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這些年

這些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33289
毛尖
印刻
2012年7月05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5933289
  •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印刻文學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這些年,怎麼回事?


      「就像段子裡講的,很多年前,天空是藍的,豬是慢慢長的,耗子是怕貓的,壞人是怕好人的,法庭是講道理的,結婚是先談戀愛的,理髮店是只管理髮的,醫院是救死扶傷的,拍電影是毋須陪領導睡覺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欠人錢是要還的,孩子的爸爸是明確的,學校是不圖掙錢的,庸人是不能當領導的,白癡是不能當教授的,萬事萬物都是有操守的。可現在不這樣了。」──毛尖〈跳呀跳呀〉


      比書房與講堂更遼遠、不拘一格的心靈畛域
      飯搭子文友們的有味人生


      作家董橋說毛尖:「毛尖機靈。靈是知,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靈是靈巧。是靈光。是靈妙。是靈清。是靈機也是靈感。讀毛尖文章於是驚歎,於是拍案,於是折服。」


      這些年,時光之河不曾為誰稍停,當代中國也從未慢下變化、進步或讓人更迷惑的腳步。但毛尖對於作家作品、世相百態以及尋常小日子的關注熱情,和敏銳的內省意識,彷彿從未磨損,總是能機靈(董橋語)地拾掇話語、典故或大眾文化,梳理出紛亂人間種種簡單切身卻難以言說,或複雜曖昧且不免瞻前顧後的氛圍心緒;飛花摘葉境界地或幽默或抒情地穿梭、破譯,也見證或寬慰了,那些任誰都啼笑皆非的時刻。


    作者簡介


    毛尖


      浙江寧波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學士、中文系碩士,香港科技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在新加坡《聯合早報》、香港《信報》、《明報月刊》、中國《東方早報》、《新民周刊》等多家報刊寫專欄。著作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電影筆記》、《當世界向右的時候》、《識字課本》、《慢慢微笑》、《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亂來》、《這些年》、《例外》、《有一隻老虎在浴室》、《永遠和三秒半》等,譯著有《上海摩登》等。







    序 黃昱寧


    輯一 所有能發生的關係
    ●所有能發生的關係
    ●愛玲,子善和其他
    ●說起朱天文,我們沒志氣
    ●人頭馬的七十年代
    ●Who is She: 有關孫甘露
    ●讓一步
    ●越來越癢
    ●不應期
    ●山河入夢
    ●香


    輯二 必須是個情人
    ●必須是個情人
    ●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重複,堅持重複
    ●寫給六○年代的情書
    ●尺寸問題
    ●啊!他來是為了這個
    ●拿起勒卡雷
    ●和兔子一起完蛋
    ●野百合也有春天
    ●怎麼回事?
    ●一部平庸的作品可以有多好


    輯三 不會就這樣過去
    ●老頭兒開會
    ●地下室裡的張中行
    ●踏了這些鐵蒺藜向前進
    ●子善老師
    ●二十世紀感情備忘錄
    ●兩個作家
    ●不會就這樣過去
    ●媽的奶最腥


    輯四 答應我
    ●為人民服務
    ●他媽的和操蛋
    ●青春燼餘錄
    ●阿巴斯和寶爺
    ●大明王朝
    ●答應我
    ●How dare You!
    ●年輕才是硬道理
    ●可以不跨坎


    輯五 後來呢
    ●這些年
    ●誰玩老鷹捉小雞
    ●表弟
    ●一間自己的浴室
    ●後來呢
    ●眼淚
    ●沒有證人的記憶
    ●這麼多水離家這麼近
    ●千年月色
    ●年貨


    輯六 跳呀跳呀
    ●離了再結,結了再離
    ●跳呀跳呀
    ●一次一個頭
    ●帶Brass回家
    ●戀戀風塵
    ●芳心的放縱
    ●一枝紅杏出牆來
    ●咱們這身子骨
    ●回馬槍
    ●生死由人
    ●繼續搓
    ●等著我吧
    ●獅身人面
    ●好東西


