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4316
許惠珺
天下雜誌
2011年11月10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學習與教育


心理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婚姻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暢銷作者最新力作
一個關於收養家庭的求子、育兒、教養的心路歷程
世上有許多孩子沒有父母,需要一個家。
收養就是將沒有父母的孩子,送進想要孩子的家庭。
還有什麼組合比這個更完美?
「只要付出愛,真心的接納孩子,孩子就會成為真正的家人!」

  晚婚或不生曾經是一個趨勢,等到回過頭來想生個孩子,讓人生變得更圓滿時,才發現生兒育女並不是那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

  作者許惠珺嫁了一個洋老公,滿心期盼能生幾個可愛的混血洋娃娃,卻是事與願違。看過西醫、中藥,也嘗試人工受孕,無路可走的坎坷求子路,因為宜蘭神愛兒童之家史培理院長夫人的一句話:「不能生育不表示上帝不要給你們孩子。」許惠珺和先生決定走上收養之路。

  從收養第一個孩子到第四個孩子,一路走來,生命裡的遺憾都轉變成彼此極大的祝福。超越血緣的愛,讓六個人成為親密幸福的一家人。從有甘有苦的育兒經,到家庭生計大事,作者一一分享及解答許多人的疑問:

  .如何去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身世告知的原則
  .怎麼養得起四個孩子?
  .四個小孩怎麼養?怎麼教?
  .如何營造甜蜜的親子關係?
  .收養的流程、準備、注意事項

  本書針對收養可能面臨的問題,提供心理建設及解決方案,並且大聲告訴你:「多子多孫,多福氣!」

作者簡介

許惠珺

  生於1963年,北一女中畢業,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美國紐約州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電腦科學碩士。1994年決定離開電腦本行,投入專職翻譯工作,至今已十七年,擅長翻譯家庭婚姻親子書籍,以及基督教電視講道節目。譯作十餘本。2003年起,在六年內和美籍夫婿先後收養四個嬰兒,現在分別是八歲、五歲、三歲和兩歲。過去八年來,深刻經歷到為人父母的喜悅和挑戰。

  現居台北,每天除了料理六口之家的三餐和家事,還要兼顧翻譯工作。2010年開始透過創作分享個人經驗,出版《這樣做,寶寶超好帶》、《這樣學翻譯就對了》。



推薦


為愛收養 黃迺毓
幸福無悔的「不歸路」 湯靜蓮
作者序:這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

Part One想通了,就有路走
01求子之路坎坷難行
02收養,是完美的組合

Part Two迎接我們的寶貝
03收養第一個孩子
04最初的兩大挑戰
05不要只養一個孩子
06收養第二個孩子
07要不要有老三?
08成為五口之家
09享受有老三的家庭生活
10要不要有老四?
11收養第四個孩子

Part Three告知身世有方法
12知道身世是基本人權
13早點說、常常說
14身世告知其實不難
15尋親的本能與渴望
16能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嗎?
17面對外界的眼光

Part Four溫馨的家庭生活
18怎麼養得起四個孩子?
19爸爸在家真好
20親愛的,我把家變大了!
21媽咪的廚藝大挑戰
22家傳的香蕉蛋糕
23學做小洋裝
24訓練幼兒自己上廁所
25做爸媽的不能怕髒
26手足多,歡樂多

Part Five良好教養有祕訣
27不再為孩子搶玩具頭疼
28化解衝突的好方法
29愛,不要怕道歉
30心上的一根刺
31管教的四不原則
32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
33給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
34百歲醫師的輕鬆育兒法
35早睡早起好處多
36不送孩子上幼稚園

Part Six認識收養
37收養前的準備
38該不該私下收養?
39機構收養好處多

附錄
不放棄做母親的機會  鄭逸雰
收養而來的幸福 李翠卿
國內收出養機構一覽表
延伸閱讀


作者序
這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

  「不孕」這件事,總讓人覺得事不關己,好像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尤其是我嫁了一個金髮碧眼的洋老公,總以為結婚以後可以生幾個漂亮的混血娃兒,沒想到「不孕」的命運降臨在我們身上。這個事實有如青天霹靂,帶給我們莫大的遺憾。

