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411546
理查•萊特/著
趙婉君
立緒
2002年5月15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大學堂叢書
規格:平裝 / 320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大學堂叢書


[ 尚未分類 ]









萊特先生對教育與學習不但關心,且深諳箇中三昧。

他說,我們應該傾聽學生們的忠告,而我則說,我們應該傾聽萊特教授的建言!

他道盡了精微洞見與高妙方針,引導學生如何以齊心協力的方式增進學習。

這是每位關心學子與其學習過程的人不可錯失的寶典-且看萊特和一群學生們,將傳授給我們什麼樣的武功秘笈。--彼得•瑪格瑞斯(C. Peter Magrath),州立大學暨土地計劃大學國家聯盟主席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是一本精湛絕倫的好書,對學生和老師均能提供實質的幫助。本書貼近審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加上學子的心聲漫談、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其他老師們的寶貴意見,構築了一段繽紛多彩的大學體驗。這是我必買而且必用的一本書;感謝理查•萊特的悉心與創意,其不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老師中的老師。--馬丁•叟羅(Martin Trow),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

  為什麼有些學生可以左右逢源地善用大學生活?而有些學生則顯得左支右絀,回首來時路,竟發現自己老是趕不上進度、或與機會失之交臂?

學子們可以擁有什麼樣的選擇?而老師和大學裡的領導者,又各有什麼樣的法寶,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改善他們的大學經驗,並使學生所投入的時間與金錢,得到最大的收穫?

更重要的是,大學校園裡日益繽紛的多元樣貌-- 無論是在文化、種族與宗教上所綻放的奇花異果--這對於教育工作來說,到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而學生和教職員應該如何應對,以從這些五花八門的差異當中,甚至是在那些無可避免的誤解與尷尬場面發生時獲益和學習呢?

汲取十年來與哈佛大四的學生訪談的經驗,作者理查•萊特已為這幾個基本的問題,焠煉出令人振奮且實用的答案。

學生要如何聰明地選課呢?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有些教授可以點石成金,而有些教授則只會冷眼旁觀呢?要如何將課堂上的學習,和生活上的所見所聞結合呢?我們略舉萊特先生的建議如下:

與他人共同學習,比孤軍奮戰更有成效。
學會時間管理是最首要、也最重要的技能。
個別指導的獨立式研究與工作實習,往往能帶來豐富的學習與刺激的挑戰。
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是一種學習,也是最豐碩的體驗。

一籮筐的具體建議,佐以學生們充滿迷惘、挫敗、發現與希望的真實故事,使本書成為追求學術及個人成就上不可多得的指南。

作者簡介

理查•萊特(Richard L. Light)

現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暨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與另一位哈佛教授合著有《計劃與總結》(By Design and Summing Up)一書,並曾獲頒多項教育殊榮,本書並獲哈佛大學出版社「維吉尼亞與沃倫•史東」(Virginia and Warren Stone)獎,獲選為年度最佳教育與社會類傑作。




〈序〉理性、友善與多元的哈佛-傅佩榮

從入門說起
全書綱要
向學生們學習
發現與驚喜
這些發現是否暢行無阻?
校內校外,雙效合一
我該上醫學院嗎?
是讀政治學好呢?還是讀法律系好?
自尊自重與自我膨脹
芭蕾舞、火雞骨和外科手術
學生的錦囊妙計
時間管理
課業與活動,兩者應得兼
參與藝文活動
求助之道
慎選住宿環境
立竿見影的課程模式
成效斐然的小班教學
家庭作業的成效
注重寫作的課程
如何強化寫作能力
學生給學生的建議
為同學而寫
一分鐘報告
關於自然科學課程的迷思
自然科學課程老師的忠告
外國語言課程
諄諄教誨,循循善誘
有力的忠告
向成功的學生看齊
時間記錄
良師兼益友的個別輔導員
參與團體活動
鼓勵分工合作
努力求變求好的教師
一言一語,準確掌握
腦力激盪,知識共築
學術理想與個人生涯兼顧
大班教學,其樂融融
專業思考訓練
發言無罪,反思有理
證據在握,一本萬利
深不可測的魅力
跨系整合
繽紛多姿的校園
受教權利與教育衝擊
理想的環境
高中時代多元化的負面結果
大學多元環境
多方觀點激盪校園
從差異中學習
宗教多元注入正面活力
共同生活,相互學習
跨種族的交流之道
兩難的抉擇
認識自我
校園領導者可用武之地
包容政策
建立校園文化
學生團體的領導者
關鍵性的前幾週
晚餐前的課程調整
介入學生生活
附錄:評估計劃
訪談的優點
我的豐收

〈謝辭〉
〈參考書目〉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44,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陳宏州
/ 台灣高雄/中山企管
2005.02.19看陳宏州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作者以科學的統計數據做為研究背景加上他個人對於大學教育的觀察與體驗來與讀者分享在像是哈佛這種培育精英的頂尖大學裡要如何規劃學習計畫才能更為有效率,同時也能擁有更為快樂的大學生活!

