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明代的漕運1368-1644 The Grand Canal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明代的漕運1368-1644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30033
黃仁宇/著、朱祐鋐/審訂
張皓、張升
聯經出版公司
2013年2月25日
107.00  元
HK$ 90.95  







叢書系列:聯經學術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聯經學術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宋/元/明









  大運河(漕運)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線
  對明朝國家財政發揮命脈的作用
  幾乎中國所有的物產,都通過大運河來輸送
  在中國有政治上絕對重大的歷史意義

  從經濟角度來說,大運河(漕運)對明朝的國家財政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大運河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線,所有的物資供應都要經過它。這些物資,以榖類為最大宗,其他還有水果、家禽、紡織品、木材、文具、瓷器等,幾乎中國所有的物產,都通過大運河來輸送,所以大運河有它絕對的歷史意義。

  一般說來,明代漕運問題涉及到明史中許多因素,例如皇帝及大臣管理漕運的風格、政府模式、官場慣例、財政政策、財政制度、國民經濟、地理環境和工藝技術等,都密切關聯著漕運的運作。

  許多學者研究,大凡一個王朝的滅亡,其中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的忽視,大運河後來無法進行有系統的輸送,是否證明了大明帝國的崩潰?史學家黃仁宇教授在本書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作者簡介

黃仁宇

  191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2001年1月8日逝世於美國紐約。天津南開大學肄業(1936-1938),成都中央陸軍官校畢業(1940),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1947),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1964)。曾任陸軍少尉排長(1941)、中尉參謀(1942)、駐印新一軍司令部上尉參謀(1943-1945)、少校參謀(1946)、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1949-1950),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主要著作有《緬北之戰》(1946,聯經2006)、《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英文版1974,聯經中文版2001)、《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1985)、《放寬歷史的視界》(1988)、《中國大歷史》(英文版1988,聯經中文版1993)、《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989)、《地北天南敘古今》(1991)、《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聯經1991)、《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1993)、《近代中國的出路》(聯經1994)、《關係千萬重》(1998)、《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聯經2001)、《大歷史不會萎縮》(聯經2004)。

譯者簡介

張皓

  貴州省德江縣人,1964年10月生。1987年7月畢業於貴州教育學院英語系,獲英語本科文憑。1997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在《抗日戰爭研究》、《歷史檔案》、《中共黨史研究》和《當代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5篇,獨譯、合譯《變化中的中國人》、《中國風情》和《喬治.波格爾使藏》等書。現任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張升

  廣東省陽春縣人,1967年1月生。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明清文獻、地方誌的研究,曾於《清史研究》、《史學史研究》、《文獻》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現任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序論
前言

第一章 京杭大運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京杭大運河的地形概況

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運河的行政機構

第四章 漕糧運輸
一、漕糧制度的發展
二、軍運組織──漕軍
三、國家支出下的京師漕糧儲存撥付

第五章 宮廷供應品的漕運

第六章 徵稅、商業、旅行和勞役
一、徵稅
二、商業
三、旅行
四、勞役

第七章 結論
附錄
一、明代皇帝世襲表
二、《明實錄》中所記載的輸送到京師的漕糧
三、《大明會典》中所記載的幾省和南直隸幾府州的漕糧份額
四、幾個內河河港的稅收份額
文獻目錄注釋
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專有名詞英漢對照表
譯後記



前言

  從1959年起,我就決定撰寫明代的漕運。當時在亞利桑那大學任教,目前在奧克蘭大學任教的賀凱(Charles O. Hucker)教授,就不斷給予我幫助和鼓勵。在圖森時,賀凱教授寫了一封長信給我,建議列出一個文獻目錄,釐清研究方法與目的。他到密歇根後,把他個人收集的有關明代歷史資料供給我利用。對我來說,這些資料非常寶貴,十分受用。此外,在許多場合中,他花了自己非常寶貴的時間,耐心地傾聽我的想法,並給予我明智的忠告。在這裡要對賀凱教授要表示我心裡深刻而誠摯的謝意。

  對於在明史研究領域的許多領導學者,雖然我與他們的聯繫並不像同賀凱教授那樣頻繁,他們也像賀凱教授一樣,對我的研究關懷備至。除了密歇根大學為我組成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所有成員都不厭其煩地幫助我外,還有一些學者閱讀了我論文草稿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做出評論並提出改進建議。這些學者包括:哈佛大學的費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和楊聯陞教授、耶魯大學的約翰.W.霍爾(John W. Hall)教授、加利福尼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穆四基(John Meskill)教授,以及明史文獻研究項目小組的傅路特(L. Carrington Goodrich)教授。我要對他們表達深深的謝意。儘管他們提出了許多良好建議,論文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個人的錯誤,這些錯誤當然要由我自己負責。這樣的承認並不能解釋我在最後定稿的論文中所表達的觀點,都得到了他們的贊同。

  1959年的冬天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期間,我有機會拜訪了外交學院的韓丁(Harold C. Hinton)教授。他熱情地接待了我。雖然我們倆人在漕運的功能以及中國歷史的其他問題上看法不同,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我個人對他的欽佩。我對他的尊敬具有深深的含義──他很早就在明史研究領域中涉獵,而我,才只是一個剛涉及的初新者。

  在我論文寫作期間,還有許多人幫助了我。這些好心人包括:吉非爾斯與羅塞蒂有限公司的丹尼爾.J.博恩(Daniel J. Bohn)先生,他不斷地鼓勵和激勵我完成明代漕運的研究;博恩夫人閱讀了論文全部初稿,提出許多改進英語表達的建議;密歇根大學遠東圖書館的鈴木彥先生,他幫助我整理論文中的日文標題,並將之翻譯成拉丁語;安.A.科爾蒙內(Ann A. Kolmonen)小姐,她幫我列印了初稿;羅斯瑪麗.J.赫裡恩(Rosemary L. Hering)夫人,她幫我列印了最後的定稿。我還要感謝如下人員:吉非爾斯與羅塞蒂有限公司的卡爾.A.吉非爾斯(Carl A. Giffels)先生,他是我現在的雇主,正是由於有了他的幫助和理解,這篇論文才得以完成;霍勒斯.拉克漢蒙研究院的拉爾夫.A.索耶(Ralph A. Sawyer)院長和弗里曼.D.米勒(Freeman D. Miller)院長,他們倆人同意在1959年和1963年設置研究生研究基金,資助我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其他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

  迄今為止,明朝的歷史仍然存在許多爭議,而且複雜。而一般說來,明代漕運問題涉及明代的許多因素,例如皇帝及大臣的性格和個人風格、政府機構、官場慣例、重大的全國性事件、財政制度、國民經濟、流行思維、地理和工藝技術等。關於這些問題的原始資料雖然很多,但其中大多數仍未被現代學者重新整理和修訂過。由於在許多領域中仍然缺乏對此種整理修訂的評價,因而在寫作這篇論文時,我每時每刻不得不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匆忙翻閱,快速選擇。作為在一塊尚未被人研究的處女地的先驅者,論文中所提出的觀點不可避免地存在問題。我充分地意識到有許多錯誤極嚴重疏漏的可能,因此,任何使我能注意到某些特定錯誤的建議或評論,我都十分歡迎。

  為了方便閱讀,我盡可能把中國度量衡單位換算為西方體系。不過,「兩」和「石」除外,因為它們是中國的常用單位,是中國式的「盎司」和「蒲式耳」。1畝大約是0.15英畝,2.7里為1英里。1斤轉換成1.333磅。15000斤是1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