  既然無法生育,我們就轉念透過收養一圓養兒育女之夢。我們在六年間,先後收養了四個嬰兒,如今四個孩子分別是八歲、五歲、三歲和兩歲。

  想來就覺得上帝真是憐憫我的軟弱,祂明知道想要生漂亮的混血兒是一種虛榮的心態,卻仍然成全我,賜給我四個活潑可愛又漂亮的孩子。很多人在知道我們的孩子是收養的之後,常會忍不住驚呼:「怎麼那麼會選,都選到這麼漂亮的孩子?而且怎麼都長得那麼像?」

  其實我們的孩子沒有一個是自己挑選的,收養機構按照我們提出的基本條件安排到哪個孩子,我們就欣然接受。我相信收養父母全心全意的愛和教養,會讓他們長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有個熟人曾經不好意思地對我說:「說實在話,你們家的孩子剛帶回來的時候,都不太好看。可是經過你們的照顧,竟然一天比一天漂亮,真是叫人難以相信。」

  這四個孩子帶給我們無比的喜悅和成就感,雖然照顧四名幼兒的生活十分辛苦和忙碌,但跟我們得到的幸福相比,實在微不足道。每天晚上孩子上床後,在夜深人靜時,一想到他們,心中就充滿幸福的感覺。當年不能生混血兒的遺憾,如今早就拋諸腦後,忘得一乾二淨了。

  收養,也可以幸福。我們一家人就是最好的見證。

推薦序一
為愛收養
黃迺毓(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有一次我們舉辦國際研討會,請來一位美國教授。美國人一般是很重視個人隱私的,除非對方自己談起,否則貿然提出任何關於私人領域的問題都是不禮貌的。然而初次見面,這位教授就主動告訴我,他有六個孩子,我心裡還偷偷想:那你結過幾次婚?

  他大概聽出我的「沒說出口的問題」,很坦然的說:「我和太太生了四個孩子,最大的已經二十幾歲了,我們收養了兩個,一個是東歐小孩,另一個是非洲小孩。」見我瞠目結舌,他又補充說明:「我們家老二還是嚴重的自閉症呢!帶他很辛苦,他目前智力相當於三、四歲的小孩。但是我們很喜歡小孩,家裡很多小孩很好呀。」

  接待他的期間,看他有機會就會主動介紹他的家庭。其他華人同胞也都跟我一樣,又敬佩又羨慕,覺得這種「自找麻煩」的人才是真正愛小孩。

  過不久,又有一位好友從美國回來。過去一年,他們從三口組變成五口之家,因為女兒十一歲了,他們對父母的角色感覺很滿足,經過許多努力和繁複的過程,他們收養了兩個東歐男孩。小兄弟第一次來到媽媽的出生地,十分好奇,也很興奮。他們才去美國一年,英語溝通已無障礙,之前在孤兒院待了兩年,當然有許多行為問題,但是在愛的環境裡,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已經是活潑又有禮貌的小孩。

◎政府應積極鼓勵收養

  這些「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寶貝」讓我想到收養的問題,華人對「收養」基本上是排斥的。通常夫妻很想生小孩而生不出來,若嘗試各種人工受孕而仍不懷孕,只好收養,是不得已的。一般人對「養父母」也有刻板印象,或許因為華人極重視血緣關係,傳統農業社會中為了增加人手才會收養孩子。總之,多半不是因為喜歡小孩而收養,所以養子 / 養女似乎就是「可憐蟲」的代表。

  我認識的美國夫妻收養小孩的例子很多,他們的出發點通常比較單純。所以種族、年齡、性別、長相都不是問題,既然自己生的都不一定盡如己意,收養什麼樣的孩子也是上帝所賜。只要付出愛,真心的接納孩子,孩子就會成為真正的家人。有時,愈是不可愛的、愈是殘缺的,還是有人收養,因為當孩子是那麼「沒有利用價值」,才能真正讓父母體會無條件的愛和經歷不求回報的愛。我們當然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期盼中來到人間,但若不是,也應容許並鼓勵非親生父母來疼愛他、照顧他。

