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最後一趟巴士:年紅小說選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76859
年紅
釀出版
2012年11月28日
130.00 元
HK$ 110.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馬華文學獎大系
規格:平裝 / 326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馬華文學獎大系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這是最後一趟巴士呀!」他自言自語地說:「要是還有人趕不上,那他們該怎麼辦?」
開了二十年的車,今天是樹桐伯最後一次執勤。
巴士再也不會誤點出發,也再也不會有人關心工人是否都上了車。
時代畢竟是不同了,被解僱的樹桐伯如今又該何去何從?
二十世紀六○到九○年代,馬來西亞經濟快速發展,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觀念和淳樸的民風民情面臨嚴峻挑戰,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由此產生,這便是年紅小說寫作的大背景。
透過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年紅為我們展示了社會現實和人生百態,也使若干年後的讀者得以窺見舊時的馬華世故與人情。
年紅作為一名小說家,以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用小說為特定時代作了史詩般的敘述,逝去的馬華傳統文化也因此永存在這本《最後一趟巴士》之中。
本書特色
1. 作者年紅為第七屆馬華文學獎得獎者,曾任教師、校長、文學叢書主編,用字精要,文字富有感情。
2. 故事內容多描述現代社會中親情淡薄,傳統文化流失的現象,背景雖在馬來西亞,但台灣社會中也可看到相同現象,可藉此書作為借鏡。
作者簡介
年紅
原名張發,筆名另有魯師、晉溪、夏之雷、易兆等。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祖籍福建晉江下鄉村。一九六○年畢業於日間師訓學院,曾任過教師、柔州加亨國民型華文小學校長、大馬國語研究會總秘書、兒童報週刊主編、泰來兒童文學叢書主編、南馬文藝研究會會長、國語文學出版局文學諮詢委員會委員、大馬寫作人(華文)協會國文秘書、大馬翻譯與創作協會副會長,現為麻坡東甲啟明華文小學校長。
目
錄
「馬華文學獎大系」總
序
自序
「時代夾縫」中傳統價值觀的危機與身分的焦慮--年紅小說導讀
摩托車
雪后
白母雞
最後一趟巴士
一票
三腳貓
痔仙
文苟
義款
神算子
人與狗
小卡車
哀悼會
賣棺者
恥
兄弟情
陋屋
橙黃的太陽
鱷王
牛角蕉
獵手
理髮伯和咖啡佬
阿威
貴人
巷裡.巷外
大衣
計程車阿老
提升
二胡
十三號
舞會
送月餅的老人
變形的母親
清溪水,慢慢流
愛的咒語
少女圖
搶匪
麗珠和茱蒂
寫給母親的信
包裝水
那含笑的面龐
高空天線
缺德呀缺德
鑽石手錶
領屍
辭職
榴槤與女郎
黃金地
大傘.小傘
但是
第一課
此河不得游泳
中流砥柱
老人院門口
好兄弟
公主和番
馬六先生死了
打手
序
自序
會學寫小說,主要還是自小就愛讀小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閱讀可說是最好的消閒方式,也是學生時代的最佳精神糧食。記得,念小學三年級時,讀了第一本小說是中國兒童文學家李岳南的《白娘子的故事》,不但喜歡,而且印象深刻。後來因喜歡看香港的武俠粵語片,幾乎沉迷在我是山人、羅浮山人、毛聊生……的武俠小說天地。當時只不過十二、三歲,便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四處叫賣報刊雜誌、油條燒餅去賺幾毛錢來購買愛看的小說書刊。幸虧進入中學後,懂得從《中華文選》課本的作者生平中,選讀五四運動後的文藝小說。當年,半工半讀,省吃省用,把錢大都拿去買老舍、巴金、茅盾、魯迅、張天翼、沈從文、郭沫若……的著作。我曾為董總的《中學生》周刊寫過一篇題為《阿Q戰勝洪熙官》的散文,談的便是閱讀興趣轉變的事兒。
雖然早在一九五四年我便發表了第一篇散文,記得那是刊登在南方晚報副刊的《綠洲》版。不過,我期望的,還是成為小說作者。直到一九六○年,我的小說習作才有機會在南洋商報的《文風》、《商餘》和南方晚報的《小說版》發表。印象中當年的副刊編輯都有扶掖新血的愛心,否則像我們那群青少年的習作是很難在中港台資深作家雲集的副刊上突圍的!
由於十一歲時父親病逝,家徒四壁,母親靠一雙手撫育了八個兒女,困苦情況可想而知。貧困的生活環境,耳聞目睹的難免是勞苦大眾唱不完的悲歌。因此筆下的人物、故事幾乎都圍繞著這圈子。後來踏入教育界,參加了社團活動,看的也多了;可是有好一段日子腦海裡始終浮現著農業社會的那種意識和現象,所以有人說我的作品傾向「左派」,也有人說我是「現實主義」作者,還有說我的小說是「草根文學」。說實在的,我寫小說時,從來就沒想到這些。我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與時俱進,寫作技巧方面不要固步自封。
為了提升寫小說的技巧,我曾經在六七十年代參閱了許多名家撰寫的小說創作論之類的書籍。可是獲益很少,更甭說有什麼影響了。倒是閱讀海明威、巴爾扎克、契柯夫、老舍、沈從文、奧亨利……的作品,給了我不少的啟示。
值得一談的是,六○年代初曾因所寫的一篇小說,被一個土豪「對號入座」,不但給我帶來精神上的威脅,而且還差點兒把我的飯碗給打破了。然而我不屈服,並堅持創作的理念和立場。轉眼近五十年,對於這點,我始終沒有絲毫的改變!
生活本來就十分繁忙,寫作興趣又未能專注於小說。因此所寫的短篇小說和極短篇數量並不算多。去年,獲得「雙福文學出版基金」贊助,由南馬文藝研究會聯合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年紅小說選之愛的賭注》,半年後又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再版發行,同時印「限量版」版本,我深感欣慰。如今,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精心策劃了一套《馬華文學獎大系》,由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由於我是第七屆馬華文學獎得主,受邀參與。看到《最後一趟巴士》能有機會再版增訂面市,心中確實也有一份喜悅。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沙沙森林遇險(海鷗─好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