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某事從未被提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17870
劉哲廷
秀威資訊
2011年8月01日
80.00 元
HK$ 72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吹鼓吹詩人叢書
規格:平裝 / 202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吹鼓吹詩人叢書
分
類
文學小說
>
詩
>
華文現代詩
同
類
書
推
薦
歧路行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限量贈「兔年讀詩」春聯】
番薯記持。臺灣詩
驛站前的整條街都溶在光裡
內
容
簡
介
★獲選國立台灣文學館101年度文學好書
想像著他人的襯衣吹動了皺摺,我的人生也激起了皺摺。我總是臆想那些或許不曾也不該被提及的話,那些沈澱著叫人心痛的記憶──痛苦太迷人我都無法原諒我自己。
但我還是會繼續憂鬱著別人不能僭越的憂鬱,因為這朗朗的一樣是冬日的暖陽。或許沒有人能承擔我的憂傷,不能是我需要的體溫,但你可以微笑的走過我的身旁,讓錯過或錯過錯過成一種悠久的節奏。
作者簡介
劉哲廷
出生於1979年,2004年獲「優秀青年詩人獎」。曾擔任乾坤詩刊現代詩主編,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雜誌執行編輯。曾參與「玩詩合作社」、「角立」設計出版。曾辦過小小的畫展、攝影展。曾穿刺一座又一座城市胸口的街道,離開,不停地吐出自己……現在與一床躁動的夢和一隻黏人的公貓生活,同居。
目
錄
總序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緣起/蘇紹連
自序 /劉哲廷
輯一。我從來就沒能懂
尋屋
房間的屈辱
房屋
穿過
只穿鞋
某些寂寞的揣摩
給的寂寞
你不經意拾起有關海洋的種種
我是焦慮的
變態
Bridle
病人
踟躕
安哲羅普洛斯
大霧
詩人
不遠的催眠
波特萊爾之墓
悲劇
渡厄
她的名字
他是另座異常隔遠孤獨的島
隧
輯二。殊途
前
序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XI
XII
後記
場景一
anamorphosis
輯三。次風景
暑
斷章
窗
暗號
[愛情]是皮[膚淺]淺的[失眠]
藍調的「ㄩˇ」
菲林術
Animism
祕密
第三者
忌口
雨林
留下
煙火
失控
讀美軍日記
無題
嚼文
新房客
交際場
Dear Guest
場景二
三十六病房
遲緩的例行作業【對話篇】
我要如此這般愛著你
遲緩的例行作業【同居生活】
遲緩的例行作業【睡眠篇】
解離【愛與恨】
以神之名
詩人的房間
尼采的房間【裸體風景】
憂鬱的姿態【睡前儀式】
迷幻公園
遲緩的例行作業【進食篇】
輯四。歸途
細雨
雨季
Re: 一種注目:沒有所謂被注目的觀點書寫
忐忑
媚行
夏
有時候
抵達
憂傷的姿態
菸草
草原非常知道
流浪者的隱喻
劫後的屈辱
醃漬
道路的昏厥
小小
失訊
吞吞與吐吐
場景三
豐原
輯五週遭逐漸變得無可奉告
有喪
內
容
試
閱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伯納查理
/ 台灣台北
2011.09.09看伯納查理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杜象(Marcel Duchamp)的概念裝置作品<給予:1.瀑布,2.照明的煤氣燈>(Given: 1.The Waterfall, 2. The Illuminating Gas),觀看者必須把目光收束在破舊門扉上的孔洞裡,否則便不見其內的裸女人形、荒草、油燈、蔚藍天及瀑布。你必須靠近,你必須,非常靠近。
其弔詭正如現代詩的處境。不少讀詩的人在門前猶疑過一陣,以為詩就是如此虛無慘澹,於是也跟著造起差不多的門,門內呢,果然空空如也。<某事從未被提及>亦可能被誤認,畢竟不以感性為訴求,很容易被定位為艱澀;目錄切分出輯一至輯五,也幾乎讓人以為這是一本無主題的雜什精選。然而等等,場景一、二、三,在說明些甚麼?
若把「輯一」視為連作,不難發現其潛伏的密室。受囚,但不是不得其路而出,卻是最好、最好不要現身於世,否則自討苦吃。身體與身份竟是最大的牢籠:如果我不是我,便可自由。「輯二」長詩更是離開密室,一場平行時間的惘然旅程。房間與房間竊竊私語,逃亡者留下的祕密會不會都是同一個?房間們都知道,但不對外洩露。(幸好他們不說。)
「場景一」隨後欺入,匆匆告解,預告了迷亂的盛大發生。
「輯三」所收錄的作品卻呈現透光狀態,就說是劫後餘生好了,天色漸明的時刻自然有所感激。緊握在手中的恨意漸漸失去了形體,變成水,從指間漏下。多首短詩都以窗的姿態映照逃亡者,然而逃亡者,還是無法睡著。(臉開進一路荊棘。)口吻哀傷。
「場景二」殺入病室,聯結「輯二」的連作性,語言則寧願迷亂。(遲緩的例行作業令人不耐。)但這些臨來的災厄,究竟與他何干?所謂責任,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本該逃開。他卻選擇沉默承接。(善良殺了他。)他承接並且沉默。慶幸的是,畢竟由殊途轉入歸途。於是,「場景二」的迷亂彷彿偶然惡夢,室內大雨終於喊停。然而容許我追問:是不是還有房間正要開始哭,是不是?
銜接在「輯四」之後的「場景三」,便有極重要的救贖意味。「豐原」二字其實也諷刺:我所坐擁的資產,竟是不盡的荒蕪。
如此,「輯五」惟一之篇章<有喪>無疑是寫給往昔的墓誌銘。到此為止吧,到此為止,這些那些獻給剪下我的人,你們催生我悲喜交集的人生。(無論是福是禍,我感激。我畢竟繼續我的行走。)伊底帕斯的明訓:未死之人,切勿輕言他是有幸的。
實情是:繼續行走,才可能終究感激災厄。
身為讀者的我們,卻無論如何不能說這是一本詩集了。這不是碎片集合成的瓷磚局部。門扉裡浮見的,是一個逃亡者繁複自傷的告解,是建築裡另有建築的迷宮架構,這可以不是詩,而更是小說形式的高難度試探。
未死之人,又如何能輕言孰為詩孰不為詩?詩若是那樣輕易,又如何值得崇拜?
面對詩與人生,謙卑永遠都不嫌過剩。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