  養父母需要社會的支持和肯定,不要用雙重標準來論斷他們。例如當養父母合理管教孩子時,旁人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以平常心看待這些收養家庭,讓這些為愛而收養的人在承擔父母責任的同時,也能享受當父母的樂趣。

  少子化的社會,政府想方設法鼓勵不能生的人生育,例如試管嬰兒,卻不願面對每年有很多還來不及看到世界就被墮掉的胎兒,社會應該鼓勵收養,讓尚未預備好當父母的人在萬一懷孕時,除了墮胎,還有其他的選擇。「From abortion to adoption」是進步社會的走向!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親身的經驗和詳細的育兒指南,相信能幫助真正愛孩子的夫妻,找到上帝為他們預備的寶貝,享受接下來數十年的人間至愛。

推薦序二
幸福無悔的「不歸路」
湯靜蓮(善牧基金會執行長)

  善牧基金會位於台南的「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最多可收容安置四十五名嬰兒。這些待出養的嬰兒,有些來自善牧未婚媽媽中途之家(大部分是未婚小媽媽),無力扶養孩子的家庭,有些來自機構外因眾多因素無法扶養孩子的家庭。在滿床的時候,可以看到分齡的三間育嬰室中,滿滿的都是小寶寶。

  在嬰兒之家,有專業的社工員和保育員(即保母),也有很多熱心的志工,他們像疼愛自己孩子般的愛這些待出養的寶寶,也辛苦進行二十四小時的輪值。有些寶寶有先天性的疾病,嚴重者甚至如重度腦性麻痺,必須定期治療、復健等,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的陪著往返醫院,只希望孩子留在嬰兒之家一天,能給他們最完整的照護。

  即使如此,工作人員的人力有限,一個人必須照顧許多孩子,就算輪著抱抱、說故事、陪伴玩遊戲等,扣掉換尿片和洗澡等基本照顧,四十五個孩子要花上的時間真的令人難以想像,對寶寶來說,刺激和發展都不夠。

  每次到嬰兒之家探望這些孩子的時候,看著他們一張張純真的臉龐,總讓我心疼不已。尤其是四、五個月大以上的孩子,每個孩子在自己的嬰兒床,或躺或站,只要有人從隔菌的大面玻璃窗外看著他們,大家都好奇的往外看,或笑或叫,非常渴望有人跟他們玩。我想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有志工媽媽的人力加入時,能夠把孩子抱到遊戲墊上,讓他們共同玩樂,有些與大人、同伴的互動。

◎愛不一定需要血緣關係

  算一算,每個孩子望著天花板或看著窗外的時間並不少,因而缺少與外界的互動。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的反應與發展不如在家庭中被專注照顧的孩子。

  在善牧,看到太多國內外的收養家庭,見證了愛並不需要血緣關係的幸福故事。我猶記得,民國九十九年我們有個重度腦性麻痺的孩子小勇,社工費盡千辛萬苦才為他找到美國的收養家庭,當時那個美國家庭已經收養過一個善牧的孩子。來台灣接孩子的那一天,媽媽第一次抱到小勇,激動得淚流滿面,爸爸和十六歲的姊姊也相當興奮,幸福的表情洋溢在全家人的臉上,包括小勇。

  因為本書作者一家人的愛與勇氣,讓四個原本無依的孩子有了永遠愛他的家庭。在少子化嚴重的台灣社會,收養四個孩子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我相信每一個小天使所帶給父母的回饋,都是滋養出父母更多愛與付出的重要能量!在此,除了感謝作者夫婦兩度收養善牧的孩子,更期待這本書在出版後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收養這條路的細節。希望在專業機構的協助之下,能讓收養父母對養育孩子至長大成人有全面的認識與了解。

  收養孩子,絕對是一條幸福無悔的「不歸路」!




其 他 著 作
1.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2.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實踐百歲醫師育兒法十二年(增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