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眭澔平心靈八堂課(壹)

眭澔平心靈八堂課(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37150
眭澔平
人類智庫
2011年2月18日
120.00  元
HK$ 102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23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改變環境不如改變心境;我的旅行就是我的修行。
  我一個人旅行,行腳四海五湖,感動世界還有這麼多角落,
  在默默而虔誠地,唱誦這心靈的歌曲……
  ~眭澔平

本書特色

  1.真實記錄作家在180個國家的行腳經歷,見證不同民族國家,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2.在每一段行腳的過程中,以真實的生活見聞、閱歷點滴,映證世界文化經典的心靈哲思(中國儒釋道精神、《印度史詩》、《聖經》、《古蘭經》等),並回饋心得,與讀者共同切磋體會、分享身心靈成長的喜樂機緣。

  3.作者從深富哲理的東方古老經典《心經》出發,結合個人全球旅行探險經歷的見聞心得,內化並收穫了「放下、修持、辯證、歸零、分享」五個層次的修行與智慧。

  4.作者以現代人較能感應的時空環境與文學語彙,對古老哲思做知性的研討,也做感性的詮釋。閱讀本書,就等同於跟著作者的腳步,旅行兼修行。這段行程一旦展開,你將發現:路走得愈遠,識見將愈開闊;識見愈展愈開,心靈愈無所拘礙,人生的智慧也將愈加圓融與豐碩。

作者簡介

眭澔平

  在20年前毅然放下高薪的工作、似錦的前程,開始一個人自助旅行。他孤身走過一百八十幾個國家,曾歷經至親手足的生離死別,體會人生的無常;曾在海角天涯的萍水相逢間,感悟緣起和緣滅;更曾在幾度生死交關時,對生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看法……


D第一堂課──放下:《心經》與道家老莊的思想啟發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1-2-1 放下人情起伏的無常──我和我的影子
1-2-2 放下愛情離合的無緣──再見我無所不在的愛
1-2-3 放下親情聚散的無奈──悲歡小夜曲:母親與舒伯特

二.第二堂課──修持:《心經》與儒學論語的思想啟發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形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2-2-1 修持心底最溫柔的角落──陪老爸走一段
2-2-2 修持心頭最遺憾的角落──蘇州尋墳
2-2-3 修持心靈最陌生的角落──晨曦丹陽

三.第三堂課──辯證:《心經》與印度史詩的思想啟發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3-2-1 辯證火與冰的真愛探索──終生隔海相思的母女
3-2-2 辯證生與死的真情探索──斯里蘭卡靈蛇救亡錄
3-2-3 辯證苦與樂的真理探索──北極冰河與長江三峽的對話

四.第四堂課──歸零:《心經》與古蘭靈修的思想啟發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4-2-1 歸零留白失落的美感──重回埃及努比亞
4-2-2 歸零留學孤獨的美感──四季英倫的星夜異鄉
4-3-3 歸零留滯無奈的美感──心靈野台戲

五.第五堂課──分享:《心經》與基督聖經的思想啟發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5-2-1 分享誠信軌跡裡的情誼──最愛醉愛蒙古
5-2-2 分享城市軌跡裡的點滴──陪台北守歲
5-2-3 分享成長軌跡裡的記憶──自行車與糖果盒
【後記──拾起一朵溫柔的木棉花】


?
跟我一起旅行世界讀經典 把故事說給最愛的你來聽

  面對古往今來歷史上無遠弗屆的浩瀚知識領域、縱橫五花八門地球村多元的社會民俗文化,玄奘翻譯成只有260個漢字的《心經》(The Heart Sutra)正好像在此提供了一把簡單的鑰匙──隨著我環遊全世界的腳步,為我們把佛家「般若」高妙大智慧的領悟逐一參透;同時也經由深入對比理解,試著圓融貫通其他原本同樣深奧難懂的「儒」、「道」、「耶」、「回」、「印」等今世人類五大心靈哲學文明,展開進一步探討、感悟與省思的廣袤空間。

