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
經理人的一天:明茲伯格談管理[限量軟皮精裝版] Managing
|
|
|
|
|
|
9789862413821 | |
|
|
|
亨利.明茲伯格 | |
|
|
|
洪慧芳 | |
|
|
|
天下雜誌 | |
|
|
|
2011年7月08日
| |
|
|
|
127.00 元
| |
|
|
|
HK$ 101.6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天下財經
規格:軟皮精裝 / 32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天下財經
|
|
分 類
|
[ 尚未分類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明茲柏格貼身觀察29位不同領域的管理者實錄,
點破經理人工作上的惱人迷思,解答13個無可避免的管理難題,
管理 單純卻不簡單!
杜拉克之後,只讀一本管理書,就讀這一本!
半世紀以前,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率先提倡管理,但之後領導力超越管理,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明茲伯格想讓管理恢復它應有的主導地位,他說:「我們應該把管理者視為領導者,把領導力視為管理得宜。」
在杜拉克之後,應該要有一本書,為那些對管理感到疑惑不解的人,針對管理實務提出以證據為基礎的詳盡觀點。
本書直接逐一探討這些重要議題,討論了管理者所處的緊繃動態、數不清的多樣變化、無可避免的難題,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本書可以說是管理學權威明茲伯格一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觀察記錄了二十九位遍及企業、公部門、醫療保健和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的工作情形,將所見所聞以管理概念加以詮釋。
他刻意逆向操作,書籍內引用一九四○到二○○○年代的研究,二十九天實際觀察是在一九九○年代,不像大家預期書應該要跟上時代,因為他認為把時間拉遠一點,觀察以前發生的事件,反而更清楚來龍去脈。
不管什麼時代、什麼產業、什麼地區,明茲柏格一路堅持的管理理論卻都沒有改變,因為時間會變、科技會進步,但人是管理的核心,人性沒有變、溝通互動的原則也不會變!
明茲伯格認為,阻礙我們了解管理真相的三種迷思分別是:
◆ 管理和領導是不同的概念?
◆ 管理是一門科學,或至少是一種專業?
◆ 管理者和其他人一樣,是活在巨變的時代裡?
事實上,管理是一種實踐和歷練,透過經驗學習,需要因地制宜。書中探討諸多單純但不簡單,且攸關全局的議題,例如:
.在這個忙亂的職務常態中,我們該如何超前思考?
.領導者真的比管理者重要嗎?
.工作中所有的判斷力都到哪去了?
.所謂的「管理風格」都是言過其實嗎?
.當管理者的工作本質讓他和管理事物脫節時,該如何即時掌控動態?
.為什麼管理讓人忙到不可開交?網路究竟是改善了這點,還是讓這情況更嚴重?
沒錯!本書依然充滿典型的「明氏風格」:破除傳統、挖苦嘲諷、仔細研究、打破迷思……但絕對是本「深入洞悉管理者所作所為,並探討他們如何做得更好」的精采佳作。
作者簡介
亨利.明茲伯格
明茲伯格是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管理學教授,獲獎無數。
《華爾街日報》把明茲伯格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之一」。
後現代企業教父湯姆.彼得斯說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管理思想家」。
在管理界,明茲伯格叛逆、原創的性格十分鮮明,經常提出打破傳統及迷思的獨到見解。
不同於多數管理學者善於提出各種具挑戰性的問題,明茲伯格更有興趣在完善解決之道,整個學術生涯都致力於了解管理者如何決策,以及如何發展戰略。在管理領域浸淫三十餘年,是管理學界獨樹一幟的大師。
他寫過十五本書,包括《MBA≠經理人》(Managers Not MBAs)、《明茲柏格策略管理》(Strategy Safari)、《策略規劃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明茲柏格談管理》(Mintzberg on Management)。第一本著作《管理工作的性質》曾經遭到十多家出版社的拒絕,如今已是經典之作。想了解更多有關明茲柏格,請上www.mintzberg.org。
譯者簡介
洪慧芳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 Siemens Telecom 及 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題材廣泛。擅長中英對譯,日文一級檢定合格。
|
|
目 錄
|
推薦序 與人共舞、與事共存的管理者 黃崇興
推薦序 真誠實踐是管理不變的道理 楊建民
推薦序 一本給繁忙管理人的書 金聯舫
推薦序 管理,單純但不簡單 林豐智
作者 |
|
序
|
致讀者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需要管理?
世界由組織組成,每個人都和管理有關。
本章從根本和全面的觀點,探討這個重要實務。
唯有深入了解管理,才能把它落實得更好。
第二章 管理的特質
管理工作多樣、零碎、干擾不斷……
這是環境使然,還是管理者自找的?
