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看得開,放得下:本煥長老最後的開示

看得開,放得下:本煥長老最後的開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135193
淨因
文經閣出版社(創智代理)
2013年2月26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身心靈成長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身心靈成長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看得開,放得下
  本煥長老最後的開示
  本煥長老一生法語精華珍藏本
  人世浮華,放得下,才看得開寵辱得失;
  放得下,才有豐饒的智慧,才能於轉念間遇見幸福。

  放不下的是什麼呢?

  是一個「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兒女……什麼都是「我」,全部都是為了「我」,我們大家都死死抱著這個「我」,放不下這個「我」。能夠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生死只是一念之間的事,你連這一關都過不了,出家幹嘛?」這是本煥長老圓寂前對衣缽傳人印順大和尚的最後開示。

  106歲高壽的本煥長老,在清明節前安詳化歸而去,放下生死塵勞,了無牽掛。他用一生帶世人走了一整個世紀——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願大千。他用一個世紀的時光行走,將佛的慈悲灑遍世界。

  長老童年喪父,家境貧苦,自小辛苦料理農務,長大後又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出家後不久即逢戰亂,且遭喪母之痛,後來更是歷經二十多年牢獄生涯,及至出獄,他已是古稀之年——如此坎坷多舛的際運,在一位百歲老人身上並不顯山露水,只是悄然沉澱為一種並不耀眼的光芒。一切磨難,只如白水飲下;百年時光,只洗淨滄桑鉛華,這位不改天真赤子之心的高僧,仍舊虔誠如初,歡喜如初。

  古人云:「大德必壽。」本煥長老的長壽秘訣不僅僅是素食養身、規律生活,更是不懼年高的勇氣,篤定淡然的生活態度,開朗寬闊的心胸,以及不失童心的本真天性。

  人們總以為,大德高僧與尋常人的生活離得很遠,他們以成佛為目標,苦修苦行,持戒誦經;而世間大多數人則吃喝拉撒,行坐住臥,上班下班,戀愛分手。

  但是,他們又與世間貼得很近:塵世喧囂,如何安心?世界浮躁,如何靜定?生活的節奏那麼快,煩惱那麼多,如何解脫?對待名利財富,如何看淡、善用?對待生死,如何超脫?這些困擾尋常人生的問題,在佛清淨從容的智慧中,都會有一個答案。

  在本煥長老那裡,這個答案只有簡單的三個字:「放得下。」

  他曾說:「能夠放得下來,才能提得起。」「放下」和「提起」,在長老的一生中,從來都不是對立的。正如長老圓寂前,既開示弟子要放下生死,又留下修建四座寺廟的遺願——一邊是放下,一邊是提起,兩邊皆是歡喜。

  在高旻(旻)寺修行時,本煥長老曾坐九十一天不倒單,為的是苦修以達開悟。寺中方丈來果老和尚被他的赤誠佛心打動,要提升他為寺中最年輕的執事,本煥卻放棄了這次機會,選擇千里叩拜五臺山,進一步磨練自己。本煥長老留下的文字不多,口頭上的開示也不多,因為「行願大千」,只在於「行」。用不著長篇大論,只需一舉一動,便步步蓮花生。

  什麼該毫不猶豫地放下,什麼又該勇敢地提起,長老心中一直都有一盞燈,光芒萬丈,照亮腳下,照破人心的執著。
   
  放得下的是「我」,是名聞利養,是計較,是生死;放不下的是眾生,是慈悲,是結緣,是行走。

  長老一生救人、助人、度人、成人無數,功德無限,但他放下了功德;他苦行終生,修為深厚,被譽為佛門泰斗,但他放下了榮譽;他以百歲高齡,每日端坐斗室數小時,接待數萬信眾,卻從不以其為苦;他行走於世,遭遇磨難,經歷坎坷,卻矢志不渝,將佛教振興於當代,使之成為數百萬人的人生指引和心靈慰藉。

  提起與放下的智慧,簡單而深沉。人生之難,不在於時日的短暫,也不在於生活的艱難或心靈的痛苦,而在於我們沒有找到那條無礙行走的路。促人成長的磨練,催人奮進的精進心,與人為善的利他心,提不起;容易變質的快樂,起伏不定的得失,害人害己的貪欲,卻徒然放不下——如此人生,自然苦上加苦。

