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勇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66657
施珮君
青文
2011年4月25日
100.00 元
HK$ 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享生活Mind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6.5*23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享生活Mind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她敵不過司法定讞,為了不曾犯的罪而入獄;哭泣於事無補,逃亡也無處可藏。
控訴無門,只能勇敢承受,訴諸文字,療傷止血!
有那個女人不渴望愛,擁有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不從人願,施佩君宿命的悲劇,從血緣始……
爭議性十足的父親,讓日子沒有過安寧,最後還透過一場官司訴訟,否定了彼此在律法裡的合法性;他不認她,卻無法抹滅血緣的依存,讓她背負私生子之名!
以為是幸福的婚姻,真相卻是暴力相向;以為是誣告一場,卻變成罪證確鑿的詐欺犯!
勇敢是保有呼吸的唯一姿態,書寫則是成就勇敢的動力!
一場牢獄之災,她釐清自身的困頓,洞悉同是女人的獄友們的悲歡離合,一字一句逐日寫下給曾經陪伴自己走過重度憂鬱的心理醫生;細膩的心思、優雅嫻靜的筆觸,悠悠流轉成一股冷冽清泉,讓你我在閱讀之際,悄然滌洗自身已然蒙塵又傷痕累累的身心,不知不覺中被撫慰甚至救贖。
還能再愛,還可以微笑面對人世的荒謬、無常
她告訴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不一樣!她相信,幸福如花璀璨,生命也能再見蔚藍晴空。只要勇敢地敞開心,攤開手,用力地擁抱!
只要勇敢,只要相信,擁有幸福的可能,掬手便能獲致。
作者簡介
施珮君 Teresa Shin
1969年生於台灣高雄市,現與女兒及三隻貓定居台北市。
專職文字工作與華語教學,閒暇時酷愛閱讀、電影、音樂,還有跟貓一起睡覺。
一輩子都夢想著可以成為治療師,佇足,發現這一路早已用文字撫慰著別人,也療癒了自己。
著作:台灣查某人的純情曲(2009)、五芒星的誘惑(2007)、月蝕(2005)、星風雪語(1999)、風與南十字星的對話(1999)。
譯作:金克拉克的婚姻之道等
部落格:teresashih.pixnet.net
繪者簡介
Connie
本職教授兒童美術,落腳寶島中部,一個名為台中的美麗都市。
日常揮灑畫筆時,總有音樂相伴,香氣四溢的咖啡更是不可或缺。
初始只是單純地喜歡畫畫,漸漸畫上了癮,自此再難罷手……
希望,畫畫從簡單開始,但不會簡單的結束!
部落格:www.wretch.cc/blog/conniedream
目
錄
@篇|一欄之隔
我始終憂傷,因為那已是生命原色姿態,
直到身陷囹圄,困頓匱乏,才驚惶憂傷已不足懼。
一欄之隔,星月燦燦,暖不透心房……
說不說都無謂
孤立無援
霧
堅強還是軟弱
戒護窗的厚度
沮喪的沉淪
失控的邏輯
裂縫
好想洗手
最惡毒的刑期
挑釁是種遮掩
有限的冒險
「窩」居
矯正還是懲處
滿月紅蛋
訓誡的標準
幽微的痛楚
好意的腥羶
開心一點點
我是前科犯
鏡子的意義
青春「痘」雞眼
絕望生機
醫錢不醫命
八八三!有
自由人權
肥皂劇
第二篇|沉重枷鎖
與自由訣別,望著手鐐腳銬怔忡,那沉甸甸的重量,如影隨形──
我的世界裂了縫,無邊無際地荒蕪著……
沉重枷鎖,日夜綑縛,心,似枯木死灰。
再克難也要美
與自由訣別
與世界的裂縫
死鐐
認命抑或堅強
接受或改變
假性的愛
同窗兩極人
無法抹滅的標記
「新」生報到
生存的手段
淒清的落寞
無形的霸凌
宿命
制約
榮譽還是信仰
貪之罪
恐懼擁有
第三篇|淚如雨下
不該哭泣的,只是怎麼也止不住奔竄的淚珠……
不公不義充斥於世,我只是剛好遭逢,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
父之累血之罪環伺,我只是剛好波及,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剛好,只是不一樣,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怎還會淚如雨下?
