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飛向彩虹的夢園

飛向彩虹的夢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874848
社團法人世界和平會
鄭舜瓏
零極限
2012年12月19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育文教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育文教


[ 尚未分類 ]









  逐夢的孩子就像一株新發的幼苗,他們能推開泥土、戰勝乾涸;
  生命奧妙在於一份心中的執著,只要夢想存在,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全台灣出身貧弱家庭的孩子何其多,許多人需要為了學費、生活以及未來出路時時煩惱,除了經濟難題得要面對,更得遭受「貧窮」帶來的慢性侵害:例如學習進度落後、心理創傷自卑、求學機會不平等…諸如此類的難題。然而,「飛向彩虹的夢園」一書卻讓我們看見了生命的可能性;這群在貧困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非但沒有自暴自棄、放棄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力,反而更加自立自強,在成長路上不斷追求卓越。

  字裡行間,讀者彷彿可以看見那些拿著曲棍球棒在球場飛馳的孩子們,臉上的自信和堅毅溢於言表;或是那些在山林裡騎著獨輪車橫行校園的小朋友,在偏遠山區享受青春汗水;又或者是加入已有二十五年歷史的布袋戲團,用小小的手掌,將掌上布偶控制得出神入化。這一幕幕清晰的畫面,都在文字鋪排之下躍然紙上;「不認命」的青春鬥士們,用他們的笑與汗,在不公平的立基點上,為自己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贏得做夢的權力以及生存的尊嚴。

  青春一去不復返,然而在這些被貼上貧弱標籤的孩子身上,青春已然盡情揮灑、了無遺憾;

  他們為自己贏得跳出環境限制的門票,通往更好的未來;
  不可限量的未來,在他們身上才正要啟程。

  小小夢想家的四個智慧
  ◎勇氣:面對真心、拿出勇氣
  勇敢就是擇己所愛;當我們能誠實面對內心的想法,而不是被世俗規範決定人生,夢想便離我們不遠了。

  在思想開放的現代,很難想像在距今十多年前,當一個男生鼓起勇氣對父母說:「我要學舞。」需要經歷什麼樣的家庭革命?尤其在金山這個保守鄉鎮,多數父母都抱持著牢不可破的觀念:跳舞沒有出息。-「舞蹈,學習實踐自我的勇氣」

  ◎執著:堅持,是創造卓越的唯一方式
  社團活動,一直是這些貧弱家庭孩子的生活重心,他們日復一日過著規律訓練的生活。持之以恆是改變人生的重要關鍵,任何磨練都是讓學生閃閃發光的必經過程;而他們從不喊「累」的求知態度,更是現代孩子應該學習的最佳楷模。

  劇團裡的小朋友每個禮拜有四天的時間來練習布袋戲,從最基本的前場把戲偶擒好、擒正,學習戲偶的跑步、翻跟斗;後場學會看工尺譜,訓練手的靈活度,懂得與指揮配合演出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一步慢慢地學習這個幾乎快要失傳的傳統技藝。 -「『搬戲』,肯定自己也看見世界」

  ◎信心:相信自己的獨一無二
  不管是貧弱家庭或偏鄉兒童,雖然擁有資源不比一般學生,然而開朗天性和聰慧天資,卻是上天賜給他們的禮物,和一般學生並無二致。圓夢家從不讓物質環境打擊自我價值,只要心靈是自由而快樂的,健全人格自然會造就圓滿人生。

  在七月二十九號,社團更受邀擔任原住民詩歌交響樂的開場,在新莊體育館登台演出,在好幾千人面前登台亮相。黃主任笑著說,每次孩子上台總能讓他驚豔;別看這些小鬼頭在台下嘻嘻哈哈,只要換上原民服裝往台上一站,他們就會在觀眾的目光下,搖身一變為最專業的表演家,那是在他們血液裡流動的文化,沒有人能夠帶走。-「跳出『原』始感動」

