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刑事訴訟法(下)(大學教科書系列)

刑事訴訟法(下)(大學教科書系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760677
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
承法出版文化
2012年9月25日
200.00  元
HK$ 190  







叢書系列:大學教科書系列
規格:軟皮精裝 / 608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大學教科書系列


[ 尚未分類 ]









  刑事訴訟之內涵,近年一直處於變動狀態,稍不留意,昔日熟悉之條文或判決,即遭廢止或變更。在此變革中,一些新興的重要理論也逐漸浮現與建立,如何掌握這些理論,成為學習刑事訴訟法最重要的客體。我國近來修法方向,多採美國、日本之經驗,如證據排除法則、當事人進行主義、認罪協商、傳聞法則等等。本書由台灣大學、輔仁大學、台北大學的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三位具留美背景之教授合著,三位教授各有所長,許多論文已成為大法官解釋、增修法律、最高法院判決之內容。本書儘可能囊括當今刑事訴訟重要議題,詳細整理、分析、闡釋相關理論與實務見解,更重要者,本書提出許多新的議題及新的理論,希望能引領我國刑訴發展,也讓讀者預知未來可能之變動。

作者簡介

王兆鵬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
  司法院刑事訴訟法研究修正委員會委員
  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委員
  內政部人權工作小組委員
  冤獄平反協會發起人
  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
  中華民國律師、美國紐約州律師

張明偉

  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專任副教授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富蘭克林皮爾斯法學院智慧財產權法學碩士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學碩士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學士

李榮耕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專任副教授
  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莫勒法學院法學博士
  冤獄平反協會理事
  檢察事務官、律師、司法官考試通過



第八篇 審 判

第一章 當事人進行主義與職權主義
壹、導論
貳、必也正名
參、優缺點爭辯
肆、文化之辯

第二章 法院
壹、法院
貳、特別法院

第三章 訴訟程


壹、訴訟關係
貳、訴訟條件
參、訴訟行為

第四章 自訴
壹、意義
貳、自訴權人
參、自訴限制
肆、自訴審查
伍、承受與擔當
陸、撤回
柒、反訴

第五章 審判中被告之地位
壹、被告是否得請求具結
貳、訊問次序
參、不自證己罪-不得以被告為舉證方法
肆、陳述意見的權利-訊問被告之義務

第六章 共同被告之合併及分離審判
壹、導論
貳、共同被告合併審判之目的
參、分離審判

第七章 受迅速審判之權利
壹、導論
貳、所保護之利益
參、美國法參考
肆、我國妥速審判法

第八章 審判之範圍
壹、我國法之審判範圍
貳、我國實務之弊病
參、美國法參考
肆、理論分析
伍、審判範圍之擬議

第九章 簡捷程序
壹、簡易程序
貳、簡式程序
參、協商程序

第十章 裁判
壹、種類
貳、成立及諭知
參、效力
肆、裁判書的製作

第十一章 被害人之權利與保護
壹、訴訟參與權
貳、刑事訴訟程序的保護
參、受陪同在場的權利
肆、金錢補償

第九篇 證 據

第一章 證據保全
壹、意義
貳、偵查中之證據保全
參、審判中之證據保全
肆、證據保全之執行

第二章 舉證責任
壹、舉證責任介紹
貳、我國法之舉證責任
參、舉證責任理論
肆、阻卻違法、阻卻責任
伍、程序法的舉證責任

第三章 物證保管流程
壹、意義
貳、證明

第四章 傳聞法則
壹、理論
貳、我國法沿革
參、傳聞定義
肆、法定傳聞例外
伍、類推適用之傳聞例外

第五章 對質詰問權
壹、歷史
貳、對質與詰問
參、審判中詰問權之實現
肆、無效之反詰問
伍、審判中對質詰問權之限制
陸、對質詰問權與審判外陳述

第六章 共犯或共同被告之陳述
壹、過去實務見解
貳、新法

第七章 合併審判之證據法則適用
壹、一般情形
貳、特殊情形

第八章 證人調查
壹、證人能力(適格)
貳、傳喚及拘提
參、具結能力
肆、證人意見或推測之詞
伍、訊問或詰問之主體
陸、訊問或詰問方式
柒、詰問次序
捌、詰問之範圍
玖、誘導詰問
拾、不當詰問
拾壹、異議權
拾貳、彈劾證人
拾參、隔離訊問