  若能無礙行走,心甘情願地放下,坦蕩勇敢地提起,那麼,無論喝茶吃飯、工作睡覺、待人接物,都能保持恬淡安然的態度,使名不入心,利不入眼;成不失謙和,敗不失從容。

  佛心可以無處不在,也可以淡然無痕。佛陀為度眾生,說法幾十年,但最後他卻告訴自己的弟子,他什麼也沒說。因為說得再多,也無法代替誰得道成佛。

  好比我們煩惱痛苦時,希望捧讀、聆聽本煥長老的開示,從他行雲流水般的智慧中拾起禪機,頓悟當下苦樂,卻只聽到長老朗聲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當人們在本煥長老諄諄的教誨中謙遜地低下頭,在他慈悲行願的足跡前景仰讚嘆時,長老卻告訴眾人不要執著於別人的言語、別人的生活,而要調轉目光,去看自己的足跡,然後拋開自私、懈怠、傲慢、欲望,活出真誠、坦蕩、謙和、慈悲——這便是本煥長老沉澱百年的人生智慧。



序一
序二 人生要無礙地行走
一路行,一路愛——本煥長老小傳
心量寬大,放得下則智慧豐饒
放得下來,才能提得起
放下身心世界
心無罣礙,隨遇而安
放下自我,不為外境所動
釋懷過去,不起怨恨心
集中心力,在事業中修行
成他人歡喜,成就自己
氣要和,性要緩,春來草自清
內心安定,何處惹塵埃
凡事要自然而然
心常在靜處,不浮躁不焦慮
慢慢來,著急成不了事
心平氣和,煩惱不生
照顧好念頭,修一顆平常心
讓妄想跟妄想本身打交道
淡看得失滅心火,禪來纏去
工作忙心不忙,事情亂心不亂
平靜面對「得」,微笑面對「失」
心頭火起時,常生慚愧心
譭謗來襲,沉默是最好的回應
把自己擺在低處,不被雙眼蒙蔽
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不怒如地,不動如山,心境澄明
每天去除雜念,抱怨不生
修一顆不為外界所擾的專注心
放慢腳步,從容解脫疲憊
心境澄明,不再胡思亂想
時時刻刻,全然地活在當下
心為苦樂門,向內看則步步蓮花生
心外求法,多繞冤枉路
除去心中累贅,回歸自然天性
放下羨慕,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降伏我心,是非不來
不走別人為我們選定的路
放生也是放過自己
修謙下心,無傲慢心,結緣為上
平等待人,不論貧富貴賤
修謙下心,無傲慢心
智慧處事,慈悲待人
被需要,即是最好的價值
不當自了漢,佈施得富足
看得高望得遠,瑣事不掛懷
不做出世的高僧,要做入世的菩薩
輕看名利,知足可一生不失
利他經營,在生意場結緣
擁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
金錢只是暫時擁有
用有漏的錢囊,培養無漏的財富
輕看名利,一生不失
對錯不在功名
規律,拋卻欲望的良藥
分享與回饋是最美的生活方式
老實做事,無言自有妙言生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任務
實實在在,不要花裡胡哨
少說漂亮話,多行實在事
在「不明白」的事情上來回參究
袋子裡裝把「戒刀」,不會走錯路
各人吃飯各人飽,誰也不能代替你
要做就做得令人歡喜
想了做,做了成,處處逢歸路
想了要做,做了要成
年輕時,不要只知放逸懈怠
不隨便開口,開口就要驚天動地
大事小事都須灌注十分的心力
安心精進,永不停息
學問不一定多,用功就好
工夫做到細處,小事做到極致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欲成事,先得吃苦當吃補
下一番苦心,才能滅苦滅惑
不討厭壞境界,不貪求好現象
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遇誘惑不動搖,遇磨難不止步
擔得起生活,看得破生死
有惜心,得福報
做好眼前事,佛就在心頭
善於忙碌,工作也是修行場
孝道不能等,父母恩必須報
珍惜生,也不怕死
每天向前,踏踏實實過一生
笑著別離,死是回家
本煥長老大事記





人生要無礙地行走

  「生死只是一念之間的事,你連這一關都過不了,出家幹嘛?」這是本煥長老圓寂前對衣缽傳人印順大和尚的最後開示。

  106歲高壽的本煥長老,在清明節前安詳化歸而去,放下生死塵勞,了無牽掛。他用一生帶世人走了一整個世紀——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願大千。他用一個世紀的時光行走,將佛的慈悲灑遍世界。

