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

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937989
趙文滔、許皓宜
張老師文化
2012年10月12日
127.00  元
HK$ 107.95  







叢書系列:教育輔導系列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教育輔導系列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能隨心所「御」的治療最省力,卻也最有力量!

  家庭治療取向浩繁,常令初學者不知從何著手
  究竟哪些知識與能力是家庭治療師必備的呢?
  大師的治療歷程看起來出神入化
  進階治療師要如何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治療風格?

  本書帶您走進家庭治療師養成訓練殿堂,深入剖析:
  .4大應用範疇
  .5項基本任務
  .6類核心能力
  .7種重要關係動力
  .9次詳細會談歷程

  提供完整引導,讓您循序漸進,逐步成為有自信的家庭治療師。

作者簡介

趙文滔

  香港大學婚姻及家庭治療博士,諮商心理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專業興趣為伴侶諮商與家庭治療服務、訓練與督導,研究領域包含本地家庭治療專業發展、浪漫愛情流行文化(小說與偶像劇)對伴侶關係的影響,以及心理諮商中跨專業系統合作的歷程與效能。

許皓宜

  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諮商心理師。曾任馬偕專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現任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專業興趣為家庭治療實務工作、訓練與督導,以及中小學、企業員工與社區民眾之家庭教育與家庭講座。研究領域偏好實務歷程研究,對治療師的語言和治療歷程中的關係改變深感興趣。



推薦序1 致新世代的家庭治療(師) 陳登義
推薦序2 為「家族治療」錄像 陳 韺
作者序1 家庭治療這門功夫 趙文滔
作者序2 家庭治療的觀察學習法 許皓宜

第一章 成為家庭治療師

一、透過家庭,理解一個人

二、系統思維:症狀與系統脈絡的關聯
何謂「系統觀點」
重要性與其應用範圍

三、家庭治療專業發展現況
家庭治療有效嗎?
實證研究結果解決不了的問題
家庭治療這門專業:現況與未來發展
實務發展的限制

四、古典系統理論與其限制

五、區分學派的教學訓練模式及其限制

六、家庭治療師的核心能力
1進入治療
2評估與診斷
3治療計畫及個案管理
4治療介入
5法律、倫理及規範
6研究及方案評估

第二章 評估關係動力:培養對關係動力的敏感度

一、人際相互性:彼此關聯、相互影響
互補性:互為對比,實為一體,互相包含,互相依賴
競爭
循環因果:彼此互為因果
案例:做女兒的軍師,不要做獄卒

二、界限、分化與三角關係
關係中的離與合
界限:在「離」與「合」之間尋求平衡
自我分化:維持自我的重要能力
親子間的共生與共依附
三角關係
(1)跨代聯盟:孩子成為父母的「情緒配偶」
(2)親職化:孩子變成「小媽媽」
(3)代罪羔羊:孩子被視為「小惡魔」
(4)支持型迂迴:孩子成為「小病人」
案例:生病的兒子,分不開的母子

三、人際溝通:層次與型態
語意:語言的意義
語法:語言的風格
語用:語言的脈絡與功效
從內容到歷程
雙重束縛:溝通理論的臨床應用
習慣性溝通姿態與一致性溝通
案例:淡定媽與激動女兒

四、依附關係
孩子長大不只需要營養
不同的依附關係型態
依附關係對兒童發展的驚人力量
依附型態的來源
治療依附創傷的孩子
案例:抱著母親感受過生活的孩子

五、關係模式的代間傳遞
情緒反應模式會代代相傳
暴力:可怕的代間傳遞
教養方式的代間傳遞
婚姻模式的代間傳遞
案例:代代相傳的「文化寡婦」

六、家庭韌力
信念體系:韌力之核心
能緩和衝擊的組織模式
有助適應的溝通過程
案例:不會擁抱的夫妻

七、進入語言與意義的世界
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
對話:詮釋與意義創造的美妙過程
敘事:解放與給力的一種過程
反思過程:治療歷程中的「留白」
反思團隊
治療隱喻(模型)的移轉

第三章 推動改變,修補關係:家庭治療師的五項基本任務

一、協助家人投入治療
從個人歸因,拓展到系統觀點
是家庭沒準備好,還是治療師?
一步步贏得家人的投入
有時需要一點堅持

二、探問與進入脈絡
探問的功夫
選擇探問的焦點
進入家人的位置發言
進入脈絡
從游刃有餘到出神入化

三、促發對話
讓家人自己交談起來
邀請對方回應
協助家人克服溝通阻礙
提煉和對焦
鼓舞家人繼續對話

四、處理衝突
新手家庭治療師的夢魘
家庭治療師如何面對衝突
在對立、緊張升高之前,化解掉張力
從衝突進入重要經驗脈絡,增進彼此親密感

五、促進關係
他們原本已經相愛,我們只需要幫他們把愛找回來
努力讓冰封之下的愛再次出土
看見華人文化裡的豐富情感
肢體接觸的溫柔力量,超乎想像
掌握要點,加以熟練,然後放下

