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華通史 第1卷/共5卷

中華通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836505
張玉法
東華
2011年4月18日
260.00  元
HK$ 260  






* 規格:平裝 / 675頁 / 19.0*26.0 cm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其他








鞳m中華通史》

  本書以近代中國疆域為研究和討論範圍,研究發現當國家分裂之際,周邊國家稱中原地區所建的國家為中國;當國家統一之際,邊疆民族稱以中原為中心所建的國家為中國。由於中國的疆域到清朝以後治漸定型,故處理近代中國境界以內四、五千年的歷史,取名《中華通史》,以示近代中國境界以內的歷史是由華夏民族與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而成。

  本書敘事,以朝代先後為序,採編年及紀事本末之長,以帝王傳承的先後為序,論述各帝王時期的軍國大事,各歷史時期的政制、經濟、社會和文化,以及各該時期世界其他地區歷史發展的大勢,分卷出版,凡五卷。

  第一卷從遠古到秦漢,第二卷三國兩晉南北朝,第三卷隋唐五代,第四卷宋遼金元,第五卷明清。合而觀之為通史,分而觀之為斷代史。

  作者以治中國近現代史之經驗,打破各種史觀之僵滯,強調中華歷史發展之多元性,探索皇權運作與皇室內鬥,並重視華夏民族與少數民族之互動以及與世界各地歷史之比較與國際文化交流。作者將中華歷史擺放在世界歷史的架構中,在回溯中國任何一個歷史段落的同時,都能旁觀世界其他地區所發生的歷史演變,這是一本不同於其他通史著作的論著。

本書體例

  一、中國歷史分期,前此每用上古、中古、近古、近世、近代等名稱,  惟各期斷代的年代不一;另外,又有將近代以前通稱為古代者,  甚為混亂。本書敘事,以朝代先後為序:三皇五帝、夏、商、西  周、東周及列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  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二、本書分卷出版,凡五卷。第一卷從遠古到秦漢,第二卷三國兩晉  南北朝,第三卷隋唐五代,第四卷宋遼金元,第五卷明清。合而  觀之為通史,分而觀之為斷代史。

  三、本書各章,依本書歷史分期安排,每章討論一個歷史時期。各章  或各歷史時期,除依時間先後論述軍國大事以外,並分類論述該  時期的政制、經濟、社會和文化;凡所論述,盡量以朝代為單位。

  四、本書敘事,採編年及紀事本末之長,以帝王傳承的時間先後為序,  論述各帝王時期的軍國大事,但如一事二見或數見(如二造或三  造之間的戰爭),為求故事完整,有時亦重複論述。

  五、中國近代以前的歷史是朝代史,朝代有時是統一的,有時是分裂  的。統一時期的朝代史,政權在一個家族中傳衍,一個朝代結束,  另一個朝代繼承。分裂時期的朝代史,政權在一個以上的家族中  傳衍,分裂政權最後皆為強勢朝代或國家消滅。

  六、中國的朝代,一般從夏朝算起,從夏、商迄明、清,所建的朝代  和國家在一百左右。無論朝代或國家,名稱重複者甚多,同時置  於一部通史中,每不易辨別。前此學者遇到前後重名者每於朝代  前冠以前、後,如前燕、後燕,前秦、後秦,但有時前、後不只  兩個,稱前、後不能解決問題;或前後兩個毫不相干,稱前後亦  無意義。還有一種情形,有時同時並存幾個同名的朝代和國家,  無法以前後分,前此學者常以建都的相對位置,於朝代或國家前  冠以東、西、南、北,但如存在的時間不同,以方位稱亦無意義。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除一般約定成俗的稱呼,如西漢、東漢、北  宋、南宋外,必要時冠以建立者的姓氏,如苻秦、姚秦。不過,  以姓氏冠於朝代或國家前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同一姓氏可  能建立數個名稱相同的朝代和國家,如劉邦建漢,劉秀建漢,劉  備建漢,匈奴人劉淵建漢,前此學者已將劉邦所建之漢稱為漢或  西漢,將劉秀所建之漢稱為東漢,將劉備所建之漢稱為蜀漢,劉  淵所建之漢或可權稱為劉漢。但到五代十國時期,劉知遠建漢(史  稱後漢),劉龑建漢(史稱南漢),劉旻亦建漢(史稱北漢),  如何給予適當稱呼,頗費周章。