價值觀
思念的騷動
愛的依賴
潰堤的淚
愛是奢求
嘴角的哀愁
血親法定
無愛DNA
險惡無處不在
鞋子也有AB咖
學習放下
溫暖點滴在心頭
輸家的賭徒
禪思
勇士伴侶
戒心
恩寵的特權
50元的幸福
私生子
改名換姓
神諭
第四篇|擁抱幸福
還能再愛?還可以微笑面對人世的荒謬、無常?
他們說,幸福如花璀璨,生命也能再見蔚藍晴空。
只要勇敢的敞開心、攤開手,用力地擁抱!
只要勇敢,只要相信,擁有幸福的可能,掬手便能獲致。
為何在這裡
我已非我
愛的毒癮
不存在的父親
在生命陷落時,安住
我的小小孩
心的穢物
自由,呼之欲出
幸福史奴比
內化
一回頭已是百年身
滴水穿石
不能請假的地方
絕處逢生
真相接近恐懼
無「緣」的爸爸
奶寶,生日快樂
臭
千瘡百孔
願意聆聽
倒數第十二天
沉默的力量
蜜桃與薰衣草的香氣
一個沒有尊嚴的地方
終於到了盡頭
最後一天
只是擁抱而已
施珮君!有
序
邟?李昂
一切都是為了愛
我從來不是一個愛哭的人,也知道光哭不能夠解決問題。
可是一路讀下來施珮君的《勇敢》,還是幾度不能自禁的熱淚盈眶。
第一次見到施珮君是在一九九O年,她的大姊的婚宴上。其時施明德剛剛由李登輝總統特赦出來,應邀參加他常年不見的大女兒的婚宴。
從來不曾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整個婚禮當然都應由雪蕙的母親陳麗珠女士一手包辦,施明德只是應邀參加。
那個時候,我號稱是施明德的助理,也跟著他南下。婚宴上我躲在一角,看到了和善的新娘,以及,顯然對我很有意見的新娘的妹妹施珮君。
之後,施明德在台南參選立委,競選總部找來大女兒幫忙,十分懂事的大女兒還肯同我說說話,但是,那個一定覺得很受傷害的二女兒,始終扳起臉來給我臉色看。
我一點也不在意,我從來不曾想要在施明德身邊扮演什麼有「地位」的角色,我有我自己的成就,多一個頭銜對我來說沒什意義。也因此我跟施明德的眾多女人,包括元配陳麗珠、當時的現任妻子艾琳達、大女兒雪蕙都相安無事,只有這個顯然相當叛逆的二女兒,一直對我不理不睬。
然後,近二十年後,和我較有來往的,反而是這個過去從不曾給我好臉色看、不打交道的女兒。
許多原由之中,最重要的,因著我們都寫作。
《勇敢》一書因為是獨特的切身經驗,有了與珮君其他前期作品不同的風格。赤裸的展現了女監中的人性與愛、慾。同性之間的「愛」尤其占掉不少篇幅。但是坐牢對女人身體「不便」的種種書寫,特殊而且獨具一格,是文壇過去少見的珍貴書寫。
然最引人觸目驚心的,無疑是《勇敢》一書中寫到與父親施明德的糾葛。
一直以來想到監獄,立即想到的會是失去自由。可是在《勇敢》一書中,珮君對此著墨不重。是失去自由並非那麼困難忍受,尤其是我們不少人越來越習慣「宅」的時候。是否能出去外面趴趴走,其實並非那麼重要?
可是,我很快的修正了我的看法。珮君的牢中書寫著墨不重的「失去自由」,或許更因著決定坐牢後,也意味著暫時切斷、躲避外在一切煩惱。我這陣子每與珮君聯絡,看著她為生活所苦;為照顧女兒、面對諸多問題所苦,這些生活的壓力,在牢裡,暫時無需要赤裸裸的直接面對。
可是,即便暫時有了不願接受也只有忍受的「逃避之處」,外面的世界,仍然追殺著她,其傷害,恐怕遠遠大過珮君所能承受:那就是施明德,珮君如假包換的親生父親,藉著到法院訴求他與原配陳麗珠的婚姻無效,等同於不承認雪蕙與珮君兩個女兒。
從《勇敢》一書字裡行間中,我們看出來這事件對珮君的重大傷害與痛苦。
先說「坐牢」這件事,我從珮君處得到的訊息是:施明德如果願意,她其實可以不用坐牢。(看!這是一個小女兒怎樣對一個有能力的父親癡心的期盼。)
已經坐牢在牢中最不適的時刻裡,又得面臨親生父親對親子關係的不承認。我原本以為珮君的反應會是心如槁木死灰,不致起太大的波瀾。
可是珮君如此激烈的反應,讓我深刻感覺:
得是怎麼樣的愛,怎樣的尚未心死,才會有這麼大的傷心痛苦。
乍然之間,我恍然大悟,這個雖然已成年、結婚離婚、養育女兒的中年女人,一直以來仍是一個祈盼著父親的愛與認同的小女兒。
因為對那不肯承認的父親仍然有著愛,方使得這切斷臍帶的關係如此的痛苦。
而施明德與他的這三個女人:他不願意承認的前妻與女兒,這三個女人是不是一直對他仍有著愛與期盼,癡心妄想,方有著如此巨大的痛苦?!
