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導演/老師」角色與實務到劇場教育教學實踐:《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及《赤子》演出製作為例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5915414 | |
|
|
|
楊雲玉 | |
|
|
|
新銳文創(秀威代理) | |
|
|
|
2013年1月12日
| |
|
|
|
260.00 元
| |
|
|
|
HK$ 221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新美學
規格:平裝 / 526頁 / 16*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新美學
|
|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劇場實務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一般學校所屬之劇場教育皆為「學術性劇場」,在此類劇場擔任導演者,大多為學校老師或戲劇教員,因此需同時肩負導演和老師的工作。
作者以導演和老師身分,於民國100年,以前捷克總統的瓦茨拉夫.哈維爾的荒謬劇,改編為《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演出,其導演/老師之實務與99學年《赤子》的編導/老師工作,兩項實錄交叉比對,前者是導演國外經典劇目之「大學生劇場」,後者是老師帶領學生新編劇本的「中學生劇場」,將兩齣製作展演記錄對照、印證、統整與歸納,作為教學實踐的驗證。
本書包含兩劇之編/導演創作過程與方法架構;從劇本解析與整編、舞台時空處理、各項場面調度及設計理念乃至導演本、走位圖等,呈現完整製作樣貌。期待本書得以提供劇場教育研究或身兼「導演/老師」之年輕工作者些許借鏡與參考。
作者簡介
楊雲玉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表演藝術碩士。曾任益華文教基金會經理兼魔奇兒童劇團經理、團長,大成報藝文記者,紙風車劇坊行政總監。目前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專任講師。
|
|
目 錄
|
前言
壹、劇場教育之教學實踐
一、「導演/老師」之義務與責任
二、劇場教育的核心價值
三、《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及《赤子》之「導演/老師」工作實務
四、結論
貳、前置作業期:文本構成與編導概念建立
一、故事與情節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二)《赤子》
二、角色塑造與對話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二)《赤子》
三、思想與主題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1.主題:溝通的無效與存在的困境
2.論點:處於危機中的人性
3.總體精神:人生的意義 (存在的意義 )即是責任
(二)《赤子》
1. 故事本體的發想與主題之一「相信與守護赤子之心」
2. 故事的連結與主題之二「自由與死亡」
四、戲劇結構分析與文本編創解析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戲劇結構分析
1.戲劇行動:以非邏輯方式建構邏輯系統
2.形式與風格
3.拆解場次與還原時空
(二)《赤子》文本編創解析
1.時空
2.分場大綱
3.文本編創解析 (文本構成內容解析)
五、劇本整編與集體創作技巧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劇本整編
1.更改劇名
2.時空設定
3.相關地名、人名整編
4.增加序幕與尾聲
5.開場與終場的影像強調
6.謝幕增加台詞
7.時間提示
(二)《赤子》集體創作技巧
1.集體創作的基礎----角色自傳
2.意象中的角色之多重意象的說明
3.集體創作技巧
六、結論
參、製作期:編導構思與編導工作實錄
一、劇場空間規劃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二)《赤子》
二、舞台與道具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二)《赤子》
三、服裝造形與化妝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二)《赤子》
四、燈光影像與音樂音效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
(二)《赤子》
五、「導演/老師」工作實務記錄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導演工作實務紀錄
(二)《赤子》編導工作實務記錄
六、結論
肆、演出期:演出創作詮釋
一、《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場面調度說明與導演本
(一)演出工作人員表
(二)劇情大綱及人物對照表
(三)場面調度說明
(四)導演本 (含劇照)
二、《赤子》排演本 (含走位圖)
(一)演出工作人員表
(二)劇情大綱及分場大綱
(三)人物簡介
(四)排演本 (含劇照)
伍、製作演出後檢討與感想
陸、總結 (對照、印證與統整)
參考書目
後記
附錄
附錄一 《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劇作家簡介
附錄二 演員角色自傳
附錄三 《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製作期程表
附錄四 觀眾問卷範例與統計
附錄五 本文作者簡介
|
|
序
|
前言
作「劇場」是一種志業!尤其從事劇場教育的工作。它需要不斷的、熱誠的、活力的意志和信心,用以鮮活劇場……包含教室和舞台的空間!
