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阿嬌尚青:醃腸阿公教我的台南手路菜(內附八道QRCord影片)

阿嬌尚青:醃腸阿公教我的台南手路菜(內附八道QRCord影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83010
阿嬌
推守文化
2012年12月19日
117.00  元
HK$ 99.45  







叢書系列:藝言堂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23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藝言堂


飲食 > 食譜 > 中式料理/家常菜









香腸香,鱔魚鮮,八寶豬肚慶過節,
貧困歲月裡,用台南家鄉料理飽足了一家大小十六人,
是阿公對阿嬤的深情,也是阿嬌念念不忘的家族美食記憶……

  一段源自於府城市場角落的豬肉攤,用香腸養活十四個子女的動人故事。
  正港台南美食+混搭創意料理+豪邁台味下酒菜:46道阿嬌手路菜傾囊全授!

  【QRCord影片】本書收錄8道阿嬌做菜精華影片,使用智慧型手機讀者掃描書內QRCord,就可一邊看一邊跟做菜,讓美味立即上桌!

  「阿嬌」謝雅琳活躍在螢光幕前,但很少人知道她出身自台南香腸世家,阿嬌的外祖父母日據時代靠人力車伕和幫傭打掃養家活口,其後,憑著在市場上開小小的豬肉攤,兼賣肉鬆、肉脯、香腸,一家十六口人得以溫飽。

  阿嬌的舅舅們長大後都做香腸生意,其中四舅舅所創立的「黑橋牌」香腸,更在多年的打拼後,成為伴隨著台灣人長大的香腸第一品牌,從小在香腸堆中長大的阿嬌,練就了一身對味覺極其敏感的好本領,竟然吃得出各家舅舅所做、差異極其細微的差別,香腸,成了阿嬌料理上的啟蒙導師。

  除了香腸料理,從小跟著阿公阿嬤長大的阿嬌,最愛吃「醃腸阿公的手路菜」,這些工序繁複的古早味,原本是愛作菜的阿公,專們做給辛苦一輩子阿嬤的愛情料理,阿嬤往生後,阿公就只做給阿嬌這位小孫女吃,也讓阿嬌習得阿公一手正宗台南味的「家常手路菜」,

  本書透過阿嬌的家族故事,介紹出46道台味小吃、辦桌大菜、中西混搭輕食,看似簡單的作法,其實都是經過千嚐百煉,從阿公阿嬤傳承給阿嬌的料理精粹,其中蘊含了暖暖的人情、濃濃的思慕,邀你一同品嘗。

作者簡介

阿嬌(謝雅琳)

  以諧趣的台語相聲「答嘴鼓」出道一炮而紅,親和力十足的她更因主持美食節目「台灣尚青」而廣為人知,近作「嬌媽媽生活廚房」細膩的攝製手法,將料理和生活美學結合為一,也在2012年入圍金鐘獎「綜合節目獎」。近年來更上層樓將庶民料理注入時尚風貌,餐桌成了她的伸展台,認真將料理創意的各種可能性,分享給觀眾。

  著作:《嬌媽媽的手路菜:醃腸阿公教我的台南味》

  【FB粉絲團—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www.facebook.com/veryred2011



推薦文 /胡天蘭


第1篇:香腸香,貧窮教我們的人生百味
1. 香腸炒粉條
2. 香腸炒鳳梨
3. 香腸潤餅
4. 香腸豬油炒飯
5. 香腸大蒜佐巴薩米可醋
6. 香腸番茄溫沙拉
7. 法國土司洋腸捲
8. 香腸炒鮮菇
9. 香腸蛋包飯
10. 香腸焗烤pasta

第2篇:燒灶做菜,阿公的豬肚湯與肉丸子
1. 阿公的手做肉丸子
2. 正港八寶豬肚湯
3. 阿嬤的八寶麵
4. 家鄉味魯麵
5. 豆豉炒大腸
6. 台式炒米粉
7. 豆芽拌麵
8. 土魠魚茶泡飯
9. 手工自製蝦捲
10. 高麗菜粥
11. 炸高麗菜丸
12. 蒜頭炒飯
13. 黑橋五香粉醃肉片
14. 飯糰兩吃

第3篇:思鄉味,濃濃台味的經典好食
1. 台南風味肉燥飯
2. 台南人一定要會做的扁魚白菜滷
3. 台南獨特鍋燒意麵
4. 念念不忘鱔魚意麵
5. 蝦仁飯+台南鴨蛋湯
6. 鴨肉飯
7. 改良式台南棺材板
8. 梅子虱目魚
9. 虱目魚佐破布子

第4篇:下酒好,配飯香的絕妙小菜
1. 辣炒小魚乾
2. 乾煎魚腸
3. □仔魚佐山茼蒿/□仔魚拌炒青蒜
4. 花枝快炒澎湖角瓜
5. 香煎薑絲紅條
6. 碳烤義式香草花枝
7. 啤酒蛤蜊
8. 醃製小黃瓜
9. 涼拌豆干絲
10. 腐乳味噌四季豆
11. 蔬菜海鮮麵粉煎
12. 咖哩雞翅
13. 香草燉牛肉