我的答案是,兩者都有。
第三章 管理者究竟在做什麼?
本章將管理工作放在三個平面上來檢視,
分別是資訊、人事,以及行動平面。
唯有在三者平衡兼顧的情況下,才是成功的管理。
第四章 管理的複雜與多樣
管理或許不是一門科學,
但確實需要有適度的科學觀點、以實用技藝為基礎,
並搭配一些巧思。
第五章 無可避免的管理難題
本章將管理者常犯的毛病分成十三類,
一次破解所有管理難題。
第六章 如何成就有效的管理?
管理無法傳授,必須靠自己努力學習,
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臨現場,實地體驗。
附 錄 管理八日直擊
序
推薦序1
一本給繁忙管理人的書
明玆伯格這本書的原文封面引用一句湯姆 • 彼得斯(Tom Peters)對作者的評語:「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管理思想家。」對此,明玆伯格會說:「我只是個觀察者,我僅僅是將我觀察到的寫下來。」
三十多年來明玆伯格深入觀察管理人及管理工作的性質及挑戰, 從他一九七三年第一本經典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到此書的出版,他提出獨到的見解,將管理學從象牙塔的理論帶回實務面的實踐。
明玆伯格不是站在制高點告訴管理人應如何管理。他了解並支持管理人,他反對把管理與領導區分。他觀察到,管理人的工作不是坐在辦公室有條不紊、深思熟慮地做決定、訂決策。絕大多數管理人的工作是短暫、零碎及不斷地被干擾。管理人永遠有當務之急的工作,在重要活動間經常穿插了許多瑣事,亳無規律可循。高科技工具如e-mail及internet使管理人更無空閒時間。管理人永遠無法享受「事情終於做完了」的快樂感覺。管理議題雖看來單純但不簡單(Pure, but not Simple),管理是個艱難的工作 (It is a tough job)。 管理可應用科學的方法及專業的理念,但不是一門科學或專業。管理是因地制宜 (Defined by Context ) 的實踐 (Practice),從經驗中學習。
明玆伯格在這本書中寫道每個管理人都有缺點,也提出管理人面臨的十三個不可避免的難題 (Inseparable Conundrums)。這些難題分別在思考面、資訊面、人事面、行動面,以及綜合面。管理人如何保持不脫節(Stay Connected),如何超前思考 (Think Ahead),如何維持自信而不自大 (Remain Confident without being Arrogant)。對這些難題,作者沒給解決方法,但要求管理者必須認識難題、面對難題、思考難題、因應難題。從你的同輩 (Peers) 及實踐中學習及尋求因應方法。
在產業工作三十餘年,唸完此書,使我深有同感。很遺憾無法在二十年前讀到這本書。對各位現在或未來的管理人,我鄭重推薦此書。同時也感謝《天下雜誌》出版此書的中文本給國內讀者。對譯者洪慧芳小姐的專業及精闢翻譯表示由衷欽佩。明玆伯格曾提到,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本書。如果是真的,全世界管理人以後將失去讀到一位敏銳觀察者及好友給我們的良言。
金聯舫
(作者為前摩托羅拉及IBM副總裁、前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現任清華大學科管院副院長)
推薦序2
與人共舞、與事共存的管理者
明玆伯格的這本書,不是散文,也不是閒書,是一本貫通古今、源源流長的智慧百科。讀他這本書,宜泡一壺濃茶,正襟危坐,仔細做筆記。
我喜歡明玆伯格是從《Managers not MBA》開始,那時,他揭櫫管理不是科學,不是專業,而是一種有背景網絡,透過時間經驗累積的實務工作,必須要相當的因地制宜。管理是需要巧思、技藝,加上科學。當下,我頓然有醍醐灌頂般的清醒。
未出國之前我在美商公司擔任經理,在學校服務後又曾多次擔任行政管理的職務,自己又在教企業決策。我真的知道「管理」這兩個字的真義嗎?自己在管理的學理與實務上未曾有一些不當的假設與迷失嗎?先談一個這本書對我的震撼彈,就是書中他對「領導者如同樂團的指揮」這個有名論點的批判,讓對此論點曾經奉為圭臬的我,有如當頭棒喝。
管理者一直在做似乎很表面的工作,由非正式的資訊管道連結一堆瑣碎的事,透過內隱的知識,靠著別人的專業,有效「處理」,而不是解決問題,更同時進行多方面的議題。最後,稱職的經理人只是要負起整個單位的責任。
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依策略規劃,依照協調後的計畫與承諾逐一實現,讓一切井然有序,有條不紊。一個不錯的管理者能掌握與感覺自在的工作環境,你看到的應該是:適度的混亂,可控的失序。
管理者當愈久會愈讓別人覺得膚淺,因為他必須柔性的處理眾多平行、又懸而不決的問題,蒐集資訊、傳播資訊,進行大量的(口頭)溝通。他們甚至不是高深莫測的當一個藏鏡人、一位天威難測的領導者,而是一個疾如風無所不在的行動派。明玆伯格在本書中利用類似田野調查的方式訪問觀察二十九位管理者的工作,這份實實在在的研究工作,歸納出來的內容正是「何謂管理」、「管理者是什麼」的最好論述。
其實,我認為一位盡責的經理人,要顧及文化、領域、產業的「外部因素」;組織形式、歷史、階段、規模的「組織因素」;階層、職能的「職位因素」;暫時的壓力、時尚潮流的「情境因素」;還有背景、任期、風格的「個人因素」。然後面對:聯繫困惑、授權困境、衡量困難的「資訊難題」;秩序維持、掌控兩難、自信拿捏的「人事難題」;行動模糊、變化對應的「行動難題」;以及所有排山倒海撲到你身上的「綜合難題」。管理工作可能清楚定義嗎?管理者好當嗎?
