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37698
紀大偉
聯經出版公司
2011年3月17日
127.00  元
HK$ 107.95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紀大偉作品集
規格:平裝 / 456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當代名家/紀大偉作品集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膜》,紀大偉復刻版,暫時停止呼吸,叫文明也屏息!

  從科幻小說墜入女女 / 男男 / 酷兒書寫深淵
  人機合體的毛細孔全部張開
  後人類主義也汗流浹背
  後後眾神世界豎起情慾天堂
  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多性戀早已鬆綁
  21世紀愛情預言一一成真

  華麗的20世紀末台灣,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小說家名字,
  紀大偉,老字號酷兒小說家,
  發表與出版《戀物癖》與《膜》後,轟動華人世界,一片譁然。
  無論數位或電子,光碟或USB,21世紀台灣,
  本書的書衣雙封面設計
  中短篇小說集《膜》+短篇小說集《戀物癖》+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首獎作品〈膜〉+第21屆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第一名〈早餐〉+網頁小說〈去年在馬倫巴〉
  我們讓它重生,給它全新的面貌!

  撕去衣冠或許顯現赤體,剝開肉身卻未必可以發現靈魂──所能觸及的,只是一層無窮延異的膜。

  「我的身體誰決定?」在愛滋不再是問題、性不再爭議的新世紀,光碟書取代印刷品的年代,這個謎題仍在網路中蔓延,在生化人種的身軀裡進行永不妥協的爭辯,為身體與愛情進行無止息的戰鬥。

  本書第一部酷兒科幻小說〈膜〉是紀大偉首度書寫女女科幻小說,從中可窺見性別與性別相濡以沫,文本和文本的愛慾疊合。

  第二部「戀物癖」繼續挑戰性別(gender)與性意識(sexuality)的既有思考模式,直截了當地呈現台灣某個時代切面,都會的現實情境,以及困窘的日常生活風景,一方面國家機器正在緩慢變革,另一方面,台灣經濟與文化上的「全球化」正在加緊腳步。

  小說中的性角色存活於軍事、教育、醫藥、家庭等等制度之下,同時也在頗具當代特色的諸多空間出現,像是二十四小時超商、捷運、三溫暖。同時透過「戀物癖」的運作,平凡事物也可以從其中「不當的」慾望獲得力量,包括牙齒、毛髮、高跟鞋、肚臍、美國的城市等物件。

  第三部〈早餐〉曾榮獲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首獎,一個中年男性的情慾外遇,要以食物具體回饋寂寞的妻兒。

  第四部〈去年在馬倫巴──模擬網頁小說〉傳達了紀大偉在議題之外,展現「說一個好故事」的企圖。

  紀大偉的作品早已超越人們習以為常的同性戀或異性戀之二元邏輯,其在小說領域開展的光譜,是台灣新世代作家裡極為殊異且絢麗的風景。

作者簡介

紀大偉

  1972年生於台中縣大甲鎮。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比較文學博士。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首獎與極短篇首獎等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感官世界》、《戀物癖》、中短篇小說集《膜》,以及評論集《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慾、異議與政治閱讀》,編有文集《酷兒啟示錄:台灣QUEER論述讀本》、《酷兒狂歡節:台灣QUEER文學讀本》,並譯有小說《蜘蛛女之吻》、《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蛛巢小徑》、《失落的白鴿》、《在荒島上遇見狄更斯》等多種。曾旅居美西(加州洛杉磯)六年,美東(康乃狄克州)五年。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新版