  ◎感謝:從知足中看見快樂
  一個逐夢者懂得感謝,不但感謝成功和支持,也感謝失敗和挫折。書中的孩子們擁有早慧心靈,對他人的援助充滿感謝,更對自己擁有的生活由衷滿意;生命永遠都有遺憾和不足,然而怨天尤人的人看見缺憾,積極進取的人看見收獲,這個人生的大道理,卻早已在這群孩子的生命裡得到實踐。

  在這人來人往的台北熱鬧街頭,安安奮力的唱出她對音樂的熱愛,雖然僅僅只有三首歌的時間,但是安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為自己也為每一個人歌唱。當然,也為了最親愛的奶奶歌唱。安安演唱的三首歌曲其中一首便是蘇芮的《奉獻》,是安安為了感謝奶奶一路辛苦的拉拔,而獻唱給奶奶的,安安說:「因為知道奶奶喜歡這首歌,所以偷偷的練習,讓奶奶知道我的感謝是永遠說不盡的。」-「鎂光燈照耀下的堅持」

本書特色

  貧弱,是一個客觀描述,或只是一個主觀認知?
  環境,是讓人沉淪墮落的根源,或是鞭策人走向光明的動力?

  這是一本敘述環境與奮鬥、夢想與妥協的故事;
  回答所有現代人都好奇的一個問題:是否英雄真的不怕出身低?

  有一群貧弱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們的夢想沒有富裕家庭來支持;
然而他們卻有無邪的笑容和傻氣的堅持做後盾,協助他們堅定地往夢想的目標出發。

  家庭出身,是一個人的開始,而非結束。
  這本書用十個故事,捕捉了這群努力做夢的孩子的身影;
  夢想在他們身上燦爛地存在,那是拮据經濟、艱苦環境都無法奪去的光輝。

  陪這本書一起「造」夢的三個理由
  ◎書裡的十則故事各自獨立,卻彼此幫襯交織出巨大的生命力道。透過在不同校園的細膩觀察,讀者能從故事裡發現這些孩子的堅毅神態,早已存在著成功夢想家的縮影;環境養成的成熟性格,將成為他們之後人生的堅實後盾。細膩的筆觸、深度的探訪,讓讀者在感動的淚水中學到寶貴一課。

  ◎為失去動力的自己,打一記夢想的強心針。對貧弱家庭而言,一塊麵包、一個鉛筆盒、一件衣服,都是值得感激的上蒼恩賜,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代人難以想像的事;而擁有追逐夢想的能力,更需要強大的家庭後援才能辦到。這本書將帶給讀者強力震撼:原來我們擁有這麼多的資源,卻不懂得將它轉換為實踐人生的養份;這本書就像一場及時雨,洗滌讀者對幸福的無知與無感,重新找回對「夢想」的悸動。

  ◎學習感謝,永遠是人生的重要課題。每篇不同故事的孩子們,除了同樣活潑、開朗,最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對生命賦予的一切充滿感謝。時時埋怨生活不順遂的現代人,尤其需要學習書中的宏大智慧;因為讓內心充滿憤恨的從來不是資源匱乏,而是不甘心的過剩慾望。

作者介紹

社團法人世界和平會

  有鑑於人類世界共同賴以生存的地球各方面狀況日益惡化,從外在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到內在心靈的腐敗,吳錫銘教授期望帶領大家共同發揮善心善行,重建一個祥和安定的社會、一個永無爭紛的和平世界,便於二○○○年時創立世界和平會。吳錫銘教授提出「世界和平源自於內心的和平,內心和平奠基於兒童時期。因此世界和平會關心兒童心靈的守護,全力推動貧弱與危機家庭兒童救助活動」的服務理念,推行三種服務計畫:

  一、「搶救危機兒」危機家庭兒童脫困服務。
  二、「搶救受飢兒」貧弱家庭兒童愛心早餐與營養食品服務。
  三、「偏鄉圓夢」服務—幫助孩子脫貧,更幫助孩子勇於追求夢想。

  世界和平會的服務計畫希望號召更多人關懷這些孩子,讓更多的溫暖與鼓勵幫助孩子們遠離危機、貧窮與飢餓,讓孩子們二代脫貧的願望成真。



推薦詞 將真誠寫出來,就會動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黑幼龍
編者的話 一封封信件,成就不凡的升遷奇跡
前言 一個人的電子郵件,喚醒職場的「心」