在閱讀完此書後,個人覺得一以貫之-本書的重點就在於「時間管理」這四個字,而這也是作者所一直強調的.進入大學後完全不同於高中時代,不再有人會拿著鞭子逼你唸書,這正是所謂的「自由」,從此個人時間的規劃幾乎都操之在己,所以學習「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絕對不容忽視!

此外,書名乃一本書的靈魂之所在,個人覺得此書中文書名的命名顯有欠當!或許是為了增加對讀者的吸引力,中文書名只提到「如何讀大學」,好像本書是專為大學生或正準備進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所寫的,但實際上大學教授們也更應該看!本書其實也提出不少美國教授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建議!例如書中提到的:「為同學而寫」、「一分鐘報告」等等,個人覺得在台灣都蠻具有可行性與實用性!現行台灣的大學教育仍嫌呆板無聊,每次幾乎固定來個分組或個人報告,作業,考試,不但學生不喜歡上課,翹課情況比比皆是,教授也不願意把心思花在大學部上,雖然上課學習本來就是學生的本分,但倘若教授們除了研究與外務外,更願意花點小時間在與學生溝通和教學技巧,相信在提升台灣的大學教育水準上會比每年爭大學經費和拼命喊口號效果更為明顯有用!

最後,由於此書又是一本來自西方的翻譯書,東西的文化背景不一樣,對於台灣的大學來說,當然還是有許多不太適合的地方,例如台灣在大學裡相當強調的英文學習,本書就幾乎完全沒提到(比較相關的大概就是寫作技巧和外國語言學習部分吧),因為作者處在英語系國家,本來就不太需要特別注重學習英文。

另外,此書在後面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討論多元化與種族問題,但在現在台灣的大學校園裡,除了少數的留學生和國際交換學生外,大多數還是以台灣人為主,且相信一般的台灣學生與外國學生相處上並無像美國有如此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所以或許後面這一大部分對於台灣的大學生來說有如隔靴搔癢,但此書仍然還是有值得台灣的大學生及相關教育工作者一看之處!
小撥
/ Houston
2003.11.16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本書很棒喔~~邊看居然會邊流眼淚耶...大概是我人在異鄉,很難過吧...我不是ABC啦.只是來休士頓的交換學生..我想只要在台灣長大的人,都會去思考"唸書為了什麼吧?"我從來不想去相信唸書是為了賺錢,我心中總是有信念,剛好跟這本書不謀而合!

通常會認同自己學校的人,絕對不是因為在課業上有極佳的表現,倒是因為參與校園活動社團等等.而且唯有把興趣跟課業或是事業結合,才有可能發揮自己對課業上盡最大的努力.我以前就認為學校其實是讓人學習怎麼生活的地方.不是為了死讀書;這本書娓娓道來,學校願意為學生努力的地方,我是個遇到老師退避三舍的人,看到這本書,真是令人感動.

這本書舉了很多例子.是告訴學生如何善用大學裡的資源,更是告訴那些教授們,應該如何看待學生,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更願意為課業努力.這本書真的買得很值得.唯一的缺點是文章有時候很雜亂.
可能是作者有太多的話要講了.我想讀書真正的意義就在這本書中了吧.
許景泰
/ 台灣台北
2002.07.31
評鑑等級:

4顆星
本書許多明確精湛的觀點與生動的實例,對於才剛從大學畢業的我來說,有許重疊的經驗與價值,讓我不得感到興奮。也因如此,我花了三天時間,斷斷續續輕鬆的讀完它。書中所提的一些價值值得一再玩味反思探求。如書的一開始即談及大學經驗四個重要建議:


1.與他人共同學習,比孤軍奮戰更有效。


2.學會時間管理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3.個別指導的獨立式研究與工作實習,往往能帶來豐富的學習與刺激的挑戰。


4.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是一種學習,也是最豐碩的體驗。


除此之外,書中特別提到「優越的寫作能力」對於畢業後的工作而言,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p.76)「寫作技巧」的提升,必然成為求學過程中,很重要的課題。同時,對於組「小型的讀書會」,透過課前同學彼此的討論互動,更有助於課堂的學習,並且可激發出課堂教學之外,意想不到的啟發作用。


最後,我想提到書中所提很值得分享問題,即是思考:「學術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究竟有何關聯。」、「如何將課業與人生連結在一起。」這個疑問,不僅僅是反求諸之外,有時更關鍵在於找到一位好的指導教授給予的指點,使得個人在大學/研究所的求學生活中,更易找到自我追求的人生價值與方向。


即將步入政大,畢業後有幸再度重回大學的回抱,這次的心態不再是年少大學時期青瑟的茫懂無知,反而更珍惜這次深入研習的機會。對自己、對未來以及對這裡有更大的期望與抱負!經過這本書的重新洗滌心靈之後,別有另一番深刻的體悟﹔同時,也更有方向的找到重返校園的意義。


研究所生活畢竟有別於大學生活,雖同樣的是身處在校園「象牙塔」之中,但享有更大的學術空間足以揮灑、有更督促啟發你的指導教授、還有自我興趣的加以深化再造,卻是很不一樣另一個求學階段的開始。


相關連結:

http://www.harvard.edu/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