    輯七 不容易
    ●謀殺春天
    ●徵婚
    ●一夜情和超短裙
    ●最高發院
    ●但是,他忘了帶雞腿
    ●或者廟宇,或者妓院
    ●裝B
    ●奧暈奧暈
    ●菜鳥迎奧
    ●不容易
    ●黑
    ●盜版到底


    ●三筷喔(後記)







    推薦序(節錄)


      諾拉.依佛朗的小說《心悸》裡有個著名專欄作家,泡妞泡得廢寢忘食,整整三周不下床,只是「時不時起來寫上一篇稿子」。你瞧,本質上,專欄作家必須是那種在「天人交戰」中每回都能保證勝出的紀律主義者。按毛尖自己的說法,這些利比多如果不是被專欄用掉了,很可能要「拿來害人害己」。我注意到,小說裡的那位作家,已經被專欄逼到老婆打個噴嚏都要問句為什麼、兒子吞下洗甲水都要「登到全國一○九家報紙上」,而他的工作強度是一週三篇,每篇八百五十個字。毛尖呢,同樣長度的文章她每個禮拜得出產四篇——饒是如此,據我觀察,諸如隨身帶速記本錄音筆、吃頓飯盯著胡椒瓶發呆之類(更多內容詳見《心悸》)的躁狂抑鬱症狀,並沒有出現在毛尖身上。寫作文需要利比多,按軍事化作息寫優秀作文而竟然能面不改色,則需要更多的利比多。光是為了這些利比多,我們就應該向毛尖致敬。


      仍然是那個嬉笑怒罵、善於在家常煙火裡提煉出神奇視角的毛尖,但《這些年》所涉及的話題,似乎更多地與她站在講台上的身份扯得上關係。毛教授既教電影也教文學,文藝批評的經院套路和常備詞庫,她不必伸手也隨時可及。但她不抄近道,那些雲山霧罩的學術炫技,她比我這個學院門外的業餘書評人還用得儉省(不過,一旦用起來她總是有本事把那些乾巴巴的名詞唱成水靈靈的小調,比方說「既是外相的圖騰,也是核心的抒情」之類)。哪怕站在夠高的台階上,毛尖也總是條件反射地堅守讀者立場,不假裝她是作者肚子裡的蛔蟲,更不會充當住在作者隔壁、專售高帽子或者小鞋子的雜貨商。


      寫張大春,她從「仰視」起筆,當我們照例迷失在「毛氏飯桌段子」的時候,她其實已經悄悄拉高視線——凝神平視,在別人落淚的地方她狡黠地看出笑容來,不人云亦云人淚亦淚。這正是典型的毛尖:即便是再輕巧的過場文字,她也保持著獨立思考的尊嚴。寫朱天文,專業名詞的使用在毛尖的評論裡已經是罕有的高頻度了,末了卻繞回到那片她駕輕就熟的氣場——綿裡藏針的,元氣十足的,卻又拉家常式地返璞歸真:「喔,原諒我的強迫症,在描述現代性成為共識,甚至也算不乏前人和後人的時代,華語文學的版圖,稀缺的是抒情,而且是現實主義的抒情能力,這個能力的世俗表現,就是我們從台灣回來,說話會溫柔很多。」當論證推進到緊要關頭,當理論上升到一定高度,毛尖總是有勇氣筆鋒一轉,回到那些更平民、更草根、更普羅(以上三詞在毛尖的時評裡最為常見)的東西,最後完成致命一擊的,總是她獨一無二的直覺。