第一部:膜
自序:寫書的HIGH處
得獎感言:繼續HIGH下去
評審意見:被作者很很刺了一刀 / 吳念真

夏天的故事
戰爭終了
親密關係
牧神的午後
因為我壯
香皂

敲打樂十一首

第二部:戀物癖
代序 / 慾望與俗世──閱讀紀大偉的《戀物癖》 / 馬嘉蘭(Fran Martin)
鼻子
咖啡與菸
牙齒
毛髮

不在場證明
一個陌生人的身份證明
嚎叫
愛之辭典
月夢
曼谷故事
舊金山故事
南方
蜜柑

高跟鞋與三個結局
.【評析】月光男情夢 / 劉亮雅
原版作者後記

第三部:早餐
早餐

第四部:去年在馬倫巴
去年在馬倫巴:模擬網頁小說

紀大偉小說外文譯介索引

附錄:Desire and the Commonplace:Reading Ta-wei Chi”s Fetish: Stories/Fran Martin


新版序

  新版的《膜》匯集了本人舊作數種:1996年在聯經出版社初版的《膜》全書,1998年在時報出版社初版的《戀物癖》全書,從未結集過的1999年極短篇小說〈早餐〉,以及從未結集過的1997年短篇小說〈去年在馬倫巴:模擬網頁小說〉。所以新版《膜》的內容大約是舊版《膜》的兩倍。

  這些都是我在1999年赴美留學之前寫的作品。

  「生化人」或稱「複製人」、「人造人」,在英文中寫做「android」、「cyborg」、「clone」、「replica」等等。時值2011年,生化人的概念已經司空見慣,從電影到電玩到行動電話,都有「android」的身影。在學界,「後人類主義」(posthumanism)至今也風行了十多年。但在1990年代初,我20歲出頭的時候,「android」是個還夠新鮮的噱頭。當時我的電子郵件信箱是「android@ms4.hinet.net」。1999年飛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比較文學博士,我選用的電子郵件信箱是「android@ucla.edu」。

  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他者(the Other)也會找到介入生命的入口。幾乎每個人都是生化人,體內體外都裝設了人造零件:內臟的支架,義肢,隱形眼鏡,廟裡求來的護身符,背上的刺青,以及不離手的智慧型手機等等。少了這些人造零件,我們的人體就要停擺。還有,隨同無數網友上班上課的Facebook社交網站(或 twitter,msn等等)也算是生化人的零件:網友以為可以透過Facebook延展他們的生命,但同時Facebook也透過網友的生命擴展了Facebook的觸手。Facebook是人體的體外器官,但每一具網友的人體同時也是Facebook的體內零件。在這批小說中,我寫出「虛擬親屬」這個詞──在我們宛若生化人的生命網絡中,連親屬關係都可能是虛擬的(這是常見的既成事實,只不過我們往往不願公然承認),血濃於水但是訊息更濃於血。

  新版《膜》收錄的多篇小說也類似生化人的軀體,也是由零件組合而成。這些零件主要是遍布文本表面以及內裡的指涉(references)與典故(allusions),多數是從國外進口的電影,文學,理論,畫面,音樂。少了這些外國零件,小說就要停擺。這種仰賴國外進口的傾向,是「歷史」(台灣的那個時代,以及我那個年紀)的痕跡。「殖民性」、「跨國性」、「現代性」與「後現代性」,都早就成為台灣以及我輩的體內組成成分。也因為當年「歷史」的驅力,我在台灣念了外文系和外文研究所,之後「理所當然」赴美留學,在美西待了六年後又在美東待了五年。但「歷史」已經變遷。

  照片一旦拍攝,照片模特兒就逝亡了;科幻小說一寫出來,小說裡的奇門遁甲就落伍了。今日的讀者在閱讀這批舊小說的時候,可能因為科技的時代斷層而覺得小說裡某些細節難解。幾個例子:小說裡的角色透過BBS收發電子郵件,但今日讀者可能不透過BBS也不必用電子郵件就可以跨國通訊;小說裡的角色需要利用電話線撥接上網,一上網就不能使用家用電話,但今日網友卻將無線上網視為家常便飯;小說裡沒有行動電話,因為在我寫作當時手機尚未廣泛流行,而今日的智慧型手機可以偶爾取代電腦。我本人在1999年之前並沒有手機,只有BB Call。我隨身帶著台灣的BB Call機登上赴美班機,在航程中目睹Call機的紅燈熄滅,一如代表生化人生命力的瞳孔暗去,彷彿一個時代死去。