我也因此在此不能對施明德多加論說,因著我聽說以前有出版社為了不得罪他不願出版珮君的書。
為著對身處弱勢一方的珮君的愛,這篇序就要在這裡打住。
一切,都是為了愛。
後記
今天的台北很冷,七度,吐氣成煙。
裹得厚厚的,躲在高領毛衣、圍巾、手套跟羽絨大衣裡,揹著伴我七年的小筆電在毛毛細雨中走到敦化南路的星巴克,如同以往的每本書,最終的後記都在星巴克完成,像是一種習慣或是一種儀式,不同的是場景從天母搬到了東區。總是,具有一點彷彿抽離的效果,讓我在每個故事結束之後,來到這裡,以不同的角色回顧整件事情。
再半個月,距離整件事情發生就滿兩年了,回來也已近一年半,我必須坦白地說,我尚未自這個震盪中復原,但是我仍然努力地往前走,希望可以走向擁有夢想的未來。
這一年多來,親近的友人覺得我對於整件事情相當沉默,格友關切我的部落格更新速度也相對以往緩慢,與其說是我不想對冤獄、入監事件有太多回應,或想要保持這本書的神祕性,倒不如說,我想說的已經都寫在書裡,儘管直到2010年10月之前,我都還不確定這本書可以出版,但我仍然覺得在那7個月中該說的、可以說的,我畢竟都已經寫下,似乎也沒有必要再額外多說。
當然,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的防衛機制仍然持續運作中,當我在2009年9月1日踏出牢籠之後,面對牢籠大門的回顧,我跟過去的自己告別,坐車回台北的路上,許多的記憶就同步自動封鎖,只遺下讓我足以繼續前進的警鈴聲。
因之,並不是我刻意不說,而是我無法說。
儘管這一趟路,我學會跟過去的自己的告別,但是其中的傷害所遺留的傷口的確深刻而明顯,需要時間的療癒。如果傷疤不會自動掀開,我又何必特地去掀開讓它鮮血淋漓?
今天的星巴克人不多,我想是因為天冷的關係,而我的mp3固定在秋川雅史的〈千風之歌〉。敦化南路一直都有美麗的行道樹,像天母忠誠路,或許這就是我始終鍾情於這兩間星巴克的原因,屋子裡有香香的咖啡氣息,屋外有熙來人往的熱鬧,但我在自己的世界裡,有〈千風之歌〉相陪的世界裡,這是我在桃女監裡面萬萬不可得的幸福。
回來之後的日子,我沒有給自己足夠的休息時間便投入工作,考取華語師資執照、教書、編劇、翻譯、寫作,並不是我不想休息,而是環境不允許我休息。在這樣的處境下,的確耗去我相當大的精力,因為我的傷口需要復原,但我並沒有給予它足夠的時間,自然這也影響了我的情緒。
回來幾個月後的某個晚上,幸男叔、蔡同榮伯父以及李昂阿姨請我吃飯,席間,同榮伯父很好奇我在裡面的生活,談及每天工場紙袋作業,我割上千張小邊,每個月的薪水卻只有兩、三百元,還弄壞了我的眼睛……他問大家的工作量都這麼多嗎?我說,沒有,我是我那關做最多的前兩名,其他同學大多做幾百張。同榮伯父困惑地問我,「既然這樣,妳為什麼要做那麼多啊?」當下,我答不出來,因為我一直不是可以面對面訴苦或抱怨的那種人,不想,幸男叔卻低沉而幽幽地說,「這樣可以不要去想太多事情。」我感動地看著幸男叔。
我與幸男叔的互動從十幾年前他擔任父親的台南立委競選總幹事開始至今,他待我一直比父親更像父親。即便發生了這件事情,幸男叔也一路為我憂慮、操勞,甚至在我回來之後,他也可以為我的難以回應解危,帶給我許多的關心跟協助。除了繼父蔡寬裕先生之外,幸男叔是第二位帶給我父親般關懷的長輩。謝謝幸男叔。
對於防衛機制非常熟悉的我,當然知道這一年多狀似平靜的生活其實是岌岌可危,隨時一觸即發。原本預定在2010年為雜誌撰寫一篇八八風災相關災民心理治療的短篇小說以及深入報導,在4月時針對相關實地協助災民的專業精神科醫師做完專訪之後,我忙著其他事情,等到結稿日期將近,才拾起錄音筆回顧一個半小時的專訪內容準備動筆。然而,接下來的一週內我重聽了三次錄音檔,每一次都覺得像是第一次聽,受訪醫師的精闢言論竟然完全無法輸入我的腦海中。在那個準備動筆的當下,我的心中只是不斷重播著同樣的畫面:我坐在和九房的地板上,夜勤主管尚未開燈,於是我就著昏暗的光線看著平鋪在地板上的報紙,上面斗大的報導是小林村滅村的照片。
