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能說的名字

不能說的名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328230
克里斯.克里夫
趙丕慧
皇冠
2011年6月27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CHOICE系列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HOICE系列


文學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請不要洩露結局,請不要對別人說出「不能說的名字」!

  ●美國2010年度10大暢銷小說!熱賣突破800,000冊!即將改編拍成電影!
  ●入圍「不列顛國協作家獎」最佳書籍、「柯斯達小說獎」、「都柏林文學獎」!
  ●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愛小說、聖路易郵電報年度50大小說、歐普拉雜誌年度十大選書!

  他們的故事,都在「那件事」之後展開。
  「勇敢」的那一個,深陷罪惡的泥淖;
  「懦弱」的那一個,試圖力挽狂瀾;
  而「無辜」的那一個,卻悄悄在心底埋下了邪惡的種子……

  你敢不敢用一根手指,來交換陌生人的一條性命?
  也許,你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善良」!

  「妳為什麼沒有死?」這是莎拉面對眼前女孩的第一個反應。女孩沉默不語,莎拉卻從她清澈慧黠的雙眼裡,望見那片海灘,以及那個脆弱得無可救藥的自己。

  兩年前,莎拉與丈夫安德魯遠赴異國海灘度假,希望藉此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沒想到卻意外捲入一場駭人至極的暴行中。為了解救人質,他們被要求截斷自己的手指。面對惡意的脅迫,兩人做出了全然不同的抉擇。從此以後,他們分據善惡的兩端,各自鎮守這段恐怖的記憶,莎拉無法自拔地墮落,安德魯則陷入了憂鬱的陰霾。

  兩年過去了,安德魯的憂鬱害死了自己,他的葬禮將在兩小時之後舉行,而從當年的暴行中逃過一劫的女孩跋涉千里,恰在此時來到他們家。她為了躲避追蹤,小心掩藏身分,絕口不提自己的名字。莎拉從女孩那裡得知了「那件事」的真相,而在以後的日子裡,她將慢慢發現女孩的來意並不單純,更將赫然驚覺,這場奇異的重逢,會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徹底撼動她們彼此的人生!

  在人性的險灘,我們會選擇犧牲,還是自保?捨身相救值不值得?冷眼旁觀有沒有罪?一連串的人性考驗意外激盪出埋伏於內心深處的純真、失落、夢想與恐懼,正如同「不能說的名字」,如此真實存在,卻因為我們善於偽裝、慣於逃避,年深月久,遂成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者簡介

克里斯.克里夫 Chris Cleave

  一九七三年生於倫敦,在喀麥隆與英國白金漢郡成長,並於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研讀心理學。後以記者為業,為英國《衛報》撰寫專欄。
克里夫在二○○五年出版小說處女作《燃燒彈》,即獲得極大好評,不但榮獲「毛姆文學獎」與「不列顛國協作家獎」提名,並被改編拍成電影。

  雖然第一部小說便一鳴驚人,寫作重質不重量的克里夫卻直到三年後才推出第二本小說《不能說的名字》,靈感則來自在非洲度過的童年時光。特殊的敘事結構、出人意表的劇情,以及充滿尊重與同理心的人道關懷,也果然造成了更加轟動的閱讀熱潮!在英國一上市,週銷即超過五千冊,平裝版出書當月更創下六萬五千冊的優異成績,還有同行致電英國出版社,打聽他們究竟是如何造就出這部文學小說罕見的暢銷狀況!

  《不能說的名字》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甚至締造了更為驚人的紀錄,不但榮登美國年度小說暢銷排行榜前十名,更熱賣突破八十萬冊!而在叫座之餘,《不能說的名字》也備獲文壇和各大媒體的肯定,連續入圍「柯斯達小說獎」、「不列顛國協作家獎」、「都柏林文學獎」,以及入選《紐約時報》編輯選書、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歐普拉雜誌》年度十大選書、《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愛小說、《聖路易郵電報》年度五十大小說、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廣播節目「On Point」年度最佳書籍、哈德森網路書店年度十大選書、美國亞馬遜書店當月最佳書籍和博客來書店二○一○年三月外文館選書,此外還將被改編搬上大銀幕。

  克里夫目前與妻子、三個孩子居住在英國。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譯有《改變的力量──決定你一生的11個關鍵字》、《阿法的二手書之戀》、《易經》、《雷峰塔》、《珥瑪的351本書》、《穿條紋衣的男孩》、《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幻影書》、《戰地琴人》與《贖罪》等等。



