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毛主義的誕生:中國共產革命之路 Mao Zedong

毛主義的誕生:中國共產革命之路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8816022
馬思樂
溫洽溢
衛城出版
2012年6月13日
133.00  元
HK$ 113.05  







叢書系列:藍書系
規格:平裝 / 320頁 / 12.5*20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藍書系


社會科學 > 政治 > 政治制度















一條通往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革命之路的知識捷徑

  中國一九九二年改革開放以來,毛澤東思想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代,從神龕上走下來,成了茶几上裝點廳堂的花瓶。然而,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各種弊病,喚醒了中國人民心中被迫服下安眠藥的「毛主義」。即將登場的中共「十八大」今年下半就要上演,無論接班人是誰,似乎都難逃面對毛澤東幽靈的命運。在這敏感時刻,要理解中國的路線之爭決定擁毛、反毛之前,大概都需要先讀一讀馬思樂的這本毛澤東評傳。

  毛澤東「史上最大規模革命之領導人」的身分,讓他在世界歷史地圖上鋒芒畢露。然而,後世對他的評價卻難以定論。多少年來,中外學者前仆後繼,就為了理解此人矛盾的一生。無論光明面和黑暗面多麼衝突難解,兩者共同構成毛澤東漫長的革命生涯。

  作者馬思樂從思想與政治層面切入,剖析這位史上最大規模農民革命的領導人,如何從一位民族主義國家統一者、現代化催生者,歷經「超英趕美」大躍進的失敗,最終走向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獨裁暴君。其寫作動機若說是為呈現更公允的毛澤東,倒不如說是為了讓世人更認識具宏觀歷史意義的「毛主義」。

  一九二○年起,毛澤東開始自稱為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但他被奉為圭臬、指導中國革命進程的思想體系,其實在基本論點上處處與馬克思主義相抵觸,形成獨樹一格的「毛主義」──或可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毛澤東給人的印象兩極,既是與人民站在一起的革命家,又是善於權謀政治的獨裁者。本書獨特之處,在於以毛澤東各個階段對馬列主義的回應與再詮釋,做為解讀其一生正負面向的關鍵。作者主張若能系統地釐清所謂的「毛主義」,掌握貫穿其革命事業的種種信念,譬如信任人民、農民內含的革命潛能、落後國家的發展優勢、文化革命是社會變遷的基本前提、人的意志可決定歷史的發展等等,就能照亮他政治生涯的一切作為,甚至有助於理解循毛澤東路線前進的中國共產革命。

作者簡介

馬思樂(Maurice Meisner,1931 – 2012)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榮譽教授,專研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和馬克思主義。著有《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等。

譯者簡介

溫洽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傳記文學副社長,現任教於世新大學,譯有《追尋現代中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改變中國》、《康熙》、《天安門》、《前朝夢憶》、《孫逸仙》等。



導讀
序言

第一章 青年時期,一八九三至一九二一年
第二章 共產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第三章 農民革命
第四章 民族主義與社會革命,一九三五至四九年
第五章 毛澤東掌權:民族主義與現代化,一九四九至五七年
第六章 烏托邦主義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與毛主義的耗盡

跋言:進步與專制,馬克思主義和毛主義
注釋
徵引書目



  毛澤東孕育、領導世界史上最深得民心的一場革命。一九三○、四○年代,投身這場席捲中國廣袤農村地帶之偉大革命運動的人數是史無前例的。受這場革命運動波及而生活為之變貌的人,恐怕有數以百萬計。就影響所及之範圍和徹底程度而言,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可能是近代所有革命運動之最,而使得時常與之相提並論的法國大革命、俄國大革命黯然失色。

  然而,毛澤東身為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卻日漸淪為獨裁的統治者,這並非革命史上罕見的特例。毛澤東組織農民摧毀古老壓迫、威權的結構,不過,他又以一種奉他為神明的異化權威取而代之。他從外國帝國主義的桎梏中解放中華民族,並誠如他的後繼者鄧小平所說的,「創建一個國家」,不過卻又讓舉國上下束縛在「繼續革命」教條的枷鎖中。毛澤東身上所呈現的兩面性-革命家與暴君,社會解放者與政治獨裁者,實在很難互相調和。不過,如果要審慎評價他漫長的革命生涯,勢必又得思考他身上的這種兩面性。

  毛澤東的成功與失敗,他的成就與過錯,統統被封入一個氣勢磅礡,有幾個明確關鍵階段的大時代之中。毛澤東是近二十年漫長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政治領導人,也是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首要理論家、軍事戰略家。再者,他君臨中國逾四分之一世紀。毛澤東的政治主宰時間之長,在近代革命史上亦無出其右,而造就了革命與後革命時代不尋常之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延續性。本書試圖立足在這種延續性上探索浮現在毛澤東漫長政治與知性生命之中,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社會本質和局限性。

  作為對毛澤東革命生涯的解析,本書只不過是個梗概,它主要訴求的讀者,是那些想要對陌生主人翁的公共生活能有概括性認識的人。本書不可能取代蕭特(Philip Short)那本內容豐富、全面性的傳記《毛澤東傳》(Mao: A Life),或者施拉姆(Stuart Schram)的開創性著作《毛澤東》(Mao Tse-tung),這本書付梓四十年後,今日仍有存在的價值和歷史的洞察力。

  追溯毛澤東的政治歷史,本書著重強調毛身為革命家、統治者,他與馬列主義理論傳承的遭遇(與再詮釋),以及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觀點與其政治實踐之間的關聯性。如是的強調,並非源自於毛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傳統的信念,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智識和理論的貢獻,其實是乏善可陳的。反之,誠如後續的分析,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立論的偏離,才是我們理解他政治生涯中正負面面向的關鍵。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