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於美國舞蹈教育年會(NDEO- National Dance Education Organization)參加本原文書的三位作者Lynnette Young Overby, Beth C. Post, Diane Newman的研習營,她們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進行,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活動是關於「肢體空間記憶」,她們請學員自由創作一個定格動作,並要大家仔細觀察此動作於教室空間上下左右的座標位置特徵,在標示與記憶住各自的定位與動作後,再請學員以繼續移位找一個新的空間位置並創作一個新的定格動作;同法四次。老師們要大家一起做出自己的四個定位動作,現場二十幾位的學員交錯遊走與定格間居然像有衛星導航一般地各安其位,而構成豐富卻和諧的舞蹈。當時站在那個如此真實可以辦示的空間中,自己意識到似乎有清楚的「航道與定位系統」,讓我們各自找到那個只有自己知道的肢體記憶空間與舞蹈地圖。
這個經驗卻讓我更加有感於舞蹈在台灣教育與學術的領域定位問題,在知識與經驗上,這是一個有極大空缺而待補的舞蹈地圖。雖然近年來教育部推行的國民教育階段的九年一貫課程,將舞蹈放置於體育領域與藝術與人文的「表演藝術」課程中,強調與其它學習領域統整的重要性,但國內卻無舞蹈教育專業於表演藝術領域的師資培育系統,並且欠缺現場實例與實證研究給予在職與職前的老師或是研究者參考。也因此這督促著我和一群舞蹈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尋找、閱讀、實作、研究與翻譯任何和舞蹈有關的資訊與書籍,尤其是Overby博士二十年來的跨領域舞蹈研究。2005年此書《Interdisplinary Learning Through Dance: 101 MOVEntures》的出版,讓我興奮地和程宜莉老師談論此書的翻譯計畫,當時我們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迎戰舞蹈教學的秘訣》的舞蹈專用術語與中文字句的推敲苦戰,而讓熱情回歸現實的考量,亦常有在學術界的長輩說:「翻譯是傻子做的事」,但是這本書生動的跨領域教學計畫與點子,為了拋磚引玉讓舞蹈在教育中找個位子,讓我們決定「再傻一次」。