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兒子 Le Fils

兒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95137
米歇爾.侯斯坦
胡瑛
三采
2011年8月05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i READ
規格:平裝 / 200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i READ


文學小說 > 溫馨/療癒小說









2011年法國龔固爾文學獎首作獎得主

  世上最大的痛,是送你走之後,
  我還留在已經沒有你的這裡。

  「爸爸沒有一天不哭的,不是五分鐘哭一次,十分鐘哭三次,就是哭上一整天。儘管哭的方式不同,卻沒有一天不以淚洗面。他會因為一個動作,一個字眼,一個影像忽然淚如雨下,也會沒來由因為某個莫名的氣味而潸然淚下,沒有抽噎,沒有皺眉或吸鼻子,只是靜靜地任眼淚流下……」

  年僅二十一歲的兒子里翁,因為急性腦膜炎驟然離世了。死後第十一天,爸爸抱著兒子的棉被送洗。他邊走邊把頭埋進棉被裡,棉被其實臭死了,但爸爸聞到了兒子的味道。他繼續聞著這氣味,短短的路程故意繞了又繞,極力拖延,因為棉被洗了,兒子的味道就永遠消失了……

  孤獨感是從兒子死亡的那一刻開始的。他只有掉眼淚和反覆回想,星期一兩人在電話上聊天,再過不到五天兒子就要死了,當時兩人都渾然不覺,沒人準備好奮力一戰。死前一天,兒子發燒躺在床上,他悉心照顧,卻沒意識到這是他們相處的最後一晚。死前四小時,他在超市東西——就在兒子都快要死了的時候,為什麼要做買東西這麼無聊的事、而不是陪在兒子身旁呢?

  他並開始胡思亂想:兒子的死,會不會事前就有徵兆?循著蛛絲馬跡調查兒子是否早有厭世念頭?或者其實是這父親自己的錯?他過去導過幾部喪子喪女悲痛的作品,是否預示了什麼?或間接導致了這家人不祥的命運?……傷心無助的父親,抱著傷痛與疑惑,像進入一個迷宮,到底要怎樣才能找到出口?

  ※ 本書雖然是小說,卻是根據作者親身經歷寫成。比較特別的是,故事選擇以死去的兒子為主述者,帶領我們旁觀父親的悲痛、處理喪事的笨拙,全書語氣輕鬆幽默,卻令人心酸落淚。這手法增添了文學性,在2011年龔固爾文學獎評選中,更特例地跳過初選直接進入決選名單,並一舉獲得最佳首作獎。

作者簡介

米歇爾.侯斯坦(Michel Rostain)

  米歇爾.侯斯坦生於1942年,是法國知名音樂家及歌劇導演。求學時代主修音樂,哲學以及心理,曾經在大學任教,教授哲學及心理,也曾參與精神臨床實驗研究。因為無法忘情音樂,於1978年創立音樂劇及歌劇劇團,全心從事音樂相關工作。1995 ~ 2008年間擔任科爾努伊國家戲劇中心總監。

  2003年,他的兒子染上急性腦膜炎過世,遭受重大打擊。7年之後,他將這喪子之痛寫成一本小說《兒子》,本書並一舉榮獲2011年法國龔固爾文學獎最佳首作獎。

  目前與他同樣從事音樂工作的妻子定居在普羅旺斯。

譯者簡介

胡瑛

  淡江大學法文系學士,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系碩士。台中市人,現定居台北。



作者訪談

  Q:為什麼會想要以「已過世的兒子對父親說話」這樣的形式,來寫一本書 ?

  A :我想要感謝陪我走過痛苦的那些人,但我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們才好。我覺得自己好像欠他們些什麼。但這不是我寫書的唯一理由。在那段時間裡,我就像一部故障的機器,我感到空虛,尤其失去了寫作的動力。我經常會聽見一個聲音說:「別再說些傻話了,侯斯坦。」突然,有一天,像是出現了另一個聲音對我說:「別再說些傻話了,爸爸。」那聲音充滿了感情,從那天開始,我又重拾寫作的樂趣。這不是一本自傳,不是為了療傷或抒發痛苦的文字,也不是控訴或抱怨......小說?我不知道,我很希望這只是一本小說,希望我的孩子其實還活著。自傳體小說?也許,但這本書中沒有「我」;說話的人不是「我,米歇爾.侯斯坦」,而是「我,你的兒子」。這是非常不同的。這種敘述方式可以遊走在各種體裁邊緣。

  Q :這本書雖然是關於一個突然去世的孩子,卻是一本讚美生命的書?

  A :是的......這本書確實是讚美生命。生命真的是非常迷人,非常有魅力!看著數以千萬的人們活在美好的當下,儘管他們同樣面對著痛苦與恐懼,那些我親身經歷過、再糟糕不過的恐懼。但我們還是可以和「它」一起活下去。

  Q :所以您在那一刻,發現生命是如此具有魅力?