序幕 週一早晨吹來的風
「每週訊息」是一股暢快氣流/交換每週訊息,得遵守三項原則/
一封郵件,讓風氣、氛圍大不相同

第一章 模樣不等於個性,要這樣理解同事
自我介紹陳腔濫調。記得我是誰?/你瞧見的模樣,並非她的個性/
速配的化學效應,因此產生/缺點變成特點,促成團隊行動/
「感情變好」不等於「互相理解」/跟部屬搏感情?不容易/
不強迫寫、可以上班寫/自動召開的迷你跨部門會議/
認識一個人,沒有盡頭/一封信件,共鳴自然湧現/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二章 一封信,比面對面更能自然對話
這封信,讓沉默者雄辯/不只給「讚」,還送出「返歌」/
自然而然進入「深層對話」/面談?戴上面具的談話/
聚餐應酬,年輕人不吃這套/真心話,往往都是場面話/
酒後吐真言?酒後只會情緒化/這時候,用散文取代公文/
電子郵件讓共鳴不用等待/「寫信」是新科技,不是老派作風/
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三章 柔性對抗,個性就這樣「磨」出來
傳送郵件,讓個性得以發揮/現在的職場,尊重個性反而失去個性/
各自有個性,豪豬遇困境/打造柔性對抗的環境/
網路論壇空洞,每週訊息不空洞/傳送信件,形成生態系/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四章 別人的經驗成了自己的知識
經驗不等於知識,反省的人有福/用電子郵件檢討,避免一團和氣/
信件成了寶貴的知識庫/知識不說出來,自己也不知道/
學到訣竅——言語無法確切表達的智慧/談自己(的失敗)/
如何讓部屬自我管理?/從「我學到……」的角度檢討/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五章 無法言語的智慧,用信傳授
訣竅是沒法教的,只能談談/體驗訣竅,只能用自己的方法/
我不是教你,只是談談我自己/心態不對,學不到訣竅/
主管自省,大家有壓力/自省式的閱讀,而非書寫/
主管想長進,部屬才想長進/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六章 人總有心情問題:一封信療癒與成長
關心別人的人生難關,不必急著介入/讓他每週寫信,冷靜審視自己/
用心「聆聽」這一封封信/真誠的關心,何須「具體」形式/
你的關心,是為了先讓自己心安嗎?/別人心裡有苦,你不能隨便介入/
私人問題,主管得幫他自己療癒/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七章 如何改變風氣︰不抓兇手、而找關鍵
無須走動管理,更能體察人心/字裡行間,你學會運用直覺/
讀信聊天便能輕鬆領導/網路社群式管理,讀信就是讀心/
歡迎先驅者提供「逆耳」訊息/複雜的心靈生態,引導它產生「突現」/
易受擾動、不可預測的群眾心理/部分生病、整體生病的心靈生態系/
人非機器,「心」不能單獨治療/問題行為總是因果難分,不該分析/
矯正問題︰不找兇手、而找關鍵/操作人心的意圖總導致相反結果/
信件就像一面鏡子/與工作無關的信

第八章 沒有「意圖」,這封信才會成功
同事寫的信,看見我自己/從主管自己的這封信開始/
抱著操作主義,每週訊息必失敗/「老闆抱歉,不讓你稱心如意」/
超越「意圖」,別想用信做任何事/「我想多了解同事」/與工作無關的信

尾聲 帶一本書去無人島
資訊化時代的新管理方式/人「心」的管理/心靈生態系統的經營/
突現,管理的新層次/「突現策略」的思想/有緣千里來相會/
帶一本書去無人島

謝辭



推薦序

將真誠寫出來,就會動人

  我好喜歡寫信,有時寫給家人,有時寫給同事。主要的是談談我對他(一個人)的感受。例如,深深以他為榮;感謝他的付出、投入;敬佩他的寬宏態度;讚美他的自信。
  
  他們把這些信都收藏起來了。多年下來,有些同事已累積成厚厚的一疊了。好像很寶貴,很珍惜。
  
  我自己也一樣。有一次搬家的時候,我那已結婚生子的女兒看到我多年來收集的信,感嘆的說,這些信比她的年紀還大了!
  