  基本上,中華人文傳統兼具「儒、釋、道」三者交融的文化底蘊。其中涵蓋著許多表裡相輔相成的層面:經由儒家道德倫理的涵養陶冶,從「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踐「天人合一」的理念;透過道家黃歧老莊清淨純一「無為卻無所不為」的自然定律,探索自在人生「齊物逍遙」的境界;同時,參悟佛家超脫「五蘊罣礙」的娑婆世界,尋找屬於現代「般若波羅蜜多」抵達人生心靈寂滅煩惱的智慧彼岸。因此,我只是擔任一位「國際領隊導遊」,讓大家跟著我去旅行,開拔啟程環遊全世界。途中我們不只展讀解釋經文,更在地球村一個個不同角落裡的真實經歷故事中,一起對照賞析世界文化經典,共同切磋體會、分享身心靈成長的喜樂機緣。於是本書的段落鋪陳便是在前述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的精髓基礎上,融合當前世界其他「印、回、耶」等三大主流宗教的傳世經典:《印度史詩》、《古蘭經》、《聖經》;且把現在的地球村五大洲當成了我們──人生價值思辨學習的教室、人際心靈交流傳遞的屏幕、人文創作具體實踐的舞臺。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以單人自助旅行的方式,環遊世界一百八十餘國進行田野調查,每一段實地行腳的親身經歷至今都深刻詮釋記錄著全球珍貴的體驗見聞。它們林林總總如繁花茂葉,不但是我研究世界民俗文化人類學的珍貴史料,也是我投入更多元音樂、繪畫、文學、藝術等不同形式創作的第一手素材。其中,尤其令我永生難忘的記憶正是……當我踏在每一片山水城鄉的土地上,經由我這個孤獨的行者必須和不同語言、文化、血緣、政治、社會、經濟等等背景的人們在平凡實在的生活中交流,其所相互碰觸撞擊後迸發出來的心靈感動,適足以導引我沉澱體悟所有高深奧妙卻也可以平易近人的禪意理念。

  漫長的旅行歷程中,除了儒釋道的傳統人文智慧不時印證牽動著我的觀察和思維,我也一直在虛心體會學習基督教系統詮釋屬於人類屬靈特有的信望愛、伊斯蘭教所推崇人類都是兄弟姐妹的氣度胸襟、印度教對於多元價值兼容並蓄的尊重寬厚、錫克教從最靠近自己的人善待所展現的生活態度、猶太教謙卑渴求彌賽亞救世主來臨的心靈願景。甚至僻處在遙遠喜馬拉雅山區的心靈大師、藏傳佛教紅白黃花四大教派的一代宗師、肉身成聖的金剛菩提薩埵……,也都讓我有頂禮學習的機緣;感念其等導引世人從不同法門的哲思靈修裡探索生命境界的視野提昇、尋求內心深處的安詳平衡,進而參悟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真正的意義──凡此總總一一深刻見證了「旅行讀經典」的可行及可貴。畢竟,我們大家都是在人間真實的生活中修行,一步步走在類似於西方社會學家馬斯婁的人類「五大需求理論」的次第層級裡,從溫飽與安全的基本條件,進展到群體歸屬的接納、榮譽肯定的期待,一直達到人生價值「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這本書的主軸《心經》就是一篇字句精簡卻具有極為深奧哲理的東方古老經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靈,也了解自己所面臨身處的是一個什麼樣傳統的社會、巨變的時代與未來的世界。《心經》能夠歷經印度與中國兩大古文明千年錘鍊的誦議流傳,依然對於我們當代人保有著歷久彌新的啟發意義,其珍貴的心靈文化價值自然不言可喻。流傳至今現存最早的版本是由五代十國時期姚秦鳩摩羅什(Kumarajiva)翻譯成中文;我則是引用唐朝宗教家、翻譯家也是大旅行家玄奘奉詔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版本,再加上個人全球旅行探險紀錄的見聞心得,試著將這兩百六十個字概分為「放下、修持、辯證、歸零、分享」等五個並行不悖、平等相濟的層次。令我振奮的是:儘管世界不同宗教哲學來自不同文化與時代的背景,但是在身心靈思想交互啟發探索的過程中,竟然發現人類文化主流價值理念皆可完全相通。以下便是五個層面境界不分先後高下,所共同沉澱淬煉出「般若」的高妙大智慧──

