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北管音樂

北管音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75234
呂錘寬
晨星
2011年10月28日
117.00  元
HK$ 99.45  







叢書系列:彰化學叢書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彰化學叢書


藝術設計 > 音樂 > 樂器學習 > 管樂器/簧樂器









  桃花燦梨花爛
  杜鵑紅牡丹花開
  牡丹開香又紅

─【桃花燦】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

  北管音樂為臺灣最蓬勃之傳統音樂戲曲,最風行之際,全臺之北管館閣將近九百個。時至今日,仍有將近八百個館閣團體存在,可見北管音樂與臺灣社會的密切關係。

  長久以來,迎神賽會、喪葬行伍、廟會期間以及館閣演出的北管戲曲,皆由館閣保存。在臺灣,保存數量最完整者,當屬彰化地區的館閣。尤其歷史最悠久的「梨春園」,因致力傳承北管音樂藝術,而被政府指定為國家級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團體。

  但儘管有政府推行保存,北管音樂仍面臨流失的危機。作者於本書中詳述北管音樂之歷史源流,並親身拜訪北管館閣訪談、學習,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北管音樂文化,清晰地呈現北管音樂的全貌,希望大眾能認識北管於宗教層面以外的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詳細介紹臺灣傳統北管音樂之歷史發展、人文現象,充分說明臺灣北管音樂文化之特色、藝術價值。

作者簡介

呂錘寬(1952-)

  彰化縣人。巴黎第四大學音樂學院高級研究文憑。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兼任教授。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音樂系教授兼系主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第三屆)。

  擅長音樂田野採集與整理,對於臺灣傳統音樂研究貢獻良多。著有:《泉州絃管研究》、《泉州絃管指譜叢編》、《臺灣道教儀式與音樂》、《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音樂篇、儀式篇)》、《臺灣傳統音樂》、《北管音樂概論》、《北管細曲賞析》、《臺灣傳統樂器》等書。



【叢書序】啟動彰化學──共同完成大夢想/林明德
【作者序】
【凡 例】

第一章 北管的人文現象及分布概述
一、組織與活動
(一)館閣組成
1. 館主
2. 館先生
3. 館員
(二)養成訓練
1. 成為音樂家的條件
2. 養成訓練
3. 音樂活動
4. 樂曲之詮釋
5. 曲目能力
(三)演出型態
1. 排場
2. 上棚
3. 出陣
二、分布與傳承系統
(一)館閣與分布
1. 地理分布與系統
2. 今昔館閣
(二)技藝保存概況
1. 業餘館閣
2. 職業戲班
3. 碩學型藝師
4. 其他藝師
三、樂曲的擴散
(一)民俗活動中的北管音樂
1. 北管館閣之出陣
2. 迎神賽會中的各類鼓吹樂
3. 婚慶喪葬場合之鼓吹樂
(二)宗教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1. 拜神類儀式中的北管樂
2. 醫療類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3. 拔亡類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三)劇種中的北管音樂
1. 做為前場唱腔
2. 做為戲劇的後場樂

第二章 北管音樂的歷史與源流
一、牌子與扮仙戲的北曲來源
二、細曲與明清小曲的關係
三、古路戲曲唱腔源流
(一)非「梆子腔」系統論
1. 板式結構方面
2. 音階與調式方面
3. 旋律方面
(二)【平板】與【流水】的源流
1. 平板類唱腔與浦江亂彈的關係
2. 流水類唱腔與廣東西秦戲的關係
(三)曲牌與小曲類唱腔的源流
1. 曲牌類唱腔
2. 小曲類唱腔的來源
四、新路戲曲與皮黃的關係
五、北管與琉球御座樂之比較
(一)音樂語彙方面的考察
(二)樂器與樂隊編制的比較
(三)曲辭方面的比較
1. 戲劇類唱詞
2. 細曲