明玆伯格最後對於管理者的建議,我以我的方式稍加詮釋:管理者要能「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管理者要敢於決斷、挑戰弱點、突破困境、抓住機遇、發揮強項、調整心態、立即行動、善於溝通、真誠熱情。如此才能:「能攻心則反側自消,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黃崇興
(作者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
推薦序3
管理,單純但不簡單
管理到底是什麼?管理者的工作是什麼?每位管理者工作的內容與方式,以及扮演的角色到底有無共通之處?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缺乏系統性的分析,而商管教育也不斷改善課程,以求培訓出好的管理者。然而,什麼是管理?
明玆伯格教授一直是研究管理角色的先驅者,本書是他在三十年後,重論管理的巨作,一如一九七三年出版的《管理工作本質》,明玆伯格教授再度藉由觀察管理者實際工作狀況,了解何謂管理。只是這次的研究不僅觀察樣本變大了,也更深入了解管理多元化的意義。
在逢甲的EMBA學程中,有許多成功的管理者,每位都有獨特的管理風格,對於決策的判斷方式也不同。在與這些EMBA學生的教學互動中,我們也試圖釐清「管理是什麼」,希望從他們身上找出共同點。但正如本書所言,管理是單純但不簡單的。如果,你對管理充滿疑惑,或想要精進管理技巧,本書確實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林豐智
(作者為逢甲EMBA執行長)
推薦序4
真誠實踐是管理不變的道理
與明玆伯格進一步結緣,是在二○○九年接任政大EMBA執行長後,希望能對他在全球推動的實踐管理學程(IMPM)多所了解。
看了這本書,深深感受到明玆伯格對管理實踐的珍視與用心,對照兩年多以來執行長的工作,得到許多的印証與體悟,有感之餘,做了以下一些摘錄與整理,希望能幫助忙碌的CEO們,對掌握本書的精髓有所助益。
論管理與領導 我們一直擔心管理高層「宏觀領導」(macroleading)不足,總覺得應多談願景、多談大局 ; 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管理工作總是零碎鎖細、多樣化而且斷斷續續的,而管理者則又都是步調緊湊的行動派。事實上,組織裡的計畫大多是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管理者手上所需處理的多半是煩雜的事情,誠如松下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所說:「公司的大事和小事由我負責,中間那些不大不小的事,就交給別人來做吧。」實際上,我們是領導過度(Overled)而管理不足(Undermanaged)。
論管理者與領導者 「領導者不能一味把事情交由別人來做,我們應視領導力為管理得宜,領導者即為管理者。」管理是融合掌控、行動、交易、思考、領導以及決策等各種角色的總和;有效的管理者,需在各個角色之間保持完美的動態平衡。傳統的管理學理論,一次只強調一種角色或能力,無法打造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想成為有效的管理者,甚至是卓越的領導者,其實你不需要過人的天賦,只要頭腦清楚,腳踏實地就夠了。」
論管理實踐 「管理是一種實踐,需要因時因地制宜解決問題。」「管理中確實有許多內隱的知識,無法由書本中輕易取得,這些內隱知識大多需從情境脈絡中,透過見習、指導、親身體驗學習累積而來。」「有效的管理,需要依賴巧思尤其得仰仗技藝,巧思是憑直覺所產生的洞見和遠見,技藝則是從解決實務問題中學習而來之經驗。」管理者隨著時代的演進處理不同的議題,但是管理工作本身並無太大改變,學習管理無需沈迷於時興的東西。
假如,你想要的是藉由管理經驗的淬煉所積累的真知灼見,假如你想要的是,透過真誠實踐所凸顯的人生智慧,則本書頗堪玩味,值得你細細品嚐。
楊建民
(作者為政治大學EMBA執行長)
作者序
致讀者
本書是為那些對管理實務感興趣的人所寫的,亦即管理者本身、和管理者共事的人(例如挑選、評估、培育管理者的人),以及想更了解管理的人(學者、老師、學生、其他非管理者)。每個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在此我想先給讀者一些指引。