  長老童年喪父,家境貧苦,自小辛苦料理農務,長大後又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出家後不久即逢戰亂,且遭喪母之痛,後來更是歷經二十多年牢獄生涯,及至出獄,他已是古稀之年——如此坎坷多舛的際運,在一位百歲老人身上並不顯山露水,只是悄然沉澱為一種並不耀眼的光芒。一切磨難,只如白水飲下;百年時光,只洗淨滄桑鉛華,這位不改天真赤子之心的高僧,仍舊虔誠如初,歡喜如初。

  古人云:「大德必壽。」本煥長老的長壽秘訣不僅僅是素食養身、規律生活,更是不懼年高的勇氣,篤定淡然的生活態度,開朗寬闊的心胸,以及不失童心的本真天性。

  人們總以為,大德高僧與尋常人的生活離得很遠,他們以成佛為目標,苦修苦行,持戒誦經;而世間大多數人則吃喝拉撒,行坐住臥,上班下班,戀愛分手。

  但是,他們又與世間貼得很近:塵世喧囂,如何安心?世界浮躁,如何靜定?生活的節奏那麼快,煩惱那麼多,如何解脫?對待名利財富,如何看淡、善用?對待生死,如何超脫?這些困擾尋常人生的問題,在佛清淨從容的智慧中,都會有一個答案。

  在本煥長老那裡,這個答案只有簡單的三個字:「放得下。」

  他曾說:「能夠放得下來,才能提得起。」「放下」和「提起」,在長老的一生中,從來都不是對立的。正如長老圓寂前,既開示弟子要放下生死,又留下修建四座寺廟的遺願——一邊是放下,一邊是提起,兩邊皆是歡喜。

  在高旻(旻)寺修行時,本煥長老曾坐九十一天不倒單,為的是苦修以達開悟。寺中方丈來果老和尚被他的赤誠佛心打動,要提升他為寺中最年輕的執事,本煥卻放棄了這次機會,選擇千里叩拜五臺山,進一步磨練自己。本煥長老留下的文字不多,口頭上的開示也不多,因為「行願大千」,只在於「行」。用不著長篇大論,只需一舉一動,便步步蓮花生。

  什麼該毫不猶豫地放下,什麼又該勇敢地提起,長老心中一直都有一盞燈,光芒萬丈,照亮腳下,照破人心的執著。

  放得下的是「我」,是名聞利養,是計較,是生死;放不下的是眾生,是慈悲,是結緣,是行走。

  長老一生救人、助人、度人、成人無數,功德無限,但他放下了功德;他苦行終生,修為深厚,被譽為佛門泰斗,但他放下了榮譽;他以百歲高齡,每日端坐斗室數小時,接待數萬信眾,卻從不以其為苦;他行走於世,遭遇磨難,經歷坎坷,卻矢志不渝,將佛教振興於當代,使之成為數百萬人的人生指引和心靈慰藉。

  提起與放下的智慧,簡單而深沉。人生之難,不在於時日的短暫,也不在於生活的艱難或心靈的痛苦,而在於我們沒有找到那條無礙行走的路。促人成長的磨練,催人奮進的精進心,與人為善的利他心,提不起;容易變質的快樂,起伏不定的得失,害人害己的貪欲,卻徒然放不下——如此人生,自然苦上加苦。

  若能無礙行走,心甘情願地放下,坦蕩勇敢地提起,那麼,無論喝茶吃飯、工作睡覺、待人接物,都能保持恬淡安然的態度,使名不入心,利不入眼;成不失謙和,敗不失從容。

  佛心可以無處不在,也可以淡然無痕。佛陀為度眾生,說法幾十年,但最後他卻告訴自己的弟子,他什麼也沒說。因為說得再多,也無法代替誰得道成佛。

  好比我們煩惱痛苦時,希望捧讀、聆聽本煥長老的開示,從他行雲流水般的智慧中拾起禪機,頓悟當下苦樂,卻只聽到長老朗聲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當人們在本煥長老諄諄的教誨中謙遜地低下頭,在他慈悲行願的足跡前景仰讚嘆時,長老卻告訴眾人不要執著於別人的言語、別人的生活,而要調轉目光,去看自己的足跡,然後拋開自私、懈怠、傲慢、欲望,活出真誠、坦蕩、謙和、慈悲——這便是本煥長老沉澱百年的人生智慧。




其 他 著 作
1. 佛教兩千六百年入門(中英雙語)
2. 《六祖壇經》的創新思維
3. 六祖壇經
4. 有佛法就有辦法
5. 逆境中的從容
6. 神鼠傲傲
7. 敦煌心靈之旅(6本套裝)
8. 快樂之門
9. 一念之間
10. 果與因
11. 捨已為人
12. 為水而戰
13. 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套裝
14. 三個莫名其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