這個無法書寫的驚恐、無法烙印新訊息的突發事件,成為我與帥哥醫師之間,在出監九個月之後第一次提到我的獄中生活,以及這整件事情將會對我產生長遠影響的關鍵,在這之前,他都只是帶著無限的耐心等待我願意主動提起的契機。在那個當下我理解到,許多風平浪靜的表象只是欠缺了觸發的事件,翻騰的情緒始終埋藏在記憶的某個角落,從未消失,只要不小心撩撥了,便一發不可收拾,但這也是我必須要學習接受的,畢竟這7個月的壓抑與背後難言的委屈,終將影響我很長的一段時間。
如果我還可以繼續前進,不是我自己的力量,是因為有太多人的關心、支持跟協助,不管是在精神上或是物質上,都有許多人是我衷心感激的,然而鑑於名單冗長,又恐顧此失彼,只能在這裡一併對我的朋友們獻上真摯的謝意,沒有你們,我想,我很難走到今天。
因為不管冤獄與否,要面對自己是個前科犯的事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也在出版之前問過帥哥醫師,出版這本書會不會太厚臉皮?有誰會敲鑼打鼓告訴大家自己是個前科犯?帥哥醫師靜靜地說,這書裡講的不是最深刻的體認嗎?
是的,這書講的是最深刻的體認。那晚走出診療室,我知道我必須要真正地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不管我想或不想,不管這人生是如何造就的。
這本書原本取名為《日蝕》,取其星象意義,在經歷大變動之後,人們會以稍微平復的心情面對過去的挫敗,並且揀選出得以學習的經驗繼續前進。書雖取名,但其實我一直都不確定會有出版商願意出版這樣的一本書信集。
2010年10月意外受到青文出版公司第四編輯部總編輯俞伶的青睞,在許多的困頓中,俞伶總編為我捎來溫暖的消息——青文出版公司將要為我出版這本書,俞伶總編並進一步大膽建議我改書名為《勇敢》,隨即而來的好消息是本書的版權已銷售至中國,並將與台灣在2011年春天同步上市。
這對我不啻為一個珍貴的象徵意義——人生真的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只要我們不放棄。
感謝青文出版公司跟俞伶總編願意為我及女兒出版《勇敢》,並將之定位為療癒文學,這也是我未來要繼續前進的方向。這輩子我有很多絕望的時刻,「希望」常常都是我不可奢念的遙遠夢想,但是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敗,還有診療室裡從不缺席的淚水,我始終還站在這裡牽著女兒的手,我想,只要有希望,就會有療癒的可能。
然而,在書寫後記的此刻,我也深切地感覺到自己對於這段旅程仍然有許多的不願也不能碰觸,落筆時有很多的猶疑。我不能欺騙大家我的心情是完全的美好,但我的確從中看到許多人生的真相與意義,許多事情我已然接受,但,放下,還是一段遙遠的路,我會繼續努力。
至於勇敢,我不確定自己堪得起,我只知道,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註記。
如果,我真是勇敢的,那也是因為有你們,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我的家人、我的寶貝女兒芃芃還有帥哥醫師。
祝福你們,所有我愛的以及愛我的人。
施珮君2011.1.16
台北敦南 星巴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