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崇禎皇帝:好皇帝為什麼毀了大明王朝?

崇禎皇帝:好皇帝為什麼毀了大明王朝?
9789866118272
樊樹志
本事文化
2012年3月08日
127.00  元
HK$ 107.95  






叢書系列:Heroes
規格:平裝 / 38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Heroes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宋/元/明















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自始自終都覺得自己是好皇帝,
這到底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真的?!
會不會我們對於明末清初歷史人物的認知全都錯誤?

  明清史專家樊樹志引經據典,完全推翻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

  說他出類拔萃也不為過,但大明王朝何以偏偏亡在他手上?
  會不會他的勵精圖治反而加速了國家滅亡?

  崇禎在位的十七年,是大明王朝兩百七十六年中最灰暗的十七年。
  跟其他亡國之君不同的是,崇禎在位的十七年勵精圖治,夙夜匪懈,
  他一上任就清除了前朝的奸臣魏忠賢,重用袁崇煥,
  但僅僅三年時間,又將袁崇煥處以極刑,並重用奸臣溫體仁,朝廷重起黨派之爭,
  外憂內憂交相而來:金人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屢犯遼寧,李自成張獻忠起兵中原。
  最後崇禎自縊煤山,死前留下的遺言是:「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皇帝為何會走上亡國之路?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是否也能開創如永樂般的盛世?

  復社詩人吳偉業對逝去的皇帝朱由檢給予高度的評價,說他作風恭敬儉樸類似弘治皇帝,英毅果斷類似嘉靖皇帝。

  《甲申傳信錄》在「睿謨留憾」的標題下,如此評價朱由檢:英毅果斷,繼承萬曆、天啟的政治遺產,撥亂反正,革除前朝弊政,打擊邪黨,勵精圖治,勤於朝政,希望出現中興之治。然而邊疆戰事頻發,中原內部空虛,饑饉連年,盜賊橫行,拮据天下十七年,王朝覆亡,以身殉國。嗚呼!如此英明睿智的君主,十七年宵衣旰食,從來不曾開懷舒心,留下多麼大的遺憾啊!

  儘管如此,令人驚訝的是,後世對崇禎的評價都只停留在他是亡國之君,崇禎在位的十七年可說是明朝的悲劇時代,崇禎登基時,內憂外患頻仍,我們幾乎可以說,他的登基從一開始便注定是個悲劇收尾。在這十七年中,崇禎並非毫無作為,他一上任就抓住兩個重點:一為閹黨逆案,二為平定遼寧。崇禎論才幹論個性,都非典型的亡國之君,但為甚麼大明偏偏亡在他手上?

  明清史專家樊樹志引經據典,分析推斷,最後得到一個結論:說崇禎出類拔萃也不為過,大明王朝可說是無可奈何地走上滅亡,亡在一個頗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手上。

  論才幹:崇禎一上任就馬上清查魏忠賢等閹黨,排除種種干擾,在短短兩年內,對「閹黨逆案」進行最大限度的清算,是具有政治家遠見卓識之舉,是值得稱道的有聲有色的大手筆。

  論識人:崇禎即位以後,把扭轉遼東局勢做為營求「中興之治」的頭等重要任務。根據朝廷大臣的建議,他重用袁崇煥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左侍郎。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亟於五年平遼。

  論識人不清:崇禎並非庸君,頗有主見,卻剛愎多疑,用人不專。崇禎一朝十七年,內閣輔臣多至五十人,更迭頻繁,有如走馬燈,唯獨劣跡昭彰的溫體仁穩居內閣首輔之位達八年之久,溫體仁七、 八年的輔政,可以說一無是處,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政績」的話,只有一條,那就是:排斥異己不露痕跡。

  論急躁:沒有等到袁崇煥承諾平定遼寧的五年,崇禎在重用袁崇煥三年不到,就因等不到效果,又聽信讒言,便將袁崇煥殺了。

  崇禎雖非典型的亡國之君,但他的勵精圖治與急躁的個性,反而催化了帝國的滅亡。

作者簡介

樊樹志

  明清史專家,除明清史外,亦專攻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尤以江南市鎮研究蜚聲史壇。代表作有:《萬曆傳》、《崇禎傳》、《晚明史》、《明清江南市鎮探微》等書。



一 崇禎元年:一個驚心動魄的精采開局
朱由檢受命於危難之際
不動聲色 逐元凶處奸黨
清查閹黨 除惡務盡

二 急於解決的遼寧心腹大患:毛文龍與袁崇煥的悲劇
袁崇煥督師遼寧
同室操戈:毛文龍之死
已巳之變與袁崇煥的悲劇

三 難以應付的中原民變:楊鶴楊嗣昌父子的悲劇
陜西三邊總督楊鶴的敗局
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十面張網
望梅上將督師中原
盡瘁堪憫:楊嗣昌之死

四 ”崇禎皇帝遭瘟了!”──溫體仁的得寵與失腳
枚卜事件與錢謙益的革職
溫體仁與周延儒的傾搾
總是遭瘟
皇帝聖旨:放他去

五 恩深慚報淺──周延儒的復出與賜死
沒有溫體仁的溫體仁主義
復社與周延儒的復出
姜採 熊開元之獄
勒令周延儒自裁

六 無力回天的末世英雄
盧象升:食盡力窮 死在旦夕
孫傳庭:我今不死非英雄
洪承疇:滅寇雪恥成泡影
秘密議和 陳新甲成替罪羊

七 崇禎十七年:「鼎湖當日棄人間」──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朕非亡國之君
出征 南遷 勤王,一籌莫展
煤山自縊 以身殉國
王朝的末路