後記
全球化下的道德劇
【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馮品佳

  克里斯.克里夫(Chris Clave)的第二本小說《不能說的名字》(The Other Hand)搬演的是全球化下的一齣道德劇,一次又一次測試著小說中歷經創傷的各個角色是否能夠承受創傷折磨,以及在面臨生死關頭時是否能夠依循良心做出符合自己道德價值判斷的抉擇。

  作者雖然沒有特別描畫殖民脈絡,但是這本小說卻脫離不了大英帝國的殖民歷史。一開始作者就安排小蜜蜂跟其他三位來自牙買加、印度等英國前殖民地的女性離開移民拘留中心,這一群流離失所的女性雖然如願以償得以離開阻隔她們與英國土地的拘留所,但是獲釋之後卻更加茫然無依,使得這藉由牙買加女子以肉體所換來的自由顯得格外虛幻,無法撫慰她們受創的心靈與身體,乃至於其中一位在獲得自由、甚至被好心農人收留的第一天就上吊身亡。

  莎拉也有難以面對的過去,她與安德魯之所以會走上奈及利亞的沙灘,不僅僅是因為前殖民地觀光經濟的召喚,更是因為莎拉想要脫離婚外情、並且修補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而莎拉之所以能夠存活,則是因為她當機立「斷」,砍下了自己的手指換回小蜜蜂的性命。莎拉的斷指,可以說是小說中諸多創傷最具體的表現,而克里夫的文字也相當精妙地表達這身體的殘缺對於以文字為生的莎拉造成無可彌補的匱乏:「截肢倒也截得挺徹底的,原來的手指只剩下短短的肉樁,以往負責敲打鍵盤上的E、D、C的手指,如今徒留虛影。我再也不能信任E、D、C了,它們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離棄我。」沒有了可以信賴的中指,失去了丈夫,而查理又拒絕接受父親已然往生的事實,堅持躲在蝙蝠俠的面具之下,外遇對象的勞倫斯又想要在她生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莎拉面臨到人生更多的挑戰,不是僅憑斷指那樣即可快刀斬亂麻。莎拉在小說中的抉擇代表了白種人的良知判斷,充滿勇氣與衝動,但是或許仍然存留著許多自我的成分。

  相形之下,小蜜蜂的行為則是無私而具有改變性的力量。她因為莎拉失去了左手的中指以及丈夫,因而對於莎拉覺得有所虧欠,決心幫助莎拉照顧查理,也因此做了諸多犧牲。作者給予她無私奉獻的回報,是讓她找回了自己失去的名字。

  作者克里夫曾自道《不能說的名字》源自他在求學期間在移民拘留中心的打工經驗,因此小說中穿插了許多新移民或是難民要進入英國國土之前各種的挑戰與手續細節,不僅增加小說的真實性,也凸顯出英國社會對於新移民的不友善。曾經有移民作家提出「我們會在這裡,是因為你們曾在那裡」的邏輯,也就是英國社會之所以有新移民湧入,是因為殖民者的魔爪曾經荼毒過這些前殖民地,並且製造出殖民母國的美好幻像來召喚著這些前殖民地的子民們「回歸」。這本小說告訴我們殖民行動不是過去的歷史,而是以屢屢更新的全球化形式不斷進行。

  小蜜蜂以她的道德抉擇改變了「全球化」的意義,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這應該是我們在讀完這本小說之後更需要深思的問題。

本文摘自《不能說的名字》後記〈全球化下的道德劇〉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7,共有7位網友寫書評。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11.08.02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很難想像在薄薄的三百一十頁的篇幅竟然可以給予讀者如此多層面的內涵和省思,「不能說的名字」用最直接的故事控訴了石油開採在非洲奈及利亞所造成的災難,直指所有人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共犯原罪」:本書也訴說著女人如何面對生活、生命與愛情、尊嚴的追尋和選擇;也陳述了富國(英國)對待非法移民的種種不公允政策…..可以說,本書具有相當多的面向,作者的企圖心相當強烈且多元。

但本書卻不會流於說教、控訴與泛道德,更不會有太多關於奈及利亞內戰的報導,也不會出現石油或全球化等枯燥的政經數據,作者將具有高度的議題包裝與內化在多數人都看得懂的文學小說故事內;這的確只是一本小說,別擔心這是什麼有關國際政經議題的報導文學,厲害的是,作者透過簡單的故事帶出讀者許多省思。

