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周敦頤通書哲學闡析
9789866216619
吳碧玲
白象文化
2010年11月23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閒雲書齋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閒雲書齋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周子《通書》為宋明理學開宗的重要著作,
融會《易經》與《中庸》哲理立說,
闡發儒家內聖之學與成德之教的心性精義,
前賢贊其為「千載不傳之秘固在是」!
本書作者廣角而周詳的深入析論《通書》義蘊,
破解並釐正了其內文中千年至今訓解上之疑難處,
深具學術與啟發心靈之價值,很值得有心探討之修學者參考。
本書特色
◎詳闡《通書》精義,廣角全面深入辯析
◎破解並釐正了其內文中千年至今訓解上之疑難處
◎對儒家修身成德根本要義,有精闢見解
◎打破學術門戶,不泥古,具中肯的評析
作者簡介
吳碧玲
1964年生,道號自在主人,法號清慧居士,網路名自在老師。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家中醫師考試及格。
學佛修禪與中醫、太極拳等身心靈研修將近二十年。
曾任中學國文老師、報社中醫養生專欄主筆、社區大學太極拳老師
古典詩詞曾三度榮獲國立成功大學鳳凰樹文學獎
古典詩曾五度榮獲全國大專青年詩人聯吟大會之獎(現場比賽),最高榮獲第二名。
長期從事寫作、國學指導、養生諮詢、與佛法、身心靈之隨緣指導等。
著有《通書思想研究》、《周敦頤通書哲學闡析》、《雲水無心》、《浪漫禪風養生帖》
網站:
「雲水無心」身心靈網站:www.tztzai.url.tw/
「閒雲居─自在老師的國學書院」:blog.yam.com/tztzai
「閒來無事心靈禪境─自在老師的禪修道場」:tw.myblog.yahoo.com/tztzai
「閒雲書齋─自在老師的國學禪房」:blog.udn.com/TztzaiMaster
「全球華人藝術網─自在老師的部落格」:blog.artlib.net.tw/author_personal.php?ename=TztzaiMaster
◎電子信箱:tztzai@yahoo.com.tw
目
錄
出版自序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前言
第一章 宋明理學之興起與特質
──通書思想的學術背景
第一節 宋明理學的內涵特質
第二節 周子與宋明理學的興起
一、理學興起的歷史因緣
二、北宋的儒學復興運動
三、理學興起的外在機緣
四、周子的默契道妙與理學之興
第二章 周敦頤的生平與風格
第一節生平
第二節風格
一、政事精絕人品高尚
二、獨慕聖賢之志與善啟後學
三、超然塵外的仁者生命情懷
第三章 道體的契悟
第一節外在的體察(一)──超越的天道:乾元與誠體
第二節外在的體察(二)──聖人之本:誠
一、「誠」既是廣大高明,亦是切近平常
二、「誠」之專注無息乃源自內在道德性之發用
三、通書之「誠」為貫通天道與人道者
第三節內在的契悟││誠:寂感真幾的道體
一、道體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創生實體
二、「道體」非唯靜態的觀照
三、由「道體」的「動靜」見其全體大用之神妙
四、小結
第四章 內聖成德的實踐
第一節誠的體現與道德踐履之實義
一、中國哲學則是重實踐的
二、實踐是發源於「誠」的自律道德
三、由日用人倫間而體現誠體
四、閑邪存誠的實踐工夫
第二節志學之旨趣
一、志學之意義與重要性
二、志學的具體內涵
第三節氣性之偏與師友的啟發
一、「師」者之事為在於成德之啟導
二、〈師第七〉訓解之爭議與釐正
三、附論〈理性命第二十二〉之訓解問題
四、「師」者如何啟導後學─本節結論
第四節內在的修持工夫
一、聖學之要─無欲
二、聖功之本─「思」與「知幾」
第五節外在的言行修為
一、慎動
二、改過遷善
三、本章小結
第五章 誠體溥化的外王理想
第一節外王思想與天人關係之內涵
一、天人合一與天人相應之義
二、外王思想與政治思想之別
第二節端本誠心之德化思想
一、傳統儒家重在治道
二、端本誠心之化民乃在於各正性命
第三節禮樂教化之治
一、《通書》對禮樂教化的觀點
二、《通書》禮樂教化觀點的忽略處
第四節 仁義政刑與勢
一、天人相應的仁義與政刑
二、《通書》對「勢」的觀點
三、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通書的造詣與價值
一、古今學者對《通書》之評價
二、對《通書》學理內部之衡述
第二節通書未臻圓滿的理境
第三節 總結─通書之承先與啟後的學術貢獻
一、對《通書》自身思想之總結
二、結語
附錄一、周敦頤《通書》全文
附錄二、周敦頤《太極圖說》全文
參考書目
序
