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之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723742
曾國祥、徐斯儉/主編
左岸文化
2012年9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左岸政治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左岸政治
分
類
社會科學
>
政治
>
中國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用鮮血和謊言寫下的百年中共黨史
國家與文化領導權:上海大眾文化的社會主義改造(1949-1966)
中國網路圈套:數位絲路如天羅地網控制全球未來,美國華府智庫專家的關鍵報告
中國陌路:來自中國境內最後一位澳洲通訊記者的內幕報導
毛澤東把地獄搬到了人間:炎黃子孫在馬列子孫統治下的苦難記憶
內
容
簡
介
「和平對話」是晚近兩岸關係發展的新主軸。隨著ECFA的簽訂以及文化交流的密集展開,有關和平共存與相互理解的論調,已迅速地在兩岸社會中流傳開來。
我們試著提出“civility”的概念,作為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思考兩岸發展之和平基礎的可能方向。在英語的語境裡,“civility”同時意指「文明性」與「公民性」。 扼要地說,前者涉及文化的精神資產,後者涉及政治的行動理念,而道德則是連結兩者的橋樑。從「文明性」,我們將被迫回到歷史與情感的面向,來求索和平的文化根源,從「公民性」,我們則須扣住制度與公民的面向,來替和平的政治意義,提供論述線索。
收集在本書的所有論文,大體上即是在「歷史」、「情感」、「制度」與「公民」這四大軸向上,進行相互詰問與交錯論證,但求增進兩岸學界對於和平之共同基礎及其障礙的理解範圍。順沿著「文明性」與「公民性」的基本理路,本書的各篇論文雖然各具特色並有獨立的中心論旨,但整體而言,它們約莫呈現出以下四點共同特色:
(一)重視價值信念:
本書的作者一致認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所需具備的共同基礎,並不在於經濟利益,而在於價值信念;同樣地,對於兩岸和平共榮造成最大挑戰的問題癥結,也不單單涉及「讓利」與否的爭議,而是來自於歷史、情感、制度與公民認同上的嚴重分歧。
(二)重估西方理論:
本書所收集的論文固然大多藉助西方價值與理論觀點,來反思兩岸和平的共同基礎,但在論證上,這些論文均避開了西方中心主義的限制,而以文明性與公民性在兩岸特殊歷史情境中的體現,作為問題焦點與陳述主題。
(三)開展多元觀點:
雖然不同的作者對於兩岸共存共榮的前景,懷抱著不同的期望與憧憬,但每位作者都勇於提出自己探索和平基礎的可能方案,從而豐富了這場對話的素材與內容:從自由主義、價值多元主義、懷疑主義、同情理解、共和主義、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到綠色環境主義,在本書中,作者所提及的理論觀點,既多元且深入。
(四)開拓對話空間:
順此,本書的另一特色是:超越「狹隘的中國地域主義」與「天真的西方普遍主義」。也因此,在本書中,讀者處處可見作者們力圖擺脫極端民族主義的僵局,以另謀兩岸和平對話之空間的努力。
目
錄
前言 「文明性與和平對話」國際學術會議開幕致詞──黃煌雄
導論 文明性/公民性與和平對話──曾國祥
第一章 文明性與普遍權利:跨文化對話的觀點──曾國祥
第二章 兩岸和平的展望:兩大國關主流理論夾縫中的價值多元式政治思考──葉浩
第三章 兩岸正在走向「穩定和平」嗎?尋找兩岸公民社會的共同政治價值──徐斯儉
第四章 賤民宣言──或者,台灣悲劇的道德意義──吳叡人
第五章 試析兩岸國族問題中的情感結構:一種對話的嘗試──汪宏倫
第六章 「台灣共識」如何可能?一個來自公民社會的觀點──范雲
第七章 中國因素與台灣民主──吳介民
第八章 兩岸政治安全困境的風險管理與和平共存基礎的價值創造──陳明通
結論──徐斯儉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