如現實vs.幻滅、外遇vs.婚姻、帝國主義vs.被剝削的非洲、全球化與人類偽善、女人的中年危機……豐富的元素卻不會帶來閱讀的擁擠。

「不能說的名字」的故事大概:
「兩年前,莎拉與丈夫安德魯遠赴異國海灘度假,希望藉此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沒想到卻意外捲入一場駭人至極的暴行中。為了解救人質,他們被要求截斷自己的手指。面對惡意的脅迫,兩人做出了全然不同的抉擇。從此以後,他們分據善惡的兩端,各自鎮守這段恐怖的記憶,莎拉無法自拔地墮落,安德魯則陷入了憂鬱的陰霾。
兩年過去了,安德魯的憂鬱害死了自己,他的葬禮將在兩小時之後舉行,而從當年的暴行中逃過一劫的女孩跋涉千里,恰在此時來到他們家。她為了躲避追蹤,小心掩藏身分,絕口不提自己的名字。莎拉從女孩那裡得知了「那件事」的真相,而在以後的日子裡,她將慢慢發現女孩的來意並不單純,更將赫然驚覺,這場奇異的重逢,會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徹底撼動她們彼此的人生!」
…..節錄自本書的宣傳文稿….

先來談一下「全球化」與「圈地」,當我們看到『非洲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反叛軍威脅將攻擊煉油區,影響產能達20%之多的衝擊下,刺激原油期約週一亞洲電子盤延續上週五的強力反彈格局,每桶再漲1.06美元;專家預測奈及利亞叛軍的攻勢可能還會加劇。這些叛軍盤據在奈及利亞產油重鎮。根據美聯社與彭博社的報導指出,奈及利亞的叛軍組織週日發出警告,表示將繼續對外國在當地的石油利益發動攻擊。在這個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國「解放運動」的叛軍進行了四個月的綁架和破壞活動,使原油產量減少了1/4。殼牌公司發言人在倫敦稱,「當可以安全地進行採油時,我們將返回那裏。關於時間問題,一無所知。』這樣的新聞時刻會想到什麼?
1、 下個禮拜油價又要漲了。
2、 非洲很亂都是一堆暴民。

但其實我們大家都是共犯,在「全球化」這個聽起來響亮且合理的大旗之下,大家都成為殘害弱勢族群的共犯,當油價上漲的今天,你我不會去思考降低消費與需求,卻總會冀望這個世界哪個角落又可以發現大型油田,或增加原油供給,卻沒有思考到一座油田的開採與運輸,會帶給當地住民永劫不富的生態耗劫,這耗劫不單單是環境的一去不返,也包含了當地住民的生計,甚至生命;試想,當你家的土地地底下被發現蘊藏原油礦源時,你會遭到什麼對待?致富?別傻了!全世界所有國家所有政府的法令都把石油礦源與其地上土地權視為國有,一旦你的村落被發現有油源或是輸油管經過之地,你所面臨的命運就是被驅離。

別以為那是落後的非洲才會發生,想想看台灣苗栗縣政府為了財團要蓋工廠,就用圈地的方式粗暴的徵收大埔良田,從此那塊土地成為財團禁臠。

本書故事就是發生在奈及利亞產油區,無辜的村民-小蜜蜂與姐姐為了逃避戰爭,另一個女主角英國記者莎拉為了挽救婚姻與丈夫來到不該來且不屬於他們的世界-奈及利亞的海灘渡假村,偏偏一場有關原油的內戰與屠殺恰好波及到這個海邊,幾個主角的故事與人生境遇就此發生巨變,當然再說下去恐怕就會洩露情節,但是讀者不用擔心的是,場景、故事與創作企圖雖然是如此具有高度的政經事件,但接下去的篇幅卻都是兩個女主角的遭遇與內心戲。

被英國記者捨身相救的非洲小女生小蜜蜂偷渡到英國成為非法移民,她找到了救她一命的莎拉;而莎拉的丈夫卻因受不了良心譴責而自殺,莎拉身陷外遇風暴與丈夫身亡的雙重打擊…..小蜜蜂為了生存,莎拉則是為了靈魂的救贖,所以本書是很典型的「女書」,以兩個女生做為第一人稱主角(很少有作者如此呈現),個自講著自己的故事與遭遇,最後兩人一起踏上的救贖之旅。

本書也探討了一個人性的衝突點,一個人到底可以替親人以外的他人付出多少犧牲,如莎拉願意付出被剁斷中指的代價去救一個與自己完全無關的女孩性命,換成你我願意嗎?如果我們選擇明哲保身,我們會遭到良心的譴責嗎?亦或是把這些犧牲都包裝在冠冕堂皇的全球化藉口下就可以視而不見呢?

