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與抗爭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與抗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9595
周非
遠流
2012年4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叢書系列:實用歷史精裝書
規格:精裝 / 32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實用歷史精裝書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北京圖書訂貨會媒體推薦「2012最值得期待的十本好書」之一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
  --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與抗爭

  真正的知識分子,是知識的探索者、承載者、傳播者、運用者和捍衛者。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們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而且,他們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竟然成了此後中國知識分子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本書將這個時代作為一個座標點,敘述了此後兩千年間,知識分子們如何淪亡。

  其中:主流知識分子們在統治者軟硬兼施的政策下,從特立獨行的士,到「只有韜略、沒有立場」的策士、再到「專為帝王服務」的謀士、最後到「完全按奴才標準設計」的進士,一步步地蛻變;學術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從獨創到「為帝王謀」、從儒學到理學、從「格物」到「致良知」、從經世致用到考據,慢慢黯淡下去;在「功名,還是自由」的選擇中,知識分子們步步後退:莊子根本不出仕、嚴子陵堅決當隱士、陶淵明迷途知返、李白左右搖擺、蘇軾終身不離官場、柳永在風月場中自我麻醉、唐寅只能寫一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詩文;統治者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摧殘和肉體殺戮,更是觸目驚心。最後,在西方列強到來之際,知識分子與國家一同淪亡。

作者簡介

周非(筆名)

  本名周飛,一個時代的思想者,學自然科學出身,曾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自八○年代起,作者將文、史、哲、經貫通起來,從梳理中國傳統文化開始,致力於文化問題的研究與思考。2006年,作者在清華園中完成第一本專著《拷問歷史》,出版後被譽為「思想臥龍」;2009年出版的《非議歷史》,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歷史按文化發展的脈絡劃分為十個時代,揭示了「智謀文化」和「大一統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歷史的發展;2010年,抱著要「還諸子百家本來面目、為中國文化正本清源」的目標,完成並出版了《諸子百家大解讀》,以大視野、大背景、大系統,對諸子百家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解讀;2011年推出了《中國神話的文化解讀》,提出「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要從復興中國神話開始」;2012年初,《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在大陸出版,旋即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被專家和媒體評選為「2012最值得期待的十本好書」之一。周非在工作之餘,還在大學兼職授課,建有「周非文化創意工作室」,並著有多部電影、電視劇及動畫片劇本。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序: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賀雄飛
□前言:關於知識分子/周非

第一章 座標點
    遠古的記憶 偉大的傳統
    知識分子的樂園
    獨立之精神──諸子蜂起
    自由之思想──百家爭鳴
    一個讓人神往的地方

第二章 主流知識分子的蛻變
    蛻變的脈絡
    士:道德君子、言行義士
    策士:由學而術,功名至上
    謀士:圍繞帝王,盡心盡力
    進士:讀聖賢書、謀功名事
    名士:抗爭無力、清談無益

第三章 獨立精神的萎縮
    李白式痛苦:一個命題的提出
    逍遙於自由自在的精神王國
    堅持自己的生存方式
    迷途知返
    「功名,還是自由?」這是個萬難的問題!
    怎麼也不肯離開官場
    瀟灑之後還是要回到功名上
    不得其門而入便自甘墮落

第四章 迫害史
    聖人也殘暴
    獨裁者的焚書坑儒
    中國書籍的厄運
    科學家的悲慘遭遇
    文字獄

第五章 沉論與墮落
    大話、謊話與馬屁話
    文人牢騷尋常事
    清高、傲慢與文人相輕
    沉溺酒色溫柔鄉
    由歪門到邪道
    白日夢

第六章 學術思想的衰變
    中國的學術思想一直在衰變
    從「學」到「術」:戰國「百家」的急功近利
    從百家爭鳴到大一統:漢初學者們的「為帝王謀」
    對經典的捨棄、篡改、偽造、歪曲
    無人相繼的「絕學」
    信仰追求與神學研究
    從「道統」到理學
    從理學到心學
    從經世致用到考據

第七章 特殊時代
    元朝的正統地位
    空前絕後的開放
    發達的經濟
    昌盛的文化
    「百科全書式」的學問家許衡
    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郭守敬
    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關漢卿
    小結

第八章 淪亡之後
    全面淪亡的時代
    李贄形成不了新思想體系
    黃宗羲們無法設計出新制度
    方以智無法創立新知識體系
    四大救國存亡運動必然失敗
    新文化運動的實質只是複製,而不是復興



他序

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

  當我打開周非的這部新作時,想起了這樣一句猶太諺語:「如果你想在冬天躲雨,就造一個茅屋;如果你想在許多個冬天躲雨,就造一個石屋;如果你想讓後代記住你,你就造一座環繞城市的圍牆;如果你想永垂青史,就寫一本書吧。」我為周非先生的另外兩本專著《拷問歷史》和《非議歷史》也曾做過「接生婆」,但幾乎沒寫過任何文字,儘管那兩本書也寫得非常不錯。在審讀這部書稿的時候,我的內心油然而生出一種強烈的自豪感,這本書將使作者名垂青史。