作者序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人生真理的探索,與心靈智慧的開拓成長,一直是我生命追尋的方向。
我自幼在「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父親之啟導影響下,即對中國古典文學有濃厚的興趣,除了詩詞古文,四書之類的人生哲學也很喜歡閱讀。
中學時期,開始探索人生奧秘。當時就讀於位在東部花蓮,依山傍海的學校。我常在下課時,獨自一人,登上校舍樓頂,看山、看海、看澄藍的天空──天地的遼闊,盡在年少的胸懷中。一邊望著,一邊思索宇宙人生,做著哲學家的夢。
大學如願進入中文系,悠遊於古典文學與哲學的瀚海。我於民國七十五年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而後於民國八十一年,考進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攻讀碩士。先後在中文系所的學程裡,選修了不少思想課程,先哲們對於宇宙人生或政治社會的哲思,成為我汲取智慧的寶藏。
民國八十一年,因緣際會之下進入了佛門。自行開始修行之後,我首先讀的不是佛經,而是朱熹的《四書集注》。我把《大學》《中庸》重新來讀,竟覺得十分契心,讀之了然於胸,甚為歡喜。前後共花了一年的時間,把《四書集注》全部重新細細讀完,如飲甘露,對於儒家思想,也有了更深的體悟,尤其對《中庸》思想契悟很深。
在碩士班就讀之始,我選修了「宋明理學」這門課,開頭接觸周子的思想,我一讀老師給的講義《通書》,講道體,講儒家內聖之學、成德之教等義理,當下即會意契心。故而碩士論文以這個題目來研究。
我原先想研究的主題是《中庸》,因為自覺對《中庸》頗有心得。然而指導教授卻認為,連當代某位知名哲學大師都無法做《中庸》的研究,一個研究生又如何能為云云,建議我換題目,於是我選擇了《通書》。
因此,會選擇中國哲學領域,乃至宋明理學,乃至周子《通書》,作為研究對象,可說是因緣所至。我於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完成論文《通書思想研究》並通過審核,取得了碩士學位。
當初在作論文時,我先依自己的架構與理念完成了初稿,結果被指導教授刪去了大半,後來只得聽從教授的「指導」,重新用心完成五萬字的《通書思想研究》──此可說是「官方版論文」。而我原先的格局內容,覺得仍有自己的心血智慧,遂保留至今,另整理出版為《周敦頤通書哲學闡析》(八萬餘字),可說是「私藏版論文」。
因此這本書即是我十幾年前所撰寫的碩士論文之原來的格局與內容。
本書除了就《通書》之思想作歸納與析論,並旁徵博引,廣角而周詳的辯析各方面的論點,並將《通書》的學術背景│宋明理學的興起與特質│設為第一章,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闡述。這是對於本論文將《通書》作為「專著」研究的一種學術格局,與將作者周敦頤列在第一章類似「子學」的研究重點不同。書中並且完整呈現周子之人格特質,而不拘於儒學的門戶之見。故而本書可說是較為豐富且全面性的來探析《通書》哲學。而其中第四章第三節之「二、〈師第七〉訓解之爭議與釐正」,破解並釐正了自南宋朱熹以來,至當代幾位哲學大師,這千百年所認為疑難而未解的文句訓解問題,這部份在官方版論文《通書思想研究》中,很受到論文審核教授們的肯定。
事隔十餘年,如今有機會正式出版,將自己過去的心血與對儒學哲理的體會,呈現與分享出來,自是十分喜樂。
本書之出版,歷經兩個多月的重新打字與整理。本〈出版自序〉以下之所有內容,包括〈前言〉,都是以民國八十四年撰寫的初稿而整理完成的,訂名為《周敦頤通書哲學闡析》,以別於「官方版論文」。此外,書後並增加附錄周子原著《通書》與《太極圖說》之全文,以供參考查閱。
撫今追昔,曾經,中學那充滿熱誠與理想的時代,在書上讀到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激發了年少的我,無限豪情與嚮往之心!讀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廣大懷抱,也令人意氣昂揚……。
聖賢先哲們的理想,在現實世界中,也許永難實現,但是,對生命、對人世的關懷與熱情理想,以及對宇宙人生真理的探索智慧,卻展現了無限積極的意義,即使如今世衰道微,依然具有對世人心靈層面向上提升與指引的力量,而成為永垂不朽的世間明燈!
筆者有幸,可以與此傳燈之業而稍盡微薄之力──在此謹將《通書思想研究》與《周敦頤通書哲學闡析》二本書,正式出版供作學界有心研究者參考。(前者已先於本月出版)文天祥〈正氣歌〉:「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每思及,總令人蕩氣迴腸而熱淚盈眶,感念不已──謹此為本書出版之序。
吳碧玲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秋十月十八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