為何書名用「不能說的名字」?那是因為女主角小蜜蜂(這當然不是她本名)一旦在奈及利亞洩露了她的名字,就等於洩露了她的種族,在石油爭奪所引起的種族屠殺戰爭下,名字是不能輕易說出的;當然,小蜜蜂非法偷渡到英國之後,她的名字變成洩露身份的禁忌;此外,在非洲文化中,真名的交換代表全然的信賴,或許這是中文書名的由來,但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other hand,我個人反而覺得「不能說的名字」比較能傳遞整本書的靈魂。因為,當小蜜蜂道出自己姓名的那一剎那,卻是大愛無私的極致表現。

不能說但卻不得不說到喜悅地說出口,就是本書的靈魂。

雖然作者並沒有將控訴掛在嘴邊,但透過小蜜蜂說了許多話:「我發現在我的國家裡有很多我們這樣的人,親眼目睹過石油公司不希望我們看見的事,而且政府希望我們乖乖閉嘴。」

我特別喜歡一段文字:「小蜜蜂說村子裡人人都愛U2的「One」,拘留中心裡U2也是排名第一,大家你殺我我殺你,誰看誰都不順眼,可卻愛聽同一首歌。」道盡了人在全球化浪潮下扭曲了其實原本都差不多的本質。我個人也相當喜歡這首「One」

關於奈及利亞的石油

1956年以前,奈及利亞,這個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賴以農漁業為生,直到尼日河三角洲(本書的故事場景)第一次湧出石油,徹底了改變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奈及利亞平民,他們的生活在發現石油之後,比之前來的更窮,更不安,更絕望,而油田附近的居民被趕離家園甚至整村遭到屠殺滅村。五大石油公司:皇家荷蘭殼牌、法國達道爾、義大利阿吉普、美國的艾克森美孚以及雪佛龍瓜分了奈及利亞的石油生意。他們為了獲得鑽探權付錢給村長與政客,派安全部隊鎮壓抗議行動,放任油管溢油不加理會。

在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中,經濟成長與民主政治是有明顯的正向關係,白話的說即是,越富有的國家,也常是越民主的國家。為何世界上這些依靠能源致富的石油輸出國至今依舊難以幫助國家民主化?累積的財富為何無法讓人民擁有更多的權利與資源去參與政治,去表達集體的意見,去幫助資源做更有效的分配,而降低衝突發生的次數?

靠石油發財的的回教中央政府並沒有將石油的財富投注於改善他們的貧窮問題,而油田所在地的基督教原住民卻被遭到生計、經濟與生命的剝奪,心中的不滿湧現,不滿於經濟上的分配不均,於是想要奪回他們口中屬於他們祖先的土地與利益,這正是奈及利亞內戰悲劇不斷上演的原因。也是本書故事的起源,而奈及利亞三角洲也正是女主角小蜜蜂的故鄉,一個被黑色(原油的顏色)惡靈完全籠罩的大地。
吳佳民
/ 台灣台北
2011.07.30看吳佳民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慈悲的上天既然造了人類,又為何不能公平一點?《不能說的名字》,早在我們探討道德觀之前,就明確地讓我體認到自己算是很幸福了。作者冀望喚醒道德與和平,只是,只要有人類,就會有政治,只要存在政治,怎麼會有和平的一天?
愛米粒
/ 台灣台北
2011.07.28看愛米粒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很想告訴你們,我有多喜歡這本書。因為太多了,所以我想寫一段這書的內容跟你們分享。

故事一開始是四個從非洲國家來的女生,終於被拘留所釋放,他們得排隊打電話叫計程車,載他們離開。
第一個,英文很爛,連拘留所的地址都不知道,回頭向第二個求救,第二個也搖搖頭,第三個也聳聳肩。
第二個第三個,他們有的連英文都不會說。他們連要去哪都不知道。
後來是小蜜蜂用標準的英文打電話叫車,騙車行說他們是拘留所的清潔工要去另一個工作地點。
去哪呢?她拿出安德魯的駕照,唸出他們家的地址。
但計程車來了後,小蜜蜂看到司機的頭髮,想到拘留中心警衛說的話,就有樣學樣說了:「哈囉,原來你是個小公雞。」
司機聽了非常火大,罵他們說:「他們在叢林裡沒教妳們這些猴子禮貌嗎?」
然後就把車開走了。留下錯愕不解的四個人。