尾聲:代代傳承的親子溫心美味
香草燉牛肉


作者序

燒灶做菜,阿公的豬肚湯與肉丸子

  腦海裡一直有個畫面,每當畫面出現,記憶似乎就凍結在那個當下。

  鏡頭最初的畫面,是從強烈的陽光射進老宅狹窄的大門開始,刺眼的日光像聚光燈投射出一方明亮,讓光源照不著的地方顯得份外的黑甸甸。 

  老宅角落有一個大水缸,大得能裝下一個小孩,水缸上總飄著一只水杓,隨著缸裹的水流轉啊轉的,因為光線總也照不到水缸那一角,所以紅色的塑膠水杓總是顯得特別的醒目。大大的水缸維持著整個家庭的民生用水,印象中總是滿滿的源源不斷。

  水缸旁是老式的大灶,終年燒著柴火,一旁堆滿了木炭,每逢過年過節、全家團聚之時,它便從早忙到晚,整間房子都充滿著柴火熱烈燃燒時的煙火滋味。那是我最喜歡的味道,忙進忙出的熱鬧人味和著木頭燒出的柴香味。那些時候在我小小的腦袋瓜中,一心只念著鼻子聞到的食物香氣,和腦中不停描繪著即將出場的菜餚風貌滋味,殊不知有多少人一早就不曾停過。

  在忙碌的眾人中,我只盯著一個人的背影,那是支撐整個廚房的中心,他從不大聲吆喝,總是身手俐落、有條不紊的幫大伙兒張羅,何時該加水、何時要起鍋,而下一道又該準備什麼,一切都是那麼的從容不迫,就像是總鋪師著帶領一團經驗老道的廚藝團隊一樣熟練,不一會兒,竟也能張羅一大家子二十幾人的菜色。

  等菜完成陸續上桌,這時阿嬤才會出現吆喝大家坐過來,直到此時,才會聽到阿公出聲告訴我們這些散落在屋子各個角落的小孫子們「洗手好吃飯啊」。這便是我小時候對廚房的第一印象。那個默默在烏漆嘛黑的廚房中,不停幫我們張羅食物的那個人,連帶開啟我對食物一切想像和好感的那個人,就是我的阿公。即使到了現在,我還可以做幾道阿公的手路菜。

  我曾經好奇的問過媽媽,為什麼在我的印象中都是阿公在做菜呢?難道阿嬤不做嗎?

  媽媽說他們小的時候,當然是阿嬤做菜,但是因為那時很窮,阿嬤每天要張羅十幾個小孩,還要幫日本人打掃賺錢,所以沒錢也沒有多餘的精力想到吃這件事,能吃飽就很好了。後來孩子大了,一個個出門賺錢又娶了媳婦,還請了佣人,阿嬤當然更沒機會下廚了。

  但阿公就不一樣了,因為阿嬤想吃什麼就會告訴阿公,於是阿公就成了阿嬤的私人御廚。阿嬤喜歡吃芒果,阿公就將芒果一顆顆削好放在臉盆讓阿嬤吃。阿嬤愛吃肉,只要兩天沒吃到肉,就有些食不下噎,阿公就會趕緊和舅舅們拿肉回家煮給阿嬤吃;直到現在,媽媽都非常羨慕阿嬤有阿公這樣的丈夫,能這麼貼心的伺候她,也因為阿嬤愛吃肉,所以阿公非常會做豬肉料理。

  台灣古早味辦桌菜中,有一道經典的八寶豬肚湯就是阿公的拿手菜,每次上桌都能讓阿嬤吃得「嘴笑目笑」(台語),只要聞到蒸籠裡傳來香菇伴著筍片的肉香,就知道今天阿嬤想吃這道菜!這道傳統又工序繁瑣的古早味,一般人家只有在喜慶或過節時才吃得到,可是後來因為阿嬤愛吃,這道外人看來稀罕的辦桌菜對媽媽而言,卻成了家中的家常菜。

  直到阿嬤往生之後,或許是不用再照顧阿嬤了,阿公極少再下廚做菜,一向安靜的阿公空閒了下來,卻顯得孤單,幸運的是阿公對我還是有求必應,只要我想吃,阿公就會為我而做,小時候,我喜歡和阿公一起做肉丸,還有魚翅肉羹……等等。看著他切肉、剁肉、拌肉,時而捏、時而攪、時而下料,不一會兒工夫就有好吃的。

  阿公喜歡看我吃,也常笑著說我「真厚吃,擱未大摳」。 我也愛膩在阿公身邊陪他做菜,陪他開講(槓),陪他在飯桌上翹著腿、喝著竹葉青,聽他說我愛聽的三國志、臭頭皇帝,這些鄉野傳奇是我童年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也深深影響著我,有時我想,我的愛吃、四處吃,以吃說故事、做節目,和小時候與阿公在一起的時光,其實也沒什麼不一樣。




其 他 著 作
1. 北部地區柑橘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
2. 107年科技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輯
3. 北部地區甘藷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特刊第46號)
4. 仙草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技術專輯第9號:草莓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