一般與戲劇相關的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等教育機構所屬戲劇課程或戲劇社團的劇場教育工作,統稱「教育劇場」,與英、美兩國另一種以戲劇為媒介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同名卻不同性質,如TIE (英):Theatre In Education教育劇場或教習劇場,及DIE (美):Drama In Education教育劇場或戲劇教育。原則上,學校所屬之劇場教育皆為「學術性劇場」,在學術性劇場擔任導演者,一般為學校老師或戲劇教員,因此需同時肩負導演和老師的工作。學術性劇場以年齡界分為「中學生劇場」、「大學生劇場」或「研究生劇場」等。
國內學術性劇場每年有學期/期末、學年/年度、畢業等許多展演,加上不同類別 (科別,如:戲劇、舞蹈、音樂、表演藝術等)、年級和班級,演出總數頗為驚人,但鮮少將製作演出完整記錄以提供校際班級之間彼此參考。劇場教育的目的除了培育劇場演出相關人才外,另一項重要工作是觀眾的培養與開發,然而因為藝術相關學校之畢業學生超出市場需求量甚多,致使這些藝術學校的畢業生未來並非皆從事表演藝術之本業。但,大多數的表演藝術類學生畢業後都保持著觀賞演出的熱衷,甚至活躍於非職業性劇場並影響著其他行業的周遭同儕,他們即是擴展觀眾群的重要推手,因此,製作與演出的完整記錄是值得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參考。另外,政府為推廣人文藝術教育而將表演藝術等課程納入一般學校課程,以及各校相關之表演藝術類社團的成立與推展,皆顯示製作演出的完整記錄可提供相關課程或社團教師在教學與實務上的重要參考依據。
筆者任教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即國光藝術學校及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之前身) 劇場藝術學系,其製作演出即屬學術性劇場,而以學生年齡而言亦即「中學生劇場」和「大學生劇場」(高職部及四技部學生)。自1996年起,筆者即開始擔任本系學期製作或畢業製作之「導演/老師」工作,如:《少年情事》(1996)、《快樂王子》(1997) 、《艾麗絲夢遊仙境》(1999) 、《時空殘響》(2003) 、《BANG! 槍聲》(2008) 、《Live!現場直擊》(2010) 、《赤子》(2010)、《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2011),及編導演總指導:《孤蝶》(2005)、《緣.點》(2007)、《我有意見》(2009)等舞台劇。在製作群中扮演「導演/老師」角色,同時負責導戲之外的製作、行政等相關工作之教導及學生學習輔導。本系學生雖以劇場技術為專業,除技術本業之相關製作外,對參予表演更興致高昂、熱情不輟。學生藉由表演更明晰了解演員所思、所想、所動,提升相關設計、製作和執行之貼心與創意,對其舞台技術訓練之涵養大有幫助。因此,筆者在十六年教學生涯中身兼導演和老師工作樂此不疲。
有鑑於本系專業特色為劇場技術,學生是未來即將與各表演藝術團體合作之技術生力軍。而歷年來本系學生之技術實務相關實習,除與各劇團建教合作時參與部份之舞台製作與演出執行外,能讓學生實習製作演出之總體訓練僅止於本系各畢業班級之畢業製作,但畢竟機會太少也較小型的展演仍不足以培養跨越技術相關組別與班級之實驗與交流,殊為可惜。為能增強學生製作演出之整體概念與技術實務教學相長之效能, 99學年經本系系務發展會議決議:於100學年起,由學系策劃及主辦年度製作演出,以經典名劇或國內新創劇本為演練實務之範本,以專任教師任導演及各技術教師任設計,主導學生各相關設計與製作,藉由完整製作提供學生驗證其所學、所思及所用之實務運作空間,提升學生創意思維與製作理論和實務,增強其創造力、實踐力與成就感。因此,年度製作的示範與驗證性質大於演出成果,跨年級、跨組別之人力分配,講究各設計、製作的工作細節,力求製作過程的完整性,以檢視各部門的工作態度與狀況,使學生認真了解溝通與合作之重要性。
民國100年,本系首次的年度製作由筆者擔任導演,選擇由文人、劇作家到前捷克總統的瓦茨拉夫.哈維爾的《愈來愈難集中精神》荒謬劇,稍事修整改編後另命名為《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作為本系年度製作之教學實踐的驗證。因此,筆者更關注《前》劇的「導演/老師」工作實錄,也讓筆者聯想到若將本人另一篇99學年高職部畢業製作《赤子》的編導/老師工作實錄結合,前者是導演國外經典劇目之「大學生劇場」,後者是老師帶領學生新編劇本的「中學生劇場」,兩齣製作展演記錄或可提供對劇場有興趣之年輕朋友在導演工作上一些幫助。
本文包含《前進!?愈來愈難集中精神》及《赤子》兩劇之編/導演創作過程與方法架構;從劇本解析與整編、舞台時空處理、各項場面調度及設計理念乃至導演本、走位圖等,並以導演工作紀錄呈現完整製作樣貌。另,《赤子》一劇,筆者並參與編劇,或能多一項教學經驗之呈現。期待本文得以提供些許劇場教育研究或身兼「導演/老師」之年輕工作者借鏡與參考,更期望 前輩們不吝指正。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