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冊)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冊)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59049
南懷瑾
老古
2012年6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叢書系列:以聖為導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以聖為導


人文史地 > 史料















讀懂本書即可瞭解觀機逗教之理,
明白佛陀與大菩薩們如何教化眾生。
讓您在修道的路上能自利利他。

  《付法藏因緣傳》也稱做《付法藏傳》,或《付法藏經》,六卷。各經錄原來題作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本書的記錄,最初見於梁代僧祐 《出三藏記集》卷二《新集經論錄》載:“《付法藏因緣經》六卷(闕)。……宋明帝時西域三藏吉迦夜於北國以□延興二年(472)共僧正釋曇曜譯出,劉孝標 筆受。……並未至京都。”其後,隋代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九,載“《付法藏傳》四卷(見《菩提留支錄》)。和平三年(462)昭玄統沙門釋曇曜譯”。同 卷又載“《付法藏因緣傳》六卷(或四卷,因緣廣,曇曜自出者)西域沙門吉迦夜延興二年(472)□沙門統釋曇曜於北台重譯,劉孝標筆受(見道慧《宋齊 錄》)”。同書卷十,又載“《付法藏經》六卷(見《李廓錄》),涼州沙門寶雲譯”。跟著唐代的道宣《大唐內典錄》和智升《開元釋教錄》都依《三寶記》重復記載。實際存在的本子,只有曇曜和吉迦夜共出的一種,但各種經錄記載不一而已。所謂曇曜自出的,或者是種略抄本,至於寶雲譯本,則全屬誤傳。七卷數多少, 乃因抄寫的開合而異,不足□不同本子的依據。

  本書編譯的因緣,大概如《內典錄》等所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信崔浩之言,下詔大殺沙門,毀佛經像,詔書中並談到佛法“皆是前世漢人無賴子弟劉元真、呂伯疆之徒,乞胡之誕言,用老莊之虛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實”。七年後,文成帝即位重興佛法,曇曜等感奮之余,乃於北台石窟和吉迦夜編譯此書,以明釋教之由來,曆然可考。

  本書列舉印度傳法世系二十四人,從佛滅度時以最勝法咐囑 大迦葉起,其後以次傳法□阿難、摩田提、商那和修、憂波□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蜜多、脅比丘、富那奢、馬鳴、比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目侯)羅、僧伽難提、僧伽耶舍、鳩摩羅馱、闍夜多、婆修槃陀、摩奴羅、鶴勒那、師子。其內容多取材於舊籍。象《優波□多》傳記的一部分,就是大體上採用安法欽譯 《阿育王傳》的原文。又象《龍樹提婆》傳記部分,也是用羅什所譯兩傳原文而略改動。這些都表明本書大部分出於編纂,而非翻譯。本書所述傳承出處,多無可考。在此以前,僧祐《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曾自編薩婆多記傳承世系,又錄佛馱跋陀羅師承一種,次序紊亂,不可盡信。

  本書流行之後影響極大,它使中國佛教形成了一種法統之說而影響到宗派的建立。在隋、唐時代,台、禪兩宗的法統說,均以本傳為依據。天臺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卷一中,曆述天臺傳法世系,就是將《付法藏傳》中和商那和修同時而得法于阿難的摩田提也作為一代,遂成二十四祖。他還認為諸師的相承都屬“金口所記”。智者系慧文禪師的再傳,慧文用心一依龍樹所作的《智論》,龍樹是《付法藏傳》中的禪師,而為東土傳承的高祖,這樣相承而下,智者是東土第四代,這就成為後來天臺家共認的法統。禪宗最初在古本《壇經》裡,依著《付法藏傳》,略加增減構成二十八祖之說(在阿難後加摩田提,提多迦後略去彌遮迦,又在師子後加舍那婆斯、優婆崛、僧迦羅、婆須蜜、下接達摩)。唐貞元中,智炬《寶林傳》又加修正,遂成定論(于《付法藏傳》彌迦後加婆須蜜,又于師子後加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羅、菩提達摩,仍為二十八代,《宗鏡錄》卷九十七,《景德傳燈錄》卷一至卷三之說同)。到了宋代,台、禪兩家在法統的議論上,互相是非。象契嵩,甚至以為《付法藏傳》說師子尊者後法統斷絕,實是謬書,但他對於《付法藏傳》所編譯之法統則依然信以為真。

本書特色

  本書二十四位聖人,都是大權示現的菩薩,他們知道如何善巧應眾人不同的根機,度化當時諸多行者證得阿羅漢果。讀懂本書您就可以瞭解觀機逗教的道理,明白佛陀與這些大菩薩是如何教化眾生。讓您在修道的路上,不但能幫助自己也可以利益他人。