  1.老莊道家:自然無為、齊物逍遙;領略《心經》「放下」的哲學。
  2.孔子儒學:聖賢天命、誠仁禮義;實踐《心經》「修持」的境界。
  3.印度史詩:人神同體、善惡並存;體悟《心經》「辯證」的平衡。
  4.伊斯蘭教:順服真主、平等施捨;感受《心經》「歸零」的藝術。
  5.基督聖經:彼此相愛、信望寬恕;啟動《心經》「分享」的圓滿。

  再次強調這五個層面並不像馬斯婁有著高低之分的「五大需求理論」──溫飽、安全、歸屬、榮譽、自我實現;它們不必由低而高、依序漸次去實行,而是一種可以齊頭並進、多管齊下、兼容並蓄的身心靈感悟修為。本書首次嘗試以自然簡單且生動有趣的嶄新角度,隨著筆者一段段在全世界真實的旅行故事,直接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地詮釋這部現代人人必讀的古老經典。期許在時代意義的精神感懷中,不但緊扣人性共通的善美真誠,也寫出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故事。

  回顧「中國佛教第一功臣」玄奘「西天取經」的歷史,始於盛唐貞觀三年(西元六二三年)四月一日,原來是在不為當時朝廷政策允許的情形下,私自冒禁孤征、單騎出關深入西域而行,邊塞戍軍甚至射箭中其水袋幾乎取了他的性命,隨後再歷經四年艱苦行腳,沙漠高山五萬多里抵達印度。前後十多年間,他遍訪當時「西域」和中南亞地區三十餘國,還曾經出任印度那爛陀寺副主講,受當時盛世印度的戒日王所推崇,升座為「論主」名震天竺。最後玄奘帶回梵文經典六百五十七部,由皇室尊貴地迎回到長安,當時的皇帝唐太宗更特別親自禮遇慰勞他於洛陽宮。玄奘由印度古梵文所翻譯成中文的《心經》,精準傳達了佛陀釋迦牟尼二十二年詳細統攝宣說「般若」高妙大智慧的八部經典、十五萬八千四百偈的精要奧旨,後來這部簡明精髓的《心經》更被北傳大乘佛教與中國禪宗主流薪傳為最重要的傳世寶典。

  時序跨越近一千四百個年頭之後,我們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何其幸運能一脈相承,讓我得以嘗試在古代經典的真義基礎上,藉由個人的旅行紀錄,把全世界當成是一個親身修持、驗證歷練《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身心靈實驗室」。此外,拜當今便捷交通「天涯若比鄰」之賜,使我們得以接續玄奘當年於艱困環境踏出的宏願腳步,並且有幸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裡拉近了天南地北人民在地理和心靈上的距離。於是我驚喜地發現:在人與人乃至人與萬物之間,藉由《心經》所鋪陳的義理,配合上豐富多元的文學音樂感懷,足以詮釋出超越地理人文隔閡的心靈感動,進而逐步刻畫出了一份屬於我們二十一世紀全方位升級版的現代「般若」智慧。

  這是我首次嘗試以現代人較能感應的時空環境及文學語彙,去記錄感懷一部經典及其相關深邃的古老智慧,其中既有哲理意境的知性研討也有真摯深情的感性詮釋。《心經》最為可貴的精義不僅僅在於它有如《易經》一般具備──「簡易的文字、平易的修持、變易的推理、不易的智慧」── 四者環環相連、層層相扣;也在於它具備傳統佛學在「北傳」大乘、「南傳」小乘與「藏傳」秘密乘(「密宗」除西藏之外還有日本的「東密」)等三大系,淵遠流長的傳承裡所「顯密兼修」的精深內容。當我們展讀《心經》,立刻會發現短短的兩百六十個字,從文首「觀自在菩薩……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所表現的正是佛門「北傳大乘」顯學論述說理的典型。「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則是以般若大智慧重新思考「南傳小乘」的十二因緣法。至於讀到文末「揭諦……菩提薩婆訶」則記錄著「藏傳密祕乘」所傾其畢生真誠念力持誦的咒語。如此兼具三大傳乘精髓的豐富人文智慧,若只用以讀唱安神、清心正覺,或者只為著有所企求目的才來加持迴向都太為可惜。畢竟《心經》雖然表面看似簡單,一般人想要入門融會貫通深刻了解涵意卻誠屬不易;有鑑於此,我重新整理歸納自己多年來旅行世界的感悟心得,針對《心經》裡的每一句話逐一進行具體生動的驗證詮釋。換句話說,我就是在試著把古代的《心經》重新擺回到眼前現代人類地球村的「眾生劇場」裡,一同開悟凡塵俗世中「共勉修行在人間」的當下喜悅。以下這兩句話就是我為自己寫下的人生的座右銘──

