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Photoshop 設計點子 東京快遞(附1片光碟片)

Photoshop
9789574429172
MdN 編輯部
許郁文
旗標
2011年1月31日
160.00  元
HK$ 144  





* 規格:平裝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思竭 OUT!
直擊東京流行最前線的設計。

  【汲取來自專家的創意】
  本書將東京第一手設計點子快遞到您手中, 集結日本活躍的設計師解析作品手法, 滿載的設計點子, 是你創作與發想的來源, 讓你靈感乍現, 做出令人激賞的作品。

  【妙不可喻的多樣化設計】
  範例風格多變, 一次滿足各類型的設計需求:包含:街頭塗鴉嘻哈、激烈的爆破、和紙暈染、龐克風文字、如同春天般的柔和氛圍、震撼視覺的立體堆疊方塊、巧克力餅乾文字、普普風插畫、充滿未來感的光線、手作剪紙圖案、色彩繽紛的邊框、沉穩的大理石、鐵鏽文字、樸實的瓦楞紙印刷、歲月的刮痕、幻想的夢境、神秘感十足的畫面…, 絕對是設計師都要珍藏的一冊。

  【LOGO 設計、影像加工、質感模擬】
  教你靈活運用手邊素材做合成, 看似平淡的素材, 都能在妙手改造下重生;或者從無到有, 創造擬真的質感, 還有搶眼的 LOGO 設計, 製作出擄獲觀眾目光的圖像。

  【變化手法加場演出】
  每個範例還有設計師不藏私的關鍵提點, 激發更多 idea 並升級你的設計腦。

本書特色:

  ◎ 日本專業設計出版公司 MdN 精心打造。集合 13 位在線設計師傾囊相授, 讓你突破技法困頓的窘境。
  ◎ 範例提供原始素材可供實際操作, 還有完成的 psd 檔可供對照、研究效果。


限魽@小 引

第一輯 歷史的追跡
陳國球 收編香港:中國文學史裡的香港文學
黃繼持 香港小說的蹤跡─五六十年代
王晉光 王韜、港督與日妓─一篇故事及其背景
鄺可怡 戰火下的「詩情世界」─論戴望舒香港時期的法文小說翻譯 (1938–1949)
陳智德 左翼的任務和鬥爭─戰後香港左翼詩歌
黃念欣 典律的生成─近四十年香港小說選之編選法則與身份建構

第二輯 刊物與作品
徐 霞 論《幻洲》中的香港來書─V城1927
張詠梅 香港淪陷時期文藝副刊研究─試論《華僑日報.文藝週刊》
霍玉英 他們的夢想─《華僑日報.兒童週刊》中的兒童形象
程中山 論潘飛聲《香海集》
郭偉廷 蘇文擢先生回穗詩、還鄉詩研究
樊善標 當胡蘭成遇 (不) 上十三妹

第三輯 都市與文學
區仲桃 都市漫遊─試論香港現代主義詩潮的終結
白雲開 都市文學的市場及媒體元素─以李碧華及穆時英小說為例
鄒芷茵 論香港文學下的「老灣仔」
何杏楓 銀燈下,向張愛玲借來的「香港傳奇」─論許鞍華《傾城之戀》的電影改編
梁敏兒 劉以鬯的《酒徒》與現代主義
余婉兒 白蛇故事的轉化─劉以鬯與李碧華筆下的經典重讀
王良和 淒美而不可解─試解鍾偉民的〈蝴蝶結〉
危令敦 客途秋恨憑誰說?─論〈永盛街興衰史〉的香港歷史、記憶與身份書寫
譚志明 自我愛慾與樂園回歸—論董啟章〈安卓珍尼〉

編者的話


?陳平原

  1989年初,我和十幾位中國大陸的作家、評論家應邀到港參加「文學創作與文化反思」研討會,那是我第一次走進這座國際性大都市,除了驚歎密集的高樓、發達的商業,還對其文化與學術充滿好奇心。會前會後,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繼持、盧瑋鑾、黃維樑等,或贈送書刊,或參與座談,其對「香港文學」的熱情推介,讓我大為震撼。因為,此前我對香港文學的瞭解,僅限於金庸等武俠小說。進入九十年代,因合辦《文學史》集刊,我開始關注友人陳國球、王宏志、陳清僑,還有詩人兼學者也斯 (梁秉鈞) 等人的香港論述。如此一來,跟別的大陸學者不同,我是先認識談論「香港文學」的學人,而後才逐漸熟悉「香港文學」這一論題的。

  也正因此,雖未涉足香港文學研究,我對這一領域的進展卻略有所知;專家不在場時,偶爾也可充充內行,辨認那一連串歪歪扭扭但卻勇往直前的腳印。二十年前,世人還在為香港是否「文化沙漠」說三道四,今天,再沒人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了。大家忙著為「香港文學」編年表、出叢書、辦學會、印專刊。至於各種關於「香港文學」的「剪影」、「觀察」、「探賞」、「追蹤」、「反省」、「簡論」、「概說」、「史略」等,那就更是不勝枚舉了。

  時代氛圍不同,思想立場不同,學術訓練不同,自然會有迥然不同的「香港論述」。這回「香港文學論集」的焦點,在「都市生活」──生活在如此五光十色變幻莫測的國際性大都市,香港作家能做什麼,他/她們提供的是「寫生集」還是「詠懷詩」?是「畫夢錄」還是「長恨歌」?是「燃犀鑄鼎」,還是「鏡花水月」?是探測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還是深究其五臟六腑?所有這些,有賴於學者們的深入解讀。作為研究者,我們需要理解城市,理解作家,理解那些並不透明的文類及其生產過程,更需要理解我們自己的七情六欲。說實話,無論作家還是學者,之所以尋尋覓覓,不就因為還有個撇不清、挪不開、擱不下的「我」。面對「東方之珠」的急劇轉型,作為讀書人,你自然會不斷叩問「我」從哪裡來,要到何處去,怎樣在這大轉折時代裡安身立命。

  這幾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目睹年輕一代 (無論教師還是學生) 對於「香港文學」的那種執著與癡迷,我深受感動。其實,學者一如作家,其「表述」本身,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一種精神建構。選什麼不選什麼,論這個不論那個,本身大有講究——除了學術立場,還與個人的生存境遇密切相關。作為同事,我努力理解這一切,並與之展開真誠的對話。只可惜,時至今日,談論「香港文學」這樣嚴肅的話題,我仍處在「外行看熱鬧」的階段。既然一時插不上話,那就乾脆改為撰寫「廣告詞」──

  本書分「歷史的追跡」、「刊物與作品」、「都市與文學」三輯,收文二十一則,從晚清文人生活到當下的創作潮流,從中國文學史裡的「香港文學」,到小說家筆下的「歷史記憶」與「身份書寫」,討論一個多世紀的潮起潮落中,香港這個大都市的異樣風采及其文學表現,為今年十二月即將在港召開的「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預熱」(此次會議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和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並得到北美蔣經國基金校際漢學中心贊助);所收論文,僅限於同人前些年的業績,不外借此表明我們對此課題的強烈關注,並希望召喚更多的研究者以及更為成熟的研究成果。

2010年8月17日於香港中文大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