  但我還是看老照片,舊小說。就算照片裡的模特兒已經不在,小說裡的機關已經生鏽,我依然在意象與文字的廢墟中撈捕到零碎的光芒,光芒橫跨小說初版至今的十幾年。在校對舊稿準備出書的過程中,我在時隔十幾年後首度重讀收錄的大部分舊作──好似恍惚走進已然棄置的大飯店舊址,結果在十幾年來初次重訪的牆上看到自己的老照片。

  我想起當初寫下〈膜〉這篇小說的動機之一。赴美留學前我是機車族,一次在機車行修機車,看到拆解後躺在地上切成一半的機車,就聯想起市場肉販懸掛的豬牛剖面。思緒也跳接到想像中的解剖人體。送修中的機車像是生化人。

  赴美之後,我跟汽車形成命運共同體。在洛杉磯的時候,我的主要嗜好之一竟然就是夜半時分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在好萊塢高速公路上看到環球影城大門就如同看到家門,因為租屋在附近。從美西搬到美東,我也開車,從洛杉磯開到紐約再轉彎往上開到新英格蘭。跟我相依為命的車送修拆解時,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機械與我的牽扯。之後,開始把自養的狗,一條又一條,送進醫院。狗也會老。狗的身軀臥在不鏽鋼檢查台上,似曾相識的情境。人像機械而機械像人,而寵物兩者皆像。回台定居之後,我到醫院探病,那個人,接受多次侵入性醫療檢查後,佯裝平靜閒坐床上,床頭擱著我送他的厚重外國小說,而我們的諍友在旁強顏歡笑鼓吹大家吃進口櫻桃,正值七夕呢。

  生化人似的生命,此處彼處,浮現隱沒。

  這批舊小說隱約的共同命題之一,是「漂泊之後如何回家」。我說的家,並不只限於親生父母或配偶建立的家,也未必僅僅指涉台灣這片土地。家是一塊讓人暫時棲息或安身立命的空間,就算一個人的手掌,肩膀,氣味,可以把人包裹在內,讓人安心,也算是家。美國俗語說,家,就是心之所在。在美國住的前六年,我經常到加州海邊看海,但當時還不懂得張望隔著太平洋的家國;接下來五年,我在美國東部看海。在康州,費城,匹茲堡,紐約市,波士頓,麻省的鱈魚角,羅得島,95號公路。面向大西洋背對東亞,卻開始看見台灣。我看見海市蜃樓嗎,怎可能如此刻骨銘心。

  感謝耐心召喚我回歸台灣的學界文壇前輩,諍友,以及摯愛的人。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文學的來世
2. 翻譯東亞:美學與意識形態
3. 跨界東亞:現代性及其轉化
4. 生態與旅行:台日韓當代作家研討會論文集
5.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6.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限量精裝珍藏作者親筆簽名版)
7. 晚安巴比倫
8. 九歌102年小說選
9. 貨幣銀行學大意(測驗題庫)-2015初五等<學儒>
10. 貨幣銀行學概要-銀行特考.金融證照考試<學儒>
11. 貨幣銀行學大意-2015初五等<學儒>
12. 證券商高級業務員30天完全破解!:精解歷屆搶分攻略指南<學儒>
13. 證券商高級業務員30天完全破解(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14. 貨幣銀行學概要(測驗題庫)-農會升等(國營.農會.銀行)<學儒>
15. 貨幣銀行學概要(測驗題庫)-銀行特考.金融證照(銀行)<學儒>
16. 貨幣銀行學概要:農會.升等考試專用<學儒>
17. 貨幣銀行學概要-銀行特考.金融證照<學儒>
18. 貨幣銀行學大意-2014初等.五等<學儒>
19. 正面與背影:台灣同志文學簡史
20. 貨幣銀行學概要:高效速易學卡+超實力教學光碟(數位易學堂)<學儒>
21. 感官世界
22. 揚起彩虹旗—我的同志運動經驗1990-2001
23. 戀物癖
24.
25. 感官世界<已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