  「改變『環境』不如改變『心境』;我的『旅行』就是我的『修行』。」

  至於,今世科技文明雖然拉近了地理交通的距離,卻隔閡了人們心靈相契的感動;因此玄奘大師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萬里迢迢去印度「取經」,不辭艱辛所取回的般若智慧經典,對今天我們科技昌盛卻人際疏離、心靈孤寂的現代人而言,絕對是另一種新時代智慧的心靈饗宴。這裡所謂玄奘「取經」的「經」,並不只是所謂「經書」的「經」……;尤其是當我繞著地球跑了好幾十圈之後,我以為更可貴的應該是在於從每一段人世歷練感動所省思沉澱出來的這個所謂「經歷」的「經」,正因著它更能夠成就一份溫柔敦厚、慈悲分享的法喜圓滿。

  以下我就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一起展開「旅行讀經典」的快樂旅程。透過《心經》一以貫之的串連,把我環遊全球「旅行中修行」去尋找世界心靈地圖的「經」歷過程,結合累積四分之一世紀的體悟見聞,融會貫通於古往今來、東西方全人類文明中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經典,共同鎔鑄歸納解析為完整簡明的系統一個個說給你們聽──就像從小我就習慣在媽媽的病床邊說故事給她聽一樣。

  我已經過世多年的母親確實像一朵《小王子》B612號星球上最脆弱的玫瑰。因生我難產而重度癱瘓殘疾的她,直到我大學畢業那年過世,總共癱瘓了二十四個年頭,幾乎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雖然她需要我的照顧,也需要我把外面的世界編成一個又一個故事講給她聽,可是這種另類更可貴的「母愛」卻幻變成了一座又一座的「橋」──由於我必須不時惦記照顧母親,無意間延伸訓練了我擁有悲天憫人的胸襟氣度;由於我想要告訴母親那個外面她已經不能再看到的世界,無意間也潛移默化地教育了我觀察思考與詮釋表達的磨練。於是,所有的旅行寫作就是從我與父母兄姊之間濃郁的親情展開,一步步地再由愛情悲喜、人情世故,跨越到全世界每一個天南地北的角落。

  至今,我仍然念念不忘兒時父親那輛曾經重重倒地的破單車,也始終惦記著母親在我六歲生日時送我的「六粒毛豆」……。我到海峽對岸去為父親返鄉、為母親尋墳,再經由留學歐美、旅行全世界;不論我走到哪裡,好像都有一條溫柔敦厚的「母愛之橋」焠鍊著我的人格特質。這份微妙的力量不僅僅帶領我增廣見聞認識世界,還更進一步讓我與全世界完全素昧平生、語言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也可以建立起最為深刻真摯的感動情誼。原來我一直都是紮紮實實地踏在這一道道殘疾媽媽為我搭建的一條條「母愛之橋」上,使得我現在不論是到古文明發源的埃及、城市都會的英國、草原遊牧的蒙古,還是前往原始部落還是海峽兩岸不同的角落,在在都可以連結譜寫成自我生命源頭永生難忘的珍貴記憶。

  現在,且讓我回到自己生命初試啼聲的那一個真正的原點,也就是我旅行與寫作最初出發的地方──它並不是世界上哪個令人津津樂道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還是古蹟宮殿;而是我媽媽的病榻旁 ──因為直到今天我正在挑燈夜戰、振筆疾書的此時此刻,我依舊還是像個趴在母親的病床邊,用心說著故事陪伴她、也認真畫著圖、唱著歌的孩子……。從我對已逝母親所說的故事裡,每個展讀此書的朋友們或許都能找到屬於自己連結生命記憶晶體的「母愛之橋」。終其一生享用,也終其一生不斷在每一個起心動念裡,都能喚醒自我內心最深情柔軟、也最真誠善美的角落。

  且讓我把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透過《心經》一個一個說給最愛的母親聽,也說給最愛的你聽……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