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文學在臺大(8DVD)

臺灣文學在臺大(8DV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549981
齊邦媛...等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2年6月01日
667.00  元
HK$ 667  







叢書系列:多媒體DVD
規格:8DVD / 普級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多媒體DVD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臺灣文學在臺大》,是將臺大文學院已出版的「臺大文學講座」編入「新百家學堂」製作的首輯。所以以此命題,正因八位講者,不僅皆是臺灣文學的名家,並且若非任教於臺大,即是曾經畢業於臺大,都是名符其實的臺大人,他們皆在臺灣文學的各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齊邦媛、林文月、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葉維廉、杜國清與汪其楣八位臺大人不但每個人都成就非凡,更都在各個文學領域具有足資代表臺灣文學的重要性,並且皆千絲萬縷不斷的重返臺大,繼續以他們的才情睿智在臺大作出貢獻,將他們為臺大所作的「文學自傳」演講,合稱為「臺灣文學在臺大」。

編者簡介

主編 柯慶明教授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雜誌編輯委員、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所長、兼任臺大出版中心叢書主編;研究領域涵蓋中、西方文學理論批評、美學、臺灣文學及文學史。著有論述集《文學美綜論》、《中國文學的美感》、《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詩集《清唱》;散文集《出發》、《靜思手札》、《省思札記》、《昔往的輝光》 。



《臺灣文學在臺大》弁言
我對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研究的看法 / 齊邦媛010.DISC01
最初的讀者 / 林文月036.DISC02
我如何寫小說 / 王文興068.DISC03
我的文學自傳 / 葉維廉096.DISC04
生活與寫作 / 陳若曦138.DISC05
從臺北人到青春版牡丹亭 / 白先勇170.DISC06
我的詩路歷程 / 杜國清190.DISC07
在舞台上尋求女性角色 / 汪其楣224.DISC08



《臺灣文學在臺大》弁言
柯慶明

  臺大自創校起就與臺灣文學息息相關;光復之後,日治時期的文壇名宿仍有多人任教於臺大:歷史系有楊雲萍;中文系有黃得時,外文系則有蘇維熊。同時更有許壽裳、喬大壯、臺靜農、洪炎秋、鄭騫、錢歌川、英千里、黎烈文等文學名家渡海南來,齊聚文學院,可謂一時之盛。逮夏濟安創辦《文學雜誌》,既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上,促使廖蔚卿、葉嘉瑩、葉慶炳、林文月等人嶄露頭角,廣為人知;亦使叢甦、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在初試啼聲之餘,終於得到激勵,投身寫作而至以小說名家,白先勇等人,更於在學期間,高揭「現代」大旗,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由於譯介與創作並行,鼓勵實驗兼且園地開放,一時蔚為風潮,影響臺灣文學至為深遠。其後臺大外文系復創辦《中外文學》引領文擅風騷迄今。臺大的文學寫作風氣始終興盛;而傑出的寫作人才,亦始終不絕如縷,代有才人出這不僅見於歷屆的「臺大文學獎」;亦見於歷年國內外的各種文學獎。2008年臺大八十校慶,我受命主編的《臺大八十:我的青春夢》,雖然重點在就學臺大的回憶,但因所邀的撰稿人皆只集中在知名的校友作家,即使回應撰稿的人因種種緣故,僅居其半,但僅該編所集,即多達45位作者,臺大文學人力的豐沛,亦可略見其一斑。

  由於臺大人在臺灣文學上的重大貢獻,2000 年夏日我向當時擔任圖書館館長的吳明德教授建議且獲得了他的首肯,遂開始了臺大名家的手稿等資料的典藏,自王文興、林文月以降,臺大圖書館陸續更收藏了葉維廉、臺靜農、鄭騫、楊雲萍、白先勇等眾多臺大文學名家的手稿及相關資料。2005年我出任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覺得在多媒體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藏文學作家們的影音資料,特設「臺大文學講座」,邀請文壇名家以其「文學自傳」為主題,蒞校演講錄影並製成DVD流傳。此一構想先後獲得蔣丙煌教務長與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簡靜惠董事長的支持,第二年後的講座遂以「臺大洪游勉文學講座」為名,繼續進行三年。其後趨勢文教基金會的陳怡蓁董事長亦捐贈了「白先勇文學講座」,臺大遂有更多的管道為文學名家錄製影音資料。