  A :我的藝術家工作,我從前的生活,我的父親身分,愛帶我進入生命中最非比尋常的部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它」,面對那叫人無法接受的事實:我孩子的死亡。「它」帶給我的不僅只有消失和毀滅,也讓我看見痛苦、生命和友誼。一個朋友對我說:「人們可以和它一起活下去。」我想要謝謝他。要怎麼謝謝他?用說故事好了。說故事是很棒的一件事。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跟自己說故事,還有向別人說故事。作者的責任就是說故事。我向你們說一個故事,希望這個故事不只可以感動你們,也可以讓你們開心,幫助你們活下去。我,米歇爾.侯斯坦,我經歷過同樣的痛苦,我還活著,我可以和「它」一起活下去。我的兒子死了,永遠不會再和我說話了,不過他和故事中的兒子沒有關係。我是個理性的人。我說故事,但我們不應該被那些故事給囚禁住了。

  Q :書中有許多對父親的嘲諷,經常是帶著趣味或充滿感情的口吻。您和兒子的關係也是這樣嗎?他也是這樣看您的嗎?

  A :這必須要問他了。不過我的兒子里翁已經過世,我也沒有辦法知道。我創造了一種父子之間的關係,我喜歡這樣的關係,但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和我一樣。我想這本書也許可以證明些什麼。我也不知道。

  Q :書中的父親很有幽默感,偶爾會和周圍的人事物保持距離來觀察他們。相對於他兒子的喪禮,在六個月前他參加了朋友西蒙的葬禮,好像一場事先排練......

  A :書中的爸爸出席西蒙的喪禮時,他還沒有被失去兒子的傷痛給吞噬,還沒有失去自我解嘲的能力......我相信對馬汀娜和我來說,當兒子去世時,我們的經驗和身為藝術家的能力會允許我們先為他辦一場追悼儀式。這本書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要隨時準備面對死亡,我們的死亡,或是我們親愛的人的死亡。總有一天會來臨了,即使是笨蛋都知道。」

  Q :音樂是您生活的中心之一,也在您的書中佔了很大一部分。

  A :小時候,我在家裡跟著雙目失明的爺爺學音樂,是他鼓勵我成為音樂家。我對音樂的了解都是自學而來,我不會將自己侷限在古典音樂,我同樣喜愛爵士和搖滾,我喜歡莫札特的魔笛,我也夢想像碧玉或電台司令那樣在舞台上演唱。但自學的缺點是,我的彈奏技巧總不是這麼完美......音樂豐富了我的童年,一直陪伴我到高中會考,但會考過了之後又有哲學課、醫學院、專業訓練課程等等。三十幾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如果不回到音樂的懷抱,我一定會一生遺憾。」我決定重拾我的夢想,一開始也遇到許多挫折,我還是幸運的得到了第一次在Amandiers a Nanterre劇場演出的機會。接著,大概是在1980年代初,我參加了亞維儂音樂節的演出。從此我成為音樂家,開始在舞台上表演,也因此有機會接觸到音樂劇和舞台劇。音樂可以說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 :在您的兒子去世後,您曾經會覺得音樂令您難以忍受嗎?還是相反的,音樂繼續在一路上陪伴著您,並且給您慰藉?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您有打算放棄音嗎?

  A :我一直都在寫作。我曾經對自己說:「當我退休的時候就有時間來專心寫作了。」然而這也是另一種方式,讓我了解到音樂和戲劇對我的重要性。當我兒子去世後,我沒有辦法繼續完成我原本正在進行的寫作計畫。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本書似乎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找上了我。

  至於音樂?在我的兒子去世後,當我感到沮喪時,我會演奏巴哈,聽一些古典或現代的歌劇:莫札特、Donizetti, Yoshida, Cavanna, Hersant。這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那時,我和馬汀娜正在製作一齣音樂劇,是南希.休絲頓(Nancy Huston)的劇本和Richard Dubelski的音樂。就在製作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的兒子卻去世了。我們想,是否應該取消這齣戲戲,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應該放棄這齣音樂劇,因為里翁也是這齣戲裡的一部分。在失去兒子的前三個月裡,我們將傷痛轉移到音樂劇上。毫無疑問的,音樂幫助我度過了那一段艱難的時刻,而這齣音樂劇的成功同樣也給我們很大的慰藉。之後,我又繼續回到舞台上,音樂一直在我的腦袋裡演奏,不曾間斷。不過目前寫作是我生活中新的一部份,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26,共有26位網友寫書評。

