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傳媒公共性與市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324641
馮建三
巨流圖書公司
2012年12月12日
217.00 元
HK$ 195.3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傳播與社會書係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傳播與社會書係
分
類
社會科學
>
大眾傳播/新聞學
同
類
書
推
薦
話說文學編輯
醫者無懼: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
疫情下的線上靈性、宗教傳播研究
傳承與創新:中華傳播研究40年
「國際傳播」國際化
內
容
簡
介
市場競爭鬆弛了束縛,早先備受壓抑的表意形式與內容,現在得到消費者支持,得以浮現與繁榮。另一方面,歷史進程顯示,假使只是競逐利潤並聽任私人分配利潤,假使只是遵循經濟動能,市場反而必然造成傳媒公共性的萎縮,不是擴大。作者立基於在地的國際主義關懷,彰顯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視野,通過理論的梳理及辯論的迻譯,以及針對西歐、北美與亞洲(台灣及中國大陸)傳媒,進行個案研究暨跨國比較,論證傳媒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協調,公民傳播權及消費者身分的兼顧,無法聽任傳媒競爭而自動完成。反之,政治力理當通過周詳的公共政策,積極規範傳媒的市場結構,宏觀調節傳媒收入的分配,創設經濟規模充分的公共傳媒,佐以適格的問責制度,以及相應的社會監督,庶幾傳媒表現得以服務而不是傷害,厚植而不是淺薄民主文化。
作者簡介
馮建三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英國李斯特(Leicester)大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委員、「媒體改造學社」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成員。著有《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1995)……等書,(參與)翻譯的圖書包括《論市場社會主義》(John Roemer, 1994/2005)、《傳媒、市場與民主》(Edwin Baker, 2002/2008)、《傳播理論史:回歸勞動》(Dan Schiller,1996/2010)等。
目
錄
表次
前言
通論
第一章 傳播:自由使用、平等分享、不論疆界
第二章 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第三章 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第四章 傳播、文化與勞動
第五章 建構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
第六章 反公共政策:科斯的傳媒論述
第七章 公共廣播電視的錢、人與問責
歐美篇
第八章 論歐洲聯盟的《電視無疆界指令》
第九章 公共性的詭譎:公共電視的產權爭議
第十章 公共廣電、市場競爭與效率:關於BBC前途的論述
第十一章 開或關,這是個問題:評介關電視機運動
中國篇
第十二章「市場社會主義」電視的經濟分析
第十三章 中國輿論監督的論說與實踐
第十四章 自由社會主義與媒介交叉補貼
台灣篇
第十五章 社區發展與地方媒體
第十六章 地方政府的隱身:台灣音像政策的特徵
第十七章 失控的商品:台灣的電視新聞
第十八章 公共電視的建構與擴大:學院知識分子、社會遊說與政治威權
第十九章 公共傳媒的政治規劃、經濟安排與社會監督
參考書目
後記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