  這些信是我周遭的人與我互動的真跡,是我們真誠分享的精髓。信也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很寶貴的一部分。
  
  信,將真誠的感受寫下,署名,註明日期,真的很特別,也是任何其他形式都無法取代的。口語、電話、簡訊,以及各式各樣的聯繫,雖然各有特色和優點,但沒有一樣能具備信的感覺與感動。
  
  關鍵在於,你要喜歡寫信,知道怎麼寫,而且要真心的寫。然後,就可以擁抱寫信的樂趣了。

文/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黑幼龍

編者序

一封封信件,成就不凡的升遷奇跡
  
  二十世紀末,當網際網路開始風行,許多主管正忙於因應這股風潮,或是排斥使用時,日本總合研究所共同創辦人田?廣志獨具慧眼,看出科技也可以運用在職場的人際溝通與交流上。而他基於這種想法所提出的新領導方式,十多年來廣為日本企業所採用。

  田?廣志生於一九五一年,三十歲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專長是核能工學。同年,他進入三菱集團旗下的三菱金屬公司,擔任原子能事業部的主任技師,並成為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委員。之後,他前往美國,在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與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擔任客座研究員。

  三十八歲時,田?廣志參與創立日本總合研究所。他把原本隸屬從住友銀行的「日本情報服務公司」獨立出來,轉型為綜合性的智庫、諮詢顧問型態的企業。並提出「產業育成」的願景和策略,以民間主導創造新興產業為目標。
  
  在管理上,田?廣志提出「每週訊息」這個方法(也就是每週寫一封與工作無關的電子郵件,寄給全體成員),來凝聚所有員工的心,提升團隊績效。
  
  接下來的十年內,他率領部屬與七百二十家企業,共同設立及營運二十個異業聯盟,培育出無數的創投公司與新創事業。由於不斷創造出高績效,因此他從技術研究部門主管,一路快速晉升為董事兼「創發戰略中心」所長、顧問,創造了升遷奇蹟。

  一九九九年,田?廣志前往美國波士頓,任職於新英格蘭複雜系統研究所(NECSI)。隔年,擔任多摩大學研究所教授,提倡社會企業及創業理論。隨後,為了培育及支援社會創業家,來改善社會體系,他更創立了全球化網路研究機構Sophia Bank公司,擔任公司代表,進而設立「社會創業家論壇」。目前已集結八千多位企業家,致力在各個領域推動社會改革。
 
  二○○五年,他被美國的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評選為US-Japan Innovators。二○○八年,獲選為世界經濟論壇的The Global Agenda Council會員。
  
  二○一○年,日本發生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受到海嘯侵襲,造成慘重災害。田?廣志接受日本菅直人首相的請託,旋即於三月二十九日受聘為「內閣官房參與」(相當於我國的國策顧問)。
  
  另外,田?廣志勤於執筆創作,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已出版超過五十本著作。領域涵蓋了工作與人生、思想與哲學、企業與經營。其中,許多書籍已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在全世界擁有廣大的讀者。

  現在,他還到世界各國演講,分享他透過一封封與工作無關的信,創造高績效的領導祕訣。
  
  在某次訪談中,田?廣志指出,一個人擁有專門知識或證照,並不代表就是會做事的人才。當前企業需要的,是擁有敏銳的直覺和洞察力、高超的技巧和智慧,以及能夠提出方案來引領企業持續成長的人。要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傳統的「師徒制」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他強調,他的職場「老師」就是主管。在職場上,部屬看到上司如何和顧客交涉談判、如何引導會議進行,於是潛移默化中學到語言無法傳達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唯有主管與部屬能暢通無阻地交流知識和經驗,並且讓每個成員深入了解彼此,企業才能邁向成功。

前言 

一個人的電子郵件,喚醒職場的「心」

  在你的組織裡,會不會覺得,每個人都很拚命,但總是缺少一股溫暖?