楊俊毅
/ 台灣台中
2011.09.24看楊俊毅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看完這本書,我們才知道父子情是天性無論什麼事都遠遠比不上這親情
看到書中作者曾導過許許多多傷心的場面,卻怎麼想也想不到,〞這樣的場面
竟然會發生到自己的身上。
作者的兒子因為腦膜炎而病死了,作者最遺憾的事情是在自己的兒子死前的最後
4小時竟然不是陪在她身邊,卻是到商店去買東西
在兒子死後的第11天,作者抱著兒子的棉被要去洗衣店,在途中作者試著繞路甚至想回到家裡去,其實被子的味道是非常的難聞,但作者卻聞到了兒子的味道,因為到了洗衣店把棉被給丟進去洗也等於兒子的味道也跟著消失了,在這短短的路程但作者的心卻是猶豫不決,進退兩難
寂寞跟孤獨感是在作者的兒子死後才有的,再死後的第5天父親一直懷念,盡管每天使以淚洗面,懷念仍然不會減少
雖然這本書是小說,但卻是讓人看了很想流淚的小說,在兒子死後,作者卻開始懷念不想把兒子的味道給洗掉,故意在路上拖延了很久想把兒子的味道給牢牢記住
,這種方式不就代表著兒子跟爸爸的感情是天性的精神
假如有一天,同樣的事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心情會是如何?我們會有那樣的勇氣去承擔嘛??許多許多的事情都是我們預料不到的,我們也永遠料不到下一秒會有怎樣的下場,只有把握當下好好的努力極好好的對待你的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要讓自已有後悔的機會。
張怡文
/ 台灣台北
2011.09.03看張怡文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後終於找到最好的自我療癒之道就是接受「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與它共舞!」讓里翁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完成兒子的冰島夢,將悲傷的喪禮轉為美麗的故事。父母吸著充滿兒子的空氣,不在哀聲嘆氣,不再自怨自艾,不再為世界上不幸的人難過,更不要坐以待斃,繼續堅強的活下去!接受人生交給我們的功課,跟自己和解,跟過不去的人事物和解,甚至跟死亡和解,才是我們來世上一遭最大的學習與考驗吧!我們共勉之!
艾薇
/ 台灣桃園
2011.08.19看艾薇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兒子》一書是作者米歇爾.侯斯坦在兒子里翁因急性腦膜炎過世後,嘗試透過寫作的方式用一種半自傳半小說的方式以兒子的眼光去敘述自己父母從一開始無法接受他的死亡,父親不停地的自責而想要試圖回想兒子生前與自己的對話,甚至想從兒子的遺物中找尋到一些蛛絲馬跡去了解造成兒子真正死亡的原因。

直到最後透過好友貝虹潔與他們談論里翁生前明確和她談論過的一些事情,這才讓里翁的父母才發覺他們為里翁死後安排的一切,諸如母親想要選擇火葬而不是土葬,又像父母在里翁火化後將其骨灰偷偷保留起一部份最終以旅行的方式將其撒在冰島上,他們所做的一切恰巧都是里翁生前所想的,或許透過這種形式多少也撫慰喪子之痛的父母,讓他們有所釋懷。

面對親人的驟逝,總會讓人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對於遺族而言,他們總會懊悔自己為何沒能替死者在生前再多做些什麼或完成其心願而自責不已。時間,有時能沖淡其傷痛,但卻加深其思念。


張怡文
/ 台灣台北
2011.08.15看張怡文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後終於找到最好的自我療癒之道就是接受「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與它共舞!」讓里翁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完成兒子的冰島夢,將悲傷的喪禮轉為美麗的故事。父母吸著充滿兒子的空氣,不在哀聲嘆氣,不再自怨自艾,不再為世界上不幸的人難過,繼續堅強的活下去!
chun
/ 台灣台北
2011.08.08看chu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人生路上走一回~免不了的就是生、老、病、死
然而~在面對死亡這條路上,能夠勇敢面對的人並不多
而我相信,更沒有多少人會願意看著自己深愛的人從自己身邊離開...
人~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局面~
就連死亡都一樣...
死亡~總是突然悄悄降臨~
當死亡來臨~許許多多的"後悔"及"如果"都已經來不及挽回...
留下的總是無盡的淚水與悲痛~
從不敢置信到接受,這期間需要多少的時間?!
從悲慟欲絕到面對,這期間又需要多少的心理建設?!
當一頁頁的看著兒子述序著父母如何的想盡辦法要了解兒子的死因,以及如何幫兒子完成最圓滿的喪禮....等等
那種種的過程及內心世界,稍微去體認感受
真的是會令人忍不住鼻酸....
尤其是如果對於有親身體驗的人來說,許多的字字句句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會打入你的內心世界...觸動心裡的某個開關....

看更多讀者書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