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社會科學早已脫離單純的哲學思考,而是經由實證性、科學化以建構其理論。社會科學的理論建構,係經由研究者對社會現象加以探討,然後抽離出其中的原理原則。社會科學研究者在探討社會現象時,採取實證性及尊重事實的態度,擺脫哲學思辨與特定的思想邏輯的束縛,此種做法,對於社會現象得以採客觀的科學方法進行探討。使得社會科學足以接近事實的真相,因而有助於將分析現實社會所得的成果,進一步用於解決現實社會上所發生的問題。也因為社會科學具有此種實證性的緣故,使得它在提出社會政策時,在觀點上具有實用性。社會科學在研究方法上,雖無法如自然科學一般的嚴密,然而它的本質既然屬於社會科學之一環,在其學說成立的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定的條件是相同的。社會科學者所獲得社會科學知識,並非來自安樂椅上抽象的沉思,亦非思辨的憑空想象,而是必須經由所蒐集的資料,從事社會嚴謹的構思,再將這些構思出來的原理原則,和現實的社會現象印證,加以理解、說明、並加以預測。所以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宣稱「理論不是用來供奉,而是用來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