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漢帝國成功建立大一統政府,但國家與社會的二重結構仍然存在。統治者如何把權力滲透至社會的基層?帝國建構的政治制度、律令制度、儒家思想的意識形態等諸方面落實至社會層面上產生怎樣的反響?錯縱複雜的地方社會是否排斥帝國的權力?帝國制度的具體內容與運作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是否存在差異?區域差異,內郡與邊郡,中央與邊陲,比二重結構的社會更複雜、更立體。研究秦漢帝國歷史的學者長期關注各種制度的形成與運作,以及其對社會秩序的影響。為了讓學界有更嗯入的交流和探討,2010年5月5日至7日,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 Civilization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協辦一個題為「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的國際學術會議,經過與會者的反復思考、互相砥礪,會議的部份成果構成本書的雛形。本書結合共同關注此議題的論文共二十篇,探討秦漢兩代的政治權威、支配制度,以及社會、經濟、民間信仰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