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愈來愈多年輕人成了尼特族(譯註:NEET,英文全稱為「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和飛特族(譯註:為和製英語「freeter」的音譯,意指以打工、兼職等身份來維持生計的人),即表示自動自發、滿懷熱忱、勇於挑戰的孩子愈來愈少。「想要輕鬆賺大錢」……這種想法誰都會有,可是人生並不僅止於此。相反地,如今絕大部分的人都已明白,如果這是人生的主要目的,那是何等悲哀。在過去沒有不勞而獲的時代裡,人們很自然的會去做眼前自己所能做的工作。
在第三章「國中入學考試致勝法則」中,作者試圖指出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決定權在誰手上?」在書中作者清楚地表明了這種決定權「是在父母身上,即使孩子反抗,我也認為應該由父母來決定。」作者這樣的價值觀其實是出自日本文化中強烈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有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就曾在其著作《THE ART OF CHOOSING》中比較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不同的選擇價值觀。在台灣的父母還是要了解,父母畢竟只是在孩子尚無法獨力做出明智選擇時給予幫助,但是隨著孩子逐漸成熟時,父母終要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