這書最吸引我的是,小蜜蜂常會比較英國和奈及利亞的不同,但是一種很生活化的嘲諷方式呈現。
你看了會心有戚戚焉。
像我們學英文,怎麼樣也無法學得完全像是英國人。甚至會像Little Bee一樣誤用而得罪他們。

一個在非洲大自然長大的女孩,努力學習正統英文,想擠進英國社會,等實際進入英國時,卻發現,現實和書上還有報紙教的是有這麼大的出入。

這本書講得是我們不瞭解的遙遠非洲,和我們以為文明美好的英國。

看了這書,我沒有落淚,但卻滿震驚的。
我們聽到非洲女孩的破英文,他們單純地不知所措,我們看了又是好笑又是難過。
全書兩個主述者,小蜜蜂和莎拉的部分,很明顯地吸引我。但藉由莎拉的觀點,我們看到了更廣的故事。
藝溱
/ 台灣台北
2011.07.27看藝溱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拿一截中指救一條性命你做得到嗎?一個素昧平生初識乍現,向你開口求救,你會捨指赴義挺身而出,還是漠視旁觀事不干己,別敷衍別當這是假設性問題當下你如何選擇…我認真的捫心自問驚訝自己不再熱血篤定一口應允,面對〝善良〞我退縮了…是世界改變我們還是我們自暴自棄任潮流刷卻白皙存善的良知,偽裝已成了保護色,海灘不再有晶亮的細沙,灰白慘淡曝屍一片…潮汐來了又去…

大不列顛以其為逃離迫害與衝突人士提供避風港之傳統而自豪,摘自《大英國協生活:邁向公民之路》…逃離故鄉(非洲奈及利亞)舉目無親的小女孩她自稱〝小蜜蜂〞,遠渡重洋踏上曾是日不落的大英國土,她以為學會說一口漂亮的英語就可以留下來…關於故事文案摘錄已經透露太多了容我省略書中情節,然而我要如何說服你非讀不可─ 兩個女子交疊的人生灑下的片片金雨讓人驚喜又悲傷,真實又虛無的迷濛色彩,絕對精彩感動,閱讀中的文字犀利似刀鋒不見冷光卻隱隱可以感受森寒之氣,交切的黑色幽默讓人笑的顫抖哭的莫名,痛還不及觸手傷痂已離血流如注,訝然…原來血是這般鮮紅滾燙,勇敢、怯懦、仁慈、殘酷、悲憫、釋懷…全在裡頭了…

不能說的名字…不是不能說,說出來我會自責,怎能戳破世俗謊言讓你處於羞愧難堪的境地;不是不能說,怕你無法承載那巨大沉重的淚水,再次淹沒噤聲不語從此人間遊魂,說了你永遠忘不了…你會再再的默思,在拿起放下後緊緊揪心,不能說的名字何時成為思念的一部份…

撇開人性的善惡道德說,〝價值觀〞成為社會主流,〝歸屬〞早已被注記,沒有通行證你哪兒也不是,文明強勢主權主導的掠奪與施捨逆行已久,歷史讓人記取的不是教訓只剩空泛的聲援,奢華依舊赤貧依然,對等的尊重關懷還在輪盤上轉動,沒有贏家…

雖然這是一部虛構的故事,但其中情節你一定不陌生,簡單的兩條線,作者精湛的佈局,讓故事觸角概括的層面更深刻,而譯者巧妙的文思更是一絕,朋友∼假如人生的重重打擊把你的臉打腫了,那就微笑,假裝自己是胖子…奈及利亞俗諺∼不能說的名字…這下我一定要說了,趕緊下單吧…
gl
/ 台灣台北
2011.07.25看gl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書是近幾年來難得一見的好書,
我幾乎是泛著淚光,無法一氣呵成的看完,因為你的情緒隨著這本書再也負荷不了那麼多的悲傷及殘酷。
小蜜蜂、莎莉在一場意外發生後,人生也隨之起了巨變。
在人性、愛情、親情之間的拉扯,誰說幸福永遠不變?
在人性、愛情、親情之間的扶持,誰說悲傷能不被撫平?
如果是我面臨海灘上的這場意外,是否能伸出援手?
是否能挺身而出面對惡人的非難?
而每個人都有不能說的名字,我們利用了這個名字來遮掩我們的歡樂與傷痛,只有在揭露真相時,在脫下面具時,才能尋回曾經失落的那個自我,曾經擁有過的那個真實的,不能說的名字。

看更多讀者書評





其 他 著 作
1. G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