首先請注意,我在書中都以粗體字標示重點,做為主旨摘要(每章的前言或結語中都沒有摘要,我覺得以粗體字標示文中的重點比較有效)。如果你是第二章提到的那種忙碌的管理者,或是時間有限的人,你可以跟著這些粗體字的句子,了解文中論點的脈絡,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論點,再進一步細讀。
本書的前兩章最精簡扼要,為整本書定調。接下來的兩章比較長,也比較深入,探討管理的本質。最後兩章的長度普通,偏向應用,有些地方比較有趣。(至少我寫起來的感覺是這樣,希望你讀起來也是如此)以下是各章的簡要說明:
第一章簡要介紹本書內容以及我對管理的看法,建議各位整章都看。第二章簡單易讀,或許可以大略瀏覽。各位不妨注意一下最後一節的「網路的影響」。第三章比較複雜,說明管理的本質,可以從粗體字大致了解這章內容,但我無法挑出哪個部分特別重要。正如結論中所說,這是一個模型,裡面的組成要素無法獨立出來。如果你對管理的了解有限,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助益最大。
第四章管理的多樣化,是最難寫的一章,或許也是最難讀的一章。我覺得管理五花八門,無法以言語道盡。粗體字還是可以幫大家摘要重點,倒數第二節的「管理方式」歸納出整章的想法。這章裡有一些爭議點,尤其是一些看似關鍵的因素(例如文化和個人風格)其實無法解釋管理者多數的行為,管理發展方面的研究者和專家可能會對這些內容特別感興趣。
第五章是無可避免的管理難題。我寫這章時相當愉快,各位可能也會特別喜歡這一章,尤其如果你也是管理者,每天都處在這類情境中,應該會很有共鳴。這是書中最實用的章節,所以管理者應該仔細閱讀這章,尤其是那些相信「世上存在管理妙方」的人更應該閱讀。
第六章有效的管理,大部分內容應該都簡單好讀,尤其是一開始的「難免有缺陷的管理者」和結尾的「自然地管理」,以及「判斷力都到哪去了?」的討論。專為管理者提供諮詢和輔助管理者的人,不妨多注意「挑選、評估、培育有效的管理者」那節。最後,我在附錄中描述了書裡八位管理者上班一天的情境,讀者如果想了解二十九天的完整描述,以及我對這些觀察的看法,可上www.mintzberg-managing.com細探。
|
|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劉瓊瑩
/ 台灣台北
2011.11.20看劉瓊瑩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是本須要思考的書!
在內文中可以看到作者明茲伯格,叛逆與眾不同的寫實方式!
書中提出弔詭和困境,迷團和困難,是管理工作中固有的,但永遠無法解決.
當上管理者要從個人行動者轉換成通才和目標設定者.
謙卑讓管理者心態更開放,主動積極,充滿活力來服務他人!
有效管理者是不會擺出受害者的姿態,要有冒險家的拓荒精神!
有效的管理是必須靠管理者自己努力學習,腳踏實地去體驗,親臨現場!
互相參與,互相聯絡,戶相支持.
阿民
/ 台灣台北
2011.08.05看阿民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明茲柏格近身觀察 29 位管理者的成果, 含蓋各個不同領域. 他告訴我們 “領導”與“管理”是不可分的, 這與現代過度強調“領導力”的潮流大不相同. “領導者”似乎高高在上、空談 “大局”、不食人間煙火; 而好的管理者必須因時因事制宜. 管理就是要將事情做好.
此外, 管理也不是一門“科學”或“專業”. 在一個管理職務上學到的知識, 往往無法輕易套用到另一個管理職務上. 也就是說, 管理必須“做中學”. 換句話說, 管理是一種實務、是一種使命, 而非“專業”!
現代的管理書籍總強調現代為巨變的時代; 作者的觀察卻是: 就算變化不斷發生, 管理者也隨著時代的演進處理著不同的議題, 但他們的管理方式並無不同. 正如作者強調的: 管理不是科學或專業. 科學及專業會隨時代改變而改變; 管理卻還是老樣子.
我要鄭重推薦這本書!這可能是明茲柏格的最後一本著作, 不宜錯過.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