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舊日時光

舊日時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33927
陳柔縉
大塊文化
2012年11月26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Mark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22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Mark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陳柔縉的文章,像一冊既厚重又輕盈的老相簿。
  當你走進她細心佈局的文字,彷彿踱入歷史的幽巷曲弄,
  每一篇文章,都像一幅品相良好的黑白照片,
  各自講談一則迷人的典故,一則讓人津津有味的昏黃敘事。
  這些鮮明的歷史快照,有被解凍的古老記憶,和被釋放的親切生活……

作者簡介

陳柔縉

  台灣雲林縣生(1964),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1986)。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專欄作家。

  著有《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1993)、《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總統的親戚》(1999)、《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類十大好書、《囍事台灣》(2007)、《台灣摩登老廣告》(2008)、《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2009獲金鼎獎〈非文學類〉、《台灣幸福百事》(2011))。



推薦


歷史特派員 路寒袖
翻讀一冊老相簿 黃哲斌

一.老牌子
張國周也是資生堂
龜甲萬的艋舺人總經理
來自緬甸的虎標萬金油
森永牛奶糖怎麼來的?
原鄉在麻豆的明治巧克力
霸佔了初戀滋味的可爾必思
豐田汽車「走破」台灣

二.商業財金
聽「拉機歐」買股票
保險行騙團
台灣商標的初登場
個人所得稅老早開徵了
日系百貨的致命吸引力
台灣夜市的來歷
百年地價追逐戰
櫥窗裡的假人

三.異國情緣
北韓來的刺客
台灣出現過最高的人
九十年前美國職棒到台灣
有皇室的時代
為什麼「打」電話是「卡」電話?
台灣文化的基因
迂迴上海路

四.學生生活
中學考卷在監獄印的
吃飽就要走路
過年不能放假
甚麼時候放暑假
懷念的日本「先生」
第一次的同學會
古典師生戀
第一家托兒所在西門町

五.女性摩登
留學女人的雄心
明星一般的開車小姐
女人與飛機的進化論
誰家女子打高爾夫

六.歷史與我
我是平埔族
林獻堂的紐約.我的紐約
母校的前世
老天不辜負


推薦序1

歷史特派員

  近十幾二十年來,文化界最大的收穫之一是陳柔縉這位「歷史特派員」的現身。

  她就像《魔鬼終結者》的電影情節,從現在回到過去,單槍匹馬的為我們回溫、重建那諸多如《明天過後》迅速冰凍、瓦解的生活記憶。

  陳柔縉擁有超人般的忍術,可以長久潛伏於歷史的陰暗角落,從頹圮荒蕪的舊帙裡搜索斷簡殘篇,然後抽絲剝繭,寫出一篇篇我們既熟悉又很不熟悉的題材。

  質樸而剛健毋寧是陳柔縉的文字基調,不過如果你多一絲敏感,立即就可感受到她那特有的豪邁之中,隱隱然綿綿律動的女性溫婉。

  但這些都不足以詮釋陳柔縉的魅力。

  在她的文章裡,處處可見彷彿信手拈來的例證,寥寥數語的一句結論,無不是她翻閱數千、數萬倍篇幅的史料,並花費無數心力查證、比對而得的。這是來自知性的魅力。

  爬梳過去容易跌入盜墓的陷阱,但陳柔縉的能耐是將一堆時間的琉璃碎片組裝成一座座巍峨的七彩寶塔;由於每一片都經過她親手細膩的撫摸擦拭,重新裁剪,因此,片片盡是她的手漬與心思。這是感性的魅力。

  請盛裝打扮以赴童年的約,這是閱讀陳柔縉必備的基本禮儀。在她的字裡行間散步,兩側的句子縷縷散發出時間的芬芳,而當我們著了這股迷魂香時,陳柔縉則好整以暇的使出她最擅長的獨門密技,那就是,在讓過去活了過來的同時,將我們遣返過去。

路寒袖

推薦序2

翻讀一冊老相簿

  陳柔縉的文章,像一冊既厚重又輕盈的老相簿。

  厚重,因為當你走進她細心佈局的文字,彷彿踱入歷史的幽巷曲弄,啊,原來曾有北韓刺客潛來台灣,謀刺裕仁天皇的岳父;啊,日治時代的修身課,原來靜靜地影響著台灣文化的基因;啊,原來平埔族西拉雅血脈比我們想像更近,而柔縉以自己的身世追溯,提醒這件事。

  輕盈,因為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像一幅品相良好的黑白照片,各自講談一則迷人的典故,一則讓人津津有味的昏黃敘事,廚房裡的龜甲萬醬油,藥箱裡的虎標萬金油,梳妝台上的資生堂,還有我們童年視作豪奢品、只有每學期遠足才能吃到嘴裡的明治與森永,它們各自種種。竟然與台灣瓜葛如此。

  陳柔縉的文字,實則更接近影像,讓我們「看見」一張又一張,如此鮮明活潑的歷史快照,被解凍的古老記憶,被釋放的親切生活。

  透過紙頁,我彷彿「看見」生於一九三二年、長於台北大稻埕的母親,每每談及「日本時代」,總要先以日語滔滔講述一次,然後快活地以台語轉譯給我們聽的神情語氣,她口中熱烈浪漫的,既是她的少女時代,也是整部家族小史,某個斷代的集體回憶。

  然而,陳柔縉的時代相簿,又不只是懷舊的,同時也是現代的。她寫日治時期的個人所得稅,寫當時各行業的所得差距,也寫第一批留學海外的女性,寫台灣各地夜市風華的起源始祖,寫1920年來台的美國職棒隊,放進現今時空脈絡,竟有各自的新聞意義,各自的對照反差,各自的知識樂趣。

  換言之,柔縉的文章不在懷古,不在耽眷往事,更重要的是,透過昨日,讓我們更理解今天,更理解彼此。這些舊事如此沉靜,如此綿密,讓人看見,鏡中的自己。

  「原來,在這塊土地出生、求學、成長、老去的我們,承繼著這樣的微物基因呀。」我讀著這些文章,每每暗生這款驚嘆。

  或許,這正是如此一本老相簿,讓人來回撫挲,不忍讀畢的緣故,我們都自頁冊之間,瞥見自己在時光洪流裡,似曾相識的細微落單身影。

黃哲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