  古希臘的「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在他的代表作《波斯戰爭》中,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他的事業的目的在於,保存那由於人而存在的東西,使其不致為時間所湮沒,賦予希臘人與野蠻人光榮,賦予令人讚歎的行為以充分的頌揚,使後世能夠紀念他們,並使他們的榮耀光照數個世紀。」這句話告訴了我們這位西方「歷史學之父」的主要史觀,但並不是歷史學要告訴我們的全部。亞里斯多德曾明確的向我們保證,人類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的物種來說,擁有通過生命周而復始循環的不朽性,在生死變換之間體現了他們的永恆存在。但是,中國歷史書中出現的許多人物都被無限放大了,而且體現的並非人類的偉大品格和智慧,正如凱瑟琳.莫蘭(珍.奧斯汀小說《諾桑覺寺》的女主角)在談論歷史時說道:「我總認為,要說歷史是枯燥無味的,那就怪了,因為大多數歷史是編造出來的。」中國的史書尤其如此。這回周非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用輕鬆的筆墨從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起源和座標點談起,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主流知識分子的蛻變過程說得一清二楚,從士到策士,再到謀士、進士和名士,不僅闡釋了知識分子的功能和精神追求,還揭示了他們的痛苦和迷惘,以及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與抗爭,並在瀟灑之後自甘墮落。同時還揭露了二千多年來,統治者對思想異己的殘酷鎮壓和無情打擊,以及通過「焚書坑儒」和「文字獄」,把他們從「百家爭鳴」弄到噤若寒蟬,直至徹底沉淪與墮落,變得只會說大話、謊話、牢騷話和馬屁話,大多沉溺於「酒色溫柔鄉」與「白日夢」,最後由歪門徹底拐入邪道。與此同時,中國的學術思想也一直在衰退,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從儒學到理學,從「格物」到「致良知」,從經世致用到我注六經,再到對經典的捨棄、篡改、偽造和歪曲,不僅沒有新思想的影子,連基本的底線都沒有守住。這是中國歷史和中國知識分子莫大的悲劇,也是對古希臘歷史追求人類不朽光芒的巨大反動。

  中國許多史學家所謂的「史學」,其實是對中國歷史細枝末節的娛樂化演繹,唯獨缺少的是獨特的史觀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特別視角。周非先生的這本書則不同,他穿行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彷彿一頭闖進古董店的公牛,用牠尖利的犄角頂撞了傳統的堡壘,不僅是對中國歷史的另類解剖,也是用理性的光芒反思中國知識分子的墮落與沉淪,既是一曲悲壯歷史的輓歌,也是一首中國知識分子的安魂曲。正如吳思先生在他的新作《我想重新解釋歷史》一書中所言,「創造理論好比是蓋房子,理論的地基要打到單細胞生物,因為在根子上所有的生物都源於單細胞。單細胞生物存在的問題,生命展開後出現的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到那個根源。順著單細胞生命演化的思路,物質問題、社會問題、經濟問題都能得到解釋。」中國知識分子最缺乏的就是對絕對真理價值觀與生命信仰的捍衛。知識分子最核心的靈魂就是: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哪裡?怎麼安身立命?怎麼樣讓人生意義最大化,怎麼樣走入人類精神的永恆和不朽。知識分子的真正功用,就是為社會提供他們觀念的產品,這些產品有助於人們更準確的把握事實的真相和建構新的價值體系。

  每一個知識分子最終都會在歷史的審判臺上接受檢驗,一切的盛世繁華和功名利祿都彷彿過眼煙雲。誠如耶穌所云,「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它的美榮就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唯有主的道路是永恆的。」後來,馬克思的女兒燕妮問一位歷史學家:「您能用最簡明的語言,把人類歷史濃縮在一本小冊子裡嗎?」這位歷史學家回答說:「不必,只要四句德國諺語就夠了。一、上帝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膨脹。二、時間是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沉渣。三、蜜蜂盜花,結果卻使花開茂盛。四、暗透了,更能看得見星光。」用一句猶太聖典《塔木德》中的格言說就是:「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的,可是神為什麼要讓人透過黑的部分去看東西呢?因為人生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而要用佛教來解釋所發生的一切的話,那就是世界萬物皆有因果。中國歷代的思想者和知識分子都將接受歷史和上帝的審判。

  沉淪意味著新生,當代的知識分子站在先哲的肩上,應該給出更加滿意的答案。

  是為序,與周非先生及廣大讀者共勉。

賀雄飛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於北京
(本文作者為中國著名出版家、猶太教育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

