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38996
丹尼爾•高曼/著
張美惠
時報出版
2003年5月26日
93.00  元
HK$ 79.05  







規格:平裝 / 376頁 / 21*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為什麼看似理性的人會做出殘暴的行為?破壞性行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如何控制衝動背後的情緒?我們能學會與自己和別人和平共處嗎?

  國際暢銷書《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見識頂尖學者探索具有現代意涵的古老問題,報導歷史聚會所激發的突破性科學研究。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王浩威、政大教育學院院長 秦夢群、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強力推薦

  本書旨在探索人類的一個共同挑戰,紀錄達賴喇嘛與一群科學家合力為人類的破壞性情緒把脈開藥。研討會在九一一悲劇發生前數月舉行,但討論內容與九一一事件背後的人性黑暗面緊緊相扣,反而顯得格外切合時弊。

  試想像和達賴喇嘛及世界級的科學家、哲學家坐在達賴喇嘛的私人會議室裏,欣賞一場活潑精彩的對話,見識這些頂尖的學者探索具有現代意涵的古老問題。敘述者為國際暢銷書《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他除了提供清楚的旁註,並報導這場歷史聚會所激發的突破性科學研究。

  佛教認為人類的痛苦與衝突都源自貪瞋癡三毒,並提供極具心理深度的對治方法--現在已一一獲得現代神經科學的證實。在高科技設備的輔助下,現在科學家可以深入大腦核心,確認是那個部位讓內在的暴怒與恐懼獲得平靜,同時也可證明禪定等自覺訓練有助於情緒的穩定--促發心情的正向發展。

  參與研討會的學者除了報告最新的科學發現,並就其他議題進行精彩的辯論,包括:破壞性情緒在人類進化史上扮演何種角色?是人類天賦的一部份嗎?破壞性情緒是否具有普遍性,抑或文化決定我們的感覺?我們如何培養與生俱來的慈悲心?學者告訴我們,修行不僅能減少負面情緒,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此外,書中介紹一種歐美小學行之有年的社會與情緒課程,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覺與同理心,學習憤怒的處理。

  這些觀念的交流因與會者的互動而變得饒富趣味,尤其是達賴喇嘛常提出精闢的問題,更展現出令人驚訝的幽默感。雖然許多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這場由心靈與人生學會舉辦的會議終究指出一個樂觀的方向。可以預見將來必能激發教育家、宗教與政治領袖、父母--以及所有為自己與世界尋求和平的人--加入熱烈的討論。

作者簡介

  丹尼爾.高曼博士(Daniel Goleman)著有世界暢銷書《EQ》與《工作EQ》、《打造新領導人》等書。因在《紐約時報》撰寫大腦與行為科學方面的文章而兩度提名角逐普立茲獎,現為羅傑斯大學EQ研究學會主席,美國科學研究學會會員。心靈與人生學會(The Mind and Life Institute)主辦過多次跨文化對談,促進達賴喇嘛及其他佛學家與西方科學、哲學家的交流,本書紀錄的第三屆會議於二○○○年三月於印度達蘭沙拉舉行。

譯者簡介

  張美惠:台大外文系畢,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曾得「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及時報出版之《EQ》、《EQ測驗書》、《美之為物》、《血、汗與淚水》、《未來大贏家》等書。



推薦



前言 人類共同的挑戰

一、科學的合作計劃

第一章 實驗室裡的喇嘛
第二章 天生的科學家

二、破壞性情緒釋疑

第三章 西方的觀點
第四章 探討佛教心理學
第五章 解析煩惱

三、日常生活中的情感

第一章 情緒的普遍性
第二章 培養均衡的情緒

四、腦內之窗

第三章 情緒的神經科學
第四章 改變的潛能

五、專精控制情緒的技巧

第五章 文化的影響
第六章 培養良善的心
第七章 培養慈悲心

六、正向積極的理由

第八章 關於意識的科學研究
第九章 蛋白質腦

後記 旅程繼續下去


科學與佛教的啟發 文� 達賴喇嘛

  人類的很多痛苦都源自破壞性情緒,例如仇恨衍生暴力,貪欲激發執著。我們身為有情的人類,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要減輕人類因情緒失控而付出的代價。在這方面我認為佛教與科學都有很多可以貢獻。

  佛教與科學的世界觀並不衝突,而是殊途同歸,目的都是追求真理。在佛教的訓練裡,探究真相是很重要的,科學當然也有一套研究真相的方法。科學的目的也許與佛教不同,但兩種探尋真理的方法都能拓展我們的知識與理解。

  科學與佛教的對話是雙向的交流。我們佛教徒可以運用科學的發現釐清我們對現世的理解,佛教的一些見解或許也可供科學家參考。在很多方面佛教都可以增進科學的理解,心靈與人生研討會便是提挈出幾個領域做為交流的重點。

  舉例來說,談到人心的運作,佛教的內在科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相當引起認知科學、神經科學與情緒研究專家的興趣,也提供了重要的貢獻。在我們的研討會後,很多科學家對自己的領域都有了新的研究構想。

  反過來說,佛教也可以從科學學到很多。我常說,如果科學證明佛教的觀念錯誤,佛教就應據以修正。我們總要採取和事實相符的觀點。如果研究發現有足夠的理由和證據支撐一個觀點,我們就應該要接受。不過,我們不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區別:有些事情是科學沒有發現的,有些則是科學發現不存在的。科學既能證明不存在,我們就應接受是不存在的,但有些東西只不過是科學無法發現而已,這是另外一回事。意識就是一個例子。所有的有情眾生,包括人類,數百年來一直有意識的經驗,但我們還是不知道意識究竟是什麼:不了解它完整的性質與運作的方式。

  在現代社會裡,科學已成為人類與世界發展的主要動力。許多了不起的物質進步都要歸功於科學與科技的創新。但科學並無法解答所有的問題,正如過去的宗教也不是萬靈丹。我們愈是追求物質的進步,忽略內在成長所帶來的滿足,倫理價值就會愈快速從社會中流失。長此以往,我們都會變得不快樂,因為當人心不再有正義與誠實,第一個受苦的總是弱勢者。而這種不義所引發的怨恨終將使所有的人同受其害。

  隨著科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與日俱增,宗教與精神生活更是我們回歸人性的重要憑藉。我們要做的是求取兩者的平衡:一邊是科學與物質的進步,一邊是內在的修養所引發的責任感。這也是為什麼我深信宗教與科學的對話非常重要,對話的結果可能衍生出對人類非常有益的發展。談到破壞性情緒造成的問題,佛教有很多看法可以供科學界參考。佛教修行的一個中心目標就是要減少破壞性情緒對生活的影響,在這方面佛教提供了很豐富的理論見解與修行的方法。如果其中的某些方法經科學實驗證明是有益的,我們當然要想辦法讓人人都可受益,不論是否對佛教本身有興趣。

  本書所紀錄的會談絕不只是佛教與科學的思想交流而已,上述科學實驗正是這次對話的一個具體收穫,這一點讓我很欣慰。與會的科學家已進一步開始研究佛教的修行方法,以了解是否能幫助每個人處理破壞性情緒。

  我希望讀者能和我們一起探討破壞性情緒的原因與解決方法,思索其中所引發的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這次科學與佛教的對話帶給我很多新鮮的啟發,我希望讀者也有同感。

                              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