第三章 樂曲種類
一、牌子
(一)牌名略考
(二)樂曲體裁
1. 聯套牌子
2. 單曲聯章牌子
3. 單曲牌子
(三)樂曲形式
二、譜
(一)樂曲組織
1. 聯章
2. 單章
(二)音樂型態
1. 音律
2. 拍法與速度
3. 樂曲形式
三、細曲
(一)樂曲體裁
1. 聯套
2. 單曲
3. 小曲
(二)樂曲形式
1 .一段式多次反復形式
2. 三段式
3. 組曲形式
(三)流傳概況
四、戲曲
(一)扮仙戲唱腔
1. 崑腔
2. 古路戲唱腔
3. 南詞
4. 梆子腔
(二)古路戲曲
1. 劇目
2. 板式-非規律式拍法
3. 規律式拍法板式
4. 其他唱腔
(三)新路戲曲
1. 劇目
2. 西皮系統的唱腔
3. 二黃系統的唱腔

第四章 樂器與樂隊編制
一、樂器種類
(一)鼓板類樂器
(二)銅類樂器
(三)線類樂器
1. 豎線
2. 倒線
(四)吹類樂器
二、樂隊編制
(一)絲竹樂隊
1. 演奏絃譜之編制
2. 伴奏細曲之編制
3. 伴奏戲曲唱腔之編制
(二)鼓吹樂隊
1. 演奏牌子的鼓吹樂隊
2. 戲劇演出的鼓吹樂隊

第五章 記譜法與理論體系
一、工尺譜
(一)音高符號
(二)節拍符號
(三)工尺譜解讀
二、鑼鼓譜及板撩譜
(一)鑼鼓譜
(二)板撩譜
三、總講的符號體系
(一)文字性詞彙
1. 關於腳色
2. 關於場次
3. 關於科介
(二)音樂類符號
1. 鼓介符號
2. 板式
3. 唱腔之板撩
四、音樂類語彙
(一)生活性樂語
(二)與樂曲有關的樂語
(三)與詮釋有關之術語

第六章 樂曲賞析
一、器樂
(一)用途
(二)演奏手法
1. 嗩吶
2. 鼓介
(三)常用曲目
1. 鼓吹樂方面
2. 絲竹樂方面
二、細曲的藝術性
(一)演唱技巧
1. 演唱之語言
2. 唱唸法
(二)展演分析
1. 伴奏方式
2. 樂曲之安排
3. 音高與速度
(三)名曲賞析
1. 桃花燦
2.〈和番〉第一牌
3.〈勸友小牌〉
4.〈烏盆大牌〉
三、戲曲唱腔
(一)展演概述
1. 劇目之難易分類
2. 演唱語言
3. 定絃及音高
(二)唱唸法
1. 嗓門分類
2. 唱詞處理方式
(三)代表性板式分析
1.【彩板】的運用與變化
2.【平板】的種類與變化
(四)劇目賞析
1.〈送京娘〉
2.〈賣酒〉
3.〈奪棍〉
4.〈斬瓜〉
5.老唱片中的劇目略述

【總論】北管音樂的民俗性與藝術性
【引用資料】
一、影音類
二、文字類
(一)曲譜
(二)論著
【索引條目】



作者序

  相較於只有特定的對象能接觸到的南管,北管是一般大眾都可接觸到的。以作者身為專業的研究以及傳統音樂的教育工作者為例,於民國六十七年知道臺灣有南管的時候,早已經從大學畢業且服完兵役。至於北管音樂的接觸,則是從小在家鄉參與廟會活動,因此,不但瞭解了北管的音調,更認識了它的功能與使用場合。舉凡廟會活動中的布袋戲與歌子戲演出,都能聽到有鼓吹音樂,而神明遶境或喪葬的行伍,循例亦是由鼓吹陣頭導迎開道。而每逢過年春節期間,村莊的人家常以唱機播放扮仙戲曲,使空氣中瀰漫熱鬧喜氣的氣氛。

  作者在大學之前對北管音樂的認識,是在傳統社會的節慶與民俗生活下的接觸,因此對該音樂文化現象的存在實況、理論方面的瞭解完全無知。於民國六十七年投入職場後,在當時位於臺北市中華路小南門附近的洪健全視聽圖書館負責傳統音樂的資料蒐集,而後在中廣公司從事傳統音樂的節目編製,經由大量地唱片與錄音帶接觸到臺灣的各類傳統音樂,也對北管音樂的內容開始有較完整的認識,發現北管音樂於民俗性之外,仍有其藝術性層面。