前言

關於知識分子

  知識和知識分子都是外來詞。所謂知識(英文knowledge),一般是指人類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人與動物的不同,是人能在本能之外,不斷獲得知識、積累知識、傳承知識、運用知識。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就是對知識擁有和運用的程度。

  那麼,簡單地說,知識分子就應該是知識的探索者、承載者、傳播者和運用者。

  由於對知識的價值認識有差別,對知識的運用就有了選擇。認定知識的價值、選擇知識的運用,往往是統治者。這樣,西方的一些知識分子就提出來一個「知識分子良心問題」。即知識分子從人類真、善、美的立場出發,應該對知識的價值有一個認定,當這個認定與統治者、世俗者的認定有矛盾時,知識分子應該堅持自己的認定、反對統治者的認定。這種堅持與反對,就叫做知識分子的良心。

  如此一來,我們就應該在上述定義上,加上一條:捍衛者。

  這樣,知識分子的定義就應該是:知識的探索者、承載者、傳播者、運用者和捍衛者。

  知識分子在漢語裡有許多相似的稱呼,卻沒有完全相應的辭彙。最接近的詞是文人。但這個詞歧義很多。比如,文人與武夫就是一個對立的詞,漸漸地,軍事家就不為文人這個概念所容。如今,人們在文人的基礎上,又創造了一個文化人的概念,文人似乎就是指文化人。但文化這個詞,外延也在不斷縮小,先是將政治、軍事排除在外,繼而又將科學技術等排除,最後似乎只剩下文學藝術了,因而,文化人往往就只能特指那些文學藝術工作者了。

  除了文人、文化人之外,古代還有讀書人、書生這兩個詞。顯然,讀書人和書生也是不能等同或接近知識分子的。因為讀書人、書生,最多只能指知識的傳承者,更何況中國古代多數讀書人,專門讀儒家聖賢書,他們中的多數人,讀書的目的,並非是探索、傳承知識,而是通過科舉去獲取功名。

  漢代以後,中國人又用儒生一詞,泛指文人和讀書人。我們當然不能用儒這個詞,來對應知識分子。

  現在國內最流行的關於知識分子的說法是「社會的良心」或「社會的良知」,其中呼聲最高的是關於所謂「公共知識分子」。這些概念,一般認為是起源於十九世紀的俄羅斯。以色列的康菲諾(Michael Confino)曾在此基礎上,將知識分子特點歸結為五條:一是對於公共利益的一切問題(包括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諸方面)都抱有深切的關懷;二是有自覺的責任感,因此認為上述各種問題的解決,都是他們的個人責任;三是傾向於把一切政治、社會問題看作道德問題;四是無論在思想上或生活上,他們都覺得有義務對一切問題找出最後的邏輯的解答;五是他們深信社會現狀不合理,應當加以改變。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士、士大夫,倒是最接近知識分子概念。可是,這樣定義知識分子,也把概念弄得太狹義了,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知識分子畢竟只是極少數,不具有普遍性。

  實際上,上面這種觀點,涉及到知識分子品格問題。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在對知識進行探索、承載、傳播、運用和捍衛中,需要的條件相當多,其中就個人品格而言,首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僅僅從個人的欲望出發,在對知識的探索、承載、傳播、運用或捍衛過程中,就會發生價值的偏差:在探索中,會不關心人類的幸福、社會的進步,在承載中會選擇性地取有利於自己的知識、捨棄不利於自己的知識,在傳播和應用中亦然,當然,對真善美的知識也就不會捍衛。其次,要敢於張揚個性,推崇創造。第三,要敢於、善於與不利於知識的探索、承載、傳播、運用的外在環境做抗爭。

  世間有許多違反知識的因素,要而言之,有五種:人類過度的欲望、統治者的自私、生產資料占有者對利益無止境的追求、世俗享受者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消極者對生命無視。因此,知識分子有五大責任:批判人類對自然的破壞、統治者的獨裁、生產資料占有者的貪婪、世俗者的墮落、消極者對生命的無視。批判的同時,一定要建設,要鋪設人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康莊大道、創立人間治理的民主方式、建立實現財富增長的合法手段、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娛樂享受以及尊重個人愛護生命的信仰。

  所以,評判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地位,要看他探索知識的程度和對人類發展的價值、承載知識的廣度和厚度、傳播知識的受眾面和受眾的接受程度、運用知識的深度和效果、捍衛知識的態度和力度。其中,第一條中,獨創性最重要;第二條中,建立知識體系最重要;第三條中,影響力最重要;第四條中,對文明進步和人類幸福的貢獻最重要;第五條中,具有特立獨行的品格最重要。

周非




其 他 著 作
1. 諸子百家大解讀
2. 非議歷史:中國歷史的正動與逆動
3. 拷問歷史-穿越時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