  當我們看到古人遇到善知識,往往很快就能證成道果, 總是不勝欽羨,希望自己也有此福份,在善知識的開導之下,當生即能證果。然而由於根器陋劣,終究只是夢想而已。

  我們見到阿難還在世時,當時的比丘就已不信講的話了,真是令人感慨良多,而且為人師者以盲引盲,更可作為今日的殷鑑。

  內眼凡夫如我們者,何處求善知識呢?書中明示,經典就是善知識,何需東奔西跑,到處尋求呢?因此聖人雖不現而現,明眼之人當可的見。

  案例:佛陀印證的世間最後一位律師闍夜多,能使犯重罪的比丘消罪且證聖位,實可作為現今許多破戒者的典範,可知只要能殷重心懺悔,且精勤修行,即能火中化紅蓮。因此萬勿自欺欺人,以免長劫淪地獄受苦,求出無期。



一、緣起(凡夫)

二、前言(凡夫)

三、付法藏因緣傳
(吉迦夜共曇曜譯)

1.釋迦牟尼佛
2.摩訶迦葉
3.阿難
4.摩田提
5.商那和修
6.夏波□多
7.阿恕伽王
8.提多迦
9.彌遮迦
10.佛陀難提
11.佛陀蜜多
12.□比丘
13.富那奢
14.馬鳴
15.罽昵吒王
16.比羅
17.龍樹
18.迦那提婆
19.羅(目侯)羅
20.僧伽難提
21.僧伽耶舍
22.鳩摩羅馱
23.闍夜多
24.婆修槃陀
25.摩奴羅
26.鶴勒那
27.夜奢
28.師子

四、馬鳴菩薩傳(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其 他 著 作
1. 列子臆說(上)
2. 列子臆說(中)
3. 瑜伽師地論(下):聲聞地講錄
4. 論語別裁(下)
5. 歷史的經驗(1)
6.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7. 孟子與離婁
8. 宗鏡錄略講(4)
9. 列子臆說(下)
10. 禪海蠡測
11. 禪觀正脈研究
12. 南懷瑾講述修定、學佛與人生
13.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關於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
14. 歷史的經驗
15. 老子他說(上)
16.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17. 宗鏡錄略講(3)
18. 傳統身心性命之學的探討
19. 原本大學微言(上)
20. 原本大學微言(下)
21. 禪與道概論
22. 金剛經說甚麼(新訂版)
23. 習禪錄影
24. 易經繫傳別講(上)
25. 瑜伽師地論(上):聲聞地講錄
26. 宗鏡錄略講(2)
27. 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
28. 楞伽大義今釋
29. 莊子諵譁(上下不分售)
30. 藥師經的濟世觀(新訂版)
31. 老子他說(續集)
32. 易經雜說:易經哲學之研究
33. 易經繫傳別講(下)
34. 定慧初修
35. 宗鏡錄略講(1)
36. 宗鏡錄略講(5)
37. 楞嚴大義今釋
38. 楞嚴大義今釋
39. 圓覺經略說(新訂版)
40. 論語別裁(上)
41. 如何修證佛法
42. 禪宗新語
43. 南懷瑾講述:禪學、禪修、禪行
44. 金剛經說甚麼(上)(下)
45.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下)
46. 南懷瑾文集(簡)(52冊):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套書
47. 中醫醫理與道家易經
48.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
49. 易經繫傳別講
50.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51. 新舊教育的變與惑
52. 準提圓通
53. 洞山指月
54. 般舟禪關日記(下)
55. 般舟禪關日記(上)
56. 我的故事我的詩
57. 南懷瑾禪學講座(下)
58. 如何修證佛法
59. 藥師經的濟世觀
60.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61. 南懷瑾禪學講座(上)
62. 圓覺經略說
63.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64.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上下冊)
65. 歷史哲學超歷史
66. 漫談中國文化:企管、國學、金融
67.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68.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69. 我說參同契
70. 南懷瑾談教育與人性
71. 南懷瑾談師道
72.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73. 孟子旁通
74.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
75. 孟子與公孫丑
76. 宗鏡錄略講 (五)
77. 孟子與萬章
78. 話說中庸
79. 金粟軒紀年詩
80. 太極拳與靜坐
81.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82. 宗鏡錄略講 (四)
83. 禪海蠡測語譯(上下冊合售)
84. 禪海蠡測
85. 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
86. 孟子與盡心篇
87. 宗鏡錄略講(三)
88. 宗鏡錄講略(二)
89. 宗鏡錄略講(一)
90.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七卷)
91.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十卷)
92.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五卷)
93.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六卷)
94.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四卷)
95.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二卷)
96.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十一卷)
97.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九卷)
98.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八卷)
99.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一卷)
100.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