前言

  1368年建立的大明王朝,到1628年,已經走過了整整二百六十個年頭,距離它滅亡的1644年,只有最後的十七年了。這就是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

  崇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延續了十六年零三個多月,終於走到了它的盡頭。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子夜,即十九日的淩晨即將來臨之前,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進入北京外城、內城,逼近皇城。千鈞一髮之際,走投無路的朱由檢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即景山)自縊身亡。他的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老祖宗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的明朝,在這一年(1644)宣告壽終正寢。

  李自成雖然推翻了大明王朝,但是他的大順政權在紫禁城的日子,不過區區四十天而已。由於招降明朝總兵吳三桂不成,他親自率領主力前往山海關征討,遭到滿洲鐵騎的突然襲擊,潰不成軍,倉皇退回北京。李自成進入紫禁城以後,遲遲沒有舉行登極儀式,到了大勢已去之時,四月二十九日,匆匆忙忙在武英殿舉行登極儀式,當了一天皇帝,第二天開始撤離北京。

  五月三日,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一行,在騎兵的護衛下,乘著鑾輿,浩浩蕩蕩進入朝陽門,直奔紫禁城。於是開始了清朝皇帝君臨全國的時代,這一年就是清朝的順治元年。

  處在由明朝到清朝的改朝換代轉折時期,崇禎十七年便有了特殊的意義。對於明朝的遺老遺少而言,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因而他們對於同樣亡國的李後主所寫的絕妙好詞《虞美人》中的亡國之痛——“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充滿了淒婉的共鳴,便不難理解了。清初,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上演時,離開明朝滅亡已經半個世紀了,據說,觀眾中那些依然留戀舊時代的人們被劇情感動得涕淚滿襟,唏噓不已,依然充滿感傷。

  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實在是一個悲劇時代。按照王朝的週期性規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延續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算不上短命。整個明朝,猶如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M,永樂、宣德時期出現了第一個高峰,它的標誌就是震驚世界的鄭和下西洋,被西方學者讚譽為“發現世界”的壯舉。此後逐漸走下坡路,到了萬曆第一個十年,由於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改革,出現了萬曆中興,使得萬曆時期成為明朝歷史上最為富庶強盛的時期,締造了明朝的第二個高峰。但是好景不長,皇帝為了消除張居正“威權震主”的影響,徹底否定了張居正的政績,甚至以為他是“專權亂政”、“謀國不忠”。於是乎,萬曆後期政壇高層忙於朋黨之爭,忙於“窩裡鬥”,國事急轉直下。到了天啟時期,皇帝昏庸,朝廷大權落入大太監魏忠賢之手,形成“閹黨”專政的局面,正直的官僚不是被革職,就是被殺戮,政局腐敗透頂。

  朱由檢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繼任皇位的。他嚴懲魏忠賢及其黨羽,清查“閹黨逆案”,為遭受“閹黨”迫害的官僚平反昭雪,撥亂反正,希望再次營建一個中興局面。然而時勢已經大變,東北的清朝羽翼日漸豐滿,明朝與清朝的戰爭屢屢敗績,滿洲鐵騎多次越過長城要塞,威脅北京及其周圍地區。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造反大軍,已成燎原之勢,馳騁中原。這兩股勢力,都想取明朝而代之。大廈將傾,狂瀾既倒,崇禎皇帝和他的大臣們,企圖挽狂瀾於既倒,然而心有餘而力不足,上演了一幕亡國的悲劇。在這一幕悲劇中,每個人都在演出悲劇,皇帝以悲劇謝幕,大臣們也莫不以悲劇收場。

  大明王朝無可奈何地走向滅亡,而且亡在一個頗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手上,不僅明朝的遺老遺少,甚至清朝的順治皇帝,都扼腕歎息。其悲劇性就在於,並非亡國之君的朱由檢演繹了一幕亡國的悲劇。平心而論,朱由檢在明朝諸帝中,絕對不是一個昏君,說他出類拔萃,也毫不為過。他上臺以後,力圖挽狂瀾於既倒,由於問題積累太多,內部早已蛀空,頹勢難以挽回。無可奈何花落去,巍峨的王朝大廈,轟然倒下。朱由檢本人以自縊的方式殉國。
這樣的情節,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它以悲劇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過程。我把這幕悲劇的細節盡可能真實地還原出來,目的是給予讀者歷史固有的深邃啟示,並非只發思古之幽情。就好像我們觀看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那樣,不必站在哈姆雷特的立場上,而是以超脫的眼光來遠距離觀察歷史。




其 他 著 作
1.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2. 圖文中國史
3. 歷史長河:中國歷史十六講(二版)
4. 晚明破與變:絲綢、白銀、啟蒙與解放,16-17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5. 晚明大變局
6. 晚明大變局
7. 國史概要【插圖修訂本】
8.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倖、錦衣衛
9.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錦衣衛
10. 國史十六講
11. 國史十六講
12. 權與血
13. 國史概要 (增訂本)
14. 萬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