  七、中華歷史,自夏、商至明、清,所有朝代或國家皆為家天下,國  是家的延長。帝王死後,每給以廟號和諡號,凡稱祖、稱宗者為  廟號,是皇家的稱呼,常見的有高祖、世祖、太宗等;諡號用字  更多,文帝的「文」、武帝的「武」等都是諡號。論述各朝各代  歷史,前前後後,東西南北,常出現高祖、世祖、文帝、武帝之  類,甚為混淆,不如逕稱帝王之名,於名之前或後加一「王」字  或「帝」字,惟以大部分稱呼積習已久,未便更改。本書更改者  凡二:(1)開國之帝王,有追贈其父、祖為帝王者,正史或採  之,本書不採。(2)帝被廢為王,正史和《資治通鑑》等即以  王稱之,甚為混淆,因其既無廟號亦無諡號,本書逕稱其名,於  名前加「帝」字。

  八、中華歷史紀年甚為混亂。西漢武帝以前,每一帝王一個紀年,比  較清楚,但也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1)兩個帝王相接的年  代:如一帝王於某年死,另一帝王於該年繼位,該年的時間由兩  個帝王分佔,傳統的紀年法,新帝王的紀年由次年開始,但新帝  王即位以後當年的史事,史料如無月日記載,即不知發生在何一  帝王之時;史料如有月日記載,仍應記明史事發生在何一帝王  時。(2)不少帝王在稱帝前原在一個地區稱王,如秦王嬴政、  漢王劉邦。如將秦始皇稱帝以前的在位年代逕稱為秦始皇若干  年,或將漢高帝稱帝以前的在位年代逕稱為漢高帝若干年,容易  混淆。本書於其稱帝前稱秦王若干年、漢王若干年。問題更複雜  的是漢武帝及其以後所行的年號制,皇帝即位,有些當年建元或  改元,有些次年改元,如一個帝王一個年號(如清朝),可比照  清朝,最麻煩的是有些帝王經常改元,有時一年一個紀元。另一  方面,一個年號,本朝用他朝也用,本國用他國也用,不僅凌亂,  而且混淆。本書採周制,一帝一紀元,間括註公元,以與世界各  地史事對照。

  九、公元與清以前的中國紀年,相差一個月左右,但秦至漢初以十月  為歲首,相差三、四個月,提醒讀者注意。

  十、古今地名對照,主要依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編印之《中國古今地名  大辭典》,該辭典所載之今地名,皆以民國地名為準,本書採之。  惟本書所引著作有用今名者,亦據之。

  十一、本書所附統一時期各朝疆域圖和分裂時期列國分布圖,略本中   國歷史地圖集編輯組編輯《中國歷史地圖集》和郭沫若主編《中   國史稿地圖集》等書中之資料重繪,特此註明,並致謝意。

  十二、西文專有名詞音譯,一般論著每隨英文、法文等版本有所不同,   本書大部分從俗,亦有新譯者,見書末譯名對照表。

作者簡介

張玉法

  1936年生於山東嶧縣,1949年來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史地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研究所。1964年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潛心治史三十餘年,其間並曾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大學等校之歷史研究所。1985-1991年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院所所長,1992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先秦時代的傳播活動及其對文化與政治的影響》、《清季的立憲團體》、《辛亥革命史論》、《民國初年的政黨》、《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0-1916)》、《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史》、《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中國現代政治史論》、《中華民國史稿》、《中國現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等十餘種,另有論文百餘篇。近年受東華書局之約,從事《中華通史》之撰寫。


@ 




第一章 中國歷史的肇始:三代以前
第一節 歷史舞臺的形成
第二節 考古的發現
第三節 傳說中的史跡
第四節 本時期的外在世界

第二章 夏商及西周時期(2183 B.C. – 771 B.C.)
第一節 夏:家族世襲王朝的肇始
第二節 商:文字記錄的開端
第三節 西周:封建國家的建立
第四節 本時期的外在世界

第三章 東周及列國時期(770 B.C. – 221 B.C.)
第一節 前期:權力中心由周王室移到列國霸主
第二節 後期:七強爭起、周室滅亡與秦國統一
第三節 本時期的政制、社會、經濟和文化
第四節 本時期的外在世界

第四章 秦、西漢、新、東漢(221 B.C. – A.D. 220)
第一節 秦:統一帝國的開創者
    一、政權遞嬗與軍國大事
    二、國家建制、社會經濟和文化思想
第二節 西漢:秦帝國的光大者
    一、政權遞嬗與軍國大事
    二、國家建制和社經文化
第三節 新:儒家理想的假借者
    一、政權遞嬗與軍國大事
    二、政治制度與經濟社會
第四節 東漢:西漢帝國的延續者
    一、政權遞嬗與軍國大事
    二、東漢的政制、經濟、社會與文化
第五節 本時期的外在世界

譯名對照表

徵引書目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現代政治史論 增訂版
2. 中國現代史 增訂版
3. 中國現代史略 增訂版
4. 中國近代現代史 (十八開)
5. 中國近代史 (十八開)
6. 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平)
7. 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精)
8. 中華民國人民團體調查錄(民國元年至八十四年)
9. 中國現代史略 (十八開)
10.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