第四章 會談歷程:開啟關係修復之旅

第一次會談
第二次會談
第三次會談
第四次會談
第五次會談
第六次會談
第七次會談
第八次會談
第九次會談
結語

第五章 系統/關係思維在不同場域的應用

系統思維在校園的發展
系統思維在職場的發展
系統思維在社區的發展
系統思維在醫療體系的發展

附錄一: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AAMFT)頒訂之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
附錄二:教師用教學手冊



作者序

家庭治療這門功夫

  學習一種知識,需要的是正確的資訊,但學習一門功夫,是知道了道理之後,花時間精熟它,逐漸掌握其奧妙。在過程中,你會愈投入愈驚喜,欲罷不能。

  對我而言,家庭治療不只是一種專業知識,而是一門功夫。一開始吸引我追求,然後挑戰我克服一個接一個的自我限制,後來讓我充滿成就感與意義感。現在它變成一項使命,我迫不及待想把它介紹給更多人。

  這本書打算從「功夫」的觀點介紹家庭治療。其中有些內容,乍看之下可能會讓人覺得「太簡單」,「知道了還是不會做」。我盡力以實務經驗為綱,重新梳理相關的內容,努力說明其中心要,希望對有心學習這門功夫的人有用。有沒有達到目標,靜待讀者們評斷。

  儘管冒著被前輩同好及學生誤解、批評、不屑的風險,我還是決定整理這幾年從事家庭治療的經驗,以野人獻曝的心情,把我認為重要的要點整理出來,做為有心學習者的依據。如果運氣好,能遇到幾個願意提醒、指正、反對書中觀點的朋友,給我一些回饋,讓我能發現自己的盲點,那將是額外的收穫。

  這本書能出版要感謝很多人。感謝我兒子,讓我體會為人父的辛苦與滿足;感謝我內人,包容我一不小心就被工作淹沒;感謝我的案主,讓我學會家庭和治療的意義;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努力把我知道的東西講得更清楚;感謝皓宜,如果沒有她的協助,這本書會一直躺在電腦裡;感謝張老師文化公司壽成和天蕙,使得這本書變得比原來更好;還要感謝李維榕老師,沒有她的調教,就沒有我今天這身功夫。

  希望讀者也都會愛上這門功夫。

趙文滔

家庭治療的觀察學習法

  學習家庭治療,對我而言是從「觀察」開始:在醫院單面鏡後觀察醫師和家庭晤談,在李維榕督導班中觀察同儕的逐字稿和錄影帶;接著又隨著自己博士論文的撰寫,觀察多位家庭治療師與數個家庭的上百次會談……,於是我發現,這種「觀察學習法」,居然更有效地提升我從前在許多練習中學習不到的功力。

  這些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學習家庭治療並非只是學習和家庭談話,更重要的是「看懂」家庭的關係與動力;當「看懂」關係動力後,便更能陪伴家庭去找到他們在無望與僵局中的「出口」。於是,我們將這本書的重點放在「觀察」──即使無法實際透過影像與口頭的說明,我們仍然嘗試藉由過去會談的家庭片段,來幫助讀者重新瀏覽這些家庭治療中重要的「實務概念」及「實務歷程」。希望這種不同於學派分野的寫作方式,能讓讀者在理論中感受到家庭的活力。

  參與本書的寫作,要先感謝文滔多年來的經驗與構思,並用超強的邏輯力來串連這些理論與治療片段,更要慶幸我們能找到一致的書寫筆調來呈現我們所要展現的內容──當然,如果沒有遇到壽成和天蕙,我們無法獲得那麼多寶貴的修正意見。在寫下最後一個案例的片刻,我深感這歷程中獲益良多。

  感謝李維榕老師、陳韺老師和陳冠宇醫師,因為你們的調教與分享,讓我不只愛上家庭治療,更堅信不管什麼樣的家庭都有希望。最後要感謝我最愛的一對兒女、先生,以及我們的原生家庭──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能成為自己。

  也希望讀者能在書中獲得面對家庭治療的希望和勇氣。

許皓宜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