第九章 拒絕證言權
壹、理論與意義
貳、概括與個別之拒絕證言權
參、類型
肆、程序

第十章 證人不自證己罪之拒絕證言權
壹、證人不自證己罪之限制
貳、權利告知
參、共犯與共同被告
肆、偵查中之特殊問題

第十一章 律師與當事人之秘匿特權
壹、理論基礎
貳、權利主體
參、要件與範圍
肆、法律效果

第十二章 證人指認
壹、導論
貳、指認錯誤原因
參、指認方式
肆、防制指認錯誤
伍、被告有要求指認的權利

第十三章 鑑定人
壹、鑑定人與證人之異同
貳、機關鑑定
參、當事人之權利
肆、鑑定人之條件與資格
伍、鑑定人選任或委任
陸、鑑定人意見形成的基礎
柒、法院受鑑定意見之拘束?
捌、科學證據之證據能力認定標準

第十篇 救濟程序

第一章 上訴審審理
壹、上訴審構造
貳、上訴通則
參、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肆、未提出視為放棄法則
伍、無害錯誤法則
陸、上訴三審之禁止或限制

第二章 上訴二審之具體理由
壹、空白上訴之遏制
貳、具體理由
參、實務最新見解

第三章 第三審
壹、第三審之構造
貳、上訴第三審之限制
參、上訴程式
肆、原審法院之審理
伍、第三審法院之審理
陸、第三審法院之判決

第四章 抗告
壹、抗告權人
貳、範圍
參、程式
肆、法院的審理
伍、效力
陸、再抗告
柒、準抗告

第五章 一事不再理
壹、憲法原則
貳、似而不同之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參、法律及實務
肆、何謂「一事」?
伍、實務見解之瑕疵
陸、本書見解

第六章 再審
壹、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貳、為受判決人之不利益

第七章 非常上訴
壹、導論
貳、我國法
參、分析評論
肆、結論

第十一篇 其他程序

第一章 執行
壹、指揮執行
貳、死刑
參、自由刑
肆、罰金刑
伍、從刑
陸、保安處分
柒、救濟

第二章 撤銷緩刑宣告
壹、法制疑義
貳、比較法制之差異
參、撤銷緩刑法制之檢討

第三章 附帶民事訴訟
壹、規範目的
貳、法理解析
參、其他刑事訴訟程序之附帶民事損害賠償制度
肆、檢討與建議


  寫一本教科書,可謂甚為艱難,也可說極為簡易。言其易,只要將坊間教科書、國外參考書攤在桌前,整理歸納再排列組合,二三年之功夫,即可粗具規模。說其難,要能洞觀問題所在,自成一家之言,針砭實務,擘畫未來,非數十年之耕耘,豈有可能。

  過去為教學之便,將自己累積的數篇論文、教學心得,匯整為《刑事訴訟講義》,稱作講義,因為仍有許多見解不成熟,不敢貿然下筆,又不願人云我云,致缺漏之處甚多。本有志奮力完成,然漸感年老力衰,深悟有生之年要完成一本好的教科書,似為不可能之事。

  在美國常見一本書由多位作者合著,又看到自己的學生卓然有成,乃興起合著教科書的念頭。張明偉教授是我台大法研所的學生,李榮耕教授是我東吳大學的學生,兩人都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亦專研刑事訴訟法。二人返國後,勤於著作,各有所長,論文之品質與數量俱佳,儼然有引領學術風騷之勢。觀其所引進之最新理論與研究方法,常歎不如,也慶幸後繼有人。或許是不敢違抗師命,或許是熟悉美國之學術習慣,二人亦贊同合著之提議,我們就決志分工合作,為讀者打造一本嶄新的刑事訴訟法教科書。

  我們不打算將古書白話化,也不願意將實務見解體系化,更不想將台灣法律殖民化,我們只希望呈現一本高品質的教科書。在這本教科書裡面,我們儘可能囊括所有重要議題,再深入剖析其理論基礎、實務現狀、未來發展,每一個議題的處理,非經深思熟慮,不敢下筆,希望能帶領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更知其可能之變化發展。基於教科書完整性之考量,即令為較無爭執之議題,我們亦審慎鋪陳,務使讀者能輕易掌握刑事訴訟之精髓。

  我們有信心,這是一本很不一樣的教科書。更期許,這本書代表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王兆鵬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