      這種直覺在文學評論裡並不多見,我們好像已經習慣了用看不懂的語言來掩飾一知半解,借助符號圖表資料注解索引來給評論注射類固醇——好讓它彷彿擁有與自然科學站上同一條跑道的能力。但是毛尖不。讀《貴族之家》,她將閱讀期待對於文本的「反作用力」以及屠格涅夫那足以讓人產生幻覺的浪漫手段,歸結為一滴在文本裡找不到的眼淚(〈眼淚〉);寫《曼斯菲爾莊園》,她的恍然大悟是:「與其說《曼斯菲爾莊園》是一部愛情小說,不如說它是一部有關一個人對一個地方的愛……整部小說中,真正的男主人公是曼斯菲爾莊園」(〈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同樣提到「英國文學偉大傳統」的篇目還有寫勒卡雷和麥克尤恩的,毛尖照例抓住的,還是那些看起來很簡單但確實既貼肉又入骨的東西:「黑咕隆咚」的環境氣氛,曖昧的間諜面目,細膩抒情的文化血脈……於是,在毛尖的閱讀感受裡,這些早就被人評論過幾千次的小說人物都新學會了穿牆術,輕易就可以鑽到另一本書裡串個門聊個天。將這幾篇書評串起來讀,可以發現:關於繁複的英國文學體系,毛尖以寥寥數筆勾勒了一脈相承的草圖——遠非面面俱到,但邏輯是俐落的,觀點是統一的,她只是不甘心讓這些以「體系」的面貌出現罷了。塵歸塵土歸土,將小說還原為初讀再讀抑或久讀不厭時汗毛從皮膚上豎起的瞬間,不許新鮮的閱讀直覺淹沒在八股慣性裡,大約是毛尖下筆時追求的境界。


      有個朋友在形容毛尖的文字時,用了個「自動寫作」的說法,說她始終能在字裡行間保持一種喜氣洋洋的意味,讓你感覺到她是真心喜歡乃至沉溺於寫作這件事,隨時都能進入狀態。我想,如果全歸於「自動」,那未免有點怪力亂神——私底下見到的毛尖,實在跟那種念個咒就能下筆千行的巫婆式作家相去甚遠。不如封她個「半自動」吧,一半是天分,一半是始終不讓這種天分被磨蝕的堅持,構成了「這些年」在文字世界裡愈來愈美麗的毛尖。


    黃昱寧──作家,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
    1975年生於上海。1998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傳播專業。1998年至今任職於上海譯文出版社。已發表譯著過百萬字,其中包括小說與傳記多部。在《萬象》、《書城》、《人民文學》、《南方都市報》、《南方週末》、《東方早報.上海書評》、《上海一周》等報刊上發表多篇隨筆,並結集成書 2006年獲「上海十佳文化新人」提名,2008年獲第五屆「上海出版新人獎」。


    後記


    三筷喔


      我出生在物質不豐富的上世紀七○年代,飯桌上遇到魚肉,一般都控制不住。家裡人多,四個孩子你來我往蠶食之際,外婆常常就會用筷子敲敲飯碗,說,三筷喔。


      事不過三,當年我們最恨的話,長大以後倒也成了自我的約束。這樣,印刻來信說,要出我的《這些年》,我腦袋熱熱,心裡終究忐忑,這是我在台灣出的第三本書;這第三筷,該要多鄭重才能下箸!


      可我也知道,再鄭重再鄭重,也寫不出張大春,用我外婆的話說,不是美人胚子就把臉洗洗乾淨,所以,心一橫,我也就洗洗臉出場,台灣讀者回頭要敲飯碗,用今年中國最熱門的大學入學作文題目來說,以後,我一定,「將梯子橫著放」(作者自謙「要更務實而不是表面上做樣子」)。


      收在書裡的文章,除了發在《東方早報》、《新民週刊》、《香港文學》上的幾篇,主要就是這些年在《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副刊》上的專欄文章,因此,非常感謝陳義芝、劉克襄、傅月庵等督促我寫作的師友。


      這本書能在印刻出版,特別要感謝的是初安民先生、鄭樹森先生的鼓勵。雖然和初先生鄭先生常常一年也見不上一面,但是,偶爾收到的簡訊和電郵總是讓我意識到,老師們在背後看著呢。專欄寫了十來年,其實我也把自己寫成了中年婦女,有時喝高了也會去鼓勵比我更年輕的作者,好好寫啊好好寫,也許你也能成為董橋。不過,遇到老師們,接到他們傳遞過來的歲月魚肉,每一次,我都會深深深地覺得,要把這些文學能量往下傳,我還遠遠不夠資格。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這本《這些年》是一次再出發。






    其 他 著 作
    1. 你記不得了嗎,你回憶一下
    2. 夜短夢長
    3. 你記不得了嗎,你回憶一下
    4. 有一隻老虎在浴室
    5. 一直不鬆手
    6. 我們不懂電影
    7. 夜短夢長
    8. 一寸灰
    9. 夜短夢長
    10. 我們不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