  2011年8月我屆齡退休,但意外的竟因臺大李嗣涔校長的抬愛,應邀擔任「新百家學堂」計畫的執行長。在做「學堂」工作的規劃時,深覺前此各講座所製作的影音資料,其精神實與「學堂」在理念上頗有一貫之處,若能化零為整,歸納為相關主題,掛上網路,整編再製,則將更能充實「學堂」內容;尤其錄製名家演講往往受限於許多稍縱即逝的機緣,前此各講座的錄製亦有頗多不可重演複製,深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佳處。因而商得臺大出版中心項潔主任的同意,將它們亦納入「學堂」規劃,仍按「學堂」的八集整編為一輯的體例重行整編上網、出版,以作為「學堂」計畫的擴充。

  《臺灣文學在臺大》,正是「臺大文學講座」編入「新百家學堂」製作的首輯。所以以此命題,正因八位講者,不僅皆是臺灣文學的名家,並且若非任教於臺大,即是曾經畢業於臺大,都是名符其實的臺大人,他們皆在臺灣文學的各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齊邦媛教授,於光復之初來臺,始任外文系助教,雖經相夫教子的一段轉折,但一九七○年起,長年任教臺大外文系終至在臺大榮退,獲頒名譽教授,其後臺大更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她在臺灣文學與語文教育上的貢獻。她在國立編譯館人文社會組主任任內,因推動臺灣《中國現代文學選集》之英譯起始,深入精研臺灣戰後文學,編輯諸多選集,長期推動外譯,撰著評論,創作散文,近年並以自傳書寫《巨流河》享譽國內外。

  林文月教授則自中文研究所畢業留校任教,直至榮退獲頒名譽教授止,一生皆在臺大授業。她除了是中古文學研究與中日比較文學界的泰斗,自赴日研究時撰寫的《京都一年》起,她亦致力於散文的寫作,既有《擬古》在散文體式上的擴大追求;復藉《交談》而使其內容精神更加迴蕩豐盈,終究展示的是一位《讀中文系的人》的典範。其對日本古典文學如《源氏物語》、《枕草子》、《伊勢物語》、《和泉式部日記》等的中譯,優美精準,本身即是經典。林教授除得到國內外眾多獎項與榮譽,臺大亦頒以「傑出校友」榮銜。

  本輯中其餘六人,不但皆曾畢業於臺大;且皆與《現代文學》淵源深厚,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與葉維廉皆是創社社員。杜國清曾在創社社員畢業離校之時與王禎和、鄭恆雄同為繼任的第二代編輯。汪其楣則曾於1967年到72前後參加《現代文學》的編輯群。王文興於留學美國之後返校任教以迄榮休,除提倡「慢讀」來精研品味文學,教授英美等現代小說,指導學生從事小說創作;自身更潛心「現代主義」小說的寫作,不僅成功的嘗試了最多的形式實驗,並且完成了《家變》、《背海的人》兩部「現代主義」小說的經典鉅著。由《龍天樓》的歷史悲劇,而在《家變》中直探現代社會的倫理困局;終至《背海的人》的以宗教的悲憫視野觀照:當今人類的以小智自用所造成的生活全面沉淪。其作品意涵日益深刻,精神日益超卓,不僅獲國內外的肯定,臺大亦特頒榮譽博士學位,加以推崇。

  陳若曦自《文學雜誌》時期,其小說作品即已表現不凡。赴美留學,婚後曾「回歸」中國大陸定居,因而得以將其大陸經驗撰入小說:其《尹縣長》等現實主義作品,為二十世紀的華文小說大放異彩。重回臺灣定居之後,由接觸佛教而創作滿涵佛教悲慧的《慧心蓮》等作品,關懷日漸弘大。除了屢獲國內外各種獎項,臺大特於2009~2010邀請她擔任學校的第一位駐校作家。