  基於對臺灣傳統音樂生態狀況的瞭解,作者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始進行實地調查。由於事先已經知道知名的北管館閣有靈安社、總蘭社、梨春園與豐聲園等,當時趁著到鹿港學習南管的時間,也順道前往梨春園,以具體認識保存此音樂文化現象的古老館閣。作者對梨春園擁有的相關文物之多確實感到驚訝,而對館員懷有精湛的音樂藝術更感敬佩,因此,就決定了以梨春園為觀察學習北管音樂的對象。

  透過唱片出版的調查顯示,約從民國二○年代至民國六○年代之間的知名的館閣,北部地區有臺北市靈安社與共樂軒,宜蘭市有總蘭社,中部地區有豐原的豐聲園與新豐園,臺中市有新春園,以及彰化市的梨春園。民國七○年代之後,多數的館閣雖尚存,但活動以及館員的藝術性已經大不如前,能維持最起碼的演出陣容編制與音樂的藝術性者,僅存梨春園,這一點也能由梨春園於民國九十八年,由中央政府指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北管音樂的保存團體獲得證明。三十餘年之間,除了從梨春園認識的藝術性外,也進一步認識北管音樂者的真性情。該館的館員多為父執輩,作者前往彰化梨春園的行程多為有空才臨時前往。因此,都是到了之後,才以梨春園的電話聯絡館主葉阿木先生。之後約莫三分鐘,便會見到他騎著摩托車出現在館閣前,隨著召集陳助麟、陳國樑、陳景星等先生一同前來。透過與他們的交往與學習,逐漸奠定了對北管音樂較為扎實的知識。本書的內容,可以說為梨春園北管音樂經驗與藝術性的歸納呈現,在此特別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意。

  一九九四年,基於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規劃成立傳統音樂學系的教學需要,作者四處訪查當時資深且音樂造詣與成就能適任學院內北管音樂教學的藝師,因而結識擅長北管戲曲的葉美景、細曲演唱的王宋來、擁有豐富牌子曲目與掛辭能力的林水金等先生,作者於一九九五年禮聘他們為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北管音樂各樂曲類型的教師。經若干年不斷與三位藝師的接觸、學習,進一步地掌握北管劇目與曲目的多樣性。當時恰逢文建會執行六年期的「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於是提出「北管藝師葉□王□林技藝保存案」,以三位藝師具特色的專長項目戲曲、細曲、牌子為核心,進行北管音樂的保存研究,作者於隨後數年間發表出版的北管音樂著作,大抵為該計畫期間的調查研究成果。故而,竊自認為在北管音樂蒐集整理與研究方面已有一定的全面性與深度,皆為受葉美景、王宋來與林水金先生幫助的結果,特以此成果表達紀念與感謝。

  館閣內的北管提供人們休閒娛樂的節目,呈現以藝術性為指標,若干劇種所吸收的北管曲目或唱腔,也具有可欣賞性。生態尚稱蓬勃的道教、釋教儀式,以及民國六○年代仍頗常見的法教儀式,保存豐富的北管牌子與譜。由於從事其中者皆為職業樂師(及道士),他們的嗩吶吹奏,如臺北地區的李子財、林水泉、高雄縣的李水樹,以及鼓的演奏能力,如臺北地區的李樹木、林道境、林炳煌、朱□燦等,經由對各類宗教儀式的調查,一方面瞭解北管音樂的擴散,另一方面對嗩吶與鼓能展現藝術的高度也有不同層次的體認。除了對道教後場樂師的技藝表示敬佩外,特別感謝道教法事調查過程中,陳榮盛道長、林舜卿道長、朱□燦道長等給予多方的協助。

  另外,本書能付梓出版,要感謝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林明德教授的引介,以及晨星出版公司及編輯部精美的設計與校對處理,在此一併表示萬分的謝意。

呂錘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




其 他 著 作
1. 榮盛鼎陞:[陳榮盛生命史暨道教科儀藝術][陳榮盛生命史暨道教科演文物集][附光碟][精裝](2冊)
2. 百世繁華盡心傳:第二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紀念專輯
3. 南管音樂
4. 臺灣傳統樂器生態與發展(軟精裝)
5. 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