆的創作理想。

  本屆文學獎的來稿總量為二百一十二件,代表臺大文學獎受到臺大學子的重視,投稿數量與品質都在穩定成長。而本屆實驗劇本獎提升為正式獎項,吸引更多創作者的加入,精采作品浮出檯面,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也使得未來的臺大文學獎更加令人期待。


忝t起
序/李嗣涔校長
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頒獎典禮

新詩組
有人教我公理和正義的答案/林欣曄
牆外--於柏林圍牆倒塌二十週年/林禹瑄
點景人物/余玉琦
某一次的□□/林安琪
青年讀者的憂鬱/許滸
親愛的侯麥你怎麼不在身邊/黃佩茹

散文組
馬尾/李先達
大體/杜宗翰
虹.蝶/黃晨揚
臺北無名山/蘇黎
浴室/李榮森
休止符之歌/謝淑媛

小說組
笑與悔/吳宜謙
封箱/王宗雄
墮落飛行/黃晨揚
樹靈/葉瑋妮
妹仔/羅毓嘉
一個自行突變完善的精神病毒/呂泓

劇本組
溺水的魚/王靖惇
殘.缺/鄧安妮
口紅之紅/王信瑜
李眾樂/陳文梓
戀曲2010/葉治杰

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活動紀錄
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活動大事紀
新詩組決選評審會議紀錄
散文組決選評審會議紀錄
小說組決選評審會議紀錄
劇本組決選評審會議紀錄

後記/洪淑苓主任


孎?
  臺大文學獎迄今已邁入第十三屆,本屆由藝文中心主辦,文學院、學務處課外活動組、文學院學生會協辦,臺大文學獎進入穩定的發展,著實令人欣慰。為了使臺大文學獎的制度更趨完善,從本屆開始,特成立「臺大文學獎諮詢委員會」,由藝文中心主任、學務長、文學院院長、文學院各系系主任、教授代表及文學院學生會會長組成,對於提升活動品質,形成優良制度,有著重大的意義。此外,我們也將前幾年試辦的實驗劇本獎提升成為正式獎項,鼓勵同學積極參與這一年一度的校園盛事。

  本屆投稿情形十分踴躍,作品的內容也相當豐富、多元。例如新詩組決審會議中,三位評審委員鄭愁予老師、蕭蕭老師、賴芳伶老師都指出本屆作品素質整齊,更重要的是,作品題材涵括社會議題、兩岸問題、家國、人性探索等,有的文筆細膩,有的思想敏銳,很多作品都相當成熟、有深度,具有人文精神;可見臺大文學獎已經超越校園文學獎的範圍,可以和社會上幾個大的文學獎比美,充分顯現臺大同學的實力和才華。在此也期勉同學將此精神延續下去,不斷創作好的文學作品,貢獻給社會國家。

  臺大同學創作風氣鼎盛,他們在學生時代投入創作,日後往往也成為重要作家,對現代文學產生影響。藝文中心曾在三月份舉辦「杜鵑花詩歌節」,邀請多位於文壇舉足輕重的臺大詩人參加「臺大詩人手稿展」及「臺大詩人之夜」,透過此一系列活動,尤其可以看到臺大人在文學創作的豐碩成果。我們也期待臺大文學獎能夠催發同學心中的文學種籽,讓它們在未來綻放美麗的花朵。

  最後,感謝各位評審委員、諮詢委員、工作人員對臺大文學獎的付出,也祝福臺大文學獎年年豐收,拔擢優秀的創作人才!




其 他 著 作
1. 2010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