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中國歷史研究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67855
梁啟超/著、林志宏/導讀
五南
2012年9月01日
63.00  元
HK$ 59.85  







規格:平裝 / 250頁 / 20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中國歷史研究法(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新史學合刊)

  梁啟超是史學近代化倡導者和出色實踐家,他敏銳地輸入吸收西方近代史學理論,綜合了中國傳統史家的理論主張,成功地運用新理論、新方法,為近代學術開創諸多領域。梁氏受西方史學思想啟發,曾於一九0一年寫作中國史敘論,為此篇立論之雛形。至本文發表,正式打出「史界革命」旗號,新史學理論已基本成型,當推為探討中國歷史研究方法的開山著作。

本書特色

  收錄導讀文,及另收錄〈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新史學〉二文,供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梁啟超

  (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別號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

  在思想方面,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和汪康年黃遵憲等創辦時務報。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八月,發動維新變法失敗;九月流亡日本,在日本創辦清議報。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又創辦新民叢報和新小說。這些報紙雜誌對於新思想的輸入和宣揚,都有極大的影響

  在史學方面,一九○一年至一九○二年,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在學術方面,一九一八年底赴歐,遊歷各國。回國後,從事文化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活動,陸續寫下了《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文化史》等具有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一生著述豐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一百四十八卷,一百餘萬字。






中國歷史研究法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二章 過去之中國史學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說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與鑒別
 第六章 史跡之論次

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

新史學
 中國之舊史學
 史學之界說
 歷史與人種之關係
 論正統
 論書法
 論紀年


導讀

  近代中國的史學發展,大致歷經了三重思想變化,而且每次都與現實環境的牽動密切有關。第一次變化的內容,主要係為了因應晚清危局,界定「什麼是歷史」?結果是提出「新史學」的口號。第二重變化焦點則在於「如何研究歷史」?最能說明這方面的成果,便是一九二○年代由胡適(一八九一—一九六二)等人所推動的「整理國故」運動。至於最後一次所經歷的變遷,是關於「怎樣解釋歷史」,以做為未來選擇和取決的途徑;我們可以舉「社會史論戰」和馬克思史學在中國發展做為代表。本書的作者梁啟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即是第一重「史界革命」運動的發起人;毫無疑問,本書也是標示著中國傳統史學邁向現代史學的轉型代表之作。

  梁啟超的史界革命及意義

  梁啟超,字卓如、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是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學者,被譽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巨人」。梁一生其實有著非常燦爛且豐富的傳奇故事,其定位始終是研究歷史的人最感興味的題材。陶希聖(一八九九-一九八八)嘗以民國「五.四」運動為分期,說之前思想界主要以梁任公為首,此後則是胡適開啟風氣,成為文化運動的導師。儘管這樣的比喻未必全屬事實,但卻恰如其分地點出了清末民初思想界中梁啟超的位置。其中,梁生平活動最常為人所稱道的,即是他在近代中國提出史學革命的貢獻。

  二十世紀初「新史學」口號之所以能夠提出,絕非無的放矢,有其時代背景的因素。簡單地說,晚清以降由於中國接連遭受政治和外交上的挫敗,愈形激發了民眾強烈的救亡圖存意識。為了思考如何來拯救國族危亡,當時許多人努力尋求各種解決途徑,梁啟超便是其中之一。這位「言論界的驕子」極敏感地掌握時代趨勢,選擇以史學為起點,重新出發;很快地,他的言論席捲了整個輿論及知識界,不能不說獨具匠心。因為對中國人來說,「史」原本就是一門古老又熟悉的學問,早已流傳悠久,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思想資源。無論從代表私人立場的史記,還是到官方所主導編修的正史,甚至其他形形色色不同的紀傳、編年,乃至地方志等文類,可以說,史學發展在中國的學術傳統裡並不陌生。然而,史學知識原本所該具備鑒往知來的功能,卻在十九世紀時一連串外人列強的壓迫之下,暴露其缺點,也失去了應有的地位。

  人們反而從以往的歷史教訓中,找不到如何因應這「三千年來未有之變局」的對策。梁啟超即於此風潮下趁勢而起,對史學提出深刻的反思。就在一九○一年時,梁先發表中國史敘論;一九○二年又有新史學一文,昭告民眾不能再沿襲過去舊有的歷史思維,高唱史界必須革命的呼聲。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