  和部屬每天見面,一起工作?會不會覺得自己和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感到孤單?

  你是必須扛起領導責任的主管嗎?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用盡一切方法,努力與部屬溝通,但總是無法和他們心意相通?

  如果你有這些感觸,請閱讀本書。

  我有一句話想告訴你:寫封與工作無關的信給部屬和同事,可以改變整個職場。

  剛開始,你或許不相信這句話。但是,請相信我,只要將一種方法引進你工作的地方,職場的氣氛就會開始改變。一旦氣氛改變,同事之間便能心意相通。
  
  這個方法我稱之為「每週訊息」(weekly message),就是每週寫一封與工作無關的信,寄給全體同事。

  只要運用「每週訊息」這個方法,第一天,職場的氣氛就會有所不同。持續三週,職場的氛圍將出現變化。持續三個月,職場文化也會開始改變。

  這絕非只是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身為主管的我,根據親身實踐體驗所提出的方案。

  本書是以我的體驗為基礎所寫成的,在一九九九年首次出版。
 
  從那時候開始,讀過本書的各界人士陸續將這個方法引進他們的職場,結果深受歡迎,成為一種新的溝通方式。從近百人的企業到只有三人的公司,各行各業都採用每週訊息的方法。

  雖然本書描述的方法已過了十個年頭,但在現今這個時代,它具有一層新的意義。

  因為,在現今的社會裡,許多新的溝通方式廣為流行,而十年前它們都還尚未出現,例如「部落格」、「推特」。

  這些個人與個人之間交流資訊的方式或文化,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這意味著企業或組織內部的溝通方式,未來也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因此,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裡,每週訊息的效果應該會越來越明顯。這就是為什麼要重新出版本書的原因。

  我希望讀過本書的人都能夠共襄盛舉,採用每週訊息的方法,努力改變職場的氛圍和文化。

  即使從一個人開始做起,也能夠改變整個職場。我想將這個訊息獻給所有希望喚醒職場「人心」的讀者。

與工作無關的信

  ◎懷念阿公,讓我更懂得體諒包容(M.T. 二十歲女性)

  我的祖父是個相貌英挺的歌舞伎演員。

  大約在我小學三年級時,祖父總會在假日帶我去銀座,到他工作的地方去玩。一進入後臺,我就聞到空氣中瀰漫著和服特有的氣味和化妝品的香甜氣息,我很喜歡那個地方。我也很喜歡看到祖父在那裡的模樣。

  大概在那陣子的一年後,祖父明顯出現異狀。
  他罹患了老人癡呆症。

  祖父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當時我還小,雖然很喜歡祖父,卻開始覺得他很恐怖,讓我很丟臉,對他說話的口氣也變得很不客氣。這種情況大約持續了兩年。

  在深冬的某一天,祖父因嚴重的肺炎而去世了。

  為什麼我不能更溫柔地對待他呢?
  為什麼我不能更好聲好氣地對他說話呢?
  這些想法年復一年沉重地壓在我身上。
  不過,往生的祖父或許已經原諒我了,因為在夢中祖父總是對我微笑。

  現在,我每天都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個能包容任何人的人,千萬不要白白浪費這個悔悟。」

  ◎單打獨鬥,白費工夫(T.K. 二十八歲男性)

  延續上週的話題,這次我想寫我從足球中所得到的教訓。
  有一天我們輸球,教練少見地粗聲問我:「你今天到底在和誰作戰?」
  我回答:「我和對方的守門員作戰……。」
  教練:「難怪,所以我們才輸球。你應該要和隊友一起並肩作戰才對。」

  我那天因為情緒太激動,常一個人衝到前面踢球,所以教練才這麼告誡我。順帶一提,這是義大利的足球諺語。我們的教練以前曾經是青年代表隊的球員,所以常常用很多足球諺語教導我們。

  他說話的氣勢像是要把人吞了一樣,但我們很相信他的話,並且會在下一場比賽中更努力表現。

  現在,我遇到好幾次狀況,都很符合這些教訓。果然有些事情,要等年紀大了一點才有體會。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