  白先勇自與同窗創辦《現代文學》後,勤於創作小說不輟,《謫仙記》、《臺北人》是其中的代表作;休刊後獨力推動復刊,連載刊出了長篇小說《孽子》,遂成臺灣男同志小說的經典。同時從他將自己的短篇小說〈遊園驚夢〉,改編成劇本,在舞臺上作多媒體演出,大獲成功起,他的許多小說作品,先後被改編成舞臺劇、電影、電視連續劇演出。2001年起他發願復興崑劇,因而改編製作了《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演出,已達兩百場;近年更改編製作了《新版玉簪記》,不但掀起了崑劇新熱潮,更以嶄新的美學視野,指出了崑劇在現代社會的再生之路。他於2008年起獲得臺大文學院聘為特聘講座教授,主持「白先勇文學講座」;他更於2011年春親自擔任講座,並捐出講座薪資,以廣邀眾多崑劇名家,共同研議、教授他所擘劃的「崑曲新美學」。不僅在校內反映熱烈,且因掛上網路而獲得國內外廣大迴響。

  葉維廉自早歲起浸潤在現代文藝風潮,利用旅居於香港地利之便,而盡窺三○年代新詩傑作。來臺求學之際,深受夏濟安先生啟發,除參加創辦《現代文學》,並加入《創世紀》詩社,數十年創作不輟;佳作日出,遂被選為十大現代詩人之一。他精研龐德與艾略特,並廣泛與現代畫家、音樂家、舞蹈家等對話,甚至聯合創作,後遂成為當代現代主義文藝運動最重要的理論家與代言人。他的早期詩作注目時代苦難,援引民族傳統,再造為當代神話,頗具史詩氣魄。後因專注純粹經驗的探索,深入道家美學,不但開發了雄渾的現代山水詩,並且以玆反思現代文明流弊,頗多發人深省的呼籲。他亦先後應邀返校任教,並擔任臺大「簡靜惠講座」與「白先勇文學講座」講座。

  杜國清不僅是《現代文學》的第二代編輯;且是《笠》詩刊的創辦人之一。早期詩作近於新月頗多抒情表現,後因在《現代文學》譯介艾略特;在《笠》連載中譯波特萊爾《惡之華》,深受兩人影響,而風格盡變;他以象徵主義詩觀融會中國古典傳統的李賀、李商隱等人詩作後,轉化而提出:以「驚訝、譏諷、哀愁」為「三昧」的詩觀,其個人創作亦在象徵主義表現手法中呈現兼具唯美情調與現實反諷的獨特詩風;並在融入了華嚴「法界緣起」哲學要義後,更作形上的象徵世界之追求。杜國清亦曾於臺大臺文所成立後返校客座。

  汪其楣臺大中文系畢業,赴美留學改習戲劇;返國之後,遂成為編、導、演、教的戲劇全才,屢獲得各類獎項的肯定。她自編自導的戲劇,一方面貼近臺灣社會的脈動與文化的歷史,先後編導了頗有臺灣史詩意味的《人間孤兒》、《人間孤兒枝葉版》、《大地之子》、《海山傳說.環》等;一方面則省思女性處境,而編導了《天堂旅館》、《複製新娘》、《招君內傳》等深具女性情懷的創作,以至近年《舞者阿月》、《歌未央》等女性傳記劇。她多元的舞臺活動中,亦包括:創辦「聾劇團」倡導手語歌,參與新編傳統戲曲、兒童劇團、原住民劇團等的演出;她更撰有關懷愛滋病人的《海洋心情》文學備忘錄,皆可見她的普泛興趣與廣大同情。她因編演《歌未央》而接觸慎芝、關華石夫婦遺留的歌曲資料,她不但促成也協助臺大圖書館加以典藏,更親自整編其中《歌壇春秋》廣播稿,交由臺大圖書館出版,洵為藝壇勝事。

  以上諸位臺大人不但每個人都成就非凡,事實上更都在各個文學領域具有足資代表臺灣文學的重要性,並且皆千絲萬縷不斷的重返臺大,繼續以他們的才情睿智在臺大作出貢獻,將他們為臺大所作的「文學自傳」演講,合稱為「臺灣文學在臺大」,其誰曰不宜